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缪新,张运海,黄维

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缪新,张运海,黄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微成像,反射式共聚焦,皮肤,亮度区间

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缪新,张运海,黄维[1](2019)在《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自适应图像亮度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过程中,为了实现图像亮度的快速调节,提出了一种图像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通过实验建立光强控制电压与图像亮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划分图像极端亮度区间与适度亮度区间,采用分段调节策略,将初始图像从极端亮度区间快速调整至适度亮度区间,在适度亮度区间内通过线性补偿调节至目标灰度均值。对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皮肤组织进行实时成像,图像初始亮度存在着过亮、过暗和适中等各种情况,上述亮度自适应调节方法均能实现快速亮度调节,调节迭代次数为2~3,调节后图像灰度均值达到最优值7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图像亮度调节方法快速、有效,能够满足皮肤共聚焦成像检测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刘创,张运海,黄维,唐玉国[2](2018)在《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扫描畸变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皮肤影像学诊断工具,其采用共振型振镜扫描成像会带来非线性畸变,为校正这种畸变,提出一种像素值反正弦过采样信号重建的RCM图像畸变校正方法,对间距为20μm的矩形光栅扫描成像实验表明,在校正畸变前光栅图像间距的标准差为7.78μm,图像的畸变率达到38.9%,经过像素值反正弦过采样信号重建后,光栅图像间距的标准差缩小为0.85μm,畸变率缩小到4.2%。结合分辨率板和实际人皮肤成像情况,表明文中提出的畸变校正方法能够较好地校正共振型振镜引起的图像畸变,满足人皮肤实时无创影像学诊断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李国庆[3](2018)在《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成像技术对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世界至关重要,随着该领域科研需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显微成像技术层出不穷,从不同维度助力解析生命科学的奥秘。Leica显微系统作为显微成像的世家,在成像技术领域始终是技术领先者。其中STED 3X突破传统光学显微成像的衍射极限,以纯光学50nm的超高纳米分辨率带领科研工作者进入到纳米活细胞成像的新世界;DIVE作为全球首台光谱式多光子系统,真正实现了多光子深度活体成像的光谱自由;FALCON快速荧光寿命成像,从荧光寿命维度全面解析复杂样品,结合光谱信息,为研究者打开活细胞荧光寿命成像的大门。更激动人心的是,以上技术可集成到同一台机器上,从而实现不同成像技术的灵活切换,大大方便了科研工作者!今天,我们将从技术及应用的层面为您全面解析这叁项新技术,从叁个全新的维度带您进入显微成像新世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7-18)

邵长芳,赵耀,吴魁,贾菲菲,罗群[4](2018)在《二次离子质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对单细胞显微成像-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主要用于半导体、地质等领域材料表面分析,随着科学仪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SIMS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SIMS可以实现对样品表面的质谱分析、化学成像以及深度剖析。叁维SIMS成像分析的横向分辨率可达80~100 nm,纵向分辨率1~5 nm。但是,由于缺少特异性指示亚细胞结构的碎片离子,单细胞SIMS成像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LSCM)作为一种单细胞成像技术已日趋成熟,可以对单细胞中的荧光分子或者对荧光标记的目标分子、细胞器成像,获得高分辨率亚细胞结构成像图。因而,LSCM在单细胞形貌分析上的优势和SIMS在单细胞化学成像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互补,其联合应用能显着提升单细胞分析的应用范围、深度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SIMS成像以及SIMS-LSCM联用成像在单细胞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在总结、评述该领域代表性工作的同时,对SIMS-LSCM联用成像在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和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7期)

李培[5](2018)在《基于共聚焦原理的双焦面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因为具有天然层析能力、适用于厚组织成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典型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采用逐点扫描策略,虽然采用更快的扫描器件,可以对单个平面成像达到视频帧率,但对分布于轴向的多个平面进行成像时,则会因轴向扫描速度慢而限制不同平面图像数据获取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电可调谐透镜等器件提高轴向扫描速度。另一种思路则是同时对多个平面进行并行的双光子扫描成像。本文对基于并行成像思路的双光子成像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原理的、双焦面同时成像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方法。将入射光束分为两束,通过调节其中一束光的发散和会聚,使得在样品位置形成两个焦点,两个焦点处于不同的轴向位置。通过定制带孔反射镜,分离来自两个焦点的双光子荧光信号,实现两个平面的同时双光子成像。基于这一成像方法,建立了一套双焦面同时成像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通过光路中的扩束系统可对两焦点之间的间距进行设定。分析了带孔反射镜的厚度、倾斜角度、小孔等参数对双焦面荧光分离的影响。基于LabVIEW编写了系统的成像控制软件。本文进一步描述了带孔反射镜的调试方法,测试了双焦面双光子成像的分辨率,分析了两个焦面成像的信号串扰问题,并通过使两束激发光在横向错位的方法减小通道之间的串扰。测试样本和脑片的成像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双焦面同时激发和探测,同步获得两个不同层面的双光子荧光图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涛[6](2017)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胃部恶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6.3%;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92.9%。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5。共聚焦内镜诊断敏感度91.1%;特异度90.9%;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2.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κ=0.8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共聚焦内镜在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7年20期)

马盼盼[7](2017)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胃癌分子成像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我国是胃癌及其癌前病变高发的国家,形势严峻。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黏膜病变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形态成像功能和分子成像功能,使其在诊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研究数据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LE,pCLE)在诊断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及其亚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中的效能,以及通过以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利用pCLE鉴别HER2过表达的胃癌细胞株和胃癌荷瘤鼠等一系列研究,来阐明pCLE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形态成像和分子成像作用。方法:1.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本研究收集了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上消化道pCLE检查的患者资料,由两名具有叁年以上pCLE读片经验的内镜医师回顾性阅读每一位患者的pCLE保存录像,并以以下标准做出pCLE诊断。以"胃小凹数目减少、胃小凹开口扩张"作为AG的pCLE下诊断标准,以"观察到杯状细胞、柱状吸收细胞、纹状缘或绒毛状上皮"作为GIM的pCLE下诊断标准,以"轻、中度异型胃小凹结构(胃小凹宽度和上皮层厚度大小不一),微血管管径增大,不同程度的荧光素钠外渗,形态扭曲"作为LGIN的pCLE下诊断标准,以"胃小凹结构明显异型(上皮层明显形态改变)或无明显腺体结构,微血管形态不规则,管径增大,数目增多"作为HGIN的pCLE下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pCLE诊断AG、GIM、LGIN、HGIN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相应95%置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和符合率及κ值。此外,以"具有完整纹状缘的非分泌吸收细胞和散在分布的杯状细胞"作为完全型GIM的pCLE下诊断标准,以"胃黏膜上皮细胞和散在分布的杯状细胞,或由高柱状细胞和散在分布的杯状细胞排列而成的迂曲分支状胃小凹开口形态,且不可观察到纹状缘"作为不完全型GIM的pCLE下诊断标准,与HE染色诊断(新悉尼系统标准)进行比对,统计分析pCLE诊断不同亚型GIM与HE染色诊断的一致性。2.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分子成像中的研究主要包括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两株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NCI-N87中HER2表达量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作为分子探针是否可特异性结合到HER2高表达的细胞系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检测实验所用浓度的抗HER2抗体和对照抗体对细胞毒性有无差异;通过构建荷瘤鼠模型以及在荷瘤鼠模型上进行的活体荧光实验、pCLE成像实验,由两位富有经验的pCLE内镜医师对pCLE成像结果进行半定量化,即分级为-、+、2+、3+、4+,并进行皮下瘤和肝脏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以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利用pCLE是否可以鉴别出HER2高表达的荷瘤鼠。结果:1.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研究共纳入55例患者,以胃黏膜病变例数为基础,共计80个胃黏膜病变。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pCLE诊断AG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相应95%CI分别为81.25%(95%CI,53.69%-95.03%)、98.44%(95%CI,90.46%-99.92%),符合率为 95.00%,κ 值为0.84;pCLE诊断GIM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相应95%CI分别为93.22%(95%CI,82.73%-97.81%)、90.48%(95%CI,68.17%-98.33%),符合率为 92.50%,κ值为0.81;pCLE和HE染色诊断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5,κ值为0.49,诊断不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9,κ值为0.48;pCLE诊断LGIN(金标准:病理诊断为轻度、中度或轻中度异型增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相应95%CI分别为82.35%(95%CI,55.80%-95.33%)、88.89%(95%CI,77.84%-95.04%),符合率为 87.50%,κ值为0.66;pCLE诊断HGIN(金标准:病理诊断为重度异型增生或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相应 95%CI 分别为 95.65%(95%CI,76.03%-99.77%)、98.25%(95%CI,89.37%-99.91%),符合率为 97.50%,κ 值为 0.94。2.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分子成像中的研究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为MGC-803低表达HER2,而NCI-N87高表达HER2;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为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可以特异性结合到HER2高表达的细胞系上;细胞增殖-毒性检测实验结果提示实验用抗体浓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细胞毒性相近,不影响实验结果的解读;MGC-803荷瘤鼠和NCI-N87荷瘤鼠构建成功,活体荧光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每只荷瘤鼠尾静脉注射4μg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避光饲养24小时可清楚观测到皮下瘤荧光量间的差异;pCLE成像实验半定量化结果为NCI-N87荷瘤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抗HER2抗体中的8只为3+或4+,1只2+,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对照抗体均在2+及以下,免疫组化结果均为HER2过表达;MGC-803荷瘤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抗HER2抗体中有3只为4+,免疫组化结果也均为HER2过表达,其余5只为2+及以下,免疫组化结果为其中1只为HER2过表达;MGC-803荷瘤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对照抗体均在2+及以下,免疫组化结果均为HER2低表达。结论:pCLE可用于诊断AG、GIM、LGIN、HGIN,并可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以荧光基团标记的抗HER2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利用pCLE的分子成像功能,可以很好地鉴别出HER2过表达的胃癌细胞和荷瘤鼠。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pCLE可用于诊断AG、GIM、LGIN、HGIN以及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为pCLE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并可以指导内镜医师利用pCLE诊断结果进行靶向活检,以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本研究通过细胞系和动物模型实验首次阐明了pCLE在胃癌HER2分子成像中的作用,可以指导开展临床试验,这将在胃癌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疗效预估和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01)

张蓓,闫鹏,王乐,高枫,袁梅[8](2017)在《共轴共聚焦干涉式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SPs)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折射率的局部变化以及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检测,这一特性使其在生物医疗及半导体材料等领域有很多的应用。提出一种新型共轴共聚焦干涉式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定量地对折射率变化进行检测,而且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条件要求低、信噪比高等优点。采用压电陶瓷微纳米移动平台在显微物镜的焦面附近对样品进行扫描,SPs信号与参考光的相对相位会改变从而产生一个周期性的振荡信号即V(z)曲线。同时该技术能够通过控制样品的离焦距离来实现图像对比度的可控,而且这一举措不会显着地降低图像的分辨率及对比度。也分别从理论仿真和实验结果上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尹亚宁,王爽,龚宇泽,郑继明,秦杰[9](2016)在《皮肤组织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技术(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Imaging,CRMI)能够对样品微区进行精确无损的拉曼光谱分析和光谱图像扫描,提供生物样品的无损高分辨光学信息。本项研究工作,利用CRMI技术实验获取了正常人体离体皮肤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并结合典型特征峰的扫描图像,探讨了脂类、蛋白质等成分在皮肤真皮层的分布特点。实验发现皮肤组织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拉曼特征峰1 248 cm-1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尤为突出,这一实验结果与组织学中胶原纤维占真皮结缔组织95%的事实相符。实验结果显示,CRMI技术能够全面诠释生物组织内部生化组成与分布信息,在实验描述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10](2016)在《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活体检测患者眼睑黑眼圈颜色最深处的真皮内微血管数量的变化。方法 60例黑眼圈女性受试者和10名正常对照女性受试者入选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A(21~30岁)和B(31~40岁)两组;每组又根据眼圈皮肤颜色分为青紫色组和棕黑色组两亚组,每亚组含4个小组:正常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查。结果棕黑色和青紫色黑眼圈受试者在体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微血管计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眼睑微血管数量增加,与黑眼圈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提示新生血管数量增加可能是黑眼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皮肤影像学诊断工具,其采用共振型振镜扫描成像会带来非线性畸变,为校正这种畸变,提出一种像素值反正弦过采样信号重建的RCM图像畸变校正方法,对间距为20μm的矩形光栅扫描成像实验表明,在校正畸变前光栅图像间距的标准差为7.78μm,图像的畸变率达到38.9%,经过像素值反正弦过采样信号重建后,光栅图像间距的标准差缩小为0.85μm,畸变率缩小到4.2%。结合分辨率板和实际人皮肤成像情况,表明文中提出的畸变校正方法能够较好地校正共振型振镜引起的图像畸变,满足人皮肤实时无创影像学诊断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缪新,张运海,黄维.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自适应图像亮度调节[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刘创,张运海,黄维,唐玉国.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成像扫描畸变校正[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3].李国庆.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新进展[C].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摘要集.2018

[4].邵长芳,赵耀,吴魁,贾菲菲,罗群.二次离子质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对单细胞显微成像-原理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8

[5].李培.基于共聚焦原理的双焦面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6].陈涛.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肿瘤性病变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7

[7].马盼盼.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胃癌分子成像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

[8].张蓓,闫鹏,王乐,高枫,袁梅.共轴共聚焦干涉式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成像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

[9].尹亚宁,王爽,龚宇泽,郑继明,秦杰.皮肤组织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6

[10].徐天华,杨振海,陈光,李远宏,高兴华.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成像检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微血管数量的变化[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6

标签:;  ;  ;  ;  

共聚焦显微成像论文-缪新,张运海,黄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