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芝早期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芝早期诗歌,隐喻,流浪者,英雄
叶芝早期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1](2018)在《流浪者-英雄-艺术家——叶芝早期诗歌的隐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诗歌里的隐喻呈现出多义性,同时又具有统一性。通过隐喻,其所有诗歌被联结成一个内在有机的整体。在其诗歌的隐喻之间,在其本能与理智之间,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处于一种微弱的平衡状态。论文通过分析叶芝早期诗歌的"流浪者-英雄-艺术家"这一核心隐喻,阐述其早期诗歌的美学理念,以及隐藏于其中的民族和身份意识。(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梁庆峰,崔凌[2](2018)在《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创伤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着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漂泊动荡的家庭生活、父母在生活中的矛盾,家境渐渐衰落的苦闷经历使得叶芝很长时期郁郁寡欢、焦虑而惶惑。通过创伤书写,诗人在早期诗歌创作中借由虚构与想象使得情绪得以宣泄,精神创伤得以疏解。(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5期)
董珊珊[3](2016)在《叶芝早期诗歌的内涵语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着名诗人、作家、剧作家、国会议员,被艾略特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叶芝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诗歌着称,根据主题及风格变化他的诗歌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本论文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1915—1980)提出的语码分析理论,分析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内涵语码,解读其早期诗歌中所显现的对立诗学思想,试图为叶芝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通过分析叶芝早期作品中的水、岛、玫瑰等部分内涵语码的意义以及对十字架上的玫瑰、库胡林和佛格斯等语码的创新使用,发掘诗人早期作品中存在两种对立的诗学观。一方面,诗人是有着遁世思想的逃避主义者;现代社会的种种丑恶,使他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寻找心中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他又是积极的民族主义爱国者。他希望运用自己作家及诗人的身份为实现爱尔兰的独立及文化复兴作出积极贡献。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总结国内外叶芝研究的现状并阐述巴特的语码分析理论。第叁章集中分析叶芝在早期诗歌中内涵语码玫瑰、水及岛的意义,着重展示叶芝对于这些语码的传统意义的继承。第四章探索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内涵语码如十字架上的玫瑰、库胡林、佛格斯等意义的创新。叶芝在现代语境下启用时光十字架上的玫瑰,呼唤拯救女神解救现代危机;重新书写库胡林和佛格斯的神话,唤起爱尔兰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重塑英雄的祈望。第五章以前两章研究为参照,论述叶芝早期诗歌中两种对立的诗学观,即逃避主义与民族主义。诗人希望在现代社会寻找到阿卡狄亚式的乐土或是仙境来躲避尘世的烦扰;同时,他又有希冀借重塑爱尔兰神话与传说之机,增强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及自豪感,重建美好的精神家园。第六章是结论。叶芝一生都在努力尝试,他将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爱尔兰的文艺复兴与个人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诗歌技巧和主题上不断精炼和创新。他对内涵语码的独特运用,丰富了诗歌主题和增添了诗艺技巧,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为推动本国文学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么春影,孙杰,史云来,张慧成[4](2014)在《叶芝早期诗歌中“水”意象探源——以The Stolen Child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窃的孩子》是叶芝早期诗歌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集中表现了诗人身在喧嚣,心向净土的早期写作特点。其中"水"意象贯穿始终,成为一大亮点。本文通过对水意象原型的解读,探析了本诗中水的意象对叶芝主题的象征表现。(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4年09期)
相伟[5](2013)在《叶芝早期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尔兰着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创作获得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中影响深远。作为爱尔兰文艺复兴的领导人物,叶芝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诗歌创作可以分成早、中、晚叁个时期,其中,创作早期到19世纪末期结束,一般以1899年出版的《苇间风》为标志。他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阶段,积极吸纳各种有益的艺术思想与文学风格。他在诗歌发展的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成绩,因此充分挖掘他思想的最初源泉,探究其早期诗歌创作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作者通过细读和分析叶芝早期的诗歌创作,认为:叶芝早期诗作主要有两大艺术特色,第一,他使用了爱尔兰民间传说作为创作主题;第二,他的早期诗歌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象。首先,他的早期创作生涯中,在约翰·奥利瑞的影响和帮助下,叶芝对爱尔兰民间传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爱尔兰神话典故和民间故事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改编,使其更加贴近当时的社会大背景。通过复活爱尔兰古老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如库丘林,乌辛,弗格森等,叶芝希望唤起爱尔兰人民对本民族的记忆,重塑辉煌和谐安宁的英雄过往。同时,受爱尔兰民间传说中精灵故事的启发,叶芝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无忧无虑快乐完美的仙境,体现了诗人对回归美丽安静的大自然的渴望,其实也是他对理想中的爱尔兰的渴望。作为“最后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叶芝早期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使用自然意象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因此,论文将自然意象作为解读叶芝早期诗歌的另一把钥匙来探究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些意象为其创作服务的。论文认为叶芝早期诗歌中自然意象可以分为两种:组合使用的自然意象和单独使用的自然意象。论文把以树林和岛屿为中心意象的组合意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玫瑰和露珠多次以单独意象出现在其诗歌中,作为对美,爱情,永恒以及爱尔兰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追求与向往。叶芝早期诗歌创作中使用爱尔兰民间传说为主题,通过对神话典故和民间故事的再创作,使其诗歌充满了爱尔兰本名族原有的智慧和鲜活的民间文化。同时,叶芝继承了浪漫主义传统,通过使用自然意象,为读者呈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胡佩佩[6](2012)在《叶芝早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着名诗人、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曾被T.S.艾略特誉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虽然叶芝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但青年叶芝深受布莱克、华兹华斯、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其早期诗歌的总体风格是浪漫主义的。纵观叶芝的早期诗歌,可以看出有叁种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其中,即浪漫主义的思乡情结、浪漫的爱情以及浪漫的民族主义情结。(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田巍,侯彦宾[7](2011)在《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双重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白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被称为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对当代英国和爱尔兰诗歌影响巨大。诗人以理性和感性的高度融合、象征手法和写实手法的巧妙结合,写出了妙不可言的诗句。1923年,因其"始终富于灵感的诗歌,并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1年02期)
王漪[8](2011)在《浅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凯尔特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爱尔兰文学的代表人物,叶芝将以凯尔特传统为代表的爱尔兰文化充分注入到自己早期的诗歌作品中,形成了较为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本文试图对叶芝早期诗歌中所体现的凯尔特特性做出简要梳理与分析,并阐述其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程海霞[9](2010)在《论W.B.叶芝早期诗歌中所体现的精神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姆·布特勒·叶芝是诗人、剧作家、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国会议员。他被艾略特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为了表彰叶芝在诗歌方面和推动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瑞典皇家协会在1923年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协会评论叶芝的诗歌:“充满灵感的诗,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精神”。叶芝的诗歌艺术生命跨越了半个世纪,诗歌作品明显的可以划分为叁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本文企图从叶芝早期诗歌中分析他精神上的矛盾。这里的精神矛盾主要指叶芝内心世界对待外部世界时所体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方面,他是个有遁世思想的逃避主义者。因为他认识到现代社会的丑恶,希望逃离这个世界;另一方面,他又是有积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爱国主义者。他意识到作为爱尔兰诗人和作家的责任,期望为爱尔兰的文化复兴和解放斗争做出积极地贡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了叶芝早期的背景以及他早期的诗歌作品,国内外对叶芝诗歌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结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叶芝存在精神矛盾的深层原因。叶芝在世时期,爱尔兰社会与英国的战争一触即发,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动摇,各种现代思潮的此起彼伏,这种动荡的时代背景激起他对外部世界的思考。再结合叶芝个人的生活背景和周围人物、事件的影响,使得他的内心世界摇摆不定,产生了精神上的矛盾。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叶芝作为逃避者消极遁世的一面。叶芝厌倦了现代物质社会的种种丑恶,一方面,他期待可以逃离到宁静无争的世外桃源,像他的诗“因尼斯小岛”所描绘的一样,盖间木屋,养几窝蜜蜂,享受精神世界的宁静和无边的美景;另一方面,由于对民间传说和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也希望可以逃到仙境去。那里没有人世间的烦恼,只有无尽的欢乐和永恒的爱。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叶芝作为爱国主义者积极的一面。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爱尔兰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叶芝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他不仅亲自参与政治活动发表爱国演说,而且作为诗人和作家,他也参与到民族文化的复兴中来:一方面叶芝为他自己的爱尔兰身份而辩护,写作诗歌来回击了对他作品民族属性的质疑,表现了叶芝对自己爱尔兰身份的重视和维护;另一方面,叶芝深度挖掘爱尔兰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事迹,通过歌颂英雄的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激发更多爱国人士的斗争热情,投身于民族和国家的独立斗争中。总的来说,叶芝精神上的矛盾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对当代社会的不满,以及叶芝羞怯内向性格使得他倾向于消极的逃避社会,远离现实世界,逃进理想的自然世界和神秘的仙境。爱尔兰爱国主义者争取民族独立的热情,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及叶芝期待复兴爱尔兰文化和文学,又促使他积极参与爱国主义运动,为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和文化复兴做出贡献。这两方面的矛盾都在从他早期诗歌从反映出来。(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0-06-30)
于红,张晓伟,赵晨光[10](2009)在《叶芝早期诗歌中的神话用典》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美文学史中有一片色彩斑斓而独特的领域,那就是建立在古代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基础之上的文学创作。文学领域通常把这类写作方法称为典喻或者用典(allusion)。典故是文学殿堂里一颗(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09年12期)
叶芝早期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尔兰着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漂泊动荡的家庭生活、父母在生活中的矛盾,家境渐渐衰落的苦闷经历使得叶芝很长时期郁郁寡欢、焦虑而惶惑。通过创伤书写,诗人在早期诗歌创作中借由虚构与想象使得情绪得以宣泄,精神创伤得以疏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芝早期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流浪者-英雄-艺术家——叶芝早期诗歌的隐喻模式[J].外语研究.2018
[2].梁庆峰,崔凌.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创伤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3].董珊珊.叶芝早期诗歌的内涵语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么春影,孙杰,史云来,张慧成.叶芝早期诗歌中“水”意象探源——以TheStolenChild为例[J].才智.2014
[5].相伟.叶芝早期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色[D].曲阜师范大学.2013
[6].胡佩佩.叶芝早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情结[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7].田巍,侯彦宾.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双重意识”[J].长城.2011
[8].王漪.浅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凯尔特色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9].程海霞.论W.B.叶芝早期诗歌中所体现的精神矛盾[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0].于红,张晓伟,赵晨光.叶芝早期诗歌中的神话用典[J].山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