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果补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结式,“得”字句,英语母语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
结果补语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谢敏灵[1](2013)在《英语母语者汉语结果补语结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对汉语结果补语结构的习得情况,汉语中的结果补语结构是指动结式和“得”字句。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考察了一类以非施事做主语、表致使义的动结式句子;同时,引入“得”字句作为其参照句式。我们试图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英语母语者对不同语义结构的动结式的习得情况是否有所不同;2.名词短语的生命度对句式的习得有何影响;3.英语母语者对“得”字句的习得情况是否显着优于动结式。本文以句子的可接受性判断测试为研究工具,对36名英语母语者和101名汉语母语者(控制组)进行了测试。其中,英语母语者根据其汉语水平分为两组:中级组16人,高级组21人。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对于最典型的动结式(“及物动词+非宾格动词”的组合)句子,随着水平的提高,英语母语者能够完全习得;2.不论是英语被试还是汉语母语者,都对违反/不违反生命度层级的两类句子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3.汉语母语者对“得”字句的接受程度显着高于动结式,而没有任何一组的英语学习者有类似的表现。由此本文认为:“及物动词+非宾格动词”是动结式的原型,最易习得;生命度层级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对句法有限定作用;英语母语者未能习得“得”字句的语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刘长珍,张燕[2](2012)在《论汉语中表致使义的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的研究多从语义或句法角度进行,没有深入到事件结构内部。通过对这两个结构中谓词V1、V2与它们前后名词短语NP1和NP2的关系的探讨,发现这两个结构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并据此从事件结构内部的句法投射角度,以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动词壳为基础提出新的解释途径。以介词"使"为中心语的介词短语PP连接了致力事件和结果事件,更好地展现了致使事件内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薛妍妍[3](2008)在《英汉结果补语结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对英汉结果补语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首先从补语结构的基本概念入手,回顾了英汉结果补语的几个重要的特征,如英汉结果补语的定义、结果补语的类型和结果补语结构内成分的位置顺序,并对其一一进行了对比;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论文对结果补语的两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个是数十年来语法学家,特别是研究汉语语法的研究者倍加关注的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另一个则是结果补语的分布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从动词的事件结构出发,其中穿插英汉补语在结果补语选择限制上的差异,借用Boas关于英语结果补语结构的事件框架理论,并在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后,将其应用于解释各式汉语结果补语结构的生成与分布。通过对比,本文指出在功能上英汉结果补语有很强的相似性;而在句法结构上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跨语言的新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更深层地理解英汉结果补语结构,对进一步理解和解释结果补语结构都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1-01)
袁福静[4](2008)在《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叁个平面理论为指导,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以语法、语义、语用综合的方法全面研究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出现的偏误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引论部分。这一部分对现阶段补语以及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从1924年至今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对本文的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和语料来源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语法、语义两方面对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对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中的动词和形容词从音节和语法语义的分类进行了研究,从这两方面的分类上得出一定的规律,即究竟哪一类的形容词、动词进入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能力更强一些。接下来主要从语法和语义以及二者的结合面对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语义指向,句式变换、带宾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叁者之间的对应规律,以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成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第叁部分主要是语用与教学方面的研究。语用方面主要研究了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语用研究历史,由于语用的研究与这一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紧密联系,因此语用的研究将与对外汉语教学建议在一起论述。接下来主要通过对留学生在学习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具体的细化的教学建议并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方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彭国珍[5](2007)在《英汉结果补语结构中补语形容词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英语和汉语不同结果补语结构对补语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差异,然后通过分析结果补语结构的事件构成特点和英汉形容词的不同语义特点对这一差异给出解释。(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Rint,Sybesma,沈阳[6](2006)在《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语小句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结果补语结构中NP的句法语义性质和VP的构造形式。在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中,“了”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即补语小句的谓语动词要先通过向小句内AspP的中心词“了”位置的移位来建立整个句子的“T链条”,才能保证句子得到完整的时态解释。“小句理论”对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相关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赵欣[7](2006)在《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的生成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结果补语小句理论”可以很好地分析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可以假设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中包含一个空的谓词“有”,也就是存在句中的“有”。这个假设不但可以解释为什么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中宾语一定是不定指的,还可以解释介词“在”的位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德力格尔玛[8](2005)在《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的表达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主要以四种形式表达。用状述结构表达,有中心语转移与不转移两种;用动词谓语表达,与整体性述补结构的词化有关;用分析形式表达,与补语的虚化有关;用并列谓语形式表达,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因此,运用语法、语义、语用叁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合理揭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全裕慧[9](1999)在《使动"义的"动词+结果补语"结构的教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常将“使动”义的“动词+ 结果补语”结构中的“动词”部分丢失这一偏误现象,通过汉英对比分析,说明了这一偏误的成因;并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教学与学习中纠正及避免这种偏误、在不同条件下正确运用“动词+ 结果补语”结构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1999年05期)
结果补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往对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的研究多从语义或句法角度进行,没有深入到事件结构内部。通过对这两个结构中谓词V1、V2与它们前后名词短语NP1和NP2的关系的探讨,发现这两个结构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并据此从事件结构内部的句法投射角度,以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动词壳为基础提出新的解释途径。以介词"使"为中心语的介词短语PP连接了致力事件和结果事件,更好地展现了致使事件内部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果补语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谢敏灵.英语母语者汉语结果补语结构习得研究[D].北京大学.2013
[2].刘长珍,张燕.论汉语中表致使义的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3].薛妍妍.英汉结果补语结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袁福静.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粘着动补结构的研究及其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5].彭国珍.英汉结果补语结构中补语形容词的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6].Rint,Sybesma,沈阳.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赵欣.处所义结果补语结构的生成方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8].德力格尔玛.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的表达形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
[9].全裕慧.使动"义的"动词+结果补语"结构的教与学[J].汉语学习.1999
标签:动结式; “得”字句; 英语母语者;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