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胸椎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评分
胸椎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飞,张亚宁[1](2018)在《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例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VAS静息疼痛的评分、VAS运动疼痛的评分及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结果 :这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为92.2%。术后,这13例患者均未发生临近椎体骨折,仅有1例患者发生椎间隙骨水泥渗漏的情况。与术前相比,这13例患者术后的VAS运动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 :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着,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8年20期)
张晶涛,于秀淳,梁进,朱雷[2](2014)在《VSD技术处理胸椎体感染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椎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因胸椎体感染患者突发下肢截瘫,急诊行胸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第7天出现切口深部感染,棘突、椎板骨质及部分硬膜外露,细菌培养提示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LBLs)感染,我们给予保留内固定并给予创口VSD技术处理,同时积极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两次清创及VSD技术处理,创面乙级愈合,随访8个月后未出现迟发性切口感染。结论胸椎内固定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应予以保留内固定,并且如果出现骨质甚至硬膜外露时,给予切口VSD处理仍然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孙道植,万世勇,梁柱,徐健,王宏磊[3](2014)在《经胸膜外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椎体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3周后,采取侧前方入路行1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及钉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观察切口1期愈合率,结核复发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后凸成角均矫正及畸形矫正丢失角度。结果:随访1~6年,患者切口均1期,植骨全部融合,结核治愈无复发。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ankel分级在D级的2例,E级17例。Cobb角由术前23~50°矫正至术后5~20°。末次随访平均丢失2.5°。结论: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是有效方法。能够1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14年04期)
程开强[4](2010)在《旁正中法在老年人胸椎体中下段硬膜外麻醉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老年患者行胸椎体中下段硬膜穿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的穿刺方法。方法:将160例老年患者行腹部及输尿管和肾脏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侧入法。B组采用旁正中法。结果:均为一点穿刺,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在穿刺失败、多次进针,出血、置管不顺、背痛等方面均高于B组(P<0.05),两组穿破硬脊膜、神经根损伤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行胸椎体中下段硬膜外麻醉中,采用旁正中法穿刺具有组织损伤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0年13期)
张宁,秦妙玉,张平[5](2010)在《早产儿PICC置管于第一胸椎体水平1例的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以消除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轻药物对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损伤,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科于2009-02-17为一名早产儿实施了P ICC置管术,X线最终定位于第一胸椎体水平。通过精心护理,安全留置30(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何国龙,赵体玉[6](2009)在《全侧卧位下胸椎体及椎旁肿瘤切除并一期重建术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54例患者全侧卧位下胸椎体及椎旁肿瘤切除并一期重建术的护理配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该手术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华护理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孙继玲[7](2006)在《经胸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椎体侧前方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5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9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9例胸椎骨折脱位中,男5例,女4例;年龄19~60岁,平均37.9岁。损伤原因:坠落伤5例,车祸2例,重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6年06期)
常增林,崔新广,刘近举,青光恒,李锋[8](2005)在《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效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10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腱反射异常8例,1例全瘫。[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4个月。15例患者疼痛缓解,10例术前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正常;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6例能够行走,3例行走未恢复,但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肿瘤局部复发5例,复发率23.8%。[结论]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或保护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顽固的脊柱疼痛。(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21期)
常增林,崔新广,邓志诚,青光恒,李锋[9](2005)在《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结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10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反射异常8例,1例全瘫。结果所有病列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24个月。15例患者疼痛缓解,10例术前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的患者中,术后完全恢复正常: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患者中,6例能够行走,3例行走未恢复,但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结论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或保护患者的运动功能,控制顽固的脊柱疼痛。(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09-01)
王咏梅,陈艺,高艳[10](2005)在《经前路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前路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落实,确保了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胸腔积液2例,重新行闭式引流后消失。[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同时术后应重点加强呼吸护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16期)
胸椎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胸椎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因胸椎体感染患者突发下肢截瘫,急诊行胸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第7天出现切口深部感染,棘突、椎板骨质及部分硬膜外露,细菌培养提示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LBLs)感染,我们给予保留内固定并给予创口VSD技术处理,同时积极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两次清创及VSD技术处理,创面乙级愈合,随访8个月后未出现迟发性切口感染。结论胸椎内固定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应予以保留内固定,并且如果出现骨质甚至硬膜外露时,给予切口VSD处理仍然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椎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飞,张亚宁.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辨认困难型骨质疏松性胸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
[2].张晶涛,于秀淳,梁进,朱雷.VSD技术处理胸椎体感染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
[3].孙道植,万世勇,梁柱,徐健,王宏磊.经胸膜外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椎体结核[J].中国伤残医学.2014
[4].程开强.旁正中法在老年人胸椎体中下段硬膜外麻醉中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
[5].张宁,秦妙玉,张平.早产儿PICC置管于第一胸椎体水平1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6].何国龙,赵体玉.全侧卧位下胸椎体及椎旁肿瘤切除并一期重建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9
[7].孙继玲.经胸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椎体侧前方内固定的手术配合[J].山东医药.2006
[8].常增林,崔新广,刘近举,青光恒,李锋.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
[9].常增林,崔新广,邓志诚,青光恒,李锋.经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C].第十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10].王咏梅,陈艺,高艳.经前路胸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