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绮阁(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284-02
【关键词】老年患者低血糖护理
老年糖尿病(DM)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脑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对28例老年低血糖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好。现报告体会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82岁,病程1-18年;均符合WHO1998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后立即予血糖仪检测血糖,血糖在0.9~2.8mmol/L时,指导患者进食含糖食物或服用15g糖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对血糖较低的患者给予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缓慢静脉推注,再予5%~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维持,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mmol/L,直至血糖达到理想水平。
1.2.2健康教育方法
1.2.2.1心理指导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导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重要对策。让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知。放弃盲目不切实际的幻想并用科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病程、医疗过程,加强药物知识的教育指导,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是关键的治疗手段。如胰岛素、优降糖作用较迅速而强,如出现烦躁、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表现时应立即进食,必要时先立即喝糖水或口服备用糖果以防发生严重不测反应,磺脲类药在餐前30分钟服药最佳,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反应。并对自己所选择降糖药物的效值高峰时间做到了如指掌,以配合指导整体治疗过程。
1.2.2.2饮食护理每餐食量相对固定。如果不能进食、延迟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要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不要盲目刻意减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饥饿疗法加降糖药物极易引发剧烈的低血糖反应。常规治疗中一旦出现饥饿感要立即进食以防范于未然。糖尿病患者1d至少保证三餐,合理控制总热量,保证合理的营养成分,糖尿病不是“不能吃不能喝”的代名词,糖尿病患者需要摄人足够的营养,保证谷薯类、蔬果类、肉、禽、鱼、蛋和油脂的合理分配;少吃多餐,为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1d至少保证三餐,每餐主食不多于100g。可在三个正餐之间增加2—3次加餐,加餐的食物可在正餐中匀出。
1.2.2.3适当的运动运动是发作性低血糖的重要原因,空腹不宜运动,因为运动使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同时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氧化和利用,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对游离脂肪的利用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增进血糖消耗,引发低血糖。或运动量过大。运动前后没有因人而异进行变通,没有循序渐进。适当的运动要告知患者运动时间应相对固定,饭后1h参加运动较合适,因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但是在短效胰岛素注射1h内不宜运动,因运动增加血糖消耗,易发生低血糖[1]。对血糖控制理想者,清晨锻炼前应适当进餐,运动强度应相对固定,切忌运动量忽高忽低,若从事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活动,且持续时间较长,应适当减少运动前降糖药物的药量,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加餐,大运动量的活动结束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2.2.4日常生活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告知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指导患者不可擅自增减药量[2],明白睡前血糖监测以及增加夜间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对老年反复发生低血糖者以及严重心、脑、肾并发症的患者需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或过快,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按量进餐,指导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根据每个患者情况制订一套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嘱患者外出时备带“糖尿病急救卡”并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等。以便及时纠正早期低血糖反应。
2结果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有效护理,本组28例中无并发症及死亡病。给于及时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低血糖的再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常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此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会影响患者重要器官的功能,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突发低血糖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胰高血糖素释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尤其是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时更易造成降糖药物蓄积而诱发低血糖。因此要加强低血糖防范和护理,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梅,王念.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1版.北京: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6.
[2]李勤.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状况调查与分析.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