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七情配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七情,相畏,相杀,十八反
七情配伍论文文献综述
邱先瑞[1](2019)在《关于中药七情与配伍禁忌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在使用配伍过程中,有七情之说,其中有"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者,前两者乃对于病情及患者有利,鼓励使用。后两者易于产生毒副作用,医者应当慎用或禁用。在中药配伍禁忌当中,又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两者都是在诊疗过程中应慎用或禁用的。这与中药配伍中鼓励使用的"相畏"产生了矛盾。本文试对其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08期)
王海鹏[2](2018)在《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柴胡之配伍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柴胡之配伍特点,总结其配伍规律,明确治疗七情郁证过程中的柴胡的常用配伍药物及其配伍比例,力求对其配伍特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完善七情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叁大中文数据库、使用《中华医典》检索软件等方法,共整理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82篇和相关方剂100首,系统整理与其相配伍的中药,并对其药量比例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分析其治疗七情郁证的经验、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七情郁证临床组方及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方剂配伍的实际应用,提高七情郁证临床治疗效果。柴胡是在诸多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的高频中药,具有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诸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止痛药、化痰药)与其配伍可行疏肝解郁、理气补气、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健脾化痰(利水渗湿)之功。经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柴胡具有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是诸多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的高频中药。2.柴胡常用以治疗七情郁证中的怒郁、忧郁和思郁,效果显着。3.运用柴胡治疗七情郁证,不外乎逍遥散立意,主治证型为肝郁气滞、血虚血瘀、脾失健运、内有郁热。肝郁气滞者,加理气药;血瘀血虚者,加补血药和活血药;脾失健运者,加补气药、利水渗湿药和化痰药;内有郁热者,加清热药与补阴药。4.肝郁气滞时,柴胡常与理气药中的陈皮、青皮、木香、香附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6:1、1:1;血虚血瘀时,柴胡常与补血药中的白芍、当归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柴胡常与活血止痛药中的川芎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脾失健运时,柴胡常与补气药中的人参、白术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柴胡常与利水渗湿药中的茯苓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柴胡常与化痰药中的半夏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内有郁热时,柴胡常与清热药中的栀子、黄芩、牡丹皮、生地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8:3、1:1、1:1,,柴胡常与补阴药中的麦门冬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5.柴胡与诸药和参,对治疗七情郁证疗效显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与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6-01)
杨珅珅,刘安丽,单兰兰,曾桐春,周倩[3](2018)在《基于ABC外排蛋白介导的中药七情配伍的药动学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ABC外排蛋白是一类依赖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介导机体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外排蛋白底物的跨膜转运。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人体内重要的功能性膜蛋白。药物改变转运蛋白的表达和(或)功能,将会影响该转运蛋白对应底物药物的体内处置过程,产生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外排蛋白主要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组成,能够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产生影响。药物对外排蛋白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是中药配伍使用时产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这种作用可能是七情配伍理论的重要机制之一。该文就七情配伍对ABC外排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揭示外排蛋白在药对配伍中的作用,为中药配伍机制和合理性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孙自学,李鹏超[4](2017)在《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人参药对临床运用规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七情配伍理论出发,探析人参药对临床运用规律。人参常用相须药对为黄芪、白术、山萸肉、附子、西洋参、鹿角胶等补益类药物,常用配伍比例为1∶1,1∶2,4∶3,2∶1。人参常用相使药对配伍规律为配伍熟地黄、五味子、丹参等其他类药物,常用配伍比例为1∶1,1∶2等,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7年08期)
刘春慧[5](2016)在《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丹参药对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七情是中药配伍运用的最早准则,而药对是复方配伍的最小单位。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研究丹参药对的临床运用规律发现,丹参相须药对配伍规律为配伍活血化瘀类药物如红花、川芎、赤芍等,常用配伍比例为1∶1、1∶2、2∶1;丹参相使药对配伍规律为配伍补气类如黄芪、补血类如当归、清热生津类如葛根等,常用配伍比例为1∶1、1∶2、2∶1、3∶4。总结丹参药对配伍的临床运用规律,可为进一步研发新药提供新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吴素体,姚红,马骁[6](2015)在《药汁炮制与七情配伍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汁的炮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与中药七情配伍理论关系密切,两者都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原则,治法为依据,针对病情需要,结合药物特性进行炮制或配伍。文章通过阐述配伍与炮制的历史、示例及研究路线,拟提示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而言,适当地将配伍关系引入到药汁炮制中,能够简化和省略理解配伍的意义,便于医者应用相关炮制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3期)
李慧平,年莉[7](2014)在《“七情”配伍理论在汉以前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探讨七情配伍理论在汉以前方剂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汉以前317首方剂,以图表形式客观的显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配伍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方剂配伍特别是汉以前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丁建新[8](2014)在《中药配伍之七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中医所说的七情。此外,它还有另一种七情,那就是药物配伍关系中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古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各种药物在配合应用时能出现各种复杂的变化,有些能增强或减低疗效;有些能抑制或消除毒性和烈性;有些能产生有害的副作(本文来源于《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期刊2014年02期)
吴嘉瑞,秦丹,张冰,张晓朦[9](2014)在《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七情配伍相使相恶药性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七情配伍中相使、相恶药对的药性规律。方法在收集整理相使、相恶药对及其药性信息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平台Weka建立决策树,对相使相恶配伍与其药性的组合规则进行提取。结果得出"咸1—凉1一淡2==>相恶"、"咸1—凉1一淡2==>相使"等相使、相恶药性组合规则31条。结论相使、相恶药对与组成药物的药性特征具有一定关联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03期)
吴嘉瑞,张冰,常章富,苏聪[10](2013)在《中药七情配伍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七情配伍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是中药配伍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中,笔者对七情配伍的历史源流和药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显示,部分药理、毒理实验证明了七情配伍对于药物功效、毒性的影响,而有些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希冀本文为七情配伍科学内涵的诠释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8-24)
七情配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柴胡之配伍特点,总结其配伍规律,明确治疗七情郁证过程中的柴胡的常用配伍药物及其配伍比例,力求对其配伍特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完善七情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查阅叁大中文数据库、使用《中华医典》检索软件等方法,共整理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82篇和相关方剂100首,系统整理与其相配伍的中药,并对其药量比例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分析其治疗七情郁证的经验、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七情郁证临床组方及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方剂配伍的实际应用,提高七情郁证临床治疗效果。柴胡是在诸多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的高频中药,具有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诸药(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止痛药、化痰药)与其配伍可行疏肝解郁、理气补气、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健脾化痰(利水渗湿)之功。经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柴胡具有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是诸多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的高频中药。2.柴胡常用以治疗七情郁证中的怒郁、忧郁和思郁,效果显着。3.运用柴胡治疗七情郁证,不外乎逍遥散立意,主治证型为肝郁气滞、血虚血瘀、脾失健运、内有郁热。肝郁气滞者,加理气药;血瘀血虚者,加补血药和活血药;脾失健运者,加补气药、利水渗湿药和化痰药;内有郁热者,加清热药与补阴药。4.肝郁气滞时,柴胡常与理气药中的陈皮、青皮、木香、香附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6:1、1:1;血虚血瘀时,柴胡常与补血药中的白芍、当归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柴胡常与活血止痛药中的川芎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脾失健运时,柴胡常与补气药中的人参、白术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1:1,柴胡常与利水渗湿药中的茯苓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柴胡常与化痰药中的半夏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内有郁热时,柴胡常与清热药中的栀子、黄芩、牡丹皮、生地配伍,常用配伍比例分别为1:1、8:3、1:1、1:1,,柴胡常与补阴药中的麦门冬配伍,常用配伍比例为1:1。5.柴胡与诸药和参,对治疗七情郁证疗效显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深入与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七情配伍论文参考文献
[1].邱先瑞.关于中药七情与配伍禁忌的思考[J].中国民间疗法.2019
[2].王海鹏.治疗七情郁证方剂中柴胡之配伍特点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3].杨珅珅,刘安丽,单兰兰,曾桐春,周倩.基于ABC外排蛋白介导的中药七情配伍的药动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8
[4].孙自学,李鹏超.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人参药对临床运用规律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
[5].刘春慧.基于七情配伍理论的丹参药对临床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6
[6].吴素体,姚红,马骁.药汁炮制与七情配伍的相关性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15
[7].李慧平,年莉.“七情”配伍理论在汉以前的应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8].丁建新.中药配伍之七情[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4
[9].吴嘉瑞,秦丹,张冰,张晓朦.基于决策树算法的七情配伍相使相恶药性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0].吴嘉瑞,张冰,常章富,苏聪.中药七情配伍的药理学研究进展[C].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