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伺服系统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伺服刚度,校正补偿装置
伺服系统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付睿云,孟婥,卜剑秋,苏柳元[1](2019)在《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伺服刚度的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干扰力矩的存在会使经编机横移系统高速运行时产生扰动偏差、影响横移系统稳定性和跟踪精度的问题,基于推导出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控制模型,设计了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PID)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建立了电子横移系统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校正补偿装置,并在输入为零时,导出由干扰输入引起的干扰模型;分析干扰模型的伯德(Bode)图,得出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伺服刚度的响应规律;提出采用改进型双T网络陷波滤波器消除横移传动系统的机械谐振点。结果表明:增大位置环和速度环比例增益能够有效抵抗中低频干扰;改进型双T网络陷波滤波器有效地消除了横移系统高速运行时产生的机械谐振,从而提高系统伺服刚度。(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2](2019)在《一种应用于半闭环低刚度TVC伺服系统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火箭发动机喷管刚度低、伺服系统呈半闭环结构导致的伺服系统谐振和快速性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以上面级电动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机构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振抑制控制方法,引入力矩反馈使伺服机构具有力矩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具有比陷波算法更优的谐振抑制能力,运算量并未增加,且涉及的参数均可通过测试得到,调试难度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1期)
郑宝剑,金晓宏,黄浩,张明伟[3](2018)在《含负值弹性刚度负载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负值弹性刚度负载作用下,系统失稳且特性尚未详细探讨等问题,分析其数学模型;根据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与执行件液压刚度的比值大小分段讨论了系统特性,其特性表现为,系统在含有负值弹性刚度时为本质不稳定,且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越大特性越差。然后,对系统进行校正探讨:在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较小的情形,选用常规校正;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较大的情形下,为了大幅度削弱负载对系统的影响,需采用微分反馈校正装置;而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与液压刚度值相当时,除了采用微分反馈校正装置外,还需加入动压反馈装置来增加系统阻尼,以降低外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加入校正和结构补偿后,系统保持稳定,其稳态误差小于1%,上升时间小于0.2s。(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10期)
郑宝剑[4](2018)在《负值弹性刚度负载作用下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随着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工业领域的普及、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已愈加多样化和全面,但是针对负载中含负值弹性刚度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研究尚未展开,但是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含负值弹性刚度负载的作用下,会出现开环系统本质不稳定等问题,且常规校正无法解决负值弹性刚度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首要任务便是解决系统的稳定性,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和精度。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上的研究成果后,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含负值弹性刚度负载情形下对其进行因式分解,分析负值弹性刚度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然后根据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与执行件液压刚度的比值大小分段讨论了不同负值弹性刚度大小下的系统特性。(2)探讨系统的补偿与校正:在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较小的情形,可选用常规校正;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与液压刚度相比较大的情形下,需采用二阶微分形式的反馈校正装置结构,以削弱负载对系统的影响;而当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与液压刚度相当时,除了采用二阶微分形式的反馈校正装置外,还需加入动压反馈装置来增加系统阻尼,以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3)借助Simulink对系统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探讨上述结构补偿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仿真和分析对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进行校正。最后,对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在含有负值弹性刚度负载作用时为本质不稳定,且负值弹性刚度绝对值越大,系统特性越差越。数值仿真的结果表明加入结构补偿和校正环节后,系统保持稳定,其稳态误差小于1%,上升时间小于0.2秒。(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程校[5](2018)在《负载中含负值弹性刚度电液伺服力加载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液伺服系统的输出力大、时间常数低、反应快、精度高和容易控制等优点,电液伺服力加载系统越来越多在实验室的环境下提供各种所需大功率的加载力。如在飞机舵机的控制中被用来模拟空气流动产生的负载力。在力加载系统的施力对象中,存在弹性刚度为负值的情形,如大型阀门流量控制和高速飞行器转向控制等应用领域。而目前对于力加载系统的研究集中在正刚度,因此研究负值弹性刚度下电液力加载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特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负载中含负值弹性刚度的被动式电液力加载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被加载对象的位置扰动造成的多余力和负值弹性刚度下系统稳定性问题,采用一些补偿与校正措施,以减小多余力,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加载性能。经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读,在文中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力控制系统及其多余力的抑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对被动式力加载系统的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系统地阐述了被动式加载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其精确的物理模型。对其运行工况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被动式力加载装置的多余力产生原因。结合基本的运动方程,建立了被动式力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通过频域里分离出的多余力表达式,对多余力进行分析,得出多余力变化规律,发现了扰动速度是影响多余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出的原因,采用前置负反馈补偿器来补偿多余力,并且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参数实时修正补偿器流量增益。建立被动式力加载系统的整体的控制框图。根据负载匹配的原理选取了系统所需的主要元件,计算并确定各元件基本参数。最后,通过加入双惯性环节和负载压力修正的补偿器校正,改善力系统在负载刚度大范围变化和刚度为负值下的稳定性。借助Simulink软件建立被动式加载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被动式力加载装置,经校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较为准确的复现指令力,对多余力的抑制也有良好表现。引入经负载压力修正的的补偿器可以使多余力减小,减少量为96%,系统稳态跟踪误差不高于4%,系统跟踪响应时间滞后不大于0.03s。(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苏世杰,游有鹏,齐继阳,赵华[6](2018)在《电液伺服试验机力控系统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刚度的变化会导致电液伺服力控系统的控制特性发生改变,从而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精度.本文以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考虑负载刚度的力控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载刚度的变化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其次设计了模型参考自适应(MRAC)控制器,并根据试验机力控系统的设计目标提出了一种具有最小拍响应特性且满足严格正实要求的参考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对最小拍参考模型MRAC控制器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并在自制的实验平台上采用两种不同刚度的试样分别进行了等速力加载实验,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的抑制试样刚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控制特性的变化,使电液伺服力控系统的响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张立杰,王力航,李玉昆,贾超,李永泉[7](2018)在《液压伺服系统闭环刚度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键合图建立系统六阶状态空间模型,基于闭环传递函数对系统进行刚度特性分析,得到液压伺服系统闭环刚度特性的解析表达,研究液压伺服系统闭环刚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液压位置伺服系统闭环刚度仅与供油压力有关,与伺服缸活塞初始位置、比例增益等因素无关,并且负载力与伺服缸活塞位移增量成平方反比关系。开展液压伺服系统闭环刚度试验研究,测试不同供油压力、比例增益以及伺服缸活塞初始位置条件下,伺服缸在外负载力作用下的位移响应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液压位置伺服系统闭环刚度与供油压力显着相关,与比例增益以及伺服缸活塞初始位置无明显关系,并且负载力与伺服缸活塞位移增量近似符合平方反比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6期)
康文龙,张伟,李岩[8](2016)在《间隙和刚度对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精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传动链间隙和传动刚度与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精度的关系,针对某数控机床进给系统,通过数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等效的二自由度力学模型.考虑传动链中间隙、轴的扭转刚度、丝杠螺母副的接触刚度、丝杆的轴向刚度等因素,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了传动链中间隙及其刚度变化对工作台输出的影响.得到传动链的刚度对机床工作台反应灵敏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传动链的刚度取合适值,才能保证工作台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稳定性;传动链中间隙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工作台定位精度.(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超宁[9](2015)在《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伺服动刚度分析及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线电机伺服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速度大和刚度大以及在工作时噪声低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等领域。直线电机伺服系统多工作在位置伺服的状态,伺服动刚度是评价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系统的抵抗负载干扰产生位置偏差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伺服动刚度领域的理论分析和测试技术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建立了典型直线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Simulink中仿真分析了阶跃负载力下的伺服动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驱动器硬件参数、控制参数、非线性因素、动子质量。本文进一步对典型直线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扰动模型进行分析,分析了控制参数和动子质量对正弦负载力下的伺服动刚度的影响,并和前面的阶跃负载力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两种定义下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趋势一致,说明这两种定义的伺服动刚度存在内在一致性,本文进一步阐明了其一致性的理论基础。这两种不同的定义下的理论分析各有优缺点,前者侧重最大偏差和动态特性,后者侧重稳态偏差幅值和频域特性。对比发现阶跃负载力下的伺服动刚度更适合作为在实际测试中的定义。为了测试阶跃负载力下伺服动刚度,传统的重物加载法具有重复操作困难且不适用于大推力场合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直线电机加载法,并分析了基于该加载方法的测试平台中影响伺服动刚度测试精度的各个因素,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降低其影响的方法。为了验证直线电机加载法的合理性,搭建了实际的伺服动刚度的测试平台,主要包括整个测试系统结构的设计和核心部件大推力直线直流加载电机的设计。对加载电机样机进行了温升和推力实验,验证了加载电机设计的合理性,适用于测试伺服动刚度;通过对不同控制参数下伺服动刚度的实验测试,验证前面伺服动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实验伺服动刚度的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分析表明直线电机加载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最后实验对比了传统重物加载法和直线电机加载的测试结果,直线电机加载法测试结果随机误差小,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艾亚辉[10](2015)在《液压刚度等参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特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电液伺服系统要求越来越高,往往需要系统在全工作范围内均能稳定、快速、准确的工作,然而,电液伺服系统却是一个参数时变、存在外干扰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因此精确预知阀口系数、执行件位移、液压刚度和外负载刚度等参数变化下系统的性能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电液伺服系统运行过程中执行件位移、液压刚度和外负载刚度等参数变化的特点,运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执行件位移、液压刚度和外负载刚度变化过程中引起伺服阀阀口系数的变化,以及这些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控制器,使得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获得一致性较好的动静态特性。具体工作归纳如下:1)根据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理论,以某阀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此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2)分析电液伺服阀性能参数的影响因素,对伺服阀流量方程线性化后,结合液压缸和负载力平衡方程得到伺服阀阀口流量-压力系数和流量增益与阀口开度、外负载刚度及液压缸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式;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伺服阀阀口流量增益和流量-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3)根据所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和伺服阀阀口系数数值计算结果,借助MATLAB软件,建立了Simulink仿真模型。分别取不同的阀系数、液压刚度和负载刚度对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阀口系数、液压刚度和负载刚度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压刚度和阀系数变化范围内,随着液压缸活塞位移增加,系统响应变慢,并且稳态精度降低,幅值裕度为14.5dB-30.1dB,上升时间为0.356s-0.59s,稳态精度为99.1%-95.6%。4)针对系统参数时变的问题,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用于补偿系统参数的变化,使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满足要求,稳态精度保持在99.3%以上。(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7)
伺服系统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新型火箭发动机喷管刚度低、伺服系统呈半闭环结构导致的伺服系统谐振和快速性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以上面级电动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机构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振抑制控制方法,引入力矩反馈使伺服机构具有力矩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具有比陷波算法更优的谐振抑制能力,运算量并未增加,且涉及的参数均可通过测试得到,调试难度有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伺服系统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付睿云,孟婥,卜剑秋,苏柳元.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伺服刚度的提高[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一种应用于半闭环低刚度TVC伺服系统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3].郑宝剑,金晓宏,黄浩,张明伟.含负值弹性刚度负载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4].郑宝剑.负值弹性刚度负载作用下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5].程校.负载中含负值弹性刚度电液伺服力加载系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6].苏世杰,游有鹏,齐继阳,赵华.电液伺服试验机力控系统负载刚度自适应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7].张立杰,王力航,李玉昆,贾超,李永泉.液压伺服系统闭环刚度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8].康文龙,张伟,李岩.间隙和刚度对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精度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张超宁.直线电机伺服系统伺服动刚度分析及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10].艾亚辉.液压刚度等参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特性影响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