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碱性矿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碱金属,成灰特性,热力学平衡计算
碱性矿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孟凡华[1](2010)在《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典型碱性矿物质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对成灰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燃料具有可再生,污染小,二氧化碳零排放等特点,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但由于生物质中碱金属含量较高,在燃烧过程中容易出现积灰结渣,以及流化床床料聚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质燃料的大规模应用。本文主要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典型碱性矿物质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对成灰的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为碱金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利用热力学平衡软件对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S元素含量,不同Cl元素含量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温度对碱性矿物的迁移转化计算结果表明叁种生物质在气相中主要以KCl(g),K_2Cl_2(g)形式存在;S元素含量对碱金属含量变化影响计算表明KAlSi3O8是反应生K_2SO_4的中间产物;当Cl总量达到0.00486mol以上时,各相中含钾元素组分不随Cl元素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以热力学分析为基础,在小型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硫含量、不同Cl含量以及不同灰化时间对碱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小麦秸秆燃烧过程中固相中K元素含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气相中K元素含量随S元素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K元素以K_2SO_4形式停留在固相中;气相中K元素随着原料中Cl元素的增加而增加,800℃下气相中K元素主要以KCl(g),和K_2Cl_2(g)形式存在。对不同碱金属含量的生物质样品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含量对成灰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小麦样品中碱金属含量对灰成分影响研究表明,灰样中K_2O随样品中K元素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SiO_2含量变化趋势正好与K_2O变化趋势相反;SEM照片显示当小麦样品中K元素含量达到4.0175%时,灰样中出现明显结渣现象;灰熔点分析表明随着水稻秸秆中K元素含量的增加,灰熔点先降低后升高,其熔点最低温度出现在K含量为3.75%时,XRD灰样分析表明形成了KAlSiO_4等高点熔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12-05)
朱晨军[2](2009)在《碱性矿物质与硫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成灰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有前景的能源利用方式,但燃料中碱金属的赋存、迁移易引起锅炉积灰结渣,而硫在燃烧过程中则生成SO2。碱金属与硫相互反应生成碱金属硫化物能够将燃料中的碱金属和的硫同时固留在灰中,该反应将对燃料灰渣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种测试手段,从产灰率、灰成分、灰熔点及微观形态等角度对混燃过程中碱性矿物质与硫相互作用对燃烧成灰特性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碱性矿物质与硫对混燃产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对纯煤燃烧过程的产灰率影响很小,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纯煤燃烧过程中的产灰率变化幅度在5%以内。但硫含量对混合物燃烧过程的产灰率影响比较显着,当S/K摩尔比为3时,硫含量对纯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产灰率影响最大,此时比原生物质的产灰率提高约15%。采用灰成分分析仪研究了碱性矿物质与硫相互作用对混合物混燃灰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中钾元素的含量在S/Ca摩尔比为1和2之间达到最大值,K2O的含量达到30%。采用XRD、SEM和灰熔点分析仪对碱性矿物质与硫对混合物混燃灰熔融和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含量对纯煤的灰熔点影响不明显。但硫含量对混合物的灰熔点影响显着,特征温度增加的幅度在100℃—300℃之间。当S/Ca摩尔比在1/3和2之间时,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熔点逐渐上升;当S/Ca摩尔比大于2后,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熔点逐渐下降。最后,通过灰色理论研究了碱性矿物质与硫反应对混燃灰熔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关联度最大,硅是对灰熔融性影响最重要的元素。(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期刊2009-12-29)
宋闯[3](2008)在《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碱性矿物质对硫迁移转化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生物质和煤的燃烧特性,应用静态燃烧实验装置分析了碱性矿物质含量对固硫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由热重差热分析仪和质谱色谱联用仪配合使用的动态测试系统测试了煤和秸秆在不同燃烧气氛、不同碱性矿物质影响下SO2的排放特性。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测定了样品的灰成分和微观形态,进一步证实了碱性矿物质对硫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降低了煤的着火点和燃尽点,提高了挥发分析出、燃烧速率和焦炭燃烧速率,降低了焦炭的着火温度。富氧条件有利于促进样品中的挥发分和焦炭在较低的温度下燃烧,提高燃烧反应速率。煤和秸秆混合燃烧过程中,碱性矿物质的存在提高了挥发分析出、燃烧速率,降低了煤和秸秆混燃的着火点,促进了焦炭在更低的温度下开始燃烧。燃烧过程中,碱性矿物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固硫特性,并且主要固硫机理都是碱性矿物质与SO2作用生成稳定的硫酸盐。其中Na的固硫作用主要体现在570℃之前,NaOH的加入使得灰粒表面致密无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SO2的析出。CaO推迟了部分焦炭在650℃时燃烧,释放出较多SO2。MgO的固硫作用主要体现在450℃以下的低温阶段。富氧条件下,含有碱性矿物质的样品反应速度加快,并且随着反应气氛中氧气含量的增加, SO2的析出量明显上升。(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期刊2008-01-01)
毛军,徐明厚,李帆[4](2003)在《碱性矿物质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K2 O和Na2 O添加剂按不同比例分别掺入两种煤灰中制成混合灰样 ,对混合灰样的熔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采用X衍射图谱得到混合灰样不同温度的矿物组成 ,并利用叁元系统相图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还原性气氛下 ,混合灰样灰熔点特性曲线与K2 O Al2 O3 SiO2 和Na2 O Al2 O3 SiO2 叁元系统相图液相线温度曲线相似 ;在高温下混合灰样的矿物组成与叁元系统相图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碱性矿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有前景的能源利用方式,但燃料中碱金属的赋存、迁移易引起锅炉积灰结渣,而硫在燃烧过程中则生成SO2。碱金属与硫相互反应生成碱金属硫化物能够将燃料中的碱金属和的硫同时固留在灰中,该反应将对燃料灰渣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种测试手段,从产灰率、灰成分、灰熔点及微观形态等角度对混燃过程中碱性矿物质与硫相互作用对燃烧成灰特性的影响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碱性矿物质与硫对混燃产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含量对纯煤燃烧过程的产灰率影响很小,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纯煤燃烧过程中的产灰率变化幅度在5%以内。但硫含量对混合物燃烧过程的产灰率影响比较显着,当S/K摩尔比为3时,硫含量对纯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产灰率影响最大,此时比原生物质的产灰率提高约15%。采用灰成分分析仪研究了碱性矿物质与硫相互作用对混合物混燃灰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中钾元素的含量在S/Ca摩尔比为1和2之间达到最大值,K2O的含量达到30%。采用XRD、SEM和灰熔点分析仪对碱性矿物质与硫对混合物混燃灰熔融和微观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含量对纯煤的灰熔点影响不明显。但硫含量对混合物的灰熔点影响显着,特征温度增加的幅度在100℃—300℃之间。当S/Ca摩尔比在1/3和2之间时,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熔点逐渐上升;当S/Ca摩尔比大于2后,随着S/Ca摩尔比的增加,灰熔点逐渐下降。最后,通过灰色理论研究了碱性矿物质与硫反应对混燃灰熔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的关联度最大,硅是对灰熔融性影响最重要的元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碱性矿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孟凡华.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典型碱性矿物质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对成灰特性的影响[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0
[2].朱晨军.碱性矿物质与硫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成灰特性的影响[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9
[3].宋闯.煤与生物质混燃过程碱性矿物质对硫迁移转化特性影响[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
[4].毛军,徐明厚,李帆.碱性矿物质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