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糜黏度论文-汤海鸥,高秀华,姚斌,李学军,王晓睿

食糜黏度论文-汤海鸥,高秀华,姚斌,李学军,王晓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糜黏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肉鸡,复合酶,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

食糜黏度论文文献综述

汤海鸥,高秀华,姚斌,李学军,王晓睿[1](2014)在《低能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和食糜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和食糜黏度的影响。选取32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常规饲粮;Ⅱ组为负对照组,饲粮配方原料中增加杂粕和麦类用量,降低210 kJ/kg代谢能;Ⅲ、Ⅳ组为常规剂量加酶组和高剂量加酶组,分别在负对照组饲粮基础上添加0.02%和0.20%复合酶。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Ⅱ组料重比极显着高于Ⅳ组(P<0.01),Ⅰ、Ⅲ组料重比显着低于Ⅱ组(P<0.05);Ⅰ、Ⅳ组绒毛高度极显着高于其他2组(P<0.01),Ⅱ组绒毛高度显着低于Ⅲ组(P<0.05);Ⅱ组隐窝深度极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1),Ⅳ组隐窝深度显着低于Ⅰ、Ⅲ组(P<0.05);Ⅳ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极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1),Ⅱ组V/C值显着低于Ⅰ、Ⅲ组(P<0.05);各组之间黏膜厚度无显着差异(P>0.05);Ⅳ组食糜黏度显着低于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02%和0.20%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和食糜黏度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添加0.20%复合酶可进一步提高复合酶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霍文颖,郑立,王志祥[2](2013)在《不同日粮添加NSP酶对断奶仔猪食糜黏度、挥发性脂肪酸及肠道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和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对断奶仔猪肠道食糜黏度、挥发性脂肪酸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128头健康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4个处理,即以玉米为基础日粮组(试验1组),玉米为基础日粮降低能量加酶组(试验2组)、小麦为基础日粮组(试验3组)及小麦为基础日粮加酶组(试验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加酶对空肠和回肠食糜黏度没有影响,但有降低趋势;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NSP酶显着降低了空肠食糜黏度(P<0.05);2种日粮加酶均增加回肠和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及空肠后段绒毛的高度(P<0.01)。结果提示,2种日粮中添加NSP酶,不同程度的降低肠道食糜黏度、增加回肠、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并改善肠道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吕秋凤,文宗雪,邵彩梅,王振勇,张民[3](2013)在《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H值及食糜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日粮中添加包被及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H值及食糜黏度的影响。选用14日龄AA+肉仔鸡7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各处理木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包被型10 000 IU/g(试验组A)和未包被型10 000 IU/g(试验组B)、20 000 IU/g(试验组C)、30 000 IU/g(试验组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D的直肠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1.46%(P<0.05)、21.36%(P<0.05);试验组A、C、D的盲肠微生物数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98%(P<0.05)、10.80%(P<0.05)、12.0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的空肠食糜pH值降低了6.92%(P<0.05);试验组A、C、D的回肠食糜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65%(P<0.05)、10.00%(P<0.05)、10.00%(P<0.05)。由此可见,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降低食糜黏度及pH值,其中包被酶组效果好于等量未包被酶组,利用包被酶替代高水平酶制剂应用在肉鸡中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张变英,王芳,张红岗,张元庆,上官明军[4](2011)在《小麦替代玉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血液指标和全肠食糜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玉米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设小麦基础日粮、小麦基础日粮加木聚糖酶、黑曲霉发酵小麦为试验组,选择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混雏,预试期1周,第2周转入正试期,第4周末屠宰,测定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液指标、全肠食糜黏度,对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分离,并对肝脏和脾脏做组织切片,进一步分析免疫功能。结果表明,①生产性能:7~14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1),料重比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小麦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但二者均高于玉米组,差异极显着(P<0.01)。15~22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着(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着(P>0.05),小麦组和发酵小麦组的料重比差异也不显着(P>0.05),但前两组极显着低于后两组(P<0.01)。23~30日龄,发酵小麦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3组(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平均采食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高于发酵小麦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着(P<0.01);发酵小麦组料重比高于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低于小麦组,差异极显着(P<0.01)。②发酵小麦组脾脏指数与小麦加酶组差异显着(P<0.05),胸腺指数与小麦组差异极显着(P<0.01),玉米组和小麦加酶组差异不显着;③盲肠内容物菌落分离结果显示,对28日龄肉仔鸡盲肠厌氧菌总数、乳酸菌数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小麦加酶组大肠杆菌数与玉米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但小麦加酶组和玉米组的大肠杆菌数与发酵小麦组和小麦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④血液指标:4个组T3、T4、血糖、尿酸水平差异极显着(P<0.01)⑤不同日粮肉仔鸡肝和脾组织切片图显示,小麦日粮组肝脏组织、淋巴细胞局灶性增生面积大,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小麦日粮组脾脏出现红髓淤血,其他组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3期)

唐茂妍,刘俊奇,陈旭东[5](2010)在《食糜黏度的形成及其抗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表现为增加消化道食糜黏度,从而降低营养成分与内源酶和小肠壁接触的机会,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表现出抗营养作用。但非淀粉多糖造成食糜黏度增加的机理研究比较分散,文章将非淀粉多糖提高食糜黏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0年09期)

刘长忠,王自良,何瑞国,崔建勋,谢晓琳[6](2010)在《NSP酶制剂对生长鹅小肠食糜黏度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00只29日龄生长鹅进行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在高纤维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0.4%的NSP酶制剂对生长鹅小肠食糜黏度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小肠食糜黏度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十二指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9.43%和10.69%(P<0.05),对空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74%和12.81%(P<0.05),对回肠食糜相对黏度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4.11%和15.03%(P<0.05)。对盲肠微生物数量的研究结果显示:0.2%与0.4%的NSP酶制剂对盲肠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无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允超,于爱梅,范志恒,燕磊[7](2010)在《小麦日粮喷涂复合酶对肉鸡AME及回肠食糜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中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对于肉仔鸡有较强的抗营养作用。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禽类采食麦类日粮后,导致食糜粘度增高,养分溶出的速度减缓,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速度减(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0年02期)

孙春华,王应文,简政,常维山[8](2009)在《米曲霉发酵粗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食糜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健康、体重一致的1日龄商品代AA肉鸡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研究分别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和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粗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食糜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粗酶制剂显着降低了肉鸡的料重比(P<0.05),有提高肉鸡1~42日龄日增重和出栏体重的趋势(P<0.10);在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粗酶制剂可以显着降低肉鸡食糜的黏度(P<0.05)。结果揭示,添加粗酶制剂可以降低肉鸡肠道内食糜的黏度,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9年01期)

毛宗林,曹爱青,何瑞国[9](2007)在《酶制剂对雏鹅小肠食糜相对黏度、pH值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1、2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酶制剂;28日龄屠宰,测定小肠食糜黏度、pH值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酶制剂显着降低十二指肠、空肠食糜相对黏度,试验1、2组的回肠食糜相对黏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9.55%和11.47%,但差异不显着(P>0.05);酶制剂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食糜pH值无显着影响,但略有提高;酶制剂显着提高十二指肠、空肠食糜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对小肠食糜脂肪酶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07年06期)

宋凯,单安山,杜鹃,李建平[10](2006)在《小麦日粮添加不同配伍酶制剂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食糜黏度和血液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中多种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主要由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组成。NSPs引起单胃动物消化道食糜黏度的提高,黏度的提高可降低消化酶与营养物质的结合速度,导致养分利用率降低,并降低单胃动物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在家禽小麦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可降低肉鸡消化道食糜黏度,降低或去除NSPs的抗营养作用。现有的研究以粗酶制剂或单一酶制剂为主,但对酶制剂配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试验以肉仔鸡为试验动物,以产于黑龙江省的小麦作为主原料,研究不同配伍酶制剂添加于小麦日粮中对肉仔鸡各种养分利用率、食糜黏度和血液中激素含量等的影响,为酶制剂厂家生产小麦型专用酶制剂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为利用酶制剂改善小麦营养价值以便其在我国养禽业中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公雏200羽,1~13日龄常规饲养,14日龄时选择体重一致的180只随机分成6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每组接收一个处理, 分别饲喂玉米基础饲粮、小麦基础饲粮、小麦基础饲粮+0.12%木聚糖酶、小麦基础饲粮+0.12%木聚糖酶+0.02%葡聚糖酶、小麦基础饲粮+0.12%木聚糖酶+0.035%葡聚糖酶、小麦基础饲粮+0.12%木聚糖酶+0.05%葡聚糖酶。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42日龄时,每个选取重复2羽鸡进行代谢试验,测定各种养分表观代谢变化率。分别于35日龄和49日龄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羽(每个处理6羽), 颈静脉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立即解剖,取出腹脂称重计算腹脂率(AFR);取出小肠内容物用于测定食糜黏度。试验结果显示;(1)添加酶制剂可显着提高粗蛋白(P<0.01)、粗脂肪(P<0.01)、总磷(P<0.05)和总能(P<0.01)的利用率,不同配伍之间也出现差异,但没有显着提高钙的利用率(P>0.05),而小麦日粮中钙的利用率显着低于玉米日粮;(2)添加酶制剂可显着降低肉仔鸡小肠食糜黏度(P<0.01),不同配伍之间有出现差异的趋势,但不显着,肉仔鸡食糜黏度在49日龄时显着低于35日龄:(3)添加酶制剂可显着提高35日龄和49日龄肉仔鸡血液生长激素浓度,在35日龄时不同配伍间出现显着差异(P<0.05);(4)添加酶制剂在35日龄时显着提高血液胰岛素浓度(P<0.01),而只在49日龄时有提高腹脂率的趋势。上述试验结果说明,酶制剂可提高肉仔鸡对小麦日粮养分利用率和血液生长激素浓度,并可显着降低食糜黏度,适宜配伍酶制剂的效果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食糜黏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和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NSP)酶对断奶仔猪肠道食糜黏度、挥发性脂肪酸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128头健康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4个处理,即以玉米为基础日粮组(试验1组),玉米为基础日粮降低能量加酶组(试验2组)、小麦为基础日粮组(试验3组)及小麦为基础日粮加酶组(试验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加酶对空肠和回肠食糜黏度没有影响,但有降低趋势;小麦-豆粕型日粮添加NSP酶显着降低了空肠食糜黏度(P<0.05);2种日粮加酶均增加回肠和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及空肠后段绒毛的高度(P<0.01)。结果提示,2种日粮中添加NSP酶,不同程度的降低肠道食糜黏度、增加回肠、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并改善肠道形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糜黏度论文参考文献

[1].汤海鸥,高秀华,姚斌,李学军,王晓睿.低能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和食糜黏度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4

[2].霍文颖,郑立,王志祥.不同日粮添加NSP酶对断奶仔猪食糜黏度、挥发性脂肪酸及肠道形态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3

[3].吕秋凤,文宗雪,邵彩梅,王振勇,张民.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H值及食糜黏度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3

[4].张变英,王芳,张红岗,张元庆,上官明军.小麦替代玉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血液指标和全肠食糜黏度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1

[5].唐茂妍,刘俊奇,陈旭东.食糜黏度的形成及其抗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0

[6].刘长忠,王自良,何瑞国,崔建勋,谢晓琳.NSP酶制剂对生长鹅小肠食糜黏度及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0

[7].王允超,于爱梅,范志恒,燕磊.小麦日粮喷涂复合酶对肉鸡AME及回肠食糜黏度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0

[8].孙春华,王应文,简政,常维山.米曲霉发酵粗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食糜黏度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09

[9].毛宗林,曹爱青,何瑞国.酶制剂对雏鹅小肠食糜相对黏度、pH值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

[10].宋凯,单安山,杜鹃,李建平.小麦日粮添加不同配伍酶制剂对肉仔鸡养分利用率、食糜黏度和血液激素的影响[C].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第五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  

食糜黏度论文-汤海鸥,高秀华,姚斌,李学军,王晓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