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精神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成长,心理健康,信息技术
大学生精神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许勇,赵景会,王欣欣,孙婉[1](2019)在《大学生精神成长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高校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精神成长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现如今,信息技术在高校中广泛运用,该技术具备多项显着优势,因此也逐渐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本文先对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介绍,再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对策,旨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与人格。(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刘冠楠[2](201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精神教育活动,既是立足全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学生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正处于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全新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仅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习惯的基础,更是当前高校教学机制创新的根本性呈现。本文拟从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背景分析入手,探究该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具体内涵,并且探究该教育活动有效实施的具体策略。(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5期)
焦开山,于小寒,靳苗[3](2018)在《大学生精神健康差异形成的途径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在精神健康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精神健康的影响途径和机制。研究发现,来自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水平上具有显着差异,社会资本和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两个重要的中介因素。这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健康状况是社会经济因素和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不仅要着重于其背后的认知和心理机制,还要把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等因素考虑进来。(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李晓东,徐晶颖[4](2018)在《井冈山精神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井冈山精神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59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理论实践教学形式下的井冈山精神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1)认为有必要普及井冈山精神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助于学习井冈山精神;(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结论:井冈山精神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8年31期)
何佳嘉[5](2018)在《健康人格视域下的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针对健康人格视域下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展开论述。首先,简要阐述体育精神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具体培养策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观念、拼搏精神、自主精神等。(本文来源于《体育师友》期刊2018年05期)
杨坤,孙婉,许勇[6](2018)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的发展必定会影响到国家的将来。大学生在进行各学科知识性学习的同时,其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能融合进一切教育学科中,而作为在科技发展新时代下最受重视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将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项目。(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8年06期)
朱克,王志广[7](2016)在《从心理健康视角谈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在精神生活中会到遇到各种压力和困惑。大学生在完善自己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调查表明,大约有四分之一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容易陷入精神困扰和痛苦之中,急需心理帮助。因此,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开展引导和教育工作,教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的释放自己的情绪,珍惜生命,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6年21期)
王晓宁,张健东[8](2016)在《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关系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从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出发,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大学教师参考。(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13期)
徐晓波[9](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精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精神幸福感量表与一般健康问卷,对4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探索"互联网+"环境中大学生的精神幸福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精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精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显着的负相关,精神幸福感中的个体幸福感、个体与超然幸福感的交互作用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6年02期)
王洪礼,刘红[10](2015)在《西南苗布侗彝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心理健康现状及提升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南四省(市)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理论研究上,提出了创新精神概念大于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观点。研制了国内第一个《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调查量表》。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被调查的苗布侗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相对偏低。苗布侗彝大学生中的男生在社交攻击和强迫两个方面显着高于女生,但在焦虑和冲动两个方面却显着低于女生。父母文化水平为文盲和初中的苗布侗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低于父母文化水平为高中、中专、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苗布侗彝大学生。大二的苗布侗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相对显着偏低,大四的苗布侗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相对显着较好。理工科苗布侗彝大学生在性心理障碍上显着地高于文科苗布侗彝大学生,其他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在创新精神的灵活变通、标新立异、批判性、反思性四个主体维度中,其反思性相对较强;在创新精神的教师支持、大学课程和同伴影响叁个客体维度中,教师支持相对最弱,缺乏足够或应有的教师鼓励、引导、启发和支持。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四大对策和叁条重点操作对策,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提高的十大对策和四条重点操作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5-07-11)
大学生精神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精神教育活动,既是立足全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学生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正处于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全新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仅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习惯的基础,更是当前高校教学机制创新的根本性呈现。本文拟从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背景分析入手,探究该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具体内涵,并且探究该教育活动有效实施的具体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精神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1].杨坤,许勇,赵景会,王欣欣,孙婉.大学生精神成长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
[2].刘冠楠.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福建茶叶.2019
[3].焦开山,于小寒,靳苗.大学生精神健康差异形成的途径和机制[J].青年研究.2018
[4].李晓东,徐晶颖.井冈山精神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2018
[5].何佳嘉.健康人格视域下的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J].体育师友.2018
[6].杨坤,孙婉,许勇.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J].经济师.2018
[7].朱克,王志广.从心理健康视角谈提高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J].亚太教育.2016
[8].王晓宁,张健东.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关系浅析[J].同行.2016
[9].徐晓波.“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精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
[10].王洪礼,刘红.西南苗布侗彝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心理健康现状及提升对策[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摘要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