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循环设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外循环设备,血泵,氧合器,质控
体外循环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牛国喻,刘鹏,潘禹辰[1](2014)在《体外循环设备的质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降低心脏移植手术中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例心脏移植手术中因体外循环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探讨体外循环设备整体安全运行所需条件,建立电源、血泵、氧合器、变温水箱、监测装置等主要部件的计量质控指标。结果:经术前质控,未再发生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结论:通过设计的质控检测项目,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体外循环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4年08期)
吉冰洋[2](2013)在《迷你化体外循环设备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迷你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的荟萃分析目的:尽管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在欧洲的临床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与常规体外循环相比其在临床上的优势仍存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我们针对过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未来体外循环中应用的前景。方法:我们对PubMed,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使用Statal2.0软件进行了合并效应量的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归进行了异质性来源的分析。进行累计性分析,观察合并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漏斗图,并对研究进行Begg's和Egger's检验,以评估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41项研究,共计3202名进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MECC可以显着降低输血率(RR,0.5;95%CI,0.3-0.84;P=0.009;I2=68.6%),房颤率(RR,0.71;95%CI,0.58~0.86;P=0.001;I2=0%),和心梗率(RR,0.458;95%CI,0.26~0.806; P=0.007; I2=0%)。此外,MECC组的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和肌钙蛋白T均显着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术区左室射血分数较低或有较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的患者中,MECC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MECC可以保护血液,减少血制品的输入,并能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我们术前状况较差的患者,MECC降低输血率的优势更为明显。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叁种不同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应用MECC系统过程中,术野回吸血液全部采用cell saver进行处理,而不是重新回到系统,本研究旨在评估我院叁种不同的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使用MECC提供最佳的红细胞处理设备。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病人随机分入3组:组C (Cell Saver5+; Haemonetics, n=10),组M (Autolog; Medtronic, n=10),和组F (CATS; Fresenius HemoCare, n=10)。分别从回收罐及输血袋中采血样。回收罐及洗过的红细胞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压积校正的全血粘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叁组之间AI值在处理后没有统计学差异(组C,53.07±6.54,组M,51.13±4.68,组F,53.49±3.51)。处理后,与组F(0.117+0.07)相比,组C(0.158±0.07,P=0.026)和组M(0.152±0.04,P=0.032)有相对较高的DI值。同时组M有最低的HV(44.69±8.50,P=0.022)。与组M(2.32±0.44,P=0.001)和组F(2.49±0.45,P=0.001)相比较,组C有较低的△2,3-DPG(1.06±0.31)。组F能提供最高Hct (57±5.514%, P=0.021;0.046)和Hb(17.87±1.69,P=0.008;0.013)值。另外,组C(0.258±0.12,P=0.035)和组M(0.333±0.15,P=0.038)具有较高的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并且与组F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设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迷你体外循环应用初探:10例迷你体外循环回顾分析目的:总结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10例使用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结合相关文献及最新进展,对MECC在微创心外科(MICS)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的初步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未来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使用MECC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验组)基本资料。其中8例患者行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对比同期随机选取的10例使用传统CPB(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对照组),结合MECC方案,对其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术后临床结果进行相应总结。结果:实验组10例患者无死亡且顺利出院,围术期仅有一名MECC组患者输血2个单位;CPB时间为93.7±±19.9m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4.8±18.5min;转前的Hct为36.5±5.2%,停机后为28.6±±4.7%,回到ICU后33.5±2.8%,患者的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为144±5.7h和39.3±19.4h,胸液引流量为424±156.2ml。各项指标对比传统CPB组,除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外(P=0.02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循环技术,其作为MICS的辅助手段,可能在减少患者输血和促进术后恢复方面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但由于本组患者数目较少,就目前收集的数据两组间临床结果没有显着差异。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总结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开展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比较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和重力引流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在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术中流量的影响。探讨和总结VAVD技术和股动静脉插管型号在股动静脉转流中的相关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17日至2013年3月6日,从我院选取拟施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9例,其中33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为房间隔缺损+叁尖瓣成型术,1例叁房心畸形矫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18)依靠重力引流,不使用VAVD; B组(n=21)使用VAVD。按各组方案建立体外循环,比较是否使用VAVD的临床结果。为充分显露术野,后25例将双极股静脉插管改为单极股静脉插管和直角上腔插管。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引流充分,无院内死亡,无因失血而再次开胸病例。术中输血A组3人,B组无输血病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A组为3382.26±1195.74ml,B组为2471.95±823.29ml,使用VAVD的B组液体输入总量显着低于A组(P=0.008)。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满意,更合理地应用外周插管和VAVD可使手术过程更为平稳顺利。(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3-04-01)
王小华,吉冰洋,张燕婉,孙燕华,朱贤[3](2012)在《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叁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叁种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患者随机分配3组:C组(Cell Saver 5+;Haemonetics,n=10),M组(Autolog;Medtronic,n=10)和F组(CATS;Fresenius He-moCare,n=10)。分别从回收罐及清洗后的输血袋中采血样。对其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比容(Hct)并校正的全血黏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经血液处理后,AI值在叁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DI值C组和M组与F比较有相对较高的DI值(P<0.05)。同时M组有最低的HV(P<0.05)。Δ2,3-DPG C组较低,与M组和F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Hct和Hb F组>C组>M组。C组和M组具有较高ΔFHB,于F组相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叁种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却有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张炳勤,付京茂,卢怡,李宗义,余晓津[4](1999)在《从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看体外循环设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循环(CPB)是将人体静脉血液引至体外运行人工氧合成为动脉血,再依靠血泵将氧合血送入体内,以维持心脏外科手术期间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灌注。1953年,Gibbon利用垂屏式氧合器和滚压式血泵进行体外循环,为一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修补。(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1999年10期)
[5](1986)在《第二届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我国医疗卫生界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情报网、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于1986年6月17~19日在广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脏病学、肾脏病学和肝脏病学的内、外科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130余人出席了这次技术交流会。会议交流了人工心肺机、人工肾、人工肝之类体外循环设备的新技术、新装置、新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经验、基础理论研究等论文90余篇。综观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生物医学工程通讯》期刊1986年03期)
袁启明[6](1981)在《全国首届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首届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上海市召开。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90篇,其中涉及体外循环心肺转流技术、心肌保护、人工心肺机运转中故障及处理、心内直视手术中、后的并发症及处理、几种人工心肺机、氧合器、(本文来源于《医疗器械》期刊1981年04期)
体外循环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迷你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的荟萃分析目的:尽管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在欧洲的临床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与常规体外循环相比其在临床上的优势仍存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我们针对过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未来体外循环中应用的前景。方法:我们对PubMed, 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使用Statal2.0软件进行了合并效应量的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归进行了异质性来源的分析。进行累计性分析,观察合并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漏斗图,并对研究进行Begg's和Egger's检验,以评估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41项研究,共计3202名进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MECC可以显着降低输血率(RR,0.5;95%CI,0.3-0.84;P=0.009;I2=68.6%),房颤率(RR,0.71;95%CI,0.58~0.86;P=0.001;I2=0%),和心梗率(RR,0.458;95%CI,0.26~0.806; P=0.007; I2=0%)。此外,MECC组的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和肌钙蛋白T均显着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术区左室射血分数较低或有较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的患者中,MECC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MECC可以保护血液,减少血制品的输入,并能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我们术前状况较差的患者,MECC降低输血率的优势更为明显。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叁种不同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目的:应用MECC系统过程中,术野回吸血液全部采用cell saver进行处理,而不是重新回到系统,本研究旨在评估我院叁种不同的血液回收设备在体外循环(CPB)回收清洗过程中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使用MECC提供最佳的红细胞处理设备。方法:将30例CPB的成年病人随机分入3组:组C (Cell Saver5+; Haemonetics, n=10),组M (Autolog; Medtronic, n=10),和组F (CATS; Fresenius HemoCare, n=10)。分别从回收罐及输血袋中采血样。回收罐及洗过的红细胞进行:红细胞聚集指数(AI),变形性指数(DI),红细胞压积校正的全血粘度(HV),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葡萄糖(Glu),乳酸(Lac),血尿素氮(BUN),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的比较。结果:叁组之间AI值在处理后没有统计学差异(组C,53.07±6.54,组M,51.13±4.68,组F,53.49±3.51)。处理后,与组F(0.117+0.07)相比,组C(0.158±0.07,P=0.026)和组M(0.152±0.04,P=0.032)有相对较高的DI值。同时组M有最低的HV(44.69±8.50,P=0.022)。与组M(2.32±0.44,P=0.001)和组F(2.49±0.45,P=0.001)相比较,组C有较低的△2,3-DPG(1.06±0.31)。组F能提供最高Hct (57±5.514%, P=0.021;0.046)和Hb(17.87±1.69,P=0.008;0.013)值。另外,组C(0.258±0.12,P=0.035)和组M(0.333±0.15,P=0.038)具有较高的游离血红蛋白清除率(△fHb),并且与组F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回收设备具有相同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工作原理,但基于其设计的不同,对处理过的红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效果在不同设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迷你体外循环应用初探:10例迷你体外循环回顾分析目的:总结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10例使用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初步临床体会,结合相关文献及最新进展,对MECC在微创心外科(MICS)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的初步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在未来微创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使用MECC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实验组)基本资料。其中8例患者行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对比同期随机选取的10例使用传统CPB(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成人患者(对照组),结合MECC方案,对其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术后临床结果进行相应总结。结果:实验组10例患者无死亡且顺利出院,围术期仅有一名MECC组患者输血2个单位;CPB时间为93.7±±19.9m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4.8±18.5min;转前的Hct为36.5±5.2%,停机后为28.6±±4.7%,回到ICU后33.5±2.8%,患者的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为144±5.7h和39.3±19.4h,胸液引流量为424±156.2ml。各项指标对比传统CPB组,除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外(P=0.021),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E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循环技术,其作为MICS的辅助手段,可能在减少患者输血和促进术后恢复方面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但由于本组患者数目较少,就目前收集的数据两组间临床结果没有显着差异。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总结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我院开展的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比较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和重力引流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在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对术中流量的影响。探讨和总结VAVD技术和股动静脉插管型号在股动静脉转流中的相关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17日至2013年3月6日,从我院选取拟施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9例,其中33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为房间隔缺损+叁尖瓣成型术,1例叁房心畸形矫治。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18)依靠重力引流,不使用VAVD; B组(n=21)使用VAVD。按各组方案建立体外循环,比较是否使用VAVD的临床结果。为充分显露术野,后25例将双极股静脉插管改为单极股静脉插管和直角上腔插管。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引流充分,无院内死亡,无因失血而再次开胸病例。术中输血A组3人,B组无输血病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A组为3382.26±1195.74ml,B组为2471.95±823.29ml,使用VAVD的B组液体输入总量显着低于A组(P=0.008)。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近期手术疗效满意,更合理地应用外周插管和VAVD可使手术过程更为平稳顺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循环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1].牛国喻,刘鹏,潘禹辰.体外循环设备的质控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4
[2].吉冰洋.迷你化体外循环设备在微创心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3].王小华,吉冰洋,张燕婉,孙燕华,朱贤.评估体外循环过程中叁种血液回收设备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2
[4].张炳勤,付京茂,卢怡,李宗义,余晓津.从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看体外循环设备的研究[J].医疗装备.1999
[5]..第二届全国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通讯.1986
[6].袁启明.全国首届体外循环设备技术交流会[J].医疗器械.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