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端桥论文-汪振华,王媛,马春丽,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王媛媛

单端桥论文-汪振华,王媛,马春丽,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王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端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种植义齿,单端桥,龈沟液

单端桥论文文献综述

汪振华,王媛,马春丽,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王媛媛[1](2017)在《下颌前牙种植单端桥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前牙缺失伴间隙不足采用种植单端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前牙缺失,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单端及双端固定桥病例30例,收集并记录制取模型前种植体动度数据,以及戴入修复体后0、3、6、12月种植体PD值、附着水平及GCF体积变化值,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探讨下前牙种植体单端固定桥的临床效果。结果:下前牙单端种植桥及双端种植桥组间比较PD值、附着水平、GCF体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同种设计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前牙缺失伴间隙不足不能进行双种植体修复的病例,采用单端种植桥设计后合理设计修复体,其后期具有较稳定的临床效果,降低损伤及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刘宇,章禾,林松杉[2](2014)在《种植单端桥在前牙美学区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定条件下,前牙美学区可应用自然牙支持的单端桥修复缺牙。根据国际口腔种植协会(ITI)和欧洲骨整合协会(EAO)共识研讨会的结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也可在前牙美学区使用,安全并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还可减少费用,存在相对较短的桥体不增加机械和技术风险。但是上述结论主要从国外患者获得,研究中国患者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临床效果的文献非常少。本研究在前牙美学区缺失多牙患者中,使用多种种植系统,以及种植体的多种类型(骨水平或软组织水平),种值体数量少于缺牙数量,遵循美学区种植、引导骨再生、软组织成型等基本原则和治疗操作流程,控制单端桥桥体长度,修复体螺丝或粘接固位,在至少1年的观察期内,未见种植体脱落及修复体的破损折断,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了美观及功能需求,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还需大样本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刘宇,章禾,林松杉[3](2014)在《种植单端桥在前牙美学区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定条件下,前牙美学区可以应用自然牙支持的单端桥修复缺牙。根据国际口腔种植协会(ITI)和欧洲骨整合协会(EAO)共识研讨会的结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也可以在前牙美学区使用,安全并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还可减少花费,存在相对较短的桥体不增加机械和技术风险。但是上述结论主要从国外患者获得,研究中国患者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临床效果的文献非常少。本研究在前牙美学区缺失多牙患者中,使用多种种植系统,以及种植体的多种类型(骨水平或者软组织水平),种值体数量少于缺牙数量,遵循美学区种植、引导骨再生、软组织成型等基本原则和治疗操作流程,控制单端桥桥体长度,修复体螺丝或粘结固位,在至少一年的观察期内,未见种植体脱落及修复体的破损折断,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了美观及功能需求,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还需大样本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黄珊,唐亮,潘燕环,殷仲达[4](2012)在《下颌后牙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应力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下颌后牙单端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比较单端桥修复前后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用ANSYS 10.0软件对模型施以不同部位和方向的冲击载荷,分析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大小、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斜向载荷下,基牙骨支持组织存在明显应力集中;单端桥修复后,应力峰值77.676 MPa位于近缺隙侧基牙的皮质骨颈部;一个咀嚼周期末存在应力残余,其值不显着。结论:单端桥近缺隙侧基牙承受主要应力,载荷方向影响应力大小及分布,应力峰值小于下颌骨应变极限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吴堪葵[5](2010)在《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基牙支持骨组织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右侧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瞬间动态加载方法,分析不同部位加载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为临床种植单端桥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方法利用Pro/E建模软件与CT结合,建立部分下颌骨及牙种植体的实体模型,通过无缝接口功能导入有限元软件中,最终建立765种植单端桥(5、6为种植基牙,7为桥体)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在一个咀嚼周期内对模型进行垂直和斜向冲击加载,计算各种载荷下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并绘制应力云图,以考察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结果1通过CT扫描技术、Pro/E与ANSYS软件相结合所建立的765种植单端桥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可满足模拟加载的需要。2垂直加载和卸载阶段,修复前后的5、6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向加载阶段,修复后的5、6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值均大于修复前(P<0.05),其中颊斜向舌加载阶段,5、6最大应力值较修复前分别增加46.4%和14.7%,舌斜向颊加载阶段,5最大应力值较修复前略有增加,6则较修复前增加162%。3修复前后,种植体-骨界面纵向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各种载荷下,各时间段中,5、司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均以颈部皮质骨最大,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56.489 MPa、268.228 MPa;其次是皮松质骨交界部,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1.987 MPa、133.587MP;再次为颈部松质骨,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3.578 MPa、27.488 MPa;根尖部应力较小,最大应力值分别为5.592 Mpa、6.351 MPa;根中份松质骨应力最小,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832 MPa、2.031 MPa。4修复前后,种植体-骨界面横向应力分布规律相似:5、6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随加载时间变化而变化,垂直加载和颊斜向舌加载阶段,最大应力集中带位于颈部皮质骨舌侧;舌斜向颊加载阶段,最大应力集中带位于颈部皮质骨颊侧;卸载阶段,最大应力集中带位于颈部皮质骨舌侧。5修复前后,斜向加载阶段,5、6种植体-骨界面均出现明显应力集中,最大应力值分别为156.489 Mpa和268.228 MPa,为垂直加载阶段的3.44倍和2.04倍。结论1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主要集中于颈部,根中份和根尖部应力较小。2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修复时,侧向牙合力对基牙支持骨组织影响最大。3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修复对近缺隙侧基牙颈部皮质骨的条件要求更高。(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01)

黄珊[6](2010)在《下颌后牙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下颌后牙单端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比较单端桥修复前后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为临床单端桥修复游离缺失牙提供生物力学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AutoCAD、ANSYS软件建立左侧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以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为基牙的单端桥修复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以不同部位和方向的冲击载荷,分析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同时观察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1建立的单端桥基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叁维有限元模型与真实解剖形态相似性好,网格划分均匀,模型可重复使用。2修复前后5、6周围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垂直载荷时,主要集中于颈部,斜向载荷时,主要集中于颈部、根分又及根尖。3共同加载56,舌向载荷下,修复前5周围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值为47.415Mpa,约是6的1.3倍;修复后5周围皮质骨最大Von Mises值为31.403Mpa,约是6的0.7倍。6承担单端桥主要(?)力,并向邻近牙槽骨扩散一个牙位。4共同加载56,修复前斜向载荷下6皮质骨应力峰值为36.878Mpa,约是垂直载荷下的1.9倍,松质骨应力峰值为15.706Mpa,约是垂直载荷的2.9倍。修复后共同加载567,斜向加载下6皮质骨应力峰值为76.878Mpa,约是垂直载荷下的1.4倍,松质骨应力峰值为18.298Mpa,约是垂直载荷的2.3倍。斜向载荷下应力明显集中。修复后骨组织应力分布更均匀。5修复后共同加载567,5皮质骨的最大Von Mises为48.548Mpa,6皮质骨的应力峰值为76.878Mpa。两基牙骨支持组织最大应力值远低于下颌骨的应力极限值。6修复前,56骨支持组织主要表现为压应力;修复后共同加载567时,6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增加显着,5拉应力增加明显,且最大拉应力集中于近中颈部皮质骨。7修复后共同加载567,一个咀嚼周期末有应力残余,松质骨应力残余最少,约为0.23Mpa,5皮质骨的应力残余较多,约为3Mpa。结论1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AutoCAD、ANSYS软件共同建模,可获得完整牙齿及牙周组织模型,方法精确可行。2单端桥修复前后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应力均集中于颈部。斜向加载应力值明显大于垂直加载。3修复后基牙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较修复前均匀,但应力值增大,近缺隙侧基牙骨组织应力增加更明显。4加载后应力向基牙邻近牙槽骨扩散一个牙位,可增加单位面积的承受能力,不会形成对周围骨组织集中的创伤力;各部位应力峰值均低于应变极限强度。5一个咀嚼周期结束后牙槽骨有残余应力存在,不同的阻尼系数对应不同的残余应力。(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4-01)

唐亮,郭莹,潘燕环[7](2009)在《下颌后牙单端桥及其支持组织修复前后有限元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下颌后牙单端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修复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方法:以人类正常牙列完整的下颌骨标本为建模基础,采用CT扫描技术,利用AutoCAD与ANSYS软件建立左侧下颌后牙单端固定桥及其支持组织修复前后的几何模型和叁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构建的下颌后牙单端固定桥修复前后的几何模型接近中国人牙齿的实际尺寸。修复前、后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划分为142 640个节点、101 938个单元和168 756个节点、119 499个单元。结论:采用CT扫描技术,结合AutoCAD与ANSYS软件所建模型结构层次清晰、单元划分精细,具有良好的形态相似性和还原性,能够满足模拟加载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郭莹[8](2008)在《动态载荷下单端桥基牙牙周膜应力的叁维有限元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建立下颌后牙及其支持组织单端固定桥修复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瞬间动态分析不同部位加载时基牙牙周膜的位移、应力变化及分布规律,为临床单端固定桥的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研究方法以人类正常牙列完整的下颌骨标本为建模基础,采用CT扫描技术,利用AutoCAD与ANSYS软件建立左侧下颌第二磨牙、第叁磨牙缺失,以下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及其支持组织单端固定桥修复前后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在一个咀嚼周期内对有限元模型施以不同加载部位和方向的动态载荷,计算牙周膜在各种载荷下的位移、应力值,绘制出牙周膜的应力—时间曲线。结果1建成的叁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模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进行旋转、缩放、透视、剖开等多种方式观察,能够满足模拟加载的需要。2随着加载、卸载时间的积累,无论载荷作用于何部位,「56牙周膜的应力值均逐渐加大,斜向加载时期达到一个咀嚼周期的应力峰值,卸载终期仍有少量应力存在。3同等载荷作用下,「5牙周膜的抗拉、压能力均低于「6。4修复后的最大应力多位于近缺隙侧基牙的牙周膜上。5修复前、后基牙牙周膜在咀嚼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压应力,但随着载荷作用点的远移,「5牙周膜的近中颈缘产生显着的拉应力。6拉、压应力和Von Mises应力最大值作用部位均位于基牙牙周膜的颈缘处。7连续多个咀嚼周期下,后一个周期基牙牙周膜的应力值均较前一个周期有所增加,但应力值的增长并不显着。结论1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获得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断面图像,综合使用AutoCAD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与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共同建模,是一种精确、有效且可靠的方法。2一个咀嚼周期结束后,牙周膜存在残余应力。3咀嚼运动中,侧向(牙合)力对牙周健康影响最大。4单端桥修复对近缺隙侧基牙的牙周组织条件要求更高。5连续多个咀嚼周期加载下牙周膜形成的应力积累不会对牙周造成损害。(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8-05-05)

单端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定条件下,前牙美学区可应用自然牙支持的单端桥修复缺牙。根据国际口腔种植协会(ITI)和欧洲骨整合协会(EAO)共识研讨会的结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也可在前牙美学区使用,安全并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还可减少费用,存在相对较短的桥体不增加机械和技术风险。但是上述结论主要从国外患者获得,研究中国患者前牙美学区种植体支持的短牙弓单端桥临床效果的文献非常少。本研究在前牙美学区缺失多牙患者中,使用多种种植系统,以及种植体的多种类型(骨水平或软组织水平),种值体数量少于缺牙数量,遵循美学区种植、引导骨再生、软组织成型等基本原则和治疗操作流程,控制单端桥桥体长度,修复体螺丝或粘接固位,在至少1年的观察期内,未见种植体脱落及修复体的破损折断,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了美观及功能需求,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还需大样本长期随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端桥论文参考文献

[1].汪振华,王媛,马春丽,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王媛媛.下颌前牙种植单端桥的临床效果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7

[2].刘宇,章禾,林松杉.种植单端桥在前牙美学区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

[3].刘宇,章禾,林松杉.种植单端桥在前牙美学区的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

[4].黄珊,唐亮,潘燕环,殷仲达.下颌后牙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应力的动力学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

[5].吴堪葵.下颌后牙种植单端桥基牙支持骨组织的动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0

[6].黄珊.下颌后牙单端桥基牙骨支持组织的动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0

[7].唐亮,郭莹,潘燕环.下颌后牙单端桥及其支持组织修复前后有限元模型建立[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9

[8].郭莹.动态载荷下单端桥基牙牙周膜应力的叁维有限元法分析[D].暨南大学.2008

标签:;  ;  ;  

单端桥论文-汪振华,王媛,马春丽,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王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