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长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联合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观察CT、MRI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Ⅱb期15例,Ⅲa期4例,Ⅲb期10例,Ⅲc期13例,Ⅳ期8例。CT+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显著高于CT、MRI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CT;MRI;临床分期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valueofCTcombinedwithMRIinclinicalstagingdiagnosisofendometrialcancer.MethodsFiftypatientswithendometrialcancerwhowerehospitaliz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January2016wereselectedforthisstudy.Their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diagnosticaccuracyofCT,MRIandtheircombinedexaminationsforendometrialcancerandstagingwereobserved.ResultsPostoperativepathologicaldiagnosisincluded15casesofstageIIb,4casesofstageIIIa,10casesofstageIIIb,13casesofstageIIICand8casesofstageIV.TheaccuracyofCT+MRIindiagnosisofendometrialcancerandstagingofendometrialcancer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TandMRIalone(P<0.05).ConclusionCTcombinedwithMRIhasimportantapplicationvalueinclinicalstagingdiagnosisofendometrialcancer,and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accuracyofclinicalstagingdiagnosis.
[Keywords]Endometrialcancer;CT;MRI;Clinicalstaging
子宮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rna)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者的年龄、病变范围、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1]。及早进行诊断和正确的术前分期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及诊断的方法主要有B超、CT及MRI。其中,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肿瘤侵犯肌层程度的判断能力欠佳[2]。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但难以评估肿瘤向子宫肌层侵犯程度[3]。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力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特点。本研究旨在探讨CT联合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55.1±11.3)岁。其中绝经患者30例,未绝经患者20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22例、透明细胞癌11例、浆液性腺癌9例、混合癌5例、腺鳞癌3例。临床症状:绝经后阴道流血22例,阴道不规则流血15例,经期长、量多9例,阴道分泌物增多4例,下腹痛、接触性出血各1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64排SOMATOMDefinitionAS+螺旋CT,层厚层距5mm,自耻骨联合始至宫体显示完毕,部分患者作全腹部扫描。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采用团注法,造影剂为碘海醇300mg/mL100mL。采集静脉期图像选择注药后约55~58s扫描。
MRI检查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患者的冠状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T2WI等序列。给予患者平扫,然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所有信号均采集2次。
CT与MRI联合检查为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的结合,其中CT判定周围淋巴结的侵犯情况,MRI判定患者的宫腔及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CT、MRI单独及二者联合的诊断及分期准确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子宫内膜癌的CT表现
子宫增大:前后径53~102mm,平均67.1mm,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前后径6.4~20.1mm。宫腔内改变:宫腔不同程度扩大40例,宫腔内见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壁的乳头状、息肉状或不规则状软组织影24例,宫腔内出现不同程度积液、积血或积脓30例。子宫肌壁变薄、厚薄不均,规则34例。宫颈增大、密度变低或不均8例。
2.2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
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T1WI和T2WI均能清楚显示子宫的形态、大小。其中弥漫性增大15例,不规则局限性增大6例,无明显增大6例。在T1WI,肿瘤均与宫腔呈等信号而不容易辨认,T2WI肿瘤信号强度高于子宫肌层但低于子宫内膜。
2.3诊断准确率
本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Ⅱb期15例,Ⅲa期4例,Ⅲb期10例,Ⅲc期13例,Ⅳ期8例。CT+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显著高于CT、MRI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往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诊刮,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对肿瘤侵犯肌层程度的判断能力有限。诊刮术被公认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但其诊断宫颈受累的特异性较差。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诊断率显著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判定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而手术治疗又与疾病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进行分期诊断,对早期合理确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可通过三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范围,清晰显示周围器官侵犯情况,但CT检查难以评估肿瘤向子宫肌层侵犯程度。子宫内膜癌的CT表现即子宫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可见水样的低密度影,增强后无明显的强化。子宫腔内有乳头状、息肉样及半球形软组织的突起,呈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强化的局限性增厚子宫壁肌层和子宫内膜分解清晰。CT对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远处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通过CT平扫、增强检查并进行冠状位、矢状位等多平面重建对病灶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肿瘤的临床分期均有较好的效果。
研究发现,CT及MRI各具优缺点,前者对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后者对肌层浸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CT+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诊断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显著高于CT、MRI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CT联合MRI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陈翠云.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0):1545-1546.
[2]崔凌,龙小武,郝敬军.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6):3092-3093.
[3]江艳,赵云,周军.子宫内膜癌影像诊断新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23):3649-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