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胸降主动脉,腔内治疗
动脉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黄烽,陈雷,雷云宏,韩涛[1](2019)在《左锁骨下动脉重建在复杂胸降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胸部血管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并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复杂胸降主动脉疾病并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患者62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根据患者的术前和术中影像结果,选择原位开窗、预开窗、烟囱支架、带单分支支架、颈锁动脉等转流方式行保留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观察并统计术后结果。结果 62例患者行原位开窗12例,预开窗5例,烟囱支架9例,带单分支支架12例,颈—锁等动脉转流24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出现少量Ⅰ型内漏6例,球囊扩张后5例明显改善。有7例患者术后出现较明显的谵妄症状,左前臂内侧麻木刺痛5例。无围术期死亡、截瘫及脑血管意外。结论结合患者个体化的条件和自身中心的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式才能给予患者更多的收益。(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叶征辉,赵红川,耿小平,黄帆,王国斌[2](2019)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复杂肝动脉重建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复杂肝动脉重建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复杂肝动脉重建的7例肝移植受者资料。其中4例经典肝移植,3例背驮式肝移植。观察受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无肝期、术中出血量、肝动脉吻合时间、手术时间;观察受者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例供者变异右肝动脉重建血管,分别用供者腹腔干或肝总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吻合;2例用髂动脉搭桥,然后供者肝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1例供者肠系膜上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者腹腔干与受者脾动脉吻合;仅1例因肝动脉吻合后出现急性肝动脉血栓,需再次行肝移植。6例肝移植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肝期49~77 min,术中出血量300~1 500 mL,肝动脉吻合时间23~56 min,手术时间5.3~11.1 h。术后住院时间23~56 d,均未出现肝动脉血栓、狭窄。所有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外科并发症发生,移植肝均获得良好的功能。结论正确辨别肝动脉有否变异,选择适宜的方式处理供、受者肝动脉并重建新肝动脉血供,是肝移植术中的关键步骤。(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5期)
覃群,李志伟,彭兴,王浩,秦将均[3](2019)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心率波动幅度对SSF算法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成像中心率波动幅度对冠状动脉运动追踪技术(SSF)算法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海南省第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CT扫描的2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率波动幅度进行分组,3~5次/min为观察组A组,6~8次/min为观察组B组,2次/min以下与无明显心率波动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节段下的图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组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组的优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低于左冠状动脉优良率。结论 SSF能够改善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赵阳[4](2019)在《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术前行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对变异肝动脉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胰腹腔镜外科施行的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及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收集患者术前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数据,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腹部动脉血管图像重建,选取容积重现成像作为主要阅片方式,并采用Michels分型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肝动脉解剖进行分型记录,将术前诊断结果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实际所见肝动脉解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共60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纳入此次研究。60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图像中共检测到12例患者存在肝动脉变异,变异率为20.0%(12/60)。根据Michels分型方法,肝动脉变异详细类型如下:MichelsⅡ型(即胃左动脉发出替代肝左动脉)3例,占比25.0%;MichelsⅢ型(即肠系膜上动脉发出替代肝右动脉)6例,占比50.0%;MichelsⅥ型(即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副肝右动脉)1例,占比8.3%;MichelsⅨ型(即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总动脉)1例,占比8.3%;另有1例特殊变异类型未包含在Michels分型中,该例是由腹腔干直接发出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左动脉,占比8.3%。所有术前诊断结果与术中发现变异肝动脉数量(12例)以及类型相吻合,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诊断变异肝动脉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诊断变异肝动脉的正确率较高,是一种十分高效且安全快速的成像工具,有利于术者在术前准确掌握患者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的解剖构象,可有效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变异肝动脉的误伤,降低术中出血的风险以及减少术后肝功能障碍、肝缺血坏死、肝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术前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术前应常规进行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检查来判断有无变异肝动脉存在。(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吕彦泽[5](2019)在《单中心头臂型大动脉炎颈动脉重建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动脉炎(TA)是一种慢性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常累及血管壁全层。主要病理特征为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其中头臂型大动脉炎(BCTA,又称主动脉弓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TA类型,常累及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导致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患者常表现为严重的颅内缺血症状。目前而对于该类患者进行血管重建手术效果分析数据有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类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5例BCT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1:14)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平均年龄28.5岁(14-48岁)。随访指标主要包括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和生存率。并采用SF-36问卷(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5例患者中,根据门诊评估均处于大动脉炎稳定期,受累弓上动脉共42根,其中最常见受累血管部位为颈动脉。重建动脉24根,4根采用自体大隐静脉(16.7%),14根采用人工血管(58.3%),5根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1根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平均随访32.8个月(27.4-36.9月)。术后随访期间2名患者(13.3%)死亡,考虑与大脑裹灌注出现脑出血相关。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症状。比较术前后患者的SF-36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组SF-36总分显着高于术前组。(111.72±5.68vs.72.44±9.85,P<0.01)。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各组在 SF-36各个纬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术后组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的得分显着高于术前(p<0.01),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比双侧手术患者及单侧手术患者SF-36得分差值(术后-术前)(27.66±7.92 vs.42.73±8.63,P<0.01)及改善幅度(%)((术后-术前)/术前)(35.27±11.95vs.6.1.31±15.6)。结果显示单侧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着高于双侧手术患者。结论:本研究表明,颈动脉重建可缓解BCTA脑缺血症状,其中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方面,单侧优于双侧。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包括降压、脱水、抗凝、抗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4-01)
高慧强,张友聪,任长伟,阳晟,金秀峰[6](2019)在《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主动脉夹层两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杂交手术(Hybrid)与术中支架结合左锁骨下-左颈总动脉移植术在累及弓远端的B型夹层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自2010年3月至2016年11月,安贞医院采取杂交手术及术中支架结合左锁骨下-左颈总动脉移植术治疗的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B型夹层患者资料用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Hybrid术开展条件相对较低,适合技术实力较弱的医院广泛开展,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术中支架结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移植术对医院技术实力要求较高,有利于远期再次手术,且手术费用更低,适合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医院开展。两者手术效果相似。(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辛世杰,王雷,荆玉辰[7](2018)在《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髂内动脉重建方法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已成为其治疗的主流方法,有相当部分的腹主动脉瘤涉及到髂内动脉的处理,而重建髂内动脉的必要性也逐渐得到了学界的认可。髂内动脉的解剖决定了其重要临床意义,早期多应用杂交手术重建方案,后逐渐出现了基于非专用器材的Sandwich技术、Crossover烟囱技术、Trifurcated endograft技术、Bell-bottom技术等腔内治疗方案以及近期出现的专用的髂动脉分叉装置等。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血管外科医生应熟知和掌握各种方法,为病人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博文,张佳林,李晓航,孟一曼,杨蕾[8](2018)在《合并受体肝动脉变异肝移植肝动脉重建2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受体肝动脉变异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胆道及门静脉并发症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6年9月实施的197例肝移植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统计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受体肝动脉变异(变异组) 22例(11.6%),未变异(非变异组) 175例(88.4%),变异组与非变异组肝动脉血流无统计学差异[(240.4±151.8) mL/min vs (175.7±100.2) mL/min,P=0.098],门静脉血流无统计学差异[(1 752.5±471.9) mL/min vs(1 688.9±787.1) mL/min,P=0.801]。出现肝动脉并发症23例(11.7%),2组无统计学差异(3/22 vs 20/175,χ~2=0.002,P> 0.05);胆道并发症41例(21%),2组无统计学差异(5/22 vs 36/175,χ~2=0.002,P> 0.05);门静脉并发症17例(8.6%),2组无统计学差异(3/22 vs 14/175,χ~2=0.235,P> 0.05)。结论受体肝动脉变异不会增加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胆道及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刘丽,李佳乐,宋阜鸿,于文慧[9](2018)在《主髂动脉重建联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主髂动脉重建股浅动脉(SFA)开通术与主髂动脉重建股深动脉(PFA)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重症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下肢重症缺血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SFA治疗组和PFA治疗组,每组32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溃疡愈合天数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SFA治疗组[(0.25±0.12)vs(0.87±0.09)]和PFA治疗组[(0.23±0.11)vs(0.69±0.08)]患者术后的ABI均显着增高(P<0.05),且SFA治疗组患者术后的ABI显着高于PFA治疗组[(0.87±0.09)vs(0.69±0.08),P<0.05]。与SFA治疗组相比,PFA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vs12.5%)显着减少,手术时间[(189±41)vs(130±61)min]和住院时间[(18±4)vs(10±4)d]显着缩短,但足部溃疡愈合时间[(28±5)vs(74±4)d]显着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年后,SFA治疗组和PFA治疗组患者跛行距离<100 m的发生率(50.0%vs 46.9%)及截肢率(28.1%vs 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髂动脉重建联合PFA成形术既可改善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又可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截肢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王文涛,杨闯,程南生,严律南[10](2018)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右肝动脉重建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又称Klatskin瘤;其发生部位特殊,早期不易被发现及诊断;其生物学特点是癌组织早期浸润血管和神经,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1]。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既往认为血管受侵犯是手术禁忌而变得不再是不可触及[2]。但许多学者在对受侵犯的肝动脉切除及切除后是否需要重建及如何重建的问题上看法不同。笔者现结合自己的经(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动脉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复杂肝动脉重建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行复杂肝动脉重建的7例肝移植受者资料。其中4例经典肝移植,3例背驮式肝移植。观察受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无肝期、术中出血量、肝动脉吻合时间、手术时间;观察受者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例供者变异右肝动脉重建血管,分别用供者腹腔干或肝总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吻合;2例用髂动脉搭桥,然后供者肝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1例供者肠系膜上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者腹腔干与受者脾动脉吻合;仅1例因肝动脉吻合后出现急性肝动脉血栓,需再次行肝移植。6例肝移植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肝期49~77 min,术中出血量300~1 500 mL,肝动脉吻合时间23~56 min,手术时间5.3~11.1 h。术后住院时间23~56 d,均未出现肝动脉血栓、狭窄。所有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外科并发症发生,移植肝均获得良好的功能。结论正确辨别肝动脉有否变异,选择适宜的方式处理供、受者肝动脉并重建新肝动脉血供,是肝移植术中的关键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黄烽,陈雷,雷云宏,韩涛.左锁骨下动脉重建在复杂胸降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2].叶征辉,赵红川,耿小平,黄帆,王国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复杂肝动脉重建经验总结[J].器官移植.2019
[3].覃群,李志伟,彭兴,王浩,秦将均.冠状动脉CT成像中心率波动幅度对SSF算法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4].赵阳.多层螺旋CT动脉重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指导作用[D].遵义医科大学.2019
[5].吕彦泽.单中心头臂型大动脉炎颈动脉重建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6].高慧强,张友聪,任长伟,阳晟,金秀峰.累及主动脉弓远端的主动脉夹层两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方法比较[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7].辛世杰,王雷,荆玉辰.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髂内动脉重建方法及其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
[8].王博文,张佳林,李晓航,孟一曼,杨蕾.合并受体肝动脉变异肝移植肝动脉重建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9].刘丽,李佳乐,宋阜鸿,于文慧.主髂动脉重建联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缺血性疾病效果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
[10].王文涛,杨闯,程南生,严律南.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右肝动脉重建技巧[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