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刘峰,金磊,牛少华,刘海鹏,郭建昌

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刘峰,金磊,牛少华,刘海鹏,郭建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EMS,压阻式传感器,弹载,抗冲击

磁阻式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金磊,牛少华,刘海鹏,郭建昌[1](2019)在《一种低功耗MEMS压阻式传感器的动态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分析侵彻过载信号,提出了一种低功耗、高过载的动态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承受2×10~5g过载信号,为了实现采样率高、低功耗、抗冲击的特点,系统采用硅晶振作为主振荡器,并选用低功耗CMOS芯片,当系统开始工作时,处理器进入深度休眠模式,当进入发射模式时开始对外围电路供电.当弹体发射信号时,采用滞回触发电路来触发启动采集系统开始采集.实验证明,采用此方案,延长了弹体生存周期,并能够精确采集到空气炮的过载信号.(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永洪,张明义,张春巍,白晓宇,刘俊伟[2](2018)在《基于硅压阻式传感器与光纤传感的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及增敏微型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应变传感器应用于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中,很好地测试了静压桩贯入过程桩端阻力、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初步试验表明,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及增敏微型FBG应变传感器应用在静压模型桩贯入过程中,实现了贯入过程的桩端阻力、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实时监测;桩身轴力和桩土界面有效侧向压力均随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同一深度处侧向压力逐渐减小。为静压桩贯入测试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对进一步研发室内试验微型传感器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8年08期)

罗成[3](2018)在《褶皱的PPy薄膜/PVA纳米线隔离物的高性能压阻式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灵敏度的压力传感器在健康医疗、可穿戴器件和交通等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价值因而备受人们追崇。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方法来制备高灵敏度的压阻式传感器,具体来说是在表面褶皱、内部蓬松的PPy薄膜与PET/ITO片之间引入PVA纳米线作隔离层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其主要特点如下:(1)传感器的结构简单、机制新颖:传感器仅由聚吡咯薄膜、PVA纳米线和PET/ITO片堆迭构造而成。一方面,PVA纳米线作为PPy薄膜与PET/ITO片之间的隔离层,它能有效调控PPy薄膜与PET/ITO片之间的导电通路;另一方面,表面褶皱、内部蓬松的PPy薄膜在不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导电性。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促进了传感器灵敏度的提高。(2)传感器的性能优异:PPy薄膜-PVA纳米线-PET/ITO传感器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在0到0.17 k 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为109.9 k Pa-1;在0.5到2 k 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为228.5 k Pa-1;在5到9 k 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为11.9 k Pa-1)、可探测极低压强的能力(低至2.97 Pa)和良好的稳定性(能经历10000次的压力循环),这使得其在众多压阻式传感器中脱颖而出。(3)传感器的实用价值巨大:PPy薄膜通过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PVA纳米线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简单的制备工艺和优良的性能使得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该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也为提高其他压阻式传感器的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敏华,胡晓红,王育维,屈洁,张薇薇[4](2018)在《瞬态超高压压阻式传感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压力传感器不能满足高压、高温、高冲击等恶劣环境下高膛压测试的现状,提供了一种瞬态超高压压阻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惠斯通半桥式工作原理,选用具有良好压阻效应的硅锗锰铜丝作为敏感元件材料,通过改进制作工艺和装配方式,使该传感器能够承受瞬态高压、高温,实现对0~800 MPa动态压力测试。对比分析表明:在高、低、常温状态下,该传感器非线性误差均不大于0.5%,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安装灵活方便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高膛压火炮及高压密闭爆发器试验装置的压力测试与研究。(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王慧,赵国超,金鑫,宋宇宁[5](2018)在《基于分段融合的压阻式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受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产生漂移,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RBF神经网络与最小二乘法融合的温度补偿模型。使用粒子群算法对常规RBF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阙值进行优化,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训练效率,增强传感器非线性段温度补偿的效果;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线性段进行温度补偿,提高整体模型的补偿效率。以飞思卡尔24 PC型压力传感器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优化前的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方法,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温度补偿,耗时短,总体误差低于其他两种方法。传感器在整个温度区间和压力测试点下的输出基本不受影响,补偿效果明显,数据精度符合课题实验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文明,陈春俊,周丽名[6](2018)在《微压阻式传感器有限元模拟及线性度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结构微压阻式传感器在提高灵敏度过程中容易引入非线性误差,导致传感器输出性能变差。通过分析微压阻式传感器核心敏感元件结构,利用Ansys软件建立硅杯薄膜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弹性力学方法对有限元模拟的精确度进行验证。针对薄膜结构传感器非线性误差随灵敏度提升而急剧增加的问题,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线性性能,通过在敏感薄膜下方集成双岛结构,并分析优化岛长和岛宽等结构参数,得到了一种输出线性度优良的双岛结构传感器模型。模型输出结果表明:双岛结构挠度线性度为0.8%,相比薄膜结构8.6%有了较大的改善,电压输出线性度为0.9%,能满足使用要求,且实现了高灵敏度下线性输出优良的传感器模型设计。(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1期)

王永洪,张明义,白晓宇,王鹏[7](2017)在《硅压阻式传感器在静压桩贯入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基于多晶硅材料的扩散硅膜片制成的硅压阻式传感器,用于静压模型桩贯入过程桩端阻力数据实时采集。试验结果表明,该种传感器适用于静压桩贯入过程的监测,传感器表面需与桩端端部齐平,桩身表面开槽封装传感器导线可以避免贯入时损坏导线。通过分析贯入过程压桩力、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发现压桩力随模型桩入土深度的增加并没有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增大;贯入阻力主要是由桩端阻力产生,桩侧摩阻力较小;贯入试验中静压桩存在桩端残余应力,桩端残余应力与桩端阻力变化曲线相近。该结论为桩基础设计提供了有利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王永洪,张明义,桑松魁,苗德滋[8](2017)在《基于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静压桩贯入模型桩土界面应力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压桩贯入时要求传感器具备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还要求其动态频响高、测量范围宽及尺寸小。针对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采用硅压阻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分别记录贯入过程中在桩土界面产生的侧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压阻式传感器适用于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可以准确测试桩土界面侧压力和孔隙水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7年06期)

王永洪,张明义,张春巍,白晓宇,苗德滋[9](2017)在《静压桩贯入试验硅压阻式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测试对传感器的要求,介绍了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阻效应和工作原理。针对尝试采用的模型桩硅压阻式传感器安装工艺,研制了两种出现方式的传感器,并对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成活率高达100%,模型桩硅压阻式传感器安装工艺可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硅压阻式传感器可以应用到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中。(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7年06期)

张慧[10](2017)在《基于银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的可压缩柔性高灵敏压阻式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高灵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器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所以研发压阻式传感器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利用简单、廉价和可控的方法,制备高灵敏度的柔性压阻式传感器仍然是一个挑战。本论文以柔性海绵为基底,简单方便的“浸泡干燥”为制备方法,以银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为传感材料制备了柔性、可穿戴和高灵敏度的压阻式传感器,其主要特点和创新点如下:(1)基底材料易得且性能优异:本文采用了高柔性、可压缩、高弹性和良好亲水性的海绵为基底,成功地拓展了压阻式传感器的测试范围(2.24-61.81 kPa)。其中由于海绵具有分层多孔的结构,能为传感材料的附着提供基本的骨架。(2)传感材料的协同效应显着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利用碳纳米管和银颗粒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能有效地弥补了传感材料各自的不足,成功地制备了具有高的灵敏度(在2.24-11 kPa压强范围下灵敏度为2.12 kPa~(-1),在11-61.81 kPa范围下灵敏度为9.08 kPa~(-1))的压阻式传感器。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文中又进一步测试了碳纳米管和银纳米颗粒分别在不同比例(1:0,1:10,1:15,1:20)下,传感器的性能。(3)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本文创新性的采用了“浸泡干燥”方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即将海绵浸泡在碳纳米管和银颗粒均匀的分散液中,然后取出干燥,并反复重复该操作,制备了结构简单和成本低廉的柔性压阻式传感器。该器件在2000多次的压缩-释放循环测试后,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然显示了很好的周期性,说明该传感器具备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几乎可以忽略的迟滞性。本研究为实现柔性、可穿戴和高灵敏度的压阻式传感器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该传感器在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例如用于智能交通、运动性能检测和人机交互界面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及增敏微型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应变传感器应用于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中,很好地测试了静压桩贯入过程桩端阻力、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初步试验表明,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及增敏微型FBG应变传感器应用在静压模型桩贯入过程中,实现了贯入过程的桩端阻力、桩身轴力、桩土界面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实时监测;桩身轴力和桩土界面有效侧向压力均随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同一深度处侧向压力逐渐减小。为静压桩贯入测试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对进一步研发室内试验微型传感器具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峰,金磊,牛少华,刘海鹏,郭建昌.一种低功耗MEMS压阻式传感器的动态测试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王永洪,张明义,张春巍,白晓宇,刘俊伟.基于硅压阻式传感器与光纤传感的静压桩贯入模型试验应用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8

[3].罗成.褶皱的PPy薄膜/PVA纳米线隔离物的高性能压阻式传感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张敏华,胡晓红,王育维,屈洁,张薇薇.瞬态超高压压阻式传感器技术研究[J].计测技术.2018

[5].王慧,赵国超,金鑫,宋宇宁.基于分段融合的压阻式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8

[6].李文明,陈春俊,周丽名.微压阻式传感器有限元模拟及线性度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7].王永洪,张明义,白晓宇,王鹏.硅压阻式传感器在静压桩贯入试验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7

[8].王永洪,张明义,桑松魁,苗德滋.基于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静压桩贯入模型桩土界面应力测试[J].土工基础.2017

[9].王永洪,张明义,张春巍,白晓宇,苗德滋.静压桩贯入试验硅压阻式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J].压电与声光.2017

[10].张慧.基于银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的可压缩柔性高灵敏压阻式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磁阻式传感器论文-刘峰,金磊,牛少华,刘海鹏,郭建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