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新刘春源赵瑞敏(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41)
【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42-02
子宫异常出血是妇科病人常见症状。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门诊和住院的绝经后出血及月经异常、围绝经期出血198例进行了阴道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探讨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
1一般资料
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绝经后子宫出血组62例,年龄51—79岁,平均65.3岁,绝经年限1—32年,平均14.7年。内膜癌与绝经年限关系,绝经最短12年,最长29年。绝经年限分布与内膜癌关系,绝经12—15年4例,16—20年5例,21—25年1例,26—29年2例。绝经后出血的内膜癌,除1例长期不规则服用尼尔雌醇片外,其他均未服药。月经异常、围绝经期不规则子宫出血组136例,年龄24-54岁,平均42岁。
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阴道超声检查,必要时经腹部超声检查,仪器采用日本AlokaSSD1100,阴道探头频率5MHz。测量子宫长、宽、厚,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内部回声与宫壁之间的关系,对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有异常改变者进行分段诊刮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3结果
3.1绝经后出血组62例中,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者14例,子宫内膜厚度>5mm者48例中,内膜增厚不均匀,呈带状或团块状回声。
3.2月经异常、围绝经期不规则子宫出血组136例中,64例行诊刮术,72例因子宫肌瘤、腺肌病、卵巢肿瘤而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呈增厚不均匀或团块状,个别见蜂窝状。子宫内膜阴道超声改变与病理检查结果关系见表1。
表1子宫内膜阴道超声改变与病理检查结果关系
4讨论
本文认为绝经期妇女生殖器官随年龄变化出现生理萎缩,卵巢功能衰退使内膜变的菲薄,因而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以<4mm为宜,子宫内膜厚度>5mm,病理类型较为复杂,本组48例中有病理改变43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内膜癌12例,占31.3%(15/48),内膜息肉12例,内膜增殖症9例,粘膜下肌瘤4例。内膜病变超声预测率为89.6%(43/48),内膜癌阳性预测率31.3%。绝经后出血恶性肿瘤占27.42%(17/62),卵巢癌侵犯宫体2例,与国内报道的20%~50%相近。
目前,国内外较一致的看法是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免除诊刮,这与本组材料的结果一致。内膜厚度>5mm伴高危因素患者应及时分段诊刮可早期发现内膜癌并有利于分级。
月经异常、围绝经期不规则子宫出血者136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不厚或增厚不均68例,超声提宫腔息肉59例,粘膜下肌瘤4例,疑内膜癌5例,以上病例中,诊刮64例。因合并子宫肌瘤、腺肌病、卵巢肿瘤而行子宫切除手术者72例。病理检查证实内膜息肉65例占47.8%,内膜增殖症39例占28.7%,粘膜下肌瘤4例占2.9%,粘下肌瘤肉瘤变2例,内膜癌3例,其中2例有腺型增生并腺癌变,1例浸润浅肌层。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预测率为83.1%,其中有1例卵巢癌侵犯宫体。怀疑子宫内膜癌5例中4例经病理证实。
月经期、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变化与绝经后妇女不同,常因子宫内膜增厚,图像识别更复杂些。当子宫内膜病变时,内膜可增厚或不厚增厚,但内部回声不均匀,增强或强弱不等,其中内膜增殖症较多见。宫腔内强回声光团1个或多个,边界较清,息肉最常见占48.7%。但当有子宫肌瘤或腺肌病合并内膜病变时,超声检查可能漏诊。本组子宫切除的72例中,阴道超声漏诊14例,漏诊原因与子宫肌瘤生长部位有关,如粘膜下肌瘤合并息肉、肌壁间肌瘤向宫腔生长,宫腔内部回声显示不充分,腺肌病与内膜病变回声相似,识别困难等。另外,子宫内膜炎症期,出血、水肿、坏死,反炎症纤维化误诊为内膜病变6例占4.4%,其中2例误提示有内膜癌。
总之,高分辨率的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诊断意义的信息,并且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对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处理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恩兰.宫腔镜在绝经后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03.
[2]尚艳红,张小玲等.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绝经后出血9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