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习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指量词,关系从句,二语加工,浅层结构假说
可习得性论文文献综述
吕骏,吴芙芸[1](2017)在《试论指量词在汉语关系从句中不对称分布的可习得性——来自二语语料库及产出实验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中介语作文语料库及在线句子产出实验,考察了汉语高水平的日本留学生对指量词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位序取向。两项研究均显示,日语背景的二语被试产出模式与汉语母语者相似,能够习得指量词在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不对称分布。这有异于前人针对欧美留学生的发现。结果与浅层结构假说的理论预期相悖,支持统一竞争模型。(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高峰,史晓燕[2](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潘晓军[3](2009)在《中国学习者对英语Wh-问句的可习得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以汉语为母语、在中国标准课堂教学下英语学习者能否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一样对英语Wh-问句的约束条件敏感,即研究可习得性的逻辑问题以及发展问题。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学习者能够累积性地获得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证明了普遍语法的系统性和学习原则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陈继东[4](2001)在《英语Tough结构可习得性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中Tough结构的知识情况,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出现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的原因。我们对英语Tough结构和汉语中相关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中国学习者的过度概括错误可能来自母语和英语的双重影响,Tough 结构本身的语义透明度也是影响中国学习者学习该结构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对叁个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进行了语法正确性性判断(grammaticality judgment test)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假设,揭示了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句法结构时,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其中母语有着多层面持久的影响,目的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结构也共同作用于学习过程。就如何克服过度概括而言,我们认为学习者对目的结构(target structure)句法和语义的深入了解可能是习得复杂句法结构的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01年02期)
可习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习得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吕骏,吴芙芸.试论指量词在汉语关系从句中不对称分布的可习得性——来自二语语料库及产出实验的证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
[2].张高峰,史晓燕.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3].潘晓军.中国学习者对英语Wh-问句的可习得性实验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4].陈继东.英语Tough结构可习得性问题初探[J].现代外语.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