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翻译论文-宋萱梅

注释翻译论文-宋萱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释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度翻译,注释,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

注释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宋萱梅[1](2019)在《深度翻译视角下注释的应用与价值——以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翻译通过添加注释等方式将译文置于丰富的文化语境中,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者文化。张谷若先生《德伯家的苔丝》译本添加大量注释对原文进行深度阐释,是深度翻译的充分体现。对张谷若先生译本中的注释进行研究,通过具体例子分析深度翻译视角下添加注释的价值与意义,发现其对于不同文化的传递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广法,文军[2](2019)在《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何雪晴[3](2019)在《从深度翻译角度看翻译中的注释:《希腊简史》翻译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本的翻译亦是文化的翻译和表现。本项目选择了《希腊简史》的英汉历史翻译案例。本书语言简洁精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外读者的阅读难度。虽然本书结尾处提供了相对详细的关键历史人物介绍,但在该书的正文叙述当中,缺乏足够的解释性注释帮助读者理解文化术语及行文逻辑。对于那些对希腊历史知之甚少的人来说,这样的写作方式很难帮助他们完全理解希腊文化及其深意。因此,本翻译项目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便是如何更好地呈现源语文本中的文化术语,在缩小文化差异的同时帮助读者了解希腊文化的魅力。最后,本项目采用了翻译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的“深度翻译”理论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翻译策略。具体来说,注释是用于深度翻译《希腊简史》的主要手段。注重意图、强调语境和尊重翻译是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原则。本案例中的注释策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显性注释,包括脚注及括号形式的文内注;另一种为隐性注释,包括增益和释义。最后本项目希望此翻译案例能够为希腊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希腊文化的机会,并为希腊作品翻译研究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赵丁[4](2019)在《人类学文本《中东的文化与冲突》(节选)英汉翻译中的注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生物性和文化性、追溯人类今日特质的源头与演变的学科,故人类学文本中一定会涉及一些风俗习惯、人名地名、历史宗教常识等。但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来说,对原文中的这些“常识”不甚了解,所以需要注释。注释,作为一种翻译补偿手段,能够尽可能地对一些文化缺省的地方进行补偿,再现原文的风貌。本次翻译实践项目选自菲利普·卡尔·萨尔兹曼的着作《中东的文化与冲突》(节选)。文中涉及了诸多真实的人名地名、中东特有的文化负载词、历史宗教知识以及诸多人类学术语,这就需要逐一查证,进行文化背景的补充。所以本文聚焦于人类学文本英汉翻译中的注释问题,即什么情况下需要注释,以及采用何种类型的注释进行翻译补偿。笔者以翻译补偿为指导方法,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例证分析、总结,针对怎样注释,以及采用何种注释类型进行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陈慕羽[5](2018)在《典籍英译中注释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以《兰亭集序》叁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负载词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是典籍英译中的难点。注释能传递文化信息,为文化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在典籍英译中译者可以使用注释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环境文化信息、制度风俗习惯文化信息及物质文化信息)、介绍引文或观点出处。比较《兰亭集序》叁个译本,罗经国译本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方面更为到位,就在于其大量使用文后注释,同时也能保持典籍的简洁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邱璐[6](2018)在《从副文本层面分析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注释——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美剧在国内大热,尤其是一些符合年轻人节奏的情景喜剧。为了让不懂英语或是英语水平有限的观众理解剧里的幽默,一些发烧友团体或是专门的盈利团体在做字幕翻译的时候选择在原本的字幕基础上添加一些注释来解释其中的某些术语或是背景知识。本文旨在通过简单介绍由法国学者热拉尔.简奈特最早提出的副文本这一理念来讨论《生活大爆炸》第一季里面出现的注释部分对整句台词产生喜剧效果的辅助作用,主要对其中的科幻影片或人物背景知识、社会文化相关词汇、双关语等进行了分析,借此希望观众和译者都能更重视副文本中的注释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26期)

周罗乐[7](2018)在《“深度翻译”视角下学术翻译的注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中外学者在“深度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该理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深度翻译”利用脚注、尾注、文内释义、文外说明等阐释性文本材料,为译文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信息,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欣赏尊重源语文化,促进不同的文化交流。本文是一篇具体实践“深度翻译”理论的翻译实践报告。笔者参与了《历史上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一书部分英译中后探讨学术翻译中的注释类型、加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问题。本报告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理论的具体应用和案例分析,报告得出如下总结:(1)文内注释用于做简短的背景信息补充,可以不加括号,将补充信息融入译文。文内括号注是将补充信息置于紧接译文的括号中;(2)需要文外注释的一般是贯穿全文的重要信息,注释时需注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规范地进行;(3)注释的内容须考虑繁简、详略得当,补充的应是最符合上下文语境、读者最需要的信息;(4)对于同类名词的注释,保持体例统一,以达到科学规范严谨的效果。同时,注意力求客观,避免加入主观因素。笔者应用“深度翻译”理论,剖析学术文本类翻译中注释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注释归纳出恰当的加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为日后“深度翻译”理论的具体实践应用提供借鉴指导,亦希望为学术翻译的注释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8-05-21)

舒杨[8](2018)在《政治文献翻译中注释的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文献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一国国情、理念的重要窗口。由于其文体和功能的特殊性,政治文献的翻译须严谨、慎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主席近叁年99篇重要着作,鲜明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是极具代表性的政治文献。从翻译学角度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两版进行研究,发现中英两版注释的数量和使用方法存在明显差异。结合翻译界对注释法的先行研究,因此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注释分为十大类型并进行分析,结论是中英两版注释的差异符合政治文献的特点,并体现了异化翻译法在政治文献中广泛运用。通过研究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注释法的使用规律,探索政治文献的翻译方法,力求为我国文化传播、外宣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4期)

李志芬[9](2018)在《深度翻译理论下注释法在历史文本翻译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是基于对历史文本《伦敦大火—灾难之年1666》第一章节进行翻译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既包含大量历史事实,又不乏作者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因此,本报告在美国哲学家、文化学者奎迈·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的深度翻译理论指导下完成。深度翻译理论指出,通过添加注释和注解将源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及语言语境中进行翻译。本报告主要采用注释法对源文本进行了恰当地阐释。本报告通过运用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完成。本报告旨在使中国目标读者全面理解源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语境以及作者的意图。在深度翻译理论指导下,此翻译实践报告根据具体的语言和文化语境分别采用了显性注释和隐性注释两种注释类型。译文中注释的表达形式则涉及到脚注、文内注和不加明确符号、标识的直接释义。本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对注释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地解释说明。此次翻译实践中所添加的注释内容包含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地名、宗教用语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此外,本报告也对运用注释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报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使更多有关深度翻译理论及注释法的建设性研究涌现。读者通过阅读译文能对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英国社会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其他相关历史文本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肇启慧[10](2018)在《注释在历史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文本中涉及人物、时代背景、地理、宗教等多种文化常识,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而言,他们并不清楚源语文化环境中的“常识”,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偿手段,以补充说明源语文本所涉及的文化信息。注释,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补偿手段,能够尽可能地弥补翻译损失,传达原文作者意图,从而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本次翻译实践材料选自英国历史期刊《BBC英国史: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文本通过对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名人的介绍,描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发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文中涉及大量历史和文化背景信息,如不解释清楚,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理解原文,因此都需要逐一查证,对背景信息进行补充。本文以阿皮亚提出的“深度翻译”理论为指导,在前人有关翻译加注的分类基础上,尝试通过注释进行翻译补偿,并讨论了加注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原则,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案例,从显性注释和隐性注释两方面探讨注释的具体应用,归纳了注释过程中的原则问题,以期为类似的历史文本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4)

注释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释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宋萱梅.深度翻译视角下注释的应用与价值——以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张广法,文军.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J].外语教学.2019

[3].何雪晴.从深度翻译角度看翻译中的注释:《希腊简史》翻译报告[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赵丁.人类学文本《中东的文化与冲突》(节选)英汉翻译中的注释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陈慕羽.典籍英译中注释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以《兰亭集序》叁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6].邱璐.从副文本层面分析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注释——以《生活大爆炸》为例[J].智库时代.2018

[7].周罗乐.“深度翻译”视角下学术翻译的注释[D].中山大学.2018

[8].舒杨.政治文献翻译中注释的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

[9].李志芬.深度翻译理论下注释法在历史文本翻译中的运用[D].辽宁大学.2018

[10].肇启慧.注释在历史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注释翻译论文-宋萱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