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教育状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教育水平,区域差异,聚类分析,GIS集中化指数
受教育状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彦[1](2019)在《新形势下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时空发展变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依据2007年与2017年全国人口教育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集中化指数对我国各区域的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差异进行划分、归类与评价。分析发现我国31个省份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五类,从2007年至2017年每一类地区的受教育年限增加约1年,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中及高等教育上。近10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好于西北与西南地区;东中部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好于西部地区。除新疆等个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匹配外,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受教育程度协调性均趋于良好。2017年的集中化指数值比2007年降低了1.06%,表明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不同区域的教育水平趋于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0期)
刘小楠[2](2019)在《中国跨性别者受教育权实现状况及法律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被边缘化又最容易受到歧视的群体。他们在受教育权享有上的脆弱性和具体需求应该被仔细评估和有针对性地提供国家保障。此报告通过实地访谈,呈现跨性别者在全面享有受教育权方面所遭遇的实际挑战。同时,该报告还详尽分析梳理了国际法所规定的有关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以及中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措施。基于此,报告对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各责任义务相关方提出了改善性建议,并提供了保护跨性别者受教育权方面的良好实践范例。(本文来源于《反歧视评论》期刊2019年00期)
尚晓彤[3](2019)在《女性受教育水平约束下生育状况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长期承担着抚育子女、照顾家庭的角色。社会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职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向经济支持方向不断转化。一方面,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其更多的考虑人力资本问题,女性将会在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之中做出选择,影响家庭的整体生育状况;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较为强烈的财富代际转移意愿,家庭的住房需求往往同子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家庭中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时,毫无疑问将对家庭中生育状况和住房需求之间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家庭生育状况趋向复杂化,生育状况与家庭住房需求的关系也愈加复杂。为了探索生育状况与家庭住房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中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对此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LS模型、Logit模型、M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是否育有子女为主要解释变量,家庭住房面积、住房产权情况、住房套数为被解释变量,并依照家庭中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以初中学历为界,通过交互项区分了不同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状况与家庭住房需求之间联系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考量不同类型的生育状况对家庭住房需求的影响,依照性别、年龄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子女,不同年龄阶段子女的情况,并代替是否育有子女作为主要解释变量进入回归。同时,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政策执行等因素带来的地区差异性,本文亦对地区效应进行了控制。实证结果表明,家庭若育有子女,在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其家庭住房需求的提高,具体影响程度依子女性别、子女年龄而异。生育状况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且家庭中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显着影响生育状况与住房需求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女性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家庭若育有子女,其子女对住房需求的总效应仍然显着为正。但相比受教育程度更低的家庭,这部分家庭中子女的存在对家庭住房需求的影响将显着降低。相比对子女性别的关注程度,女性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家庭中,子女年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力更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9)
刘璞[4](2018)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发展进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保障程度是衡量一国人权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规定的计算方法,依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2—2016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公布的年度数据,对十八大以来残疾儿童教育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显着增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高,融合教育比重加大,特教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质量不高,非义务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建议完善我国教育法律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扩大非义务教育规模。(本文来源于《残疾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高文涛,郝文武[5](2018)在《教育对村民脱贫致富究竟有多大作用——丝路沿线国家级贫困县村民脱贫致富与受教育状况关系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扶贫必扶智,脱贫须兴教。知识和人力资本贫困是经济贫困的重要原因。为了了解教育对农村民众脱贫致富的作用,课题组对西北五省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接受教育状况与脱贫致富关系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育能够有效减少贫困发生率;教育水平对农户的家庭收入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教育水平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增加他们非农就业的机会;教育对促进家庭成员的代际教育流动、增加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也有积极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国家级贫困县村民脱贫致富与教育发展相互促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与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周靖弦,高力翔,汪容,刘漫漫[6](2018)在《罗伊职业分布理论视域下退役运动员受教育状况对其再就业影响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退役运动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运动员再就业情况诸多因素中,教育程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对引导运动员再就业和缓解运动员就业难问题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退役运动员在就业社会流动、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分布情况、受教育程度与再就业职业分层、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性质以及竞技成绩与受教育机会的关系等五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论:1)再就业职业岗位呈向上流动,由原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职业移动明显; 2)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其职业分层具有明显关联,学历越高,就业层次越高; 3)受教育程度与工作稳定性两者之间高度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淘汰率越低; 4)国家规定高校就读条件较高,无突出运动成绩者很难享受此待遇,目前江苏省为此类运动员提供地方政策,保证其教育。(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健生[7](2018)在《老龄蓝皮书揭示老年人幸福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5月15日在北京发布《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蕴含着整体向好的新变化,“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深刻转变,老年人幸福感显着提升。“养儿防老”观念深刻转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8-05-17)
王亚萍[8](2018)在《15、16世纪英国富裕农民的受教育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15、16世纪的英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变、大发展的关键时期,14世纪兴起的富裕农民群体在此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促成英国顺利进入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的新生力量。富裕农民利用各种契机增加自己的财富,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依赖。经济富足、观念转变、现实要求以及此时英国良好的文化环境的酝酿,使他们具有接受教育的最有利条件。通过接受教育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富裕农民群体,为英国社会提供了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智力支持。充分探究富裕农民群体的教育状况,包括教育背景、教育水平、教育效果以及接受教育的限制因素;理解教育在富裕农民群体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富裕农民群体何以在转型关键时期成为乡村社会的“领头羊”;以富裕农民群体的教育为考察视角,透视15、16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历史秘密以及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动力因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马钧禹[9](2018)在《妇女作用更加凸显 儿童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兵团日报乌鲁木齐4月25日讯( 马钧禹) 从日前召开的第二次兵团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兵团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全面实施《兵团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年-2(本文来源于《兵团日报(汉)》期刊2018-04-26)
牛琴琴,徐莉[10](2018)在《突破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兼论贫困女性及其受教育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本、提升生命质量的基本途径,贫困文化却严重束缚教育功能的发挥。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产生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看不到未来。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文化排斥学校教育;二是贫困文化排斥人(女性)的现代化;叁是贫困文化渗透在育人系统之中,并通过影响社区层面、家庭层面,进而束缚教育的发展;四是贫困文化导致短视的教育观,引发"关联失学"现象。突破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关键在于消除贫困文化的文化因子。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变革贫困文化以及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才能消除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提高人口质量,实现反贫困目标。(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受教育状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跨性别者,尤其是跨性别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被边缘化又最容易受到歧视的群体。他们在受教育权享有上的脆弱性和具体需求应该被仔细评估和有针对性地提供国家保障。此报告通过实地访谈,呈现跨性别者在全面享有受教育权方面所遭遇的实际挑战。同时,该报告还详尽分析梳理了国际法所规定的有关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以及中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措施。基于此,报告对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各责任义务相关方提出了改善性建议,并提供了保护跨性别者受教育权方面的良好实践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教育状况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彦.新形势下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时空发展变动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
[2].刘小楠.中国跨性别者受教育权实现状况及法律对策[J].反歧视评论.2019
[3].尚晓彤.女性受教育水平约束下生育状况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9
[4].刘璞.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发展进程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8
[5].高文涛,郝文武.教育对村民脱贫致富究竟有多大作用——丝路沿线国家级贫困县村民脱贫致富与受教育状况关系调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8
[6].周靖弦,高力翔,汪容,刘漫漫.罗伊职业分布理论视域下退役运动员受教育状况对其再就业影响研究——以江苏省部分退役运动员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
[7].王健生.老龄蓝皮书揭示老年人幸福生活[N].中国改革报.2018
[8].王亚萍.15、16世纪英国富裕农民的受教育状况[D].兰州大学.2018
[9].马钧禹.妇女作用更加凸显儿童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N].兵团日报(汉).2018
[10].牛琴琴,徐莉.突破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兼论贫困女性及其受教育状况[J].当代教育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