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向性行为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双生子研究,结构方程模型
内向性行为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芬,孔令娜,傅一笑,胡小梅,李涛[1](2017)在《重庆市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双生子研究法,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评定重庆市12~18岁66对双生子的外向性行为问题,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情况)、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家庭压力问卷(FSQ)、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应激生活事件(SLE)问卷调查双生子环境因素;采集双生子静脉血标本,提取DNA进行卵型鉴定。通过OPEN-MX软件构建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加性遗传因素、共享环境因素、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与双生子外向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在外向性行为总变异方差中加性遗传效应占0.57(95%CI 0.37~0.72)、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占0.43(95%CI 0.28~0.63);双生子的外向性行为问题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1,P<0.05),与家庭压力呈正相关(r=0.226,P<0.05),与应激生活事件呈正相关(r=0.194,P<0.05),与专制型养育方式(r=0.235,P<0.05)、宽容型养育方式(r=0.212,P<0.05)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等相关性不明显。结论青少年外向性行为受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受遗传的影响较大;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与外向性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宋百华[2](2013)在《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中的外向性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破坏课堂秩序的,违反校纪班规,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可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外向性行为与内向性行为。一小学生外向性行为的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这些行为:和周围同学讲话;议(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期刊2013年24期)
马馥荔,方建群,颜国利,张朝霞,吴锦荣[3](2013)在《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结构方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我的班级"问卷、家庭环境问卷对宁夏生态移民区的1453名生态移民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将男生和女生的叁个假设模型分别进行比较,均为模型叁拟合较理想:GFI、AGFI、CFI均大于0.9,其中男生χ2/df=2.493、RMSEA为0.045,女生χ2/df=2.502、RMSEA为0.046。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总效应系数在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0、-0.49和-2.47、-1.35。人格因素对外向性行为问题的效应系数男生为2.55、女生为5.51。结论:人格因素通过直接作用对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都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外向性行为问题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梁修云,胡慧,易艳红,孟仙,王礼桂[4](2012)在《小学生外向性行为问题干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预防性团体干预减少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试点小学叁年级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39名)和对照组(38名)。自制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干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自编团体活动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攻击、违纪和多动方面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χ2值分别为27.10,11.59,10.71,P值均<0.05),不同测量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儿童反映干预活动对自己有明显影响,并且非常满意。结论团体干预在改善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方面具有显着的短期效果,对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为问题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2年06期)
殷定红,袁峰[5](2011)在《小学生内向性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是内向性课堂成因的关键因素,学生是内向性课堂问题成因的决定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关注内向性课堂问题的成因,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构建高效课堂。(本文来源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内向性行为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破坏课堂秩序的,违反校纪班规,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1]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可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外向性行为与内向性行为。一小学生外向性行为的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这些行为:和周围同学讲话;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向性行为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文芬,孔令娜,傅一笑,胡小梅,李涛.重庆市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J].卫生研究.2017
[2].宋百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中的外向性行为[J].教书育人.2013
[3].马馥荔,方建群,颜国利,张朝霞,吴锦荣.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向性行为问题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
[4].梁修云,胡慧,易艳红,孟仙,王礼桂.小学生外向性行为问题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
[5].殷定红,袁峰.小学生内向性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