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法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治教育,非法律专业,法律教学,西部高校
非法律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边丽娟[1](2018)在《新时代西部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教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法治教育不能忽视人数众多的非法律专业学生,但目前西部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教学状况堪忧。为非法律专业学生授课的法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运用位置说、情景剧、精品共读等方式,将抽象枯燥的法律课堂改造得生动有趣,促进非法律专业学生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毛卓圣[2](2018)在《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指出了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提升的路径,包括开展有传统特色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建设有传统特色的大学生法治校园,进行有传统特色的网上法律学习。(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8年23期)
柏璐[3](2017)在《浅谈如何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觉醒,守法、学法、懂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的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漠所出现的负面事件逐渐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因此,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特别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从阐述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最终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11期)
王瑞霞[4](2017)在《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作为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但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性、轻践性,缺乏趣味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7年11期)
刘子阳[5](2017)在《2017年司法考试非法律专业仍可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司法考试即将开始报名,《法制日报》今天从司法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司法考试非法律专业仍可报考。据介绍,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的学历条件、报名时间和报名方式不变,仍为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7-06-06)
蒋盈莹[6](2017)在《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针的不断实施,作为国家的重要建设力量。法律基础课,公共课已经成纳入各大高校的教学安排当中,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开设的法律基础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成为高校法律教师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高校非法律专业开设法律课程的必要性分析1.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努力奋斗。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10期)
陈慧婷[7](2017)在《合作办学项目非法律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商法作为许多合作办学项目非法律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合作办学项目非法律专业学生的特点,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及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38期)
赵亭[8](2016)在《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应遵循整体优化、有效教学、以能力为本位、动态发展原则,提高对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明确课程定位;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现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6年23期)
郑长虹[9](2016)在《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校非法律专业还没有完全重视学生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学生法律素养普遍较低,在教学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6年33期)
冯建英[10](2016)在《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全社会的共识。应全民普法教育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法律专业大学生相比,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因此,其法律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法治社会的建设程度。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势头,对其法律素养的提高更为紧迫和必要。本研究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法制教育等理论知识,从理论层面研究了相关问题,明确了素养以及法律素养的内涵、法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分析了非法律专业大学生与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差异,明确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应用能力叁个层面应具备的法律素养。通过系统整理调查问卷,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做了详实的呈现。从法律知识的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对《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掌握较好,对各部分法有较为强烈学习的愿望;消极的一面表现在:对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的基本精神、各部门法了解不够。从法律意识的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表现在:能够了解基本的法律观点及法律作用,抱有积极的法律情感和学习法律的意愿;消极的一面表现在: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不能准确区分,不习惯用法律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从法律应用能力的现状来看,积极的一面表现在:大部分同学愿意维护法律,能够理性地解决矛盾冲突,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愿;消极的一面表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护法意识不强,不倾向于优先选择法律手段,认为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依然比较弱。进一步探究该现状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还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乏。文章最后重点探讨了提高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思考,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教育叁个方面出发,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重点发挥学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阵地作用,发挥课程设置、校园法律宣传活动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渗透作用。其次,注重发挥社会环境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外部保障作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氛围。再次,积极发挥自我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内部保障作用,提高其自身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应用能力叁个方面的自我教育,养成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6-06)
非法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分析了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现状,指出了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提升的路径,包括开展有传统特色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建设有传统特色的大学生法治校园,进行有传统特色的网上法律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法律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边丽娟.新时代西部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教学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毛卓圣.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信仰提升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3].柏璐.浅谈如何加强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教育[J].科技风.2017
[4].王瑞霞.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
[5].刘子阳.2017年司法考试非法律专业仍可报考[N].法制日报.2017
[6].蒋盈莹.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17
[7].陈慧婷.合作办学项目非法律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浅议[J].考试周刊.2017
[8].赵亭.高职院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
[9].郑长虹.高校非法律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6
[10].冯建英.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