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接受者论文-郝丽侠,王振宏

行为的接受者论文-郝丽侠,王振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的接受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配行为,归因,性别差异,观点采择

行为的接受者论文文献综述

郝丽侠,王振宏[1](2019)在《观察者-接受者对分配行为的归因偏差: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同一个行为及其后果的判断可存在叁种不同的角度:行动者、接受者以及观察者。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和理论探讨了行动者和观察者对同一行为的归因差异,但研究者们却忽略了行为作用的对象——接受者。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究观察者——接受者对分配行为归因偏差,以及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实验一选取112名在校大学生(M=19.61岁,SD=1.13岁;男生56名)作为被试,采用3(分配结果:积极——给接受者分得更多、公平——二者差异不大、消极——给接受者分得更少)×2(角色:接受者、观察者)×2(性别:男、女)的混合设计。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看,不论被试为观察者还是接受者,都更多地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计算机;2.存在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女生中,接受者比观察者更多地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计算机,更多地将消极结果归因于人;在接受者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地将积极结果归因于计算机,更多地将消极结果归因于人。实验二选取120名在校女大学生(M=19.59岁,SD=1.27岁)作为被试,采用采用3(分配结果:积极、公平、消极)×2(角色:接受者、观察者)×2(是否进行观点采择启动处理:是、否)的混合设计,同时平衡各组被试的共情水平。结果发现,观点采择启动处理显着调节了接受者(而非观察者)对消极结果的归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分配行为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收益,人们都对分配者是人的情况有着消极的预期;当女生(而非男生)在分配行为中有利益卷入的时候,对人的消极归因倾向更甚;但当女生作为接受者站在分配者的角度进行观点采择处理(一次分配行为)之后,对人的消极归因倾向减弱,接近观察者的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方洁,龚立群,张亚军[2](2013)在《基于知识接受者视角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在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采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虚拟团队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2期)

廖方伟,乔闻钟,郭岚[3](2011)在《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者行为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接受者出发,分析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条件,提出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1年04期)

楼尊[4](2009)在《关于网络银行早期接受者及其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助服务技术是现代服务创新的主要形式,而确定早期使用者是创新性服务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本文以网上银行为背景,运用相关量表测量顾客创新性,并据此确定网上银行的早期使用者,探讨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研究发现,早期使用者与其它顾客相比在人口统计特征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在使用频率、媒体习惯和市场营销反应等行为特征及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特征上差异显着。而且,消费者创新性正向调节自我效能对网上银行接受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商务》期刊2009年02期)

薛迪[5](1993)在《继续医学教育接受者的动机和行为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学习和行为改变的理论,包括CroPley成人教育的动机理论,Cross模式(也称反应链模式),Mager——Pipe的应用性行为分析模式和FOX的改变人们行为的动力理论。探讨了驱使医师接受CME的动力、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关系,以及它们对CME提供者、医院管理者和其他政策制定者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促进CME发展的模式。将CME置于接受者的工作环境中,促使CME发展。(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1993年04期)

行为的接受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在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采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虚拟团队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的接受者论文参考文献

[1].郝丽侠,王振宏.观察者-接受者对分配行为的归因偏差:观点采择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方洁,龚立群,张亚军.基于知识接受者视角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3].廖方伟,乔闻钟,郭岚.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者行为条件研究[J].商业时代.2011

[4].楼尊.关于网络银行早期接受者及其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J].电子商务.2009

[5].薛迪.继续医学教育接受者的动机和行为理论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1993

标签:;  ;  ;  ;  

行为的接受者论文-郝丽侠,王振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