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荒谬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伍迪·,艾伦,电影哲学,美国电影
荒谬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沛华[1](2018)在《上帝、道德与荒谬的存在——浅析伍迪·艾伦电影作品中的叁大哲学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伍迪·艾伦是美国文化中的异类,因其不同于传统好莱坞的创作手法以及作品中对哲学的探讨,在美国影坛独树一帜。伍迪·艾伦的电影通常严肃与幽默并行,作品多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在其48年(1969-2017)的创作生涯中,"上帝""道德"与"荒谬的存在"叁个议题始终反复出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09期)
司玉兰[2](2016)在《浅析加缪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狄马[3](2014)在《荒谬的苦难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认为苦难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从而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和伟大。过去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而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成一无所有,几乎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告贷无门,最后忍辱负重,不惜觍颜事敌,终获成功。流风所及,甚至一篇普通的中学生作文也总是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谁应该对这种苦难负责?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不容回避的。但在这些作品里,现实的苦难远远(本文来源于《教师博览》期刊2014年08期)
陈国元[4](2013)在《表象世界与期待欲疏离的体验——论电影《布达佩斯之恋》的荒谬性哲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以存在主义者萨特的荒谬理论为契机反映人的荒谬性等范畴内的哲学向度。在对荒谬与死亡殊途同归的展示中,影片言说了人面对荒谬的表现,揭示人的生存处境及"反抗绝望"的生命力量,并传达了应泰然面对荒谬的人生走向。(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任贺[5](2012)在《从荒谬到反抗——加缪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是20世纪法国着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哲学思考涵盖了二战后困扰着欧洲整整一代人的问题:面对一个充满荒谬与暴力的世界,人应该如何生活,如何行动,如何面对荒谬、反抗荒谬、超越荒谬。本文重点对加缪人生中以"荒诞"和"反抗"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分析,对加缪的"荒诞世界"进行阐述,并对加缪思想中的反抗思想做出了分析和讨论。最后肯定了加缪作为一个伟大哲学家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2年07期)
游赪晨[6](2011)在《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是“跨掉的一代”的经典作品。它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年轻人,萨尔·帕拉迪斯和迪安·莫里亚蒂穿越美国东、西部,甚至到墨西哥远游的故事。他们用看似疯狂的行为进行反抗。这部小说对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试图从加谬的“荒谬”、“反抗”和“价值创造”等哲学概念对小说进行解读。论文主体共有五部分。除第一章引言和最后结论之外,中间叁章依次论述了小说主人公遇见荒谬,反抗荒谬和在反抗中创造价值。引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垮掉的一代”,《在路上》及其文学评论;引出加谬及其主要的哲学观点;并交待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以荒谬为起点论述主人公在面对死亡、自我和社会所意识到的荒谬。荒谬无处不在,一旦意识到了荒谬,就无法摆脱。主人公在意识到荒谬之后,开始了在路上的反抗。第叁章阐述了主人公对荒谬的反抗。反抗就是成为荒谬的人。荒谬的人不承认先验道德,他们敢于说不,穷尽生活。小说主人公背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蔑视权威,认同亚文化。他们用各种方式——在路上的生活、性、毒品、高速驾驶,来穷尽生活。这是荒谬人的反抗。第四章阐明反抗背后的价值。他们的反抗是对自我和人类价值的追求、创造和承担。反抗意识的觉醒,是抗议,是对个人价值的确认。反抗的价值不仅限于个人,也为所有的人、为整个人类创造了价值。《在路上》的追寻首先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也带动一代人对价值的追寻。在对小说的步步阐述中,结论再次阐释小说中蕴含着加谬的哲学思想:荒谬——反抗——价值创造。(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蔡明戈[7](2011)在《荒谬与反抗——对池莉《来来往往》的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池莉的作品多被评论家归类于"新写实小说"或"女性主义"写作,这种分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对于从内在意蕴上更好的理解文本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本文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对《来来往往》做一次全新的解读,把重点放在对作者通过人物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的表述上,以及在比较中分析其包含的哲学意蕴:对荒谬的认识与反抗。(本文来源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姚新勇[8](2010)在《荒谬而危险的“天赋族格”说——关于《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或"族群"的权利究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或相对性的存在,还是"天然"、"客观"、来自于"民族原初性"的本质存在?如果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不分条件、情况、层次地去追求绝对的"民族自决权"和"平等权",那对于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对于国家的安定,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且这注定会将各族群人民陷入相互仇杀的万劫不复之境。(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孙兴文[9](2009)在《荒谬的生命哲学——对中国古代几则神话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荒谬的,荒谬中的行动彰显了人类的伟大与崇高,歌颂荒谬,其实是歌颂荒谬中的雄伟壮举。(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09年06期)
陈燕[10](2008)在《荒谬中的寻求者:加缪的“荒谬哲学”对《雨王亨德森》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索尔·贝娄是二十世纪美国着名的犹太作家。就其对生命的解读而论,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雨王亨德森》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一部小说。被贝娄称为“荒谬中高贵品质的寻求者”的小说主人公亨德森,虽然拥有声名显赫的家庭和财富,但饱受死亡的焦虑,遭受异化和缺乏存在价值的折磨,那回荡在他心中“我要,我要”的呼声就是这种精神危机的体现。为了逃离在美国令人窒息的生活,亨德森决心到遥远原始的非洲去寻求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寻找回荡在他心中“我要,我要”的声音的答案。经过他的非洲之旅,亨德森完成了他的精神转变。在这部小说中,贝娄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以及现代人对生活价值和意义的永恒追求。通过讲述亨德森为寻求生活的意义而远赴非洲的故事,小说体现了贝娄对人生、现实和死亡的哲学阐释。贝娄在小说中的探索回应着加缪的“荒谬哲学”。基于存在主义思想对索尔·贝娄的深刻影响,以及笔者对该作品评论的综述,本文尝试采用加缪的“荒谬哲学”来解读《雨王亨德森》。加缪的“荒谬哲学”呈现出“荒谬一个人的反抗-集体的反抗-统一-和谐”的整体脉络,本文从加缪的“荒谬哲学”的角度集中研究了亨德森拒绝接受荒谬,寻求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接受荒谬,最后回归家园的整个过程。《雨王亨德森》成功表征了加缪的哲学思想。随着亨德森精神转变的完成,他意识到个人应该融入他人,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和谐。他相信有意义的生活依靠爱,他应担负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通过为他人服务创造人生的价值。本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是对论文的整体介绍。第二章介绍了《雨王亨德森》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叁章是理论框架,这一章首先概述了加缪的生平和着作,然后集中讨论加缪了的“荒谬哲学”,其中包括理论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应用加缪的“荒谬哲学”系统地对文本进行讨论。第五章是结论,总结了《雨王亨德森》体现的主要思想,揭示它的重要内涵,并总结论文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10)
荒谬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荒谬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沛华.上帝、道德与荒谬的存在——浅析伍迪·艾伦电影作品中的叁大哲学议题[J].戏剧之家.2018
[2].司玉兰.浅析加缪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3].狄马.荒谬的苦难哲学[J].教师博览.2014
[4].陈国元.表象世界与期待欲疏离的体验——论电影《布达佩斯之恋》的荒谬性哲学价值[J].绥化学院学报.2013
[5].任贺.从荒谬到反抗——加缪哲学思想研究[J].世纪桥.2012
[6].游赪晨.荒谬与反抗:对《在路上》的哲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1
[7].蔡明戈.荒谬与反抗——对池莉《来来往往》的哲学解读[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
[8].姚新勇.荒谬而危险的“天赋族格”说——关于《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的质疑[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9].孙兴文.荒谬的生命哲学——对中国古代几则神话的解读[J].中学语文.2009
[10].陈燕.荒谬中的寻求者:加缪的“荒谬哲学”对《雨王亨德森》的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