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城镇区域论文-郝建美,朱虹霞,姚斌

北疆城镇区域论文-郝建美,朱虹霞,姚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疆城镇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区委书记,投资潜力,核心区

北疆城镇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郝建美,朱虹霞,姚斌[1](2017)在《提升区域生活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郝建美 通讯员 朱虹霞 姚斌)5月26日上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17第七届北疆区域融合发展研讨会——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巩固区域融合发展成果,交流新经验、推广新典型、总结新模式,探(本文来源于《克拉玛依日报》期刊2017-05-27)

向希[2](2015)在《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绿洲复合系统自适应脆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疆城镇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耦合分析法对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进行关联耦合分析;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与突变级数法对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运用突变理论对绿洲复合系统进行突变分析;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绿洲复合系统进行自适应脆化过程分析。研究结论为:(1)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关联耦合分析可知:在生态系统内:土地面积与水资源关联程度高,耕地面积与水资源及土地面积的关联程度较低;耗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联较高。在社会系统内:GDP与工业总产值关联程度高,而人口资源与经济资源关联程度较低。在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内:总人口与水资源以及土地面积关联程度高;城镇人口与耗水量以及土地面积关联程度高,与水资源总量以关联程度较高;耕地面积与GDP关联程度较高;水资源与经济资源关联程度较低;耕地面积与工业总产值关联程度较低。在研究的十年间,生态系统对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有序的贡献值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社会系统对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有序的贡献值呈现出总体上升,局部波动的趋势。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十年间始终处于中高度水平。(2)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可知: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3)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绿洲复合系统的突变分析可知:绿洲复合系统表现为相对稳定、小幅波动的状态。在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子系统总体表现为波动起伏,总体上升的状态;气候子系统表现为总体稳定,局部突变的状态。在社会系统中:人口压力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经济子系统呈现出总体稳定增长,局部突变的状态。生活子系统表现为总体稳定增长,局部突变的状态。(4)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绿洲复合系统的自适应脆化过程分析可知:绿洲生态系统在近十年间受到的最强烈的扰动因子是气候条件,具体来说是极度干旱,这也是制约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绿洲社会系统在近十年来受到的最大压力是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也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绿洲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近十年来一直处于适应性循环的第二阶段,即保护阶段,在目前的状态下,系统并未达到崩溃的边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向希,段汉明[3](2015)在《基于突变理论的北疆城镇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计算了1988—2012年间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运用突变级数法对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北疆城镇区域: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5年02期)

张芳[4](2014)在《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绿洲、人口、资源关联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区域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疆城镇区域作为西北干旱区城镇群的代表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方式,使其与绿洲、人口以及资源系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联耦合机制。区域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西部大开发的持续展开虽为北疆城镇区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但脆弱的绿洲系统、独特的人口系统以及单一的资源系统都对本区域的协调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对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绿洲、人口、资源的关联耦合进行实证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对城镇区域发展、绿洲、人口以及资源相互关联的研究现状,整理了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北疆城镇发展,绿洲开发、人口增长、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系统指标间灰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剔除了各个城市关联度在0.7以下的指标,接着运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赋了权重,运用马尔可夫链法分别对四系统的涨落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了2000-2012年各系统的趋势因子,进行了综合对比,并运用协调度模型对北疆城镇区域中具有代表性且基础资料容易获取的8个城镇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四大系统的涨落过程以及协调和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关联分析,在各种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系统多重关联的内在机理,最后四系统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14个城镇共同构成了新疆经济发展的主体,四系统间存在着关联耦合机理;四系统趋势因子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明显的涨落;北疆城镇区域内各城镇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不高,在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的两个状态间徘徊,没有城市达到良好或者优质协调状态;四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联机理,城镇发展系统是动力系统,绿洲系统是四个系统的支撑系统,人口系统为四大系统的主体系统,资源系统为四大系统的支持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4-06-30)

张芳,段汉明,张婷[5](2014)在《北疆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文中以北疆14个主要城镇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建立了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引用协调度发展模型以及经济生态效益划分标准,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北疆城镇区域14个主要城镇的经济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不高,平均协调发展度仅为0.46。2)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总体水平都较低,平均经济效益为0.21,平均生态效益为0.30。3)各城镇中属于经济环境同步发展的两个,经济主导环境滞后类型两个,其余均为经济滞后环境主导型。(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05期)

冯永川[6](2014)在《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是城市同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远离沿海,区域情况特殊,地位重要,但却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形势。新疆作为我国典型的西部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本文研究的北疆城镇区域是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发展较好的城镇区域,研究该城镇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索在欠发达地区的相对发达区域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研究目的,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首先对北疆城镇区域的范围进行界定,并对其自然资源禀赋做以简要的说明。然后又从经济总量、城市化水平、区域优势、科教文卫等方面对北疆城镇群现状予以概括分析,并运用分形理论对北疆城镇群的规模等级进行了分析及评价。(2)以北疆城镇区域四个典型的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四个城市PREE系统进行综合评价。(3)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定量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运用多元时空序列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区域发展的涨落变化机理;其次,借鉴国外有关理论模型,对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作深入探讨分析,实证地研究北疆城镇区域自然资源是通过何种途径来促进或抑制经济发展的;再次,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北疆城镇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进行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基于定量分析结果总结全文,并给出北疆城镇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冯永川,段汉明[7](2014)在《北疆城镇区域PREE系统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定北疆城镇区域4个典型的地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4个城市PREE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在四系统中排名靠前,而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在四系统中排名靠后,同时,基于评价结果及四城市在北疆城镇区域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协调发展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张婷,段汉明,张芳[8](2013)在《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3年06期)

曾玮瑶,雷军,张小雷[9](2012)在《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程度4个方面阐释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北疆铁路沿线绿洲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葛丽霞,段汉明[10](2011)在《基于SNA的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科学研究中较活跃、成果较丰富的领域之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了强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二级城市、协调行政管理、合理进行区域规划、构建网络型城镇等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北疆城镇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北疆城镇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耦合分析法对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进行关联耦合分析;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与突变级数法对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运用突变理论对绿洲复合系统进行突变分析;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绿洲复合系统进行自适应脆化过程分析。研究结论为:(1)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的关联耦合分析可知:在生态系统内:土地面积与水资源关联程度高,耕地面积与水资源及土地面积的关联程度较低;耗水量与水资源总量关联较高。在社会系统内:GDP与工业总产值关联程度高,而人口资源与经济资源关联程度较低。在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内:总人口与水资源以及土地面积关联程度高;城镇人口与耗水量以及土地面积关联程度高,与水资源总量以关联程度较高;耕地面积与GDP关联程度较高;水资源与经济资源关联程度较低;耕地面积与工业总产值关联程度较低。在研究的十年间,生态系统对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有序的贡献值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状态,社会系统对社会-生态复合系统有序的贡献值呈现出总体上升,局部波动的趋势。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十年间始终处于中高度水平。(2)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可知: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发展呈现波段变化、总体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且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土地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水资源承载力始终比较稳定,但一直处于超载状态。(3)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绿洲复合系统的突变分析可知:绿洲复合系统表现为相对稳定、小幅波动的状态。在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子系统总体表现为波动起伏,总体上升的状态;气候子系统表现为总体稳定,局部突变的状态。在社会系统中:人口压力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经济子系统呈现出总体稳定增长,局部突变的状态。生活子系统表现为总体稳定增长,局部突变的状态。(4)通过对北疆城镇区域绿洲复合系统的自适应脆化过程分析可知:绿洲生态系统在近十年间受到的最强烈的扰动因子是气候条件,具体来说是极度干旱,这也是制约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绿洲社会系统在近十年来受到的最大压力是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也是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绿洲社会-生态复合系统近十年来一直处于适应性循环的第二阶段,即保护阶段,在目前的状态下,系统并未达到崩溃的边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疆城镇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郝建美,朱虹霞,姚斌.提升区域生活品质[N].克拉玛依日报.2017

[2].向希.北疆城镇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绿洲复合系统自适应脆化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5

[3].向希,段汉明.基于突变理论的北疆城镇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西北人口.2015

[4].张芳.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绿洲、人口、资源关联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14

[5].张芳,段汉明,张婷.北疆城镇区域社会经济与绿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

[6].冯永川.北疆城镇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定量分析[D].河南工业大学.2014

[7].冯永川,段汉明.北疆城镇区域PREE系统综合评价[J].河南科学.2014

[8].张婷,段汉明,张芳.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J].西北人口.2013

[9].曾玮瑶,雷军,张小雷.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

[10].葛丽霞,段汉明.基于SNA的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标签:;  ;  ;  ;  

北疆城镇区域论文-郝建美,朱虹霞,姚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