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子想尔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子想尔注》,生道,养生
老子想尔注论文文献综述
张梅[1](2019)在《《老子想尔注》“生道”思想中的养生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是早期道教经典,"生道"思想是《老子想尔注》的重要理论之一;《老子想尔注》"生道"思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另一方面,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养生内容,使老子自然之"道"逐步转变成为长生久视之"生道"。(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刘湘兰[2](2019)在《东汉《老子》注对《老子》思想宗教化的文学策略——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道德经章句》与《老子想尔注》,运用章句的形式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宗教性改造,注释时分别采用了重修辞、塑形象的文学策略,使深奥抽象的老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有力地推进了原始道教的理论建构。(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娟[3](2018)在《《老子想尔注》中的“符契”长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作为敦煌新出道经,是近年来老子阐释学研究与早期道教研究的双重热点。天师道借助对《老子》的重新注解,一方面将黄老思想中玄思冥契性的"道"转变为宗教至高"道神""太上老君",另一方面借助道气一体化哲学建立道神与众人的伦理规约,以此说明奉道尊神何以长生。结合早期天师道历史,以《老子想尔注》第二十一章示例其对文本的宗教注解路向,结合建立在"道神"基础上的伦理长生观,可以看出"符契"长生观与黄老精气长生论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鲁辛[4](2017)在《从《老子指归》到《老子想尔注》修持观的变化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指归》与《老子想尔注》不仅均为借《老子》一书阐发自己思想的着作,而且二者间又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从成书年代上看,前者成书于西汉末年,后者成书于东汉末年,两书的时间跨度不大。从成书地域上看,二者都创作于蜀中的成都地区。因而,后者在阐发自己的思想旨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和改造前者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两者思想旨趣的差异反映了当时道教对道家哲学的改造和自身理论的建构过程。从二者所持修持观的变化的视角,可以明显见出这一改造和建构过程。(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Stephen,Eskildsen[5](2017)在《《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和《显道经》的绝食法:自然方式与刻意方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真正具有清静而淳朴精神的人(例如仙人、原人、胎儿)不需要吃饭。这是后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共通的主张。《太平经》还提倡用"食气"等其他方法来控制食欲。魏晋时期道教经典《这道经》与《太平经》一样,提倡"自然方式"与"刻意方式"两种断食的办法。自然方式("素道")的功法大概是一直存守腹部的"丹田"来让元气发生,而且用这个元气滋养身体。刻意方式("絶毅食气")大概就是咽下空气与自己的唾液。这两种功法虽然有不同的内容,但是"絶毅食气"的提倡可能有补充"素道"的意图。那是因为一直做"素道"的鍊士会受到过度的困难与辛苦。(本文来源于《中古中国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陈辉[6](2017)在《从《老子想尔注》看早期道教构建理想社会的初步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认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尊道",在这里,道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还被发挥成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成为理想社会的掌控者。《老子想尔注》理想社会的理论在批判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主要讨论了君臣关系、伦理道德和贫富差异等。维系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是道诫,道诫超越法律,内涵丰富。(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陈辉[7](2017)在《从《老子想尔注》看早期道教构建理想社会的初步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认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前提条件是"尊道"。道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这里被发挥成至高无上的太上老君,成为理想社会的掌控者。《老子想尔注》理想社会的理论在批判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主要讨论了君臣关系、伦理道德和贫富差异等。维系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是道诫,道诫超越法律,内涵丰富。(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陈辉[8](2015)在《《老子想尔注》与《列仙传》神仙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与《列仙传》是东汉时期的两部有关神仙理论的着作,它们的阐述重点不同,前者重视理论建设,后者强调感性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丰富了东汉的神仙思想,为后世道教神仙理论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陈辉[9](2015)在《论《老子想尔注》改易《老子》原文与道教理论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想尔注》是道教产生的理论基石之一,它以注释《老子》为名,通过一些关键字词的改动,一步步羼入作者的思想体系,从而将《老子》思想引向宗教理论领域。(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赵玉玲[10](2015)在《宗教学视域中的《老子想尔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通过对《老子》宗教化的诠释,将道的神格化身——太上老君确立为五斗米道的最高神,并以"真道"为核心界定了五斗米道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老子想尔注》所构筑的道教神学体系,既有对五斗米道信仰对象特性的表述和教义的理论阐释,又有对宗教行为的实践说明,从而使五斗米道形成了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体系。(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5年02期)
老子想尔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老子道德经章句》与《老子想尔注》,运用章句的形式对《老子》思想进行了宗教性改造,注释时分别采用了重修辞、塑形象的文学策略,使深奥抽象的老学思想变得浅显易懂,有力地推进了原始道教的理论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子想尔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梅.《老子想尔注》“生道”思想中的养生意蕴[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刘湘兰.东汉《老子》注对《老子》思想宗教化的文学策略——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刘娟.《老子想尔注》中的“符契”长生观[J].江西社会科学.2018
[4].王鲁辛.从《老子指归》到《老子想尔注》修持观的变化探微[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Stephen,Eskildsen.《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和《显道经》的绝食法:自然方式与刻意方式(英文)[J].中古中国研究.2017
[6].陈辉.从《老子想尔注》看早期道教构建理想社会的初步尝试[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陈辉.从《老子想尔注》看早期道教构建理想社会的初步尝试[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8].陈辉.《老子想尔注》与《列仙传》神仙思想之比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
[9].陈辉.论《老子想尔注》改易《老子》原文与道教理论的构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赵玉玲.宗教学视域中的《老子想尔注》研究[J].求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