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茵陈蒿汤加减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带状疱疹,老年患者,气虚血瘀夹湿邪,补阳还五汤
茵陈蒿汤加减方论文文献综述
许光仓,章纬,张栋梁[1](2019)在《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用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加巴喷丁胶囊口服及维生素B1肌注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皮损程度及疼痛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血清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6(IL-2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和随访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皮损程度评分、疼痛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相关因子IL-12、IL-21、IL-26、ICAM-1及CGRP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联用组治疗后的止疱、皮损结痂好转、疼痛缓解及脱痂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联用组的总显效率为87.78%,总有效率为94.4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22%和84.44%(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P> 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用组的PHN发生率为7.78%,低于对照组的18.89%(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Z(气虚血瘀夹湿证)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证候、皮损及疼痛程度,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PHN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8期)
张鼎[2](2019)在《茵陈蒿汤加减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FBG、FINS和SUA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C、T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MDA较治疗前下降,SOD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NAFLD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新灵,陈丽,邹梅林,杨双喜,高兰天[3](2019)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阻络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溃疡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阻络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湿热阻络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凝、抗感染、创面换药等,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加减口服。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20 d、30 d、40 d、50 d、60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创面疼痛程度;于治疗10 d、20 d、30 d、40 d、50 d、60 d后,比较两组的痊愈率;治疗全程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10 d、20 d、30 d、40 d、50 d、60 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30 d、40 d、50 d、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40 d、50 d、60 d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阻络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梅,郑耀建,文洁珍,李宝昌,柯宝华[4](2019)在《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98例予西医常规光疗治疗;治疗组9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平均每小时下降值,并比较2组光疗总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结果 2组治疗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72 h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平均每小时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光疗总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光疗总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光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缩短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采用外洗法简单易行,安全方便。(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03期)
刘冠男,高丽霓,孔晓琳,王铭铭,张辰浩[5](2019)在《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黄疸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胆囊炎属中医学"黄疸"范畴,临床多从胆腑瘀热或热毒炽盛辨证,治疗多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1]。然黄疸兼证变证良多,也可因血瘀而发,如某些需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胆系症状为首发表现,此时血瘀作为贯穿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主要证候要素~[2]不应被忽视,辨证用药应灵活加减,并重视活血化瘀~[3]。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以大柴胡汤为基础方,采用利湿退黄(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梅,郑耀建,文洁珍,庄晓诚[6](2019)在《新生儿推拿按摩联合茵陈蒿汤加减外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生儿推拿按摩联合茵陈蒿汤加减外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茵陈蒿汤内服疗法,观察组在内服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联合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与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高,两组间相比P <0.05,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 <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每小时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相比P <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5。结论:在茵陈蒿汤内服基础上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茵陈蒿汤外洗联合推拿按摩手法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加快胆红素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郭力群,裴晓东[7](2018)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痰湿质、湿热质高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结合中药颗粒剂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高龄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ICP患者中经过中医体质分类方法评估为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二型的38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予中药颗粒剂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ICP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ICP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TBA、ALT、AST)水平、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医体质分类为E、F型的ICP患者接受中药颗粒剂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疗效优于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尹振中[8](2018)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胎黄湿热熏蒸证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胎黄湿热熏蒸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胎黄湿热熏蒸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着高于对照组70%;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5%,数据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胎黄湿热熏蒸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30期)
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9](2018)在《茵陈蒿汤加减分阶段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应用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孕前服用茵陈蒿汤可有效降低孕妇血清Ig G抗A或抗B的血型抗体效价以降低流产率,较少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病率,产后可通过促进婴儿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患儿黄疸症状,虽然孕期服药安全性仍处于探索之中,但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6期)
赵嘉晶,汪颖珏,朱永新,高书荣,岳瑶函[10](2018)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治疗周期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叁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酸(UA)水平,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TG、CHO、HDL-C、LDL-C、AST、ALT、UA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非脂肪性脂肪肝患者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8年03期)
茵陈蒿汤加减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加用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FBG、FINS和SUA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C、T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MDA较治疗前下降,SOD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方治疗NAFLD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茵陈蒿汤加减方论文参考文献
[1].许光仓,章纬,张栋梁.补阳还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
[2].张鼎.茵陈蒿汤加减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血糖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3].黄新灵,陈丽,邹梅林,杨双喜,高兰天.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阻络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溃疡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李梅,郑耀建,文洁珍,李宝昌,柯宝华.茵陈蒿汤加减外洗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9
[5].刘冠男,高丽霓,孔晓琳,王铭铭,张辰浩.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黄疸1例[J].北京中医药.2019
[6].李梅,郑耀建,文洁珍,庄晓诚.新生儿推拿按摩联合茵陈蒿汤加减外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7].郭力群,裴晓东.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痰湿质、湿热质高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
[8].尹振中.茵陈蒿汤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胎黄湿热熏蒸证的临床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8
[9].撒元红,孙振高,肖继梅,姜华颖,苑丽华.茵陈蒿汤加减分阶段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应用进展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
[10].赵嘉晶,汪颖珏,朱永新,高书荣,岳瑶函.茵陈蒿汤加减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