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微粒子论文-黄雪峰,李盛姬,周东辉,赵冠军,王关晴

活性炭微粒子论文-黄雪峰,李盛姬,周东辉,赵冠军,王关晴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炭微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燃烧,光镊,固体燃料,点火

活性炭微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黄雪峰,李盛姬,周东辉,赵冠军,王关晴[1](2014)在《介观尺度下活性炭微粒的光镊捕捉、点火和扩散燃烧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介观尺度下固体燃料微粒的燃烧现象,本文提出采用光镊工具对活性炭微粒进行捕捉、悬浮、定位,再通过激光点燃,研究其着火及扩散燃烧特性.介观尺度燃烧室中,光镊捕捉7.0μm活性炭微粒的最低捕捉功率为3.2 mW,捕捉速率范围为103.7—70.0μm/s;活性炭微粒在静止气流中的最低点火功率为3.2 mW,颗粒的等效粒径、周长、面积和圆形度对最低点火功率影响甚微,点火延迟时间约48 ms,提高点火功率,点火延迟时间缩短,最小点火延迟时间小于6 ms;活性炭在着火后先发生无焰燃烧,紧接着发生有焰燃烧,无焰燃烧的扩散燃烧速率满足粒径平方直线规律,其燃烧速率范围为15.0—8.0μm/s;有焰燃烧的火焰面积和强度随燃烧时间发生闪烁,其闪烁频率约29.1 Hz.对于粒径为3.0μm的活性炭微粒,从加热到完全燃烧殆尽所需时间约0.648 s.结果表明:对于聚焦后的高能激光束点燃活性炭微粒的着火属于联合着火模式,在挥发份析出之前,活性炭非均相着火而发生无焰燃烧,挥发份析出后被点燃发生均相着火,火焰面始终保持圆形.(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17期)

谢波,钱军[2](2013)在《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导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标记组34例,术前1-7 d通过纤维结肠镜在肿瘤附近正常肠管黏膜下多点注射CH-MMC;对照组26例,未注射CH-MMC。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常规清除各站淋巴结。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结果标记组平均清除淋巴结(18.41±2.45)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47)枚(P<0.01)。标记组平均清扫≤5 mm淋巴结数目(12.65±1.6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6.03±1.22)枚(P<0.01)。标记组19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平均清扫转移淋巴结(10.03±1.59)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平均清扫转移淋巴结(5.93±1.06)枚。标记组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率高于未黑染淋巴结中的转移率(40.22%vs 19.77%,P<0.01)。结论术前多点注射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手术中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了区域淋巴结的清除及检出率。(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丁洪华[3](2012)在《微粒子活性炭对胃癌根治术微小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在胃癌≤2mm(微小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胃癌患者术前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行胃癌根治术作为标记组,30例胃癌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切除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及阳性微小淋巴结的数量进行了对比。结果标记组及对照组平均每例切除的D_1、D_2、D_3、PAL的微小淋巴结的数量:(4.90±0.491)和(2.97±0.247),(p<0.01);(3.93±0.397)和(1.33±0.247),(p<0.01);(1.90±0.203)和(0.63±0.052),(p<0.01);(1.03±0.111)和(0.40±0.039),(p<0.01)。标记组及对照组平均每例切除的转移的微小淋巴结D_1、D_2、D_3、PAL的数量:(1.10±0.098)和(0.43±0.037),(P<0.05);(0.53±0.057)和(0.27±0.014),(P<0.05);(0.40±0.033)和(0.10±0.012),(P<0.05);(0.13±0.019)和(0.03±0.002),(P>0.05)。结论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不仅可以清除更多微小淋巴结,而且可以清除更多转移的阳性微小淋巴结,提高了根治程度。(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1)

丁洪华,黄允宁[4](2012)在《微粒子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在胃癌≤2mm(微小淋巴结)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胃癌患者术前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行胃癌根治术作为标记组,30例胃癌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切除微小淋巴结及阳性微小淋巴结的数量。结果标记组及对照组平均每例切除的N1、N2、N3、PAL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分别是(4.90±0.491)和(2.97±0.247)、(3.93±0.397)和(1.33±0.247)、(1.90±0.203)和(0.63±0.052)、(1.03±0.111)和(0.40±0.0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记组及对照组平均每例切除的转移的微小淋巴结N1、N2、N3、PAL的数量分别是(1.10±0.098)和(0.43±0.037)、(0.53±0.057)和(0.27±0.014)、(0.40±0.033)和(0.10±0.012)、(0.13±0.019)和(0.03±0.00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不仅可以清除更多微小淋巴结,而且可以清除更多转移的阳性微小淋巴结,提高了根治程度。(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郑兰东,皇甫深强,王新涛,段文飞[5](2011)在《活性炭微粒子在胃癌淋巴结清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活性炭微粒子在胃癌根治术中对淋巴结清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3例胃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16例,术中于癌周浆膜下及淋巴结内注入活性炭微粒子,以被活性炭染黑的淋巴结作为清除标志,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37例,行常规胃癌根治术。而后对2组清除的淋巴结及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清除的淋巴结数(32.7±11.4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7.0±8.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清除的N2淋巴结数明显增多,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1±8.0枚和8.7±4.2枚;2)实验组黑染淋巴结数占清除淋巴结总数的58.2%,其中Nl的黑染度(66.7%)较N2(49.8%)高;3)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20.7%)明显高于实验组中未黑染者(3.7%)以及对照组(15.2%);4)实验组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手术并发症并未增加。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活性炭微粒子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除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1年09期)

黄炯强,雷建,雷大钊,胡明[6](2008)在《微粒子活性炭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微粒子活性炭在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科66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在手术中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对淋巴结染色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作为治疗组;36例实施传统方法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1 657个,平均(55.23±11.73)个/例,对照组1 113个,平均(30.80±11.49)个/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N3站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17.07±37.19)min/例,对照组(223.19±40.34)min/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进行淋巴结染色,有利于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08年11期)

严春晓,朱海燕,周朝华,陈艺曦[7](2008)在《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微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兼具吸附和催化剂载体功能的多孔结构活性炭,以乙基纤维素为材料用相分离进行包覆。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静吸附仪以及自动物理吸附仪对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前后的表面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和静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包覆后活性炭对低浓度苯蒸气静吸附性能基本无影响,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降低甚微。(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08年10期)

严春晓,朱海燕,周朝华,陈艺曦[8](2008)在《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微粒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兼具吸附和催化剂载体功能的多孔结构活性炭,以乙基纤维素为材料用相分离进行包覆。利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静吸附仪以及自动物理吸附仪对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前后的表面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和静吸附性能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包覆后活性炭对低浓度苯蒸气静吸附性能基本无影响,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降低甚微。(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8-10-01)

钟美华,单纪琳,雷建,黄炯强,雷大钊[9](2008)在《微粒子活性炭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使用微粒子活性炭(商品名:卡纳琳)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期间,对63例以卡纳琳药物作为治疗癌症手术病人的淋巴系统的术后病人,其发生ADR的1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中,发热占22.23%,局部疼痛占19.05%,恶心占9.53%等,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护士必须掌握卡纳琳药物ADR的先兆症状,掌握ADR的处理流程,并积极进行处理,可减少卡纳琳药物ADR对患者的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前沿》期刊2008年16期)

吕国庆,刘铮,白植军,尹为华,李亮[10](2008)在《微粒子活性炭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指引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指引清除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病例分为:标记组35例,患者术前经肠镜在肿瘤周围局部注射微粒子活性炭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35例,仅行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中的淋巴结由外科医师仔细检查剖出、计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腹腔镜术中被微粒子活性炭黑染的肠系膜淋巴结清晰可见;标记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27.03±2.770)枚,对照组为(15.09±1.522)枚(P<0.001);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标记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9.08±1.782)枚,对照组(5.00±1.00)枚(P<0.001);标记组平均每例清除小转移淋巴结(3.83±1.528)枚,对照组(1.62±0.961)枚(P<0.001)。结论:术前注射微粒子活性炭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扫有指引作用,不仅淋巴结清除总数明显增多,而且可清除更多和更小的转移淋巴结,提高了根治程度。(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活性炭微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标记组34例,术前1-7 d通过纤维结肠镜在肿瘤附近正常肠管黏膜下多点注射CH-MMC;对照组26例,未注射CH-MMC。所有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术中常规清除各站淋巴结。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所检出的淋巴结数量。结果标记组平均清除淋巴结(18.41±2.45)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1.47)枚(P<0.01)。标记组平均清扫≤5 mm淋巴结数目(12.65±1.6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6.03±1.22)枚(P<0.01)。标记组19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平均清扫转移淋巴结(10.03±1.59)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平均清扫转移淋巴结(5.93±1.06)枚。标记组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率高于未黑染淋巴结中的转移率(40.22%vs 19.77%,P<0.01)。结论术前多点注射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手术中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提高了区域淋巴结的清除及检出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炭微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黄雪峰,李盛姬,周东辉,赵冠军,王关晴.介观尺度下活性炭微粒的光镊捕捉、点火和扩散燃烧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4

[2].谢波,钱军.微粒子活性炭-丝裂霉素(CH-MMC)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导向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

[3].丁洪华.微粒子活性炭对胃癌根治术微小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2

[4].丁洪华,黄允宁.微粒子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

[5].郑兰东,皇甫深强,王新涛,段文飞.活性炭微粒子在胃癌淋巴结清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

[6].黄炯强,雷建,雷大钊,胡明.微粒子活性炭指导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8

[7].严春晓,朱海燕,周朝华,陈艺曦.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微粒的制备与表征[J].工业催化.2008

[8].严春晓,朱海燕,周朝华,陈艺曦.乙基纤维素包覆活性炭微粒的制备与表征[C].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上册).2008

[9].钟美华,单纪琳,雷建,黄炯强,雷大钊.微粒子活性炭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8

[10].吕国庆,刘铮,白植军,尹为华,李亮.微粒子活性炭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指引作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

标签:;  ;  ;  ;  

活性炭微粒子论文-黄雪峰,李盛姬,周东辉,赵冠军,王关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