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王洋

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王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床,再生切削,模态耦合效应,动态稳定性

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09)在《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精密高效切削加工系统中,切削加工系统的动态不稳定性常常是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诱发切削系统动态失稳的原因虽然较多,但最为主要的是再生型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型效应。本文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了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互功率、频率和相移等谐参数的影响,揭示了这些谐参数关于刚度主轴方位角的一些新依赖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有效地抑制再生耦合型切削颤振、探索并揭示再生耦合型切削不稳定性的一些新现象,以及在数字精密制造中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仿真等诸方面皆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6-01)

林洁琼,周晓勤,孔繁森,王文才,于骏一[2](2009)在《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了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互功率、频率和相移等谐参数的影响,揭示了这些谐参数关于刚度主轴方位角的一些新依赖特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9年05期)

阳辉,黄筱调,方成刚[3](2009)在《数控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的分析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数控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的模型,推导了再生型切削颤振的极限宽度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的实例,采用数学公式和基于Simulink对极限宽度进行了仿真,并对推算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证明,通过对极限宽度的仿真,能够很好地归纳出再生型颤振系统极限宽度,对实际加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09年01期)

周晓勤,孔繁森,王文才,于骏一[4](2008)在《时变主轴转速再生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多重再生切削效应,建立了在时变主轴转速下再生切削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及递推求解算法,该算法适用于主轴转速变化的任意轨迹。将再生切削系统相继两转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提出了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的TLS-ESPRIT方法。根据该方法,研究了时变主轴转速对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揭示了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频率、相继两转切削间的相移和互功率等谐参数对主轴转速依赖的一些新特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8年12期)

阳辉,黄筱调,方成刚[5](2008)在《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数控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的模型,推导再生型切削颤振的系统极限切削宽度计算公式。通过具体的试验和数学公式,基于Simulink对极限宽度进行仿真,能够很好地归纳出再生型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对实际加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蒋永洲[6](2008)在《再生型切削加工系统动态响应的谐波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型切削颤振是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的主要振动类型,是影响加工质量、限制切削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极限切削宽度的概念及用切削稳定曲线来控制切削稳定性,以及通过变速切削来抑制切削颤振等方法。考虑到现有对再生型切削加工系统动态响应的研究所存在的谐参数的估计性能较差,对噪声非常敏感的缺陷,本文着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波恢复TLS-ESPRIT方法;建立了单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在随机噪声激励下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及递推求解算法;利用TLS-ESPRIT方法研究了再生型切削加工系统动态响应的稳定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抑制混合色噪声,具有优越的谐参数估计性能,可用于对再生型切削不稳定性进行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赵宏伟,王晓军,于骏一[7](2003)在《机床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机床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随主轴转速变化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机床切削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方法,就实验系统的切削稳定性极限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最小极限切削宽度的预测误差为32%,与其相对应的主轴转速的预测平均误差小于.(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吴雅,杨叔子,柯石求,李维国[8](1991)在《机床切削系统的强迫再生颤振与极限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强迫再生颤振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这是一种由强迫激励激起的机床再生颤振失稳模态的共振,提出了强迫再生颤振的判别方法,并用于第二汽车制造厂M_x-4车床振动类型的判别.本文还提出了对稳态颤振下的机床切削系统建立门限自回归模型的原理,揭示了极限环与稳态颤振之间的关系,提出稳态颤振下的机床切削系统是一种轨道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并用于M_x-4车床颤振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考虑再生切削效应和模态耦合效应,建立了随机扰动激励下两自由度切削加工系统的时滞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刚度主轴方位对切削稳定性叶瓣的影响。将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作为观测数据,基于互四阶累积量的谐参数联合估计ESPRIT方法,考察了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的互功率、频率和相移等谐参数的影响,揭示了这些谐参数关于刚度主轴方位角的一些新依赖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洋.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

[2].林洁琼,周晓勤,孔繁森,王文才,于骏一.刚度主轴方位对模态耦合再生切削系统动态响应谐参数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9

[3].阳辉,黄筱调,方成刚.数控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的分析及仿真[J].机床与液压.2009

[4].周晓勤,孔繁森,王文才,于骏一.时变主轴转速再生切削系统的动态响应特征[J].振动与冲击.2008

[5].阳辉,黄筱调,方成刚.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极限切削宽度探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

[6].蒋永洲.再生型切削加工系统动态响应的谐波恢复[D].吉林大学.2008

[7].赵宏伟,王晓军,于骏一.机床再生型切削颤振系统稳定性极限预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

[8].吴雅,杨叔子,柯石求,李维国.机床切削系统的强迫再生颤振与极限环[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1

标签:;  ;  ;  ;  

再生型切削系统论文-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