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姬军军,祝翠玲,苏亮,刘锦花,李俊峰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姬军军,祝翠玲,苏亮,刘锦花,李俊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WI,ADC,rADC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姬军军,祝翠玲,苏亮,刘锦花,李俊峰[1](2018)在《磁共振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脑水肿类型判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对不同类型脑水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脑水肿患者MRI图像,观察DWI及ADC图像的信号改变,在脑水肿区分别测量病灶ADC值及对侧相应区域ADC值,计算相对ADC值并记录分析,并随访临床最终诊断。结果:随访201例病例均经过临床最终明确诊断,缺血性脑梗死128例,超急性期至急性期,平均rADC 0.518,慢性期平均rADC 2.639;脑肿瘤40例,共40个病灶,高级别胶质瘤周水肿平均rADC1.655,转移瘤周水肿平均ADC 2.088;脑出血20例,DWI高信号ADC低信号病灶,平均rADC 0.642;DWI低信号ADC高信号病灶,平均rADC 1.582;病毒性脑炎5例,共8个病灶,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病灶平均rADC 0.497;DWI等信号ADC高信号平均rADC 1.400;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8例,急性发病期平均rADC 0.443;缓减期平均rADC 1.048。细胞毒性水肿平均rADC 0.531,血管源性水肿平均rADC 2.101,两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DWI的ADC值能够反应分子水平的脑水肿病理改变,rADC值能够较敏感的鉴别脑水肿的类型。(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荷霞,邢伟[2](2015)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组44例,良性组91例)术前均行常规MR及DWI检查(b=0,800 s/mm2)。在ADC图的病变及同侧乳腺远隔正常腺体内绘制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并计算r ADC值。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ADC值、r ADC值的差异,并作ROC曲线分析。结果良、恶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45±0.22)×10-3mm2/s、(1.03±0.19)×10-3mm2/s(t=-10.89,P<0.05),r ADC值分别为(0.72±0.08)×10-3mm2/s、(0.49±0.07)×10-3mm2/s(t=-15.35,P<0.05)。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阈值为1.26×10-3mm2/s,r ADC阈值为0.62×10-3mm2/s,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95.5%、0.944;84.6%、90.9%、0.961。结论 ADC、r ADC值可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r ADC值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更高。(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5年06期)

徐敬慈,汪登斌,杨利霞[3](2014)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脑转移瘤患者21例(共计病灶42个),随访2~8次,行DWI及MRI增强扫描,测量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或治疗前后rADC值差值(治疗后rADC值-治疗前rADC值)对疗效预测的可行性。结果:按治疗后肿瘤直径变化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肿瘤实质区治疗前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治疗前后rADC差值与下次治疗结果对照,rADC差值预测脑转移瘤治疗疗效的阈值为0.0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75.00%、83.33%。经一致性检验Kappa指数为0.6696。结论:脑转移瘤实质区rADC治疗前后差值能用于预测脑转移瘤治疗效果,rADC值增高提示治疗有效,降低提示治疗无效,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4年05期)

孙军,邢伟,陈杰,陈铜兵,李登发[4](2013)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鉴别小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相对ADC(rADC)值在小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小肾癌与11例乏脂肪肾错构瘤的常规MRI及DWI,测量小肾癌、乏脂肪肾错构瘤及肿瘤对侧肾脏皮质的ADC值,计算小肾癌/肾皮质、乏脂肪肾错构瘤/肾皮质的rADC值,分别对两类肿瘤的ADC值与r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两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小肾癌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均明显低于乏脂肪肾错构瘤(t=-4.509,P=0.000;t=-5.791,P=0.000)。利用ADC值鉴别小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最佳鉴别阈值为0.857×10-3mm2/s,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9%;利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最佳鉴别阈值为0.565,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4.6%。结论 rADC值较ADC值能更准确地鉴别小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G.Brasil,Caseiras,O.Ciccarelli,D.R.Altmann,C.E.Benton,D.J.Tozer[5](2010)在《低级别胶质瘤的6个月增长量比入院时肿瘤体积、相对脑血容量及表观扩散系数更能预示病人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瞻性比较低级别胶质瘤(LGGs)病人的肿瘤体积、相对脑血容量(rCBV)、表观扩散系数(ADC)以及这些参数的短期变化,从而预测肿瘤恶变时间与病人死亡时间。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填写了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人均被组织学证实为LGGs,并于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恶性组44例,良性组91例)术前均行常规MR及DWI检查(b=0,800 s/mm2)。在ADC图的病变及同侧乳腺远隔正常腺体内绘制感兴趣区,测量ADC值并计算r ADC值。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ADC值、r ADC值的差异,并作ROC曲线分析。结果良、恶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45±0.22)×10-3mm2/s、(1.03±0.19)×10-3mm2/s(t=-10.89,P<0.05),r ADC值分别为(0.72±0.08)×10-3mm2/s、(0.49±0.07)×10-3mm2/s(t=-15.35,P<0.05)。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阈值为1.26×10-3mm2/s,r ADC阈值为0.62×10-3mm2/s,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2.4%、95.5%、0.944;84.6%、90.9%、0.961。结论 ADC、r ADC值可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r ADC值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姬军军,祝翠玲,苏亮,刘锦花,李俊峰.磁共振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脑水肿类型判断的价值[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8

[2].杨荷霞,邢伟.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淮海医药.2015

[3].徐敬慈,汪登斌,杨利霞.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在脑转移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4

[4].孙军,邢伟,陈杰,陈铜兵,李登发.相对表观扩散系数鉴别小肾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

[5].G.Brasil,Caseiras,O.Ciccarelli,D.R.Altmann,C.E.Benton,D.J.Tozer.低级别胶质瘤的6个月增长量比入院时肿瘤体积、相对脑血容量及表观扩散系数更能预示病人预后[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

标签:;  ;  ;  

相对表观扩散系数论文-姬军军,祝翠玲,苏亮,刘锦花,李俊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