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缩醛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苍籽核仁油,月桂醛,月桂醇,缩醛
缩醛型论文文献综述
袁霖,袁先友,贾国凯,姚凯,胡婷[1](2012)在《以山苍籽核仁油为原料合成缩醛型可降解表面活性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以山苍籽核仁油为原料制备的月桂醛和月桂醇合成环状缩醛型可降解表面活性剂,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其物理性质及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性能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梁辉辉,潘高辉,边建红,刘朝兴,延婧[2](2012)在《1,3-二氧六元杂环缩醛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庚醛、2-十二酮、季戊四醇、3-溴-1-氯丙烷、亚硫酸钠为原料,通过缩合和取代反应合成了缩醛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3′-(2-己基-1,3-二氧杂环-5,5)-二亚甲基氧丙烷-1-磺酸钠盐(3a)和3,3′-(2-癸基-2-甲基-1,3-二氧杂环-5,5)-二亚甲基氧丙烷-1-磺酸钠盐(3b).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 H NMR表征.(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马腾[3](2012)在《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功能性强的精细化工产品,其应用覆盖到食品、洗涤、化妆品、医药、纺织、农业等多种领域,全世界的年需求量超过1500万吨。表面活性剂虽然能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一些难降解的表面活性剂残留对人类赖以存活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因此对环境污染小的绿色环保的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含氮杂环缩醛型可分解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对产物2(a-c)的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1.(1)以环氧溴丙烷和脂肪醛为原料,叁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制备2-己基-4-溴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1a),2-庚基-4-溴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1b),2-壬基-4-溴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1c);以吡啶为原料分别和1(a~c)反应制备溴化N-(2-己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吡啶(2a),溴化N-(2-庚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吡啶(2b),溴化N-(2-壬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吡啶(2c)(2)以苯并叁氮唑为原料分别和1(a~c)反应制备1-(2-己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唑(3a),1-(2-庚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唑(3b),1-(2-壬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唑(3c);然后3(a~c)分别和硫酸二甲酯反应制备硫酸单甲酯化1-甲基-1-(2-己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唑(3d),硫酸单甲酯化1-甲基-1-(2-庚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唑(3e),硫酸单甲酯化1-甲基-1-(2-壬基-1,3-二氧杂环-4-亚甲基)苯并叁氮畔(3f)。(3)分别对(1a)、(2a)、(3a)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例如原料投料量,溶剂选择,温度环境,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从而得出较佳反应条件。2.对产物2(a~c)的表面性能CMC、Krafft温度、泡沫性和乳化性进行测试。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脂肪链的加长,CMC值变小,2c的CMC值是0.0025mol/L,比常用的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0.015mol/L) CMC值小,说明其表面活性更强。产物2(a~c)均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乳化性,形成的泡沫较稳定。(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翟文杰[4](2011)在《含氮杂环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纺织、日化、医药等领域,每年全球的需求量在1500多万吨。然而表面活性剂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样,也在深深的危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年因残存而排入江河湖海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就不下几百吨,这些残存的表面活性剂严重地污染着自然环境。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人们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己不仅仅是表面性能良好,同时也注重其是否环保,是否是一种绿色的表面活性剂。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缩醛可分解表面活性剂,并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1)以醛、环氧溴丙烷、吡啶、苯并咪唑和二溴代烷烃为原料,分别合成了叁种含吡啶环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a~c)和叁种含咪哗环的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d~f)以及八种含咪唑环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4(a~h)。同时对中间体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1a)、1-[(2-己基-1,3-二氧杂环-4)甲基]-1-苯并咪唑(3a)和产物含咪唑环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a的合成条件如原料比、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进行优化选择,得到了较佳的合成条件。(2)对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Krafft点、乳化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进行测定。含吡啶环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a-c)和含咪唑环的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d~f)的临界胶束浓度都随着疏水链的增加而减小,其中2c、3f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2.2×10-3 mol/L,1.2×10-3 mol/L,远远小于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1.5×10-2mol/L)和十二烷基磺酸钠(8.6×10-3mol/L)的临界胶束浓度。2(a~c)和3(d~f)在室温下易溶于水,而且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乳化性能和泡沫性能。含咪唑环的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4(e~f)在室温下水溶性较差,其性能正在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1-06-01)
翟文杰,马腾,乔鹏伟,姜姗姗,谢柑华[5](2010)在《苯并咪唑阳离子缩醛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醛、环氧溴丙烷、苯并咪唑为原料制备1-[(2-烷基-1,3-二氧杂环-4)甲基]-1-苯并咪唑,再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合成两种含苯并咪唑的缩醛型可分解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己基-1,3-二氧杂环-4)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甲基硫酸盐(3a)和1-[(2-壬基-1,3-二氧杂环-4)甲基]-1-甲基-苯并咪唑甲基硫酸盐(3b).对中间体1-[(2-壬基-1,3-二氧杂环-4)甲基]-1-苯并咪唑(2b)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其较佳的合成条件:甲苯为溶剂,n(癸缩醛)∶n(苯并咪唑)n∶(NaOH)=11∶.1∶4,回流24 h,所得中间体(2b)产率52.0%.分别测定3a、3b的表面性能,测定结果为:20℃时临界胶束浓度1.4×10-3mol/L和1.2×10-3mol/L;Krafft点均低于20℃;泡沫稳定性70.2%和77.4%;乳化性31 min和33 min.所有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NMR表征.(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0年11期)
翟文杰,马腾,李奋强,边建红,张昭[6](2010)在《新型缩醛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氟化硼乙醚溶液的催化下,庚醛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中间体再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2-己基-1,3-二氧杂环戊烷-4)甲烷-1-磺酸钠盐。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庚醛)=1.125∶1,催化剂用量为0.5 mL,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6 h,产率为44.5%。所得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经核磁及红外表征,并测定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0×10-3 mol/L。(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0年08期)
边建红[7](2009)在《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与蛋白质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基于其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目前已向绿色化、多功能化、专用化、分子设计方向发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某些用途中表面活性剂的残留也会引起多种弊端,如泡沫、乳化等,而且对环境也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现有表面活性剂的缺点,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含有同样疏水基和亲水基的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和水溶性,并且因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的弱键,分解产物易被生物降解,对环境保护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可以解除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后不希望出现的泡沫,乳化的等情况,是新一代发展前景较好的,称之为绿色的表面活性剂。在蛋白质的科学领域中经常遇到其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问题,例如二维凝胶电泳,色谱法及质谱法等分离分析蛋白质都需要使用变性剂改变其构象或分子卷曲状态。传统的变性剂包括脲、盐酸胍等,但用量太多,导致变性后分离的困难;作为蛋白质变性剂,一般表面活性剂SDS有很强的变性能力,但由于不能分解,变性后会带来泡沫、乳化等不必要的麻烦。而选用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起到SDS的变性作用,而且由于可以分解,即完成变性后除去表面活性剂引起的不良后果。本研究工作针对上述原因,合成了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一、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1、以醛为原料,与3-氯-1,2-丙二醇反应制得氯代缩醛中间体,进一步与亚硫酸钠反应,合成了两种单阴离子可分解表面活性剂。2、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优化改进了合成路线:以醛(酮)为原料,分别与丙叁醇或季戊四醇反应制得相应的六个缩醛缩酮中间体,所得中间体依次与3-溴-1-氯丙烷、亚硫酸钠反应,合成了两类六种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对部分中间体的反应原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实验,进一步改进了中间体的分离纯化方法,所得产品均通过红外和核磁的表征。二、运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的增长,临界胶束浓度在减小;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比双阴离子的低;并测定了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的分解能力。叁、运用荧光光谱法对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与BSA作用的机理为静态猝灭,并计算得到了速率常数和猝灭常数以及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可分解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进入BSA的疏水性腔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复性后荧光光谱显示,BSA基本恢复原状,为可逆变性,但变性前后略有差别。(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9-06-01)
边建红,李奋强,翟文杰,张昭[8](2009)在《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庚醛、癸醛分别与3-氯-1,2-丙二醇通过缩合反应制备了氯代缩醛2-烷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再分别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了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2-烷基-1,3-二氧杂环-4)甲烷-1-磺酸钠盐,磺化产率分别为87.9%和87.3%;所得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表征。对缩合反应的物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庚醛)∶n(3-氯-1,2-丙二醇)=1∶1.2,对甲苯磺酸0.4g,反应时间20h为较佳合成条件,产率达66.51%~68.70%。测试了可分解表面活性剂Ⅱa、Ⅱb在盐酸溶液中的分解率,结果显示:分别在1.5、3h,分解率就可达100%。(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9年04期)
姜勇[9](2003)在《固体酸催化合成缩醛型聚醚及其水解、生物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叁种Zr:Ti分别为1:2、1:3、1:4的TiO_2-ZrO_2/SO_4~(2-)型固体超强酸。测得其Hammett酸度值均小于-14.52。以这叁种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二乙二醇丁醚与多聚甲醛缩合生成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为探针反应,设计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5%,反应时间3h,催化剂种类C2(Zr:Ti=1:4)。通过IR、NMR谱图确定了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结构为:C_4H_9OCH_2CH_2OCH_2CH_2OCH_2OCH_2CH_2OCH_2CH_2OC_4H_9。 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O-9、O-15、O-20缩甲醛叁种分子量较大的缩醛型聚醚,产率分别为88.6%、81.9%、75%。同原料聚醚相比,缩醛型聚醚浊点降低,表面张力、黏度增大,泡沫性和乳化性变好。随着分子中EO数的增加,缩醛型聚醚的浊点提高,泡沫高度增加,黏度增大,表面张力增加,乳化性降低。与分子量相近的聚醚表面活性剂相比,缩醛型聚醚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低泡性和更优良的乳化性。 研究了叁种缩醛型聚醚的水解性能:O-9缩甲醛经乳化剂乳化后的水解速度比不乳化直接水解时快近20倍,而O-15缩甲醛和O-20缩甲醛经乳化剂乳化后水解速度只提高1.4到2.38倍。再选用性能更好的乳化剂(O-9),叁者速度均可再提高1.14到1.31倍。pH值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加,缩醛的水解速率总体上是加快的。pH值较高时,水解速率在高温段变化明显,pH值较低时,水解速率在低温段变化明显。温度一定时,随着pH值减小,水解速率增加。叁种缩醛型聚醚随着EO数的增加,水解速度加快。确定了缩醛型聚醚的水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得出了水解速率、半衰期、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 比较了O-9缩甲醛、O-20缩甲醛、水解后的O-20缩甲醛生物降解情况:降解后叁个体系中的pH值均有所下降,未经水解的体系pH值由7下降到5.5,水解体系的pH值由9下降到6.5。考察O-20缩甲醛水解体系和未水解体系的浊度变化,前者的浊度明显大于后者。降解速率为:水解后的O-20缩甲醛降解最快,未经水解的O-20缩甲醛的降解速率次之,O-9缩甲醛降解最慢。确立了降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推出了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03-12-01)
魏俊富,孔志云,张政朴[10](2003)在《缩醛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缩醛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分解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分子中含有缩醛基团,易在酸性条件下迅速水解为醛类和小分子化合物,分解产物无毒、无表面活性且易于生物降解;而在碱性条件下,甚至很高的pH值下能稳定存在。根据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分别叙述了环状缩醛、烷基葡萄糖苷和链状缩醛型聚醚等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03年04期)
缩醛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正庚醛、2-十二酮、季戊四醇、3-溴-1-氯丙烷、亚硫酸钠为原料,通过缩合和取代反应合成了缩醛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3′-(2-己基-1,3-二氧杂环-5,5)-二亚甲基氧丙烷-1-磺酸钠盐(3a)和3,3′-(2-癸基-2-甲基-1,3-二氧杂环-5,5)-二亚甲基氧丙烷-1-磺酸钠盐(3b).所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 H NMR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缩醛型论文参考文献
[1].袁霖,袁先友,贾国凯,姚凯,胡婷.以山苍籽核仁油为原料合成缩醛型可降解表面活性剂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2].梁辉辉,潘高辉,边建红,刘朝兴,延婧.1,3-二氧六元杂环缩醛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马腾.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2
[4].翟文杰.含氮杂环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1
[5].翟文杰,马腾,乔鹏伟,姜姗姗,谢柑华.苯并咪唑阳离子缩醛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10
[6].翟文杰,马腾,李奋强,边建红,张昭.新型缩醛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0
[7].边建红.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与蛋白质的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09
[8].边建红,李奋强,翟文杰,张昭.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9
[9].姜勇.固体酸催化合成缩醛型聚醚及其水解、生物降解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3
[10].魏俊富,孔志云,张政朴.缩醛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