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缩与还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缩文件,残留冗余,多重匹配,错误修复
压缩与还原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彭华,唐永旺[1](2019)在《破损压缩文件的修复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但是如何解压缩损坏的无损压缩文件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在通用编码领域广泛使用的无损数据压缩算法,该文提出一种能够修复误码并解压还原损坏的LZSS文件的有效方法,并给出了理论依据。该方法通过利用编码器留下的残留冗余携带校验信息,在不损失任何压缩性能的情况下,能够修复LZSS压缩数据中的错误。所提方法不需要增加额外比特,也不改变编码规则和数据格式,所以与标准算法完全兼容。即采用具有错误修复能力的LZSS方案压缩的数据,仍然可以通过标准LZSS解码器进行解压。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姜子敬[2](2017)在《汽车减震器用高压缩性还原铁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对包括疲劳强度在内的综合性能要求非常高,而高压缩性铁基基粉则是保证该类零部件产品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关键。安徽马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采用现有还原铁粉生产工艺制备的还原铁粉的压缩性一般低于6.80g/cm3,不利于粉末冶金制品的完全致密化烧结,难以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结构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影响还原铁粉压缩性的一次还原温度、二次还原温度与气氛、合批配料等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上述几个因素对还原铁粉压缩性的影响及控制关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活塞。主要结论如下:1)隧道窑一次还原温度最高为1160℃,相较于1120℃与1180℃,海绵铁颗粒致密化程度高,孔隙度较小,分布均匀,化学成分纯净,且不会过烧,有利于后序二次还原及压缩性能的提高;2)采用纯氢气替代氨裂解气作还原气氛,可充分脱碳、脱氧,并可防止铁粉渗氮,提高铁粉纯度,可得到含铁量高于99.0%的还原铁粉,从而改善铁粉压缩性;3)精还原炉中的二次还原温度最高为930℃,提高了铁粉退火软化效果,改善了铁粉塑性,提高产品压缩性能;4)配料比例为颗粒≥105μm约28~32%、≤75μm约50~54%,合批时间为28~30min时,可以获得压缩性≥6.86g/cm3(500MPa压力下)的高质量还原铁粉;5)以高压缩性还原铁粉为基粉,添加0.8%石墨和1.6%的300目铜粉制备的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活塞的综合性能优良,主要表现为:成形时压制压力分布平稳,压坯密度高达6.57g/cm3,烧结坯外径硬度HRB67-73,外法线硬度HRB45-50,压溃力9.77-10.40 kN,从而验证了还原铁粉生产工艺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6)
杨竞然,吴绍华,王海旭,李佳慧[3](2016)在《基于统计的图像压缩感知低复杂度还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统计信息的低复杂度高性能压缩感知还原方法.通过分析自然图像在小波表示下能量的分布特点,建立指数衰减模型,并将其作为统计先验应用于还原算法中.还原算法分为列(行)方向还原,行(列)方向还原两步骤进行,同时引入包含图像小波域能量统计先验的权重矩阵,并约束还原结果符合该权重矩阵的能量分步特点.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该方法包含两种不同复杂度的还原策略,分别为一次直接(one-time direct,OTD)还原和两次迭代(two times iterative,TTI)还原.OTD策略在两步骤中均使用相同的权重矩阵,还原速度较快;TTI策略在第2步还原时通过二次迭代修正权重矩阵以获得更精确的还原结果.实验表明:OTD还原速度较传统方法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原质量也有所提升;TTI在OTD基础上以牺牲一部分还原速度为代价,获得了更好的还原质量,同时还原速度较传统方法亦有提高.(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玉青[4](2016)在《无线网络滑坡监测系统中图像的采集、传输与压缩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体滑坡是一种多发的区域性自然地质灾害,山体倒塌以及由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会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具有重要意义。为增强山体滑坡监测信息的直观性、丰富性,设计了WMSNs滑坡监测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STM32F407、OV7670 COMS图像传感器与CC2530短距离通信模块开发了图像采集节点,完成了图像采集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以及采集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通信。为在WMSNs网络内部节点间Zig Bee协议条件下实现图像的快速传输,引入压缩感知技术,在现场节点以远低于Nyquist的采样率采集图像,同时实现图像的压缩。节点采集到的图像采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稀疏表示,选用离散高斯矩阵实现信号观测,降低节点传输数据量,保持和增强滑坡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减少对节点资源的占用。为使滑坡区居民自主判断所处环境情况、增强主动知情权,开发了带有WiFi模块的汇聚节点,经过本地专属WiFi网络向居民所持手机直接发送。为此以Android手机为平台,在手机客户端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重构图像信号,算法程序以Android应用程序编写,实现了图像观测数据的接收与原始图像的重构显示。在滑坡现场搭建监测网络进行了实地图像采集、压缩、传输、重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集节点可以成功采集监控区域图像,压缩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手机,并在手机上完成重构显示,图像较清晰,传输时间约为传输原始图像的50%。(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24)
杨竞然[5](2015)在《图像压缩感知中基于统计先验的低复杂度还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传输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媒体数据业务正被逐步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实现高分辨率图像的高效传输给现有通信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提高图像的重构效率和重构质量,应对高分辨率图像带来的大数据量挑战,设计安全且十分高效的图像传输机制已经发展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能够充分利用信号在不同域表示下的稀疏特性,在发送端采用随机矩阵压缩的方式,获得包含信号信息的离散数据并进行传输。该离散数据远远低于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所要求的数据采样量,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发送端的采样成本和传输成本。同时,自然图像像素间相关性高,带有大量冗余,在特定变换域下表现出明显的稀疏特性,这为图像信息通过CS进行压缩提供了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图像在特定的变换域下的幅值也呈现出较为特定的能量分布特性,将其作为统计先验信息,可为进一步提高图像压缩感知的还原性能提供研究方向和突破点。为提高图像压缩感知的传输效率,本文首先对图像在小波表示下的统计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能级”的概念,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压缩感知图像还原算法。根据所建立的统计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统计信息低复杂度压缩感知还原算法。该算法包含两种还原策略:一次直接还原(one-time direct recovery,OTD)和两次迭代还原(two-times iterative recovery,TTI)。这两种还原策略均采用了行列两方向分别还原的方式,将还原过程分为两步。在OTD还原策略中,通过包含图像统计信息的权重矩阵直接限制行列两方向还原结果的能量分布,令还原步骤简单至线性矩阵相乘。在TTI还原策略中,基于OTD还原的基础,在第二步增加一次迭代,令还原结果更逼近原始信号,获得更高的还原精度。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较传统算法不仅在还原效率上有相当大的提高,而且在还原质量上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郑雷,王斌,喻敏[6](2014)在《基于分形插值的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压缩与还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系统故障信号波形在特定时间段内具有自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分形插值的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压缩与还原算法;对原始录波数据的分维数进行计算,并提取原始录波信号的大体轮廓后进行抽样得到插值点集合,将这两个特征信息作为故障信号的编码参数对故障信号进行压缩,基于分段分形插值原理还原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在该方法中,针对录波数据特点,对分形插值中的插值点选取方法进行改进,对分形插值理论中的分维数定理的应用条件做详细的论证;对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波形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故障录波数据的压缩倍数并且减小赋范均方误差、失真率低,能够有效地还原故障录波信号。(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4期)
董小玲,孙旭东[7](2013)在《基于小波压缩的马铃薯全粉还原糖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小波压缩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马铃薯全粉还原糖含量检测中的可行性,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250份马铃薯全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优化了消失矩、小波系数和主成分因子数,优化结果为10,100和20。基于db小波函数将1 501个马铃薯全粉的近红外光谱变量压缩成100个小波系数。分别以1 501个光谱变量和100个小波系数为变量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PLS)校正模型。以62个未参与建模的样品作为预测集,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经比较,小波压缩结合PLS的校正模型预测结果最优,模型预测相关系数为0.98,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181%。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压缩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有效地保留了有效光谱信息,实现了光谱数据降维,简化了马铃薯全粉还原糖PLS校正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3年12期)
黄乐[8](2013)在《基于轮廓提取的视频压缩与还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由于其具有直观性、真实性、高效性及生动性等的特点,自视频技术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视频文件所含的数据量非常大,在传输的同时还要求具有实时性,因此在保持不影响画面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占用较少的带宽和较高的传输效率是一个首要的任务,这就成为了视频压缩的最主要的目的。我们在考虑到针对于图像视频信息的实际需求和待处理能力分析的同时,在通过对轮廓提取技术和视频压缩技术研究之后,提出了基于轮廓提取的视频压缩系统方案。利用基于GVF Snake算法的轮廓提取技术,提取出背景图片和目标运动物体图片,根据运动物体检测的算法得出运动物体的参数并绘制出运动轨迹图像,结合视频压缩算法实现了视频文件的有效压缩研究方法。本方案有效的降低了视频图像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同时大大减少了对传输视频图像文件时候所占用的带宽。该方案的设计适用于固定摄像头和在低带宽情况下传输视频文件的情况,为在低带宽情况下传输视频文件提供了视频压缩与还原算法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总体而言,本系统经过测试后,达到了较好的压缩比,使得视频文件得到了有效的压缩。(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3-05-27)
李松林,徐从京,张德金,袁勇,崔建民[9](2010)在《高温还原对水雾化铁粉压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LAP100.29水雾化铁粉为原料,在900℃下进行高温氢气还原,研究高温还原处理对水雾化铁粉的显微硬度、化学成分、松装密度、流动性、压缩性等性质的影响,以期对实际生产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结果表明:经900℃高温氢气还原处理后的铁粉纯度提高,大部分样品的流动性提高约2 s/50 g,松装密度提高0.1 g/cm3左右,压制密度提高0.1 g/cm3以上,而粉末显微硬度大幅降低至69~89 HV。在600 MPa下铁粉压制密度大部分达到7.15 g/cm3以上。(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李松林,徐从京,张德金,袁勇,崔建民[10](2009)在《高温还原对水雾化铁粉压缩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温还原处理对水雾化铁粉的显微硬度、化学成分、松装密度、流动性、压缩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铁粉进行900℃高温氢气还原处理,可提高铁粉纯度,降低铁粉的显微硬度,导致铁粉压缩性提高。高温还原步骤对铁粉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也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10)
压缩与还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基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对包括疲劳强度在内的综合性能要求非常高,而高压缩性铁基基粉则是保证该类零部件产品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关键。安徽马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采用现有还原铁粉生产工艺制备的还原铁粉的压缩性一般低于6.80g/cm3,不利于粉末冶金制品的完全致密化烧结,难以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结构件。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影响还原铁粉压缩性的一次还原温度、二次还原温度与气氛、合批配料等方面入手,系统研究了上述几个因素对还原铁粉压缩性的影响及控制关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活塞。主要结论如下:1)隧道窑一次还原温度最高为1160℃,相较于1120℃与1180℃,海绵铁颗粒致密化程度高,孔隙度较小,分布均匀,化学成分纯净,且不会过烧,有利于后序二次还原及压缩性能的提高;2)采用纯氢气替代氨裂解气作还原气氛,可充分脱碳、脱氧,并可防止铁粉渗氮,提高铁粉纯度,可得到含铁量高于99.0%的还原铁粉,从而改善铁粉压缩性;3)精还原炉中的二次还原温度最高为930℃,提高了铁粉退火软化效果,改善了铁粉塑性,提高产品压缩性能;4)配料比例为颗粒≥105μm约28~32%、≤75μm约50~54%,合批时间为28~30min时,可以获得压缩性≥6.86g/cm3(500MPa压力下)的高质量还原铁粉;5)以高压缩性还原铁粉为基粉,添加0.8%石墨和1.6%的300目铜粉制备的粉末冶金汽车减震器活塞的综合性能优良,主要表现为:成形时压制压力分布平稳,压坯密度高达6.57g/cm3,烧结坯外径硬度HRB67-73,外法线硬度HRB45-50,压溃力9.77-10.40 kN,从而验证了还原铁粉生产工艺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缩与还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彭华,唐永旺.破损压缩文件的修复还原[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2].姜子敬.汽车减震器用高压缩性还原铁粉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
[3].杨竞然,吴绍华,王海旭,李佳慧.基于统计的图像压缩感知低复杂度还原方法[J].应用科学学报.2016
[4].刘玉青.无线网络滑坡监测系统中图像的采集、传输与压缩还原[D].江苏大学.2016
[5].杨竞然.图像压缩感知中基于统计先验的低复杂度还原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6].郑雷,王斌,喻敏.基于分形插值的电力系统故障录波数据压缩与还原算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7].董小玲,孙旭东.基于小波压缩的马铃薯全粉还原糖近红外光谱检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
[8].黄乐.基于轮廓提取的视频压缩与还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
[9].李松林,徐从京,张德金,袁勇,崔建民.高温还原对水雾化铁粉压缩性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10].李松林,徐从京,张德金,袁勇,崔建民.高温还原对水雾化铁粉压缩性的影响研究[C].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