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建构论文-戴望云

叙事建构论文-戴望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俗医疗,医疗民俗,疾痛叙事,文化认同

叙事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戴望云[1](2019)在《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医疗为议题的文化主义研究强调疾病和治疗的观念、方式是由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民俗医疗与医疗民俗的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代社会中,民俗医疗的现象丰富庞杂,因此需要把民俗医疗现象整合起来,研究现象的意义并解释医疗活动中民俗行为的规律,展开医疗民俗研究,并探讨建立一种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慧莲[2](2019)在《清末民初时期小说翻译的叙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时期,白话文运动兴起,小说确立其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当时的译者开始将外国的小说翻译到国内。本文拟从莫娜·贝克提出的叙事学理论视角,呈现民初小说翻译的文本与文体选择中译者的叙事构建,以期从翻译叙事的角度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翻译文本和文内内容的选择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万士端[3](2019)在《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一文中研究指出卡尔维诺说,经典就是那种初读起来像是重读,而每次重读又像是初读的作品。以此为标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庶几近之。阅读《一句顶一万句》,不仅要明白它写了什么,更要了解它没写什么。这部小说时代背景模糊,大致可判断出上部"出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民国,下部"回延津记"的叙事时间是当下,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它几乎都没有写到,亦甚少涉及影响时代发展的大人物和知识分子,内中多是从事打铁、卖豆腐、剃头、杀猪、赶大车这类卑微(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王维审[4](2019)在《叙事教育理念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的说服效应是叙事教育模式建构的基本依据,叙事促进人的成长、促进教育发展是叙事教育的基本原理。通过叙事研究,形成叙事写作成长教师、叙事育人成全学生、叙事课程成就学校的基本策略,化解现行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C)》期刊2019年11期)

谢燕红,李刚[5](2019)在《《北上》:一条大河的文学叙事与历史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郁达夫有诗云:"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可以传世的地理景观,无论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还是人类文明的智慧投射,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历久弥新,除却其自带的原生价值外,后人不断注入的新的观感和赋予的新的意义,或者说围绕这处地理景观的历史建构,不可或缺。(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王诗宗,李鹏[6](2019)在《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政策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政-社合作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而这类创新经常由基层或下级官员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策略所引致,因此是一种基层执行过程中的创新。对J省L县农村垃圾源头分类政策执行的研究表明,以政-社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创新策略实质在于,为了实现政策目标,通过一系列连带关系和奖惩、激励机制的设计将各方力量整合动员到政策过程中,并通过身份构建将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和认知合理化。目标约束下基层政策执行中创新策略,使得执行者能够自主地建构公民的社会身份,进而影响其行为,巩固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并将公民纳入到政策执行的链条中,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董娟[7](2019)在《西方叙事到体系建构: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是一个颇具争议且纠结复杂的过程,中西方既存在共同的方面,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现代化是基于技术变革、经济发展引发的明显区别传统的一种综合性变革历程,其实质在于更加契合于现代需要。我国的现代化发轫于近代对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现代化一开始就与西方具有特殊的联系。我国的现代化在经历了革命、改革、发展叁个阶段后,明确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自身探索与实践中,历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叙事、本土传统的理性反思基础上对于自身发展建构的全新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经验的总结与智慧的彰显。(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致杰[8](2019)在《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具有描摹文化生态现象与凝聚意识形态表征的双重功能,这就决定了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存在密不可分的重要关联。本文在分析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变迁,概括出四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同时总结出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变迁带来的启示与问题,并尝试提出优化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11期)

周俊[9](2019)在《叁亚疍民“龙盘古井”的民俗叙事与身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叙事是一种大叙事的概念,是包含语言叙事、景观叙事、行为叙事叁位一体的叙事体系,具有广泛的认同性。"龙盘古井"是叁亚疍民重要的民俗文化遗产,叁亚疍民借助民俗叙事的手法,通过改编"龙盘古井"系列文本的语言叙事,修缮并打造"古井"景区的景观叙事,建构"祭拜古井"仪式等行为叙事,实现了其由史籍中"四民之外"的卑贱之流向"龙的传人,知恩图报,叁亚市建设者、开拓者"的疍民形象身份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叁亚疍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族群利益,充分利用其社会、文化和象征资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疍民身份建构中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银玲[10](2019)在《回忆世界的建构——论《浮生六记》的电影式回忆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撰写的忆语体散文,对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进行记叙,对往事的回忆构成整个文本的主体内容。文本采用电影中回忆叙事的艺术手法,以旁白式的叙事语言、时间蒙太奇的叙事结构和虚实结合的叙事空间来展开回忆叙事,建立起文本中的回忆世界。在遥远时间和空间的相隔下,回忆与现实之间既相互靠近又难以完全重合,产生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让沈复笔下的回忆叙事充满逝去的无力感。(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叙事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时期,白话文运动兴起,小说确立其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当时的译者开始将外国的小说翻译到国内。本文拟从莫娜·贝克提出的叙事学理论视角,呈现民初小说翻译的文本与文体选择中译者的叙事构建,以期从翻译叙事的角度为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翻译文本和文内内容的选择策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戴望云.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慧莲.清末民初时期小说翻译的叙事建构[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

[3].万士端.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J].当代作家评论.2019

[4].王维审.叙事教育理念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9

[5].谢燕红,李刚.《北上》:一条大河的文学叙事与历史建构[J].小说评论.2019

[6].王诗宗,李鹏.基层政策执行的创新:自主性建构与合法性叙事[J].治理研究.2019

[7].董娟.西方叙事到体系建构:中国的现代化历程[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

[8].郭致杰.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基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电影发展变迁史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9

[9].周俊.叁亚疍民“龙盘古井”的民俗叙事与身份建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银玲.回忆世界的建构——论《浮生六记》的电影式回忆叙事[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叙事建构论文-戴望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