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于娟李永芳牛英华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02月~2014年06月收住我院内科的8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外,还采取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差别;入院后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出院时再次评定,观察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情况明显好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调查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运用护理干预可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干预;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自理能力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内出现血栓形成,动脉管壁由此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其供血的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导致患者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1]。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是治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2],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而促进脑梗死病人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13年02月~2014年06月对住院8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②病情稳定,知情同意;③无认知及精神障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宣教内容并能配合运动康复。排除标准:病情危重需积极抢救生命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而影响结果分析者;有精神方面疾病不能很好配合宣教治疗者。入选85人,排除6人。按入院先后的奇偶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2人和对照组43人。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情况、发病到入院时间、年龄等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及脱水、降颅压、活血化瘀等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3天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例子,倾听患者需要,并用通俗的语言介绍患者疾病情况与治疗方式。配合听抒情的音乐,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对待疾病,主动接受康复训练,配合治疗。(2)预防性行为干预。①保持良好的功能位,对患者进行手腕活动、翻身、桥式运动夹腿运动等,指导患者避免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及足内翻下垂,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但尽量减少患侧卧位。②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和按摩,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进行按摩,每天2~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发生废用性萎缩(3)早期康复干预训练。早期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及被动性的功能锻炼是护理的重点。以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为原则。出现自主运动后,尽量用健肢带动患肢来进行活动,逐步进行坐、站立和步行等功能锻炼。每日有责任护士督导检查,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观能动性。(4)生活能力干预。针对性训练穿衣、饮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能力,为使患者尽快生活自理创造条件。

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拟定标准[3],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出院时调查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种,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为100%。

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入院时无明显差别;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情况明显好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脑卒中患者发生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比例较大,流行病学统计发现,约有70%~85%的患者会有不同严重程度的残疾[4],,临床证明病后半年为疾病的最佳康复期,尤其是发病1个月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意识、语言、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临床的重视[5]。。

脑梗死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以较好地挖掘损伤的组织或器官修复潜力,促进神经末梢突触再生[6]。脑梗死患者的肢体瘫痪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临床上脑梗死的康复护理主要是积极地开展预防性行为干预、保持良好的功能位,早期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的训练。由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肢体活动不灵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期间,为了更好地遵从医嘱,护士要从每一点做起,督促患者的每一个动作到位,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解除了患者在治疗中的各种疑虑,更好的贯彻执行医嘱,从而增加了护患沟通,协调了护患关系,增加了住院满意度。但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最初的康复训练不能负荷过重,时间也不可太长。此外,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血压增高、恶心呕吐,是否有不良情绪存在。[8]

综上所述,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早期护理干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在住院期间可增加医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美珠.脑血栓患者恢复期家庭护理的康复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0-21.

[2]肖辉,李玲,唐荣华.脑卒中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2,17(12):924—925.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654.

[4]胡喜荣,王玉梅,费伟民,等.脑卒中康复介入时间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47-848

[5]赵伟,杨敏,郭春妮.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5-277

[6]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7.

[7]李瑞雪.早期锻炼在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中是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24):46.

[8]尹海潮脑卒中康复介入时间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当代医学,201218(32):20

标签:;  ;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