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藏嵩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嵩草,莎草科,ISSR-PCR,反应体系
西藏嵩草论文文献综述
胡延萍,包蕊,王莉,石琳,李毅[1](2016)在《西藏嵩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莎草科嵩草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秆密集丛生。生于海拔2 550~4 950 m的河滩地、湿润草地、高山灌丛草甸,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其根系发达,喜湿,耐寒,生活力强。西藏嵩草繁殖以营养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其茎叶茂盛,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产草量高,是青藏高原夏、秋两季的主要放牧饲草。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西藏嵩草为材料,对影响其ISSR-PCR反应的因素(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和模板DNA)进行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确定西藏嵩草ISS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宜的ISSR引物及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建立了适宜于西藏嵩草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20μL反应液中包括10×PCR buffer 2μL、1.5mmol·L~(-1)Mg~(2+)、1.0 U Taq DNA聚合酶、0.100 mmol·L~(-1)dNTP、0.3μmol·L~(-1)引物和30~40 ng DNA模板;同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结果清晰、稳定的12条引物,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48.0~53.2℃(引物不同,其最佳退火温度也不同);西藏嵩草ISSR-PCR适宜的扩增程序为首先预变性94℃ 5min,然后变性94℃ 20s、复性48.0~53.2℃ 1min、延伸72℃ 80s、38个循环,最后72℃延伸6min。体系稳定性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在西藏嵩草其他样品中所得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为后续西藏嵩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筛选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结果对以西藏嵩草为优势种的高寒沼泽化草甸研究及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6年08期)
张宗花[2](2009)在《海晏县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外部形态特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泽化西藏嵩草草甸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维持草地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上、调节气候的功能。文章就海晏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09年03期)
李春秀,孙海松[3](2009)在《青海省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资源及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分布、群落结构及其退化特征。气候的干暖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退化的主要原因。并以退化成因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改变草地利用目的与方式,围栏封育退化草地、冲沟治理和加强科学研究等措施,以达到保护和恢复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9年09期)
李春秀[4](2009)在《西藏嵩草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5月至10月在海北州海晏县哈勒井乡进行不同退化程度的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定株观测,及测定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和植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西藏嵩草营养枝和生殖枝都在5月到8月增加最快,且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营养枝和生殖枝的高度均呈下降趋势。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主要由26种植物组成,隶属11科21属。西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为华扁穗草(Blysmus.sinocompressus)、早熟禾(Poa.spp.)、星状风毛菊(Saussurea stella)等;生活型以地面芽为主(53.85%),其次为地下芽植物(46.15%);地上植物量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而地下植物量则上升。对不同退化程度的西藏嵩草幼苗进行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细胞膜透性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上升,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下降。把西藏嵩草移栽到西宁后的观测结果如下:营养枝和生殖枝均在5月下旬到8月上旬增加最快,且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上旬。对移栽后的西藏嵩草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对叶片生理生化和外部形态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细胞膜透性均上升,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下降。地上植物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下降,而地下植物量上升,株高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胁迫指数也是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下降。(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树仁[5](2004)在《西藏嵩草属(莎草科)的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标本观察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对西藏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进行了分类学修订 ,共确认了 36种和 1亚种。更正了 6个类群的学名 ,它们正确的名称是K .esenbeckii,K .fissiglumis,K .gammiei,K .littledalei,K .myosuroidesssp .bistaminata和K .vaginosa。有 1 3个名称 ,即K .angusta ,K .cercostachysvar.capillacea ,K .clarkeana ,K .curticepsvar.gyirongensis,K .deasyi,K .glaucifolia ,K .hookeri,K .nudicarpa ,K .prainiivar.elliptica,K .seticulmis,K .stenocarpa ,K .stenocarpavar.simplex和K .williamsii处理为异名 ,其中K .prainiivar.elliptica,K .glaucifolia和K .stenocarpavar.simplex为新异名。发现了西藏分布的一个新记录种密穗嵩草K .handel_mazzettii。还收录了最近发表的假钩状嵩草K .pseuduncinoides和阔鳞嵩草K .woodii。此外 ,重新编制了西藏嵩草属分种和亚种检索表 ,并较为详细地登记了各类群在西藏的分布地点。(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西藏嵩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沼泽化西藏嵩草草甸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维持草地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上、调节气候的功能。文章就海晏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藏嵩草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延萍,包蕊,王莉,石琳,李毅.西藏嵩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J].广西植物.2016
[2].张宗花.海晏县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外部形态特征调查[J].青海草业.2009
[3].李春秀,孙海松.青海省西藏嵩草沼泽化草甸资源及保护[J].草业科学.2009
[4].李春秀.西藏嵩草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旱性研究[D].青海大学.2009
[5].张树仁.西藏嵩草属(莎草科)的修订[J].植物分类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