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白水湖,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云[1](2018)在《城市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的设计研究——以九江市白水湖景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九江市白水湖滨水景观设计为例,对滨水的游憩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其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将城市景观、人文特色、地域文化、生态融为一体,在景观节点通过将本地市民的生活气息结合生态游憩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营造过去与未来、艺术与文化的滨水景观,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生活审美情趣,力求展现城市独特的公共游憩空间和地域风貌。(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8年02期)
黄颖[2](2015)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滨水空间能否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以及游客的游憩需求,需要对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科学地构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03期)
黄颖[3](2015)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游客最向往的休闲去处,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及其研究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本文将从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在生态学、园林美学、城市游憩学、环境认知理论4个方面简述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01期)
黄颖[4](2014)在《影响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的硬件要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是游客在城市观赏游玩的主要游憩空间之一,它的品质好坏将影响城市景观,因此深入认识滨水游憩空间的品质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4年23期)
潘念[5](2013)在《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整合的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营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步入休闲经济时代,休闲游憩业的发展处于空前活跃的阶段,游憩空间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地域特色和精神场所的缺失。现代滨水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吸引力决定了它较强的空间可塑性和文化包容性,以地域特色资源整合的滨水游憩空间营建具有多重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系统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地域特色在滨水游憩空间的整合策略。第二章首先阐明了城市游憩空间概念,界定了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研究内容,从空间的角度解析了滨水游憩空间的类型、构成要素、结构模式;然后,阐明了地域特色的含义、构成要素和将其引入滨水游憩空间的作用和意义,在基于游憩者和地域价值的层面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资源进行了评估,归纳了地域特色的表达手法;最后结合滨水游憩空间的特点论述了地域特色资源在滨水游憩空间整合的层次和方法。第叁章首先分析了提升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的微观构成要素。然后,分别从游憩空间活动支持、形象认知和运营保障叁方面论述地域特色与滨水游憩空间品质构成要素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游憩空间活动支持主要有游憩产品与设施、游憩线路、游憩生态环境,分别从滨水广场、建筑小品、交通组织、景观序列、植物造景等方面的论述了地域整合方法;游憩形象认知主要有游憩空间形态、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包括滨水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与定位、空间界面特征和轮廓线等;游憩运营保障主要有地方政策的保障、滨水管理的加强和地域意识的建立。最后是实证研究,结合本文理论体系分析了沈阳北运河滨水游憩空间地域特色的整合设计。(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黄颖[6](2013)在《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伴随滨水空间研究的进展,以及城镇居民不断提高的游憩需求,已适时地将其开发重点转向滨水空间潜在的、富有经济价值的游憩功能中去。现阶段,国内外有关于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成果与建设成果已经数不胜数,但评价滨水游憩空间品质好坏的研究与成果却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将从滨水游憩空间是否能满足游客的游憩需求出发,对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品质进行详细的评价研究,以此来丰富景观评价的理论,并为后续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与营建提供一定的指导。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内容,简述与本文相关的理论基础;(2)将城市滨水游憩空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滨水空间的硬质场地与植物景观、滨水空间内游憩产品、可达性、滨水空间内部游憩线路、游憩配套设施及游憩形象这六个方面出发,对滨水游憩空间的品质要素进行分点分析;(3)根据先前专家学者的评价研究,笔者通过德尔菲法对游客进行预调查,从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访谈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评价法建立评价体系,最后提出评价结果的验证方法;(4)以福州市闽江公园为实例论证的对象,运用李克特量表设置调查问卷,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闽江公园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闽江公园品质的最终评估值,并通过比较游客评价与模糊综合评判来验证该评价体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为叁级指标体系,其中滨水空间硬质场地与植物景观包含8个指标、游憩产品包含5个指标、可达性包含5个指标、内部游憩线路包含6个指标、游憩配套设施包含9个指标,游憩形象包含8个指标;(2)闽江公园品质的最终评估值为0.647,我们则认为闽江公园的品质较好,且能较好地满足游客的游憩需求,并通过游客评价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比较,验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有效性;(3)笔者根据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以及闽江公园的实例验证,以此对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3-04-01)
寿佳音[7](2011)在《城市中心区滨水游憩空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对象,从景观设计的研究角度,探求城市中心滨水区域的水岸空间的构成形态要素,通过各类滨水空间的举例,尝试建立一种理想城市中心区滨水游憩空间型态。(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11年06期)
陈武昌[8](2010)在《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解析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逐渐加强,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需要各种游憩行为来放松自己。同时,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经济收入的提高和空闲时间的增多给人们进行游憩行为带来了方便。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享受,他们向往回归自然,自然生态的城市滨湖空间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游憩环境。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营造自然生态的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对现代城市生活品质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理论的借鉴,根据实践调查和自身的理解,结合游憩行为和城市滨湖空间的特点,对游憩行为,城市滨湖空间及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进行解析,并探讨其空间形态特色构建。论文主要内容包括7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课题缘起、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章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和空间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借鉴。第叁章对游憩行为和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城市滨湖游憩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构成要素、结构形态的演化、交通流线组织以及空间视觉形态几个方面对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进行解析。第五章探讨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叁个空间层次的构建,总结构建要点并指特色游憩场所的构建。第六章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分析东湖风景区游憩空间构建特色,总结出东湖风景区游憩空间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七章总结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并得出启示,最后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12-25)
庄志强[9](2010)在《浅谈城市中心滨水区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吴江西塘河景观游憩规划为例,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滨水地区做好规划设计,改善城市面貌,增添市民游憩空间等方面着手,对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景观游憩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指导实践。(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30期)
陈武昌,李喜军,李焰[10](2010)在《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城市中,游憩行为是城市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许多城市将滨湖空间定位成城市游憩空间开发的重要场所。文章针对城市滨湖游憩空间的设计,从分析滨湖游憩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滨湖区自身的开发优势入手,探析城市滨湖游憩空间的设计。(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10年03期)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滨水空间能否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以及游客的游憩需求,需要对滨水空间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科学地构建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洁云.城市滨水景观游憩空间的设计研究——以九江市白水湖景观设计为例[J].天工.2018
[2].黄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现代园艺.2015
[3].黄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研究的理论基础[J].现代园艺.2015
[4].黄颖.影响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的硬件要素分析[J].现代园艺.2014
[5].潘念.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整合的城市滨水游憩空间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3
[6].黄颖.城市滨水游憩空间品质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7].寿佳音.城市中心区滨水游憩空间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
[8].陈武昌.城市滨湖游憩空间形态解析与构建[D].南昌大学.2010
[9].庄志强.浅谈城市中心滨水区游憩空间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0
[10].陈武昌,李喜军,李焰.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设计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