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窄吉丁论文-巩雪芳,谢寿安,杨平,胡洪焰,郭莉

花椒窄吉丁论文-巩雪芳,谢寿安,杨平,胡洪焰,郭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椒窄吉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椒窄吉丁,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候选基因

花椒窄吉丁论文文献综述

巩雪芳,谢寿安,杨平,胡洪焰,郭莉[1](2019)在《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是我国北方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产区一种重要的毁灭性的蛀干害虫,该昆虫主要通过触角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识别挥发性气味分子,触角对其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筛选出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解析花椒窄吉丁触角中与信息素结合功能相关的候选差异基因,本研究选取雌、雄成虫触角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在获得转录组测序数据后,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出了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中雌、雄两性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统计。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共获得36 209个unigenes,共检测到726个基因有显着表达差异,其中459个基因上调,267个基因下调。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着富集于结合功能、催化活性、细胞进程、代谢过程、细胞组分、细胞器。共有472条差异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得到了注释,对其进行Pathway富集分析表明,共参与到165条代谢途径中,表达上调共394个,表达下调共78个基因。本研究首次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活性成分富集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在组学层面上分析探讨了成虫触角差异表达的基因,对于揭示基因功能、了解基因间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触角感受外界气味物质的机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害虫生物防控技术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平,谢寿安,巩雪芳,车显荣,王延来[2](2019)在《花椒窄吉丁转录组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其基因组数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6000对花椒窄吉丁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翅)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使用BLAST软件将花椒窄吉丁unigenes序列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BLAST同源性搜索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与其化学感受相关的基因,并与其他已研究发表的鞘翅目昆虫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核酸序列比对,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PKM值对这些基因在花椒窄吉丁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经测序及序列拼接后共得到80 320条unigenes和169 398条contigs,其G+C比例分别是37.63%和39.18%,平均长度分别为828.75和1 084.33 bp; unigenes长度主要分布在200~400 bp的共有37 374条,占全部unigenes的46.53%。在NR数据库中注释的与花椒窄吉丁转录组相似基因所属物种分布为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所占比例26.80%,其后依次是小家鼠Mus musculus(13.87%),蛀犀金龟Oryctes borbonicus(5.26%),山松甲虫Dendroctonus ponderosae(4.10%),黑蚁Lasius niger(2.36%),其他物种所占比例是47.61%。在GO数据库中比对到27 488个unigenes,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进程叁大类共59个过程;利用KOG数据库功能注释分为25类,注释到unigenes最多功能类别的是普通功能,共4 666个,最少的是与细胞移动相关,共40个;将80 320个unigenes映射到KEGG数据库中,21 104条unigens注释到代谢通路35个,占26.27%,注释最多的代谢途径是转录途径,共涉及到2 037条unigenes。从NR数据库中共注释到8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7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基因和6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 GR)基因,各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这3类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雌、雄触角中表达量差异最显着的为AzanOR1,而在雌、雄成虫足中这3类化学感受相关基因表达量没有差异。【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花椒窄吉丁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延来[3](2019)在《花椒窄吉丁对其高发期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estidae)、窄吉丁属(Agrilus),是我国陕西和甘肃花椒产地的主要蛀干害虫。目前研究发现其仅单一危害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大大降低了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了花椒窄吉丁高发期(6月下旬)3种不同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触角电位(EAG)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采用Y型嗅觉计测定其对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旨在找出对花椒窄吉丁具有吸引或排斥效果的挥发性物质,为进一步完善花椒窄吉丁的绿色生物防治信息素种类和开发花椒窄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或驱虫剂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结果如下:(1)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果:分别在大红袍椒、凤椒和狮子头椒的果实中鉴定出74、64和77种挥发性化合物。3种花椒果实的挥发物无明显差异,但相对含量不同,主要包括烯烃,萜烯,醇类和酯类。3种花椒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是d-柠檬烯。大红袍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为最高;凤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为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是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为最高。研究发现胡椒酮是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是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是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触角电位反应结果:寄主果实的10种挥发物都能够引起花椒窄吉丁不同程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在100μg/μL时,胡椒酮和正葵醛分别引起雌性和雄性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D-柠檬烯、月桂烯引起雄性的最大EAG反应绝对值是在浓度100μg/μL时;然而,在10μg/μL时,却引起雌性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0种挥发物中,花椒窄吉丁对(±)-α-乙酸松油酯和罗勒烯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配对T检验显示,只有反式-2-己烯醛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性别差异极显着(P<0.01),然而,其他所测的挥发物对两性成虫的EAG反应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3)行为反应结果:浓度1~100μg/μL时,雄性明显排斥芳樟醇,10~100μg/μL的正葵醛对两性成虫均排斥显着,1~10μg/μL的胡椒酮、10~100μg/μL的γ-松油烯对雌性排斥显着(P<0.05),10~100μg/μL的月桂烯、0.1~1μg/μL的d-柠檬烯对雄性吸引显着。在1~100μg/μL时,雄性显着排斥反式-2-己烯醛;然而,雌性仅显着排斥10μg/μL的反式-2-己烯醛。反式-2-己烯-1-醇在0.1~1μg/μL时对雌性排斥显着;但在10~100μg/μL时对雌性吸引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延来,谢寿安,赖青,巩雪芳,杨平[4](2019)在《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花椒果实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花椒窄吉丁高发期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间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为进一步筛选花椒窄吉丁生物信息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品种花椒(大红袍椒、凤椒、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3种品种的花椒果实挥发物种类差异不大,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主要为烯类、萜烯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d-柠檬烯在3种品种花椒果实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大红袍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0.87%)、月桂烯(17.88%)和桧烯(14.11%)相对含量最高;凤椒中主要以烯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3.82%)、乙酸芳樟酯(20.99%)和桧烯(11.24%)相对含量最高;狮子头椒中主要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d-柠檬烯(32.21%)、月桂烯(19.60%)和桧烯(14.28%)相对含量最高。[结论]胡椒酮为大红袍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2-甲基二十烷为凤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杀那脱为狮子头椒果实挥发物的特有成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巩雪芳,谢寿安,车显荣,刘绥鹏,吕淑杰[5](2018)在《花椒窄吉丁后肠、粪便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后肠、粪便挥发物,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花椒窄吉丁成虫后肠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雌雄差异不大,主要为醛类和有机酸化合物,顺-9-十六烯醛在雌雄虫后肠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雌虫粪便挥发物以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正四十烷(21.16%)和叶绿醇(8.53%)相对含量为最高;雄虫以有机酸和烃类为主,分别以油酸(24.74%)和二十一烷(6.07%)相对含量为最高。雌、雄虫粪便挥发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刘绥鹏[6](2017)在《花椒窄吉丁后肠、粪便挥发性物质分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esdae)、窄吉丁属(Agrilus),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陕西,是危害北方地区花椒产区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幼虫蛀食花椒树干,导致树干流胶、腐朽、干枯、直至枯死,成虫啃食花椒树叶,但危害不大。本研究为探明花椒窄吉丁化学信息物质在其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应用GC-MS分析了花椒窄吉丁的后肠和粪便挥发性物质成分,并测定了花椒窄吉丁对几种后肠和粪便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为进一步揭示花椒窄吉丁信息素物质的成分提供理论基础,为将来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治花椒窄吉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正己烷浸提花椒窄吉丁后肠及粪便挥发性物质,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后肠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顺-9-十六烯醛相对含量在雌雄虫后肠挥发物中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40.51%、57.08%,其次是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是13.9%、12.58%,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雌雄差异不大;花椒窄吉丁雌、雄虫粪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很大,花椒窄吉丁雌虫粪便挥发物以烃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正四十烷(21.16%)和叶绿醇(8.53%)相对含量为最高,雄虫粪便挥发物以有机酸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分别以油酸(17.67%)和二十一烷(6.07%)相对含量为最高。(2)在0.01~100μg/μL浓度范围内,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对3种单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值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值基本都出现在100μg/μL浓度下。棕榈酸在0.01、10、100μg/μL叁个浓度下引起花椒窄吉丁雌虫较强的EAG反应,油酸在0.1和1μg/μL两个浓度下引起花椒窄吉丁雌虫较强的EAG反应;油酸在五个浓度下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雄虫较强的EAG反应;T检验表明,花椒窄吉丁在100μg/μL浓度下对油酸的触角电位反应存在性别差异(P<0.05,下同),在0.01、0.1、1、100μg/μL四个浓度下对棕榈酸的触角电位反应存在性别差异。(3)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对4种复配化合物的EAG反应值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大多在100μg/μL浓度时EAG反应值最大。顺-9-十六烯醛+油酸在0.01和10μg/μL浓度下引起雌虫较强的EAG反应,顺-9-十六烯醛+油酸+棕榈酸在0.1、1、100μg/μL叁个浓度下引起雌虫较强的EAG反应;顺-9-十六烯醛+棕榈酸在0.01和1μg/μL浓度下引起雄虫较强的EAG反应,顺-9-十六烯醛+油酸+棕榈酸在0.1μg/μL浓度下引起雄虫较强的EAG反应,顺-9-十六烯醛+油酸在10和100μg/μL浓度下能引起雄虫较强的EAG反应,T检验表明,在1μg/μL浓度下,花椒窄吉丁对油酸+棕榈酸的触角电位反应存在显着性别差异。(4)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对3种单体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1μg/μL和10μg/μL浓度下对花椒窄吉丁雌雄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浓度下花椒窄吉丁雌虫对顺-9-十六烯醛有驱避反应。卡方检验表明,花椒窄吉丁雌虫对1μg/μL的油酸、10μg/μL的棕榈酸表现出显着的趋向选择性(P<0.05,下同),雄虫对100μg/μL的油酸表现出显着的趋向选择性。(5)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对4种复配化合物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1μg/μL浓度下对花椒窄吉丁雌雄虫有引诱作用,在10μg/μL浓度下雌虫对顺-9-十六烯醛+棕榈酸、雄虫对油酸+棕榈酸表现出驱避反应,在100μg/μL浓度下花椒窄吉丁雌雄虫对4种复配化合物表现出驱避作用。卡方检验表明,1μg/μL的顺-9-十六烯醛+油酸+棕榈酸对雌虫有显着的引诱作用,而在100μg/μL浓度下对花椒窄吉丁雌虫有显着的驱避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刘绥鹏,谢寿安,袁丽芳,成宏刚[7](2016)在《花椒窄吉丁的入侵对花椒挥发物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微萃取及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比较花椒窄吉丁寄主植物花椒健康株与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无论是花椒健康株还是受害株,各部位的挥发物组分都存在差异,总体以萜烯类化合物居多,其中以反式-β-罗勒烯、石竹烯、α-罗勒烯、荜澄茄油烯、α-蒎烯、律草烯、月桂烯、β-蒎烯、枞油烯为主;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健康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分别鉴定出56种、51种、38种组分,共75种物质;受害株叶片、嫩枝和韧皮部挥发物分别鉴定出36种、49种、38种组分,共92种物质;乙酸芳樟酯在受害株各部位都有发现,可巴烯只发现在受害株嫩枝和韧皮部中,这2种物质未在健康株中发现;桧烯在受害株叶片和嫩枝中的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律草烯则有所下降,石竹烯在受害株各部位的含量较健康株下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寄主选择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袁丽芳[8](2016)在《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化学感受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Li),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甲科(Bupresdae),窄吉丁属(Agrilus),是我国北方花椒产区的主要蛀干害虫。目前发现其仅危害花椒,致使花椒树体流胶、腐烂甚至枯死,导致花椒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和GC-MS分析花椒健康植株和受花椒窄吉丁危害植株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采用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测定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初步研究了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的响应机制,明确了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位置及雌雄成虫感受器的差异性。旨在丰富花椒窄吉丁感器研究资料,完善花椒窄吉丁形态学研究,为今后花椒窄吉丁的化学生态学防治及植物源引诱剂或驱避剂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分析得出健康花椒叶片中主要含β-石竹烯(13.27%)、反式β-罗勒烯(16.82%)和α-罗勒烯(16.42%),嫩枝中主要含β-石竹烯(25.98%)、乙酸香叶酯(15.89%)和荜澄茄油烯(17.27%),韧皮部主要含(1R)-(+)-α-蒎烯(25.91%)和β-石竹烯(47.98%)。花椒受虫害后,各部位的月桂烯、(1R)-(+)-柠檬烯和乙酸芳樟酯的相对含量均升高,β-石竹烯和乙酸香叶酯相对含量均降低;韧皮部有新的挥发物α-水芹烯等生成。动态顶空吸附法分析得出的花椒挥发物组分与固相微萃取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存在差异,此外在健康和受害后的植株的不同部位都测得有含量较高的1.3-二乙基苯和1.4-二乙基苯。(2)11种挥发物均能引起花椒窄吉丁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且多数挥发物在100μg/μL时引起成虫的EAG反应最强烈。但β-蒎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雄成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R)-(+)-柠檬烯、月桂烯在10μg/μL时引起雌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在100μg/μL时引起雄虫最大的EAG反应绝对值。11种挥发物中乙酸香叶酯、桉叶油醇、葎草烯引起花椒窄吉丁的EAG反应相对较弱。除α-水芹烯外,雌雄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3)行为反应测定结果表明,(1R)-(+)-α-蒎烯在1μg/μL时对雌雄成虫均有显着的驱避作用,β-蒎烯在0.1μg/μL时对雄虫有显着的驱避作用,β-石竹烯在10μg/μL时对雌虫有显着的驱避作用(p<0.05)。0.1μg/μL的α-水芹烯、10μg/μL和100μg/μL的月桂烯、0.1μg/μL和1μg/μL的(1R)-(+)-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0.1~10μg/μL的乙酸芳樟酯对雌虫具有引诱作用,在100μg/μL时却表现出驱避作用。(4)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呈锯齿状,11节,分柄节、梗节和鞭节(9个亚节)。雌雄成虫共观察到6类17种感器:3种毛形感器、4种刺形感器、7种锥形感器、1种钟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和1种特殊感器,此外在雄虫触角上还发现B?hm氏鬃毛。花椒窄吉丁触角两侧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背腹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触角第Ⅳ-Ⅺ节端部有一个凹窝,凹窝内主要分布锥形感器,凹窝旁的凹陷中有一个锥形感器簇,但第Ⅹ-Ⅺ节的锥形感器簇不明显。雌雄成虫的6类17种感器在分布位置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雄虫触角第Ⅳ-Ⅺ节端部锥形感器的总数多于雌虫。该研究测定了花椒在健康与受虫害两种状态下的挥发性成分及对花椒窄吉丁的电生理和行为,明确了花椒窄吉丁触角超微结构,可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的嗅觉功能及其在寻找寄主植物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袁丽芳,谢寿安,刘绥鹏,吕淑杰,郭新荣[9](2016)在《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明确了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位置及两性感受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发现6类17种感受器:3种毛形感器、4种刺形感器、7种锥形感器、1种钟形感器、1种芽形感器和1种特殊感器。此外在雄虫触角上还发现Bhm氏鬃毛。花椒窄吉丁触角感受器的分布位置相对稳定,触角两侧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背腹面主要分布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触角第Ⅳ-Ⅺ节端部有1个凹窝,凹窝内主要分布锥形感器,凹窝旁的凹陷中有1个锥形感器簇,但第Ⅹ-Ⅺ节的锥形感器簇不明显。雌雄成虫的6类17种感器在分布位置上无明显差异,但是触角锯齿部分的或第Ⅳ-Ⅺ节端部锥形感器在数量上雄虫显着多于雌虫。(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孟玲,李久牢,穆娟,王建国[10](2015)在《花椒窄吉丁虫实用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椒窄吉丁虫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防治难度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本文总结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在生产中比较实用,容易掌握。(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花椒窄吉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其基因组数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aSeq6000对花椒窄吉丁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翅)进行转录组测序、序列组装,使用BLAST软件将花椒窄吉丁unigenes序列与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BLAST同源性搜索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与其化学感受相关的基因,并与其他已研究发表的鞘翅目昆虫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核酸序列比对,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PKM值对这些基因在花椒窄吉丁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经测序及序列拼接后共得到80 320条unigenes和169 398条contigs,其G+C比例分别是37.63%和39.18%,平均长度分别为828.75和1 084.33 bp; unigenes长度主要分布在200~400 bp的共有37 374条,占全部unigenes的46.53%。在NR数据库中注释的与花椒窄吉丁转录组相似基因所属物种分布为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所占比例26.80%,其后依次是小家鼠Mus musculus(13.87%),蛀犀金龟Oryctes borbonicus(5.26%),山松甲虫Dendroctonus ponderosae(4.10%),黑蚁Lasius niger(2.36%),其他物种所占比例是47.61%。在GO数据库中比对到27 488个unigenes,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进程叁大类共59个过程;利用KOG数据库功能注释分为25类,注释到unigenes最多功能类别的是普通功能,共4 666个,最少的是与细胞移动相关,共40个;将80 320个unigenes映射到KEGG数据库中,21 104条unigens注释到代谢通路35个,占26.27%,注释最多的代谢途径是转录途径,共涉及到2 037条unigenes。从NR数据库中共注释到8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7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基因和6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 GR)基因,各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这3类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雌、雄触角中表达量差异最显着的为AzanOR1,而在雌、雄成虫足中这3类化学感受相关基因表达量没有差异。【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花椒窄吉丁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花椒窄吉丁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椒窄吉丁论文参考文献

[1].巩雪芳,谢寿安,杨平,胡洪焰,郭莉.花椒窄吉丁雌、雄成虫触角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杨平,谢寿安,巩雪芳,车显荣,王延来.花椒窄吉丁转录组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分析[J].昆虫学报.2019

[3].王延来.花椒窄吉丁对其高发期寄主果实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王延来,谢寿安,赖青,巩雪芳,杨平.花椒窄吉丁高发期3种花椒果实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巩雪芳,谢寿安,车显荣,刘绥鹏,吕淑杰.花椒窄吉丁后肠、粪便挥发物的提取与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8

[6].刘绥鹏.花椒窄吉丁后肠、粪便挥发性物质分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刘绥鹏,谢寿安,袁丽芳,成宏刚.花椒窄吉丁的入侵对花椒挥发物成分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8].袁丽芳.花椒窄吉丁对寄主挥发物化学感受机制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9].袁丽芳,谢寿安,刘绥鹏,吕淑杰,郭新荣.花椒窄吉丁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10].孟玲,李久牢,穆娟,王建国.花椒窄吉丁虫实用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15

标签:;  ;  ;  ;  

花椒窄吉丁论文-巩雪芳,谢寿安,杨平,胡洪焰,郭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