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荧光颗粒论文-贾冰杰,王建平

纳米荧光颗粒论文-贾冰杰,王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荧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霉素残留,偏振法,纳米颗粒,分子印迹

纳米荧光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贾冰杰,王建平[1](2019)在《分子印迹纳米颗粒-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人工合成的、能特异性捕获模板分子的物质,它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荧光偏振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较最主要的优势是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本试验以分子印迹纳米颗粒(MINP)为识别元件,建立一种荧光偏振法对鸡肉中的氯霉素残留进行检测。[方法]试验过程中,分别以氯霉素和硝基苯为模板分子合成了两种MINP,利用红外光谱法和透射电镜进行鉴定,同时验证其对氯霉素及同类药物的吸附性能。将4-硝基苯胺与异硫氰酸荧光素偶联,合成了一种荧光标记物,并利用紫外光谱法鉴定。将MINP颗粒悬浮液加到96孔不透明酶标板中,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物和样品液,孵育10分钟后,直接测定各孔的荧光偏振值(Ex_(485)/Em_(528)),根据抑制率和药物浓度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鸡肉中的氯霉素进行检测。[结果]透射电镜扫描显示,两种MINP为粒径94-140 nm的颗粒。以氯霉素为模板的MINP颗粒除了可以吸附氯霉素外,还对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有一定吸附性,但对其他类药物没有吸附性。以硝基苯为模板的MINP颗粒只吸附氯霉素,对其他药物均无吸附性,说明该纳米颗粒对氯霉素有高度特异性识别力。用后者建立的荧光偏振法操作简单,只有一步加样过程,无需包被、洗涤、加底物等步骤。实验过程中优化了MINP浓度、荧光标记物工作浓度、孵育时间。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氯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3.0 ng/mL,检测限(IC_(10)))为0.4 ng/mL。氯霉素在空白鸡肉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8%-94%。[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基于MINP的荧光偏振法可以简单、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鸡肉中的氯霉素残留,对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曹丽波,曹朝暾,张景远[2](2019)在《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及其在银纳米颗粒作用下的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及其在银纳米作用下的荧光性能,本文合成了60个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化合物,并制备了银纳米溶液.这些化合物包含羟基处于芳环的4-,3-,2-,2'-和4'-不同位置的异构体.将化合物配制成无水乙醇溶液,测定了纯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光谱以及化合物-银纳米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1)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发射波长与羟基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处于醛芳基2-位羟基的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最长;(2)化合物在银纳米作用下,荧光发射波长均有移动,其移动的大小与取代基电子效应没有明显的定量相关性;(3)荧光发光强度相对于纯化合物,普遍发生了降低,仅有极少数化合物有增强.该结果对希夫碱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银纳米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检测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袁玉菊,吴艳阳,刘嘉欣,谭明乾[3](2019)在《食品中荧光纳米颗粒的毒性及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越来越多荧光纳米颗粒被设计用于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包装中。然而,大多数荧光纳米颗粒都含有高毒性元素,其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一个主要阻碍是其潜在的毒性。文章就目前对荧光纳米粒子毒性的相关研究简综述了荧光纳米颗粒在体内和体外潜在的毒性作用、毒性影响因素、常见的毒性评价方法以及荧光纳米颗粒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荧光纳米粒子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方向和安全性评价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郭智勇,吴攀,徐伟,孟晓平[4](2019)在《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寿命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试分析上转换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s)的荧光寿命,设计了一种针对UCNPs进行荧光寿命信号数据高速采集并测量输出的系统。该系统通过MATLAB编写虚拟原始荧光信号并完成滤波和数据拟合,将数据程序脚本嵌入LabVIEW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在上位机显示荧光信号波形、拟合数据波形、荧光个数、荧光寿命以及寿命极值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软件仿真和数值计算模拟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在背景噪声一定的情况下,两者误差在3%以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工作对UCNPs荧光寿命测量系统的研发有一定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4期)

[5](2019)在《PMX公司2019 ISEV大会首发——四激光荧光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ZetaView QUATT》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ParticleMetrix(简称PMX)在2019ISEV大会上推出F-NTA四激光荧光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ZetaView QUATT,一台仪器具有405nm、488nm、520nm和640nm激光器,为外泌体的荧光标记研究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这也使得ParticleMetrix公司在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展开了新纪元。同时感谢KlinikEssen大学和HansaBioMed的技术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秦斌,王炳志,闫研,王铁杰,殷果[6](2019)在《基于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技术的毒死蜱快筛试纸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快速检测中药材中毒死蜱的快筛试纸。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以CdTe@SiO2荧光纳米颗粒为标记物制备毒死蜱单抗-荧光纳米颗粒偶联物,以竞争抑制模式制备毒死蜱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对中药中毒死蜱的检出限为25 ng·g~(-1)。从开始制样到检测出结果仅需15~20 min。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毒死蜱残留的现场筛查和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11期)

黄冰如,吴秋生,彭星韵,姚丽琴,彭登峰[7](2019)在《应用激发正交性上转换纳米颗粒实现单次扫描荧光差分显微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合成策略和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近些年在光学成像领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应用~([1-3])。其中,荧光差分(FED)显微成像将空心光斑和实心光斑分时扫描得到图像相减以提高分辨率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成像模式,具有不针对特定的荧光染料,图像处理简单的优势~([4])。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荧光差分显微技术使用传统的短波长激发染料因存在光漂白的问题,无法适用于长时间成像,此外,先后扫描的操作增加了时间消耗,且容易由于样品漂移引入不必要的误差。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提出设计具有光谱正交性的上转换复合材料实现双通道同时成像,一方面源于上转换本身优异的光学性质,无光闪烁,零漂白性及近红外激发性。另一方面,上转换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核壳设计具备不同的功能。本项工作中设计并合成了NaYF_4:Er~(3+)@NaYF_4@NaYF_4:Yb_(3+)/Tm_(3+)上转换纳米材料,在940 nm实心高斯光和808 nm空心高斯光的作用下,Tm~(3+)和Er~(3+)分别在两个独立通道同时辐射出蓝光和绿光,通过简单的相减,即可得到超分辨荧光差分显微成像。此外,相比受激损耗显微成像,荧光差分对激发光功率的要求低很多,因此在实现超低功率的深度组织超分辨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5])。(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夏琦[8](2019)在《近红外荧光纳米颗粒的构建、表征及其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构建具有近红外荧光发射、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量子效率高、光稳定性好、细胞毒性小、生物亲和性高的近红外荧光纳米颗粒,将其应用于生物体内外实时成像,对深层次研究生命信息,以及指导肿瘤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罗丹宁为电子受体,叁苯基乙烯基芳香化合物为电子给体,构建具有Donor-Acceptor结构的AIE活性荧光探针,通过引入呋喃和噻吩富电子基团,促使发射波长红移;采用纳米共沉淀法,利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包裹荧光探针,构建近红外发射荧光纳米颗粒,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细胞长期示踪、肿瘤生长长期追踪以及光动力治疗。(1)本文设计合成了以罗丹宁为电子受体、四苯基乙烯为电子供体的AIE荧光探针TPE-Rho,表征其光学性能和AIE活性;使用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 F127包封TPE-Rho得到纳米颗粒TPE-Rho dots。实验证明TPE-Rho dots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斯托克斯位移大(~200 nm),细胞膜通透性好,可应用于活细胞成像,选择性作用于细胞质。(2)通过在TPE-Rho的结构基础上引入富电子基团呋喃,合成了以罗丹宁为电子受体、叁苯基乙烯基呋喃为电子供体的具有AIE活性的近红外荧光探针TPFE-Rho。采用F127包裹后形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TPFE-Rho dots,具有近红外发射(654 nm)、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83 nm)、光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能够避免生物体背景荧光的干扰、穿透较厚的组织、避免吸收波长和发射波长互相产生的干扰、提高生物成像的信噪比。体外实验证明TPFE-Rho dots标记的SK-Hep-1细胞在传代11代后仍然发出红色荧光,活体成像实验数据表明TPFE-Rho dots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生长超过19天。(3)在TPFE-Rho的结构基础上,引入供电子效应更强的噻吩基团,合成了以罗丹宁为电子受体、叁苯基乙烯基噻吩为电子供体的荧光探针TPVTR,采用F127包裹后制备成为有机荧光纳米颗粒TPVTR dots,具有近红外发射(695 nm)、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10 nm)、发光强度高、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良好的活性氧生成能力、良好的光毒性等优势。TPVTR dots标记肿瘤细胞16天后仍显示出红色荧光信号,对活体肿瘤生长的长期追踪超过8天,并且在光照条件下能够明显降低HepG2细胞的存活率,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表明TPVTR dots能够作为有效的长期示踪荧光探针和近红外光敏剂,在影像引导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4-30)

龚晓婷[9](2019)在《有机荧光纳米颗粒在小鼠脑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技术,有机荧光纳米材料具有较高成像分辨率、生物相容性良好、荧光量子产率可调、耐光漂白能力强、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在成像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制备成像性能优异的脑血管造影剂为目标,设计合成发射光谱在可见光、近红外I区以及近红外II区波段的有机荧光微纳米材料,探究了不同波段范围内的有机荧光微纳米材料在脑部血管最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通过调控分子的吸收发射性能、光稳定性与穿透深度,制备了高分辨率的脑血管造影剂,初步探索了其在缺血性脑中风模型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我们发展了一种脑组织成像新技术,通过将去除脑组织内散射源的策略应用到可见光波段内小鼠脑血管高分辨率成像,完成了对脑血管叁维精细网络结构重建工作和缺血性脑中风半影区的准确定位。首先,合成了两个具有不同的发射光谱的高量子产率的有机荧光染料Dye 1-SQA和Dye 2-BDT。接着,开发了一种通用性的组织透明方法,得到了具有超高成像分辨率的老鼠脑部切片的共聚焦血管图,并用ImageJ对其成像结果进行了3D血管精细结构重建。从叁维重建结果的统计数据来看,此方法的对脑部血管的标记效率非常高。在150微米厚的切片组织中,有超过60%以上的血管直径在6~10μm,最细的毛细血管直径为2μm。且超过50%以上的血管长度在30μm以上。通过将有机荧光微纳米颗粒分别经心脏灌流到GFP小鼠和CX3CR1~(GFP/+)小鼠体内,实现了高通量,高分辨率以及高生物相容性的多通道成像。最后,我们发明的这种高分辨成像的透明方法实现了对脑中风半影区域的精准定位。本研究对具有高量子产率但发射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的有机荧光材料在生物组织成像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对脑中风等与血管精细结构息息相关的血管性疾病的病理研究以及该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非凡。二、我们提出了“A-D”型近红外波段有机荧光纳米颗粒用于小鼠脑血管高分辨率成像,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脑血管血流速度的长时间实时监测和在缺血性脑中风/重灌注临床中风模型中的应用。以苯并噻吩为受体单元,芴为给体单元组成聚合单元,得到了发射达近红外窗口的有机荧光纳米颗粒(NIEPN)。同时,长烷基链作为侧链单元,有效防止因距离太近堆积导致能量转移荧光效率降低。同时,Pluronic F-127的引入以增加其水分散性。NIEPN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的GFP小鼠两通道成像显示,其耐光漂白的能力远远大于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很好的可用于长时间血管成像的造影剂。在体内经过360min的循环,血流速度始终保持在585μm/s左右。根据NIEPN优异的长时间稳定性以及生物相容性,我们将其用于临床脑中风/重灌注过程的实时监测。本研究对中风恢复对脑组织损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对系统地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生后地病理变化、药物作用机理,以及研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都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纳敏[10](2019)在《新型荧光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微量组分和pH值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硅纳米颗粒(SiNPs)作为重要的零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性能,尤其是光稳定性,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SiNPs已经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光催化剂、发光二极管(LED)、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过去几年中,虽然科研工作者已经发展了许多制备荧光SiNPs的方法,但大多数已报道的SiNPs在周围环境中易于氧化且不易分散在水溶剂中。因此,需采用表面改性来改善其稳定性和溶解性。而这些方法多数复杂、繁琐、合成条件苛刻且合成的SiNPs多为短波发射和单波长发射,严重限制了SiNPs特别是荧光SiNPs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因此,探索简便的合成具有水溶性、长波发射或双发射等性质的荧光SiNPs的新方法并将合成的SiNPs用于分析化学尤其是生命分析化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水溶性长波发射或双发射荧光SiNPs的设计合成及其实际应用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发展了新的合成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以所制备SiNPs为探针建立测定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荧光新方法以N-(2-氨乙基)-3-氨丙基叁甲氧基硅烷(DAMO)为硅源、抗坏血酸钠(AS)为还原剂,发展了新的合成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合成的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地测定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8.0μg/mL,检测限为30 ng/mL。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实际样品-食盐和盐渍食品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且具有良好的回收率。此外,还以该SiNPs为探针,借助于紫外灯和手机APP软件,发展了快速、便捷、可视化测定亚铁氰化钾的新方法。(2)发展了新的合成黄色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考察了所制备的SiNPs在pH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以DAMO为硅源、4-氨基苯酚为还原剂,发展了新的合成具有较长波长发射的水溶性荧光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合成的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耐盐性、温度稳定性和抗光漂白能力并对pH具有灵敏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pH值的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pH 5-10,灵敏度为0.5 pH单位。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测定黄河水、自来水和二次水的pH值,与商品化pH计的测定值相比较,所测得pH的相对误差小于3%。此外,还对该SiNPs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能力,据此性质将其成功用于细胞内荧光成像,此结果表明该SiNPs有望用于细胞内pH值的测定。(3)发展了新的合成铕掺杂的双发射荧光硅纳米颗粒(Eu@SiNPs)的一锅法并以所制备的Eu@SiNPs为探针建立测定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炭疽杆菌芽孢的比率荧光新方法和检测试纸首次发展了无需后修饰合成具有双发射性质的铕掺杂的水溶性荧光硅纳米颗粒(Eu@SiNPs)的一锅法并对所制备的Eu@SiNPs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和研究。基于该Eu@SiNPs中Eu的天线效应和SiNPs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建立了快速、便捷、灵敏、高选择性地测定环境样品中致病菌-炭疽杆菌芽孢的新方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该方法对芽孢的检测限低至2.38×10~4 spore/mL。该方法已被成功用于黄河水、自来水和土壤中细菌芽孢的测定且回收率良好。此外,还基于该Eu@SiNPs的优异性能发展了一种便捷、经济且能可视化测定细菌芽孢的试纸。(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纳米荧光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及其在银纳米作用下的荧光性能,本文合成了60个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化合物,并制备了银纳米溶液.这些化合物包含羟基处于芳环的4-,3-,2-,2'-和4'-不同位置的异构体.将化合物配制成无水乙醇溶液,测定了纯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光谱以及化合物-银纳米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1)化合物溶液的荧光发射波长与羟基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处于醛芳基2-位羟基的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最长;(2)化合物在银纳米作用下,荧光发射波长均有移动,其移动的大小与取代基电子效应没有明显的定量相关性;(3)荧光发光强度相对于纯化合物,普遍发生了降低,仅有极少数化合物有增强.该结果对希夫碱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银纳米用于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检测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荧光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贾冰杰,王建平.分子印迹纳米颗粒-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残留[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2].曹丽波,曹朝暾,张景远.羟基二芳基希夫碱及其在银纳米颗粒作用下的荧光性能[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袁玉菊,吴艳阳,刘嘉欣,谭明乾.食品中荧光纳米颗粒的毒性及评价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

[4].郭智勇,吴攀,徐伟,孟晓平.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寿命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J].应用光学.2019

[5]..PMX公司2019ISEV大会首发——四激光荧光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ZetaViewQUATT[J].中国粉体工业.2019

[6].秦斌,王炳志,闫研,王铁杰,殷果.基于荧光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技术的毒死蜱快筛试纸的研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7].黄冰如,吴秋生,彭星韵,姚丽琴,彭登峰.应用激发正交性上转换纳米颗粒实现单次扫描荧光差分显微成像[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8].夏琦.近红外荧光纳米颗粒的构建、表征及其生物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9

[9].龚晓婷.有机荧光纳米颗粒在小鼠脑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9

[10].纳敏.新型荧光硅纳米颗粒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微量组分和pH值测定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9

标签:;  ;  ;  ;  

纳米荧光颗粒论文-贾冰杰,王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