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同利益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污染矿区,锰叁角
共同利益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陈友莲[1](2016)在《污染矿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原则内容和实现路径:以西南地区“锰叁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经环境极度恶化的西南地区"锰叁角"经过政府部门、锰矿企业、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取得了显着成效。在总结"锰叁角"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经验的同时,深入剖析"锰叁角"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思路,试图构建污染矿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内容、原则和实现途径,为"锰叁角"等污染矿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6年02期)
张培豪[2](2014)在《“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利益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如何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妥善解决各国减排责任,就成了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同,加上每个国家实施碳减排对该国的经济发展预期都不尽相同,为此,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排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利益争吵,"里约精神"规定的(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4年14期)
徐美菊[3](2013)在《不同利益主体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京都议定书》严格实施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是由于这项规定只是针对气体排放,且并没有具体生效,而里约会议中的提法太过笼统,因而造成各国根据其自身利益对该原则产生不同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态度。 发展中国家:强调“区别责任” 由(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3-07-24)
李秋实[4](2012)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现实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被部分学者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与国际法的理论基石——国家主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国际法文件确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在事实上也只维护全人类的总体利益而非全体利益,故而遭遇诸多理论障碍和现实悖论,不能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在现阶段更多地体现为一项国际法理念或国际道德。(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许健[5](2011)在《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共同利益"诞生于人类存在之初,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的提出,才标志着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法观念正式形成。随着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人类共同利益"日益凸显。"全球公域"、"人类共同关切事项"、"世界遗产"使"人类共同利益"观念深入到国际法的各领域。"人类共同利益"已在诸多国际条约中有所体现,且已具备强行法性质,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要件,应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宋文婧[6](2011)在《论国际私法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共同利益有着历史悠久的理论渊源,从古至今一直受到法学学者的关注。当今世界,国际社会所面对的共同的、重大的危机性问题,如和平问题、人权问题、环境问题等,更使得人类共同利益凸显出来。而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共同利益也不断扩展。国际和平事业和人类社会持续的发展要求国家、民族乃至个人实施各项活动不应损害人类共同利益。作为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国际私法,有必要构建一个和谐、公平的国际民商事秩序来更好地去追求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国际私法的发展与改革中,以及在国际私法有关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领域中,人类共同利益原则都得以展现并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我国相应地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国际私法立法、司法实践中实现好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对于我国国际私法制度的完善、为人类的共同和谐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应然性和必然性。本文分为四部分,将理论、具体制度以及案例相结合来论述国际私法中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第一部分从法理的角度阐述了人类共同利益的含义、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内涵以及国际私法中人类共同利益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对历史及当代法学学者的学说进行分析论述了国际私法中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介绍了国际私法的发展与变革中所体现出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思想,以及在与人类共同利益息息相关的人权领域、知识产权领域、环境保护领域有关国际私法方面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应用;第四部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肯定我国国际私法在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原则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指出了立法司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实现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构想。(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1-05-01)
许健[7](2011)在《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类共同利益"日益凸显。"人类共同利益"已在国际法各领域的条约中有所体现,且已具备强行法性质,符合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条件,应成为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鹏[8](2010)在《海峡两岸共同利益的现实基础与维护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同利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两岸共同利益有着深厚的情感、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现实基础。认知和维护两岸共同利益须秉持"促进和平、平等互利、务实和平、机制保障"等原则,这样才能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早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期刊2010年12期)
石文龙[9](2010)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兴起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国际社会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由对立发展到总体缓和的状态。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的实践也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种意识形态。“地球村”特别是“全球公域”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引致了对传统国(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0-05-12)
周振春[10](2010)在《论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及其国际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理念和原则在国际立法中已有所反映和体现,它应该成为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甚至是基本原则,以指导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强化,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其深化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新型国际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共同利益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如何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妥善解决各国减排责任,就成了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同,加上每个国家实施碳减排对该国的经济发展预期都不尽相同,为此,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排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利益争吵,"里约精神"规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同利益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友莲.污染矿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原则内容和实现路径:以西南地区“锰叁角”为例[J].现代农业.2016
[2].张培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利益困境[J].领导科学.2014
[3].徐美菊.不同利益主体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N].江苏经济报.2013
[4].李秋实.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现实悖论[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
[5].许健.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宋文婧.论国际私法的人类共同利益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1
[7].许健.论国际法之“人类共同利益”原则[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李鹏.海峡两岸共同利益的现实基础与维护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
[9].石文龙.人类共同利益原则的兴起与影响[N].法制日报.2010
[10].周振春.论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及其国际作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