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迁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砷污染,细菌X6400-2,有机物,沉积物
生物迁移论文文献综述
田甜,谢作明,陈洁,李菲[1](2017)在《有机物对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中砷的存在往往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以从高砷含水层沉积物中筛选的砷抗性细菌X6400-2为生物材料,通过测定微宇宙体系中各种形态砷的含量,研究外加有机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腐殖酸、富里酸对含水层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碳源均影响微生物X6400-2的生长;细菌X6400-2生长的最适合碳源浓度分别为葡萄糖2.0g/L、麦芽糖1.0g/L、腐殖酸1.5g/L、富里酸2.5g/L;未接种细菌X6400-2时在有机碳单独作用下沉积物中砷的释放量很少,溶液中砷含量几乎为零,说明有机物单独作用对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的影响较小;当向添加了有机物的沉积物-培养基微宇宙体系中接种细菌X6400-2后,沉积物中的砷快速向溶液中迁移,其中添加富里酸的微宇宙体系沉积物中砷的生物迁移最明显,As(Ⅲ)、As(V)和总砷的释放量最高分别达到沉积物中的63.3%、66.4%和41.3%;由于沉积物对溶液中释放的砷具有二次吸附作用,溶液中As(Ⅲ)、As(V)和总砷达到最高浓度后均缓慢降低至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宫传刚,严家平,刘杰,喻怀君[2](2016)在《煤矸石充填型重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迁移及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煤矸石充填型重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迁移及分布特征,以淮北芦岭矿细矸、粗矸和洗矸3种煤矸石及其复垦地玉米(Zea mays 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Pb、Zn、Sn、Hg、Cd、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煤矸石和玉米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复垦所用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整体呈洗矸>细矸>粗矸;复垦地玉米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果实富集能力弱于其他器官,叶对Cu、Pb、Zn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此外,各器官重金属含量与煤矸石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刘攀攀,陈正,孙国新,李宏[3](2016)在《稀土矿区及其周边水稻田中稀土元素的生物迁移积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稀土矿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稀土矿区周边典型水稻土,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中的生物迁移和积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在193.82~965.28 mg·kg-1之间,平均值为332.55 mg·kg-1,是我国土壤稀土元素含量背景值的2~3倍.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中的迁移和积累表现出了相似的化学性质和规律,水稻不同器官中稀土含量元素的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籽粒.水稻根表铁膜对稀土元素的积累作用不明显,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与积累受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常丽君[4](2011)在《法开发出一种新型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数学模型,能根据任何一种生物迁移方式来预测基因传播的可能性。该方法不仅有助于研究物种在历史中的迁移行为,还能用于追踪癌症在体内的转移路线、病毒或细菌在种群中的传播等。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德(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1-07-16)
毛淑娟,赵新淮[5](2011)在《重金属铅在奶产业链中的分布和生物迁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北叁省一些奶牛养殖场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集饮用水、饲料、牛奶及排泄物牛粪、牛尿等样品,检测其中的Pb含量,了解Pb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以及Pb在奶产业链中的生物迁移。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饮用水、饲料、牛奶中的Pb含量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限值;重工业城市附近的样品中Pb含量较高,以其为中心向外Pb含量逐渐降低,且地域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发现,牛奶中Pb含量与饮用水和精饲料密切相关(R2=0.87),牛尿中Pb含量与饮用水和粗饲料密切相关(R2=0.83),牛粪中Pb含量与日粮的精饲料和粗饲料密切相关(R2=0.91)。(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鲁勇齐,李生彬,郭效军,王强[6](2009)在《土壤中铬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肃定西地区成熟期的5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Cr元素含量及这5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Cr元素的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定了微波消解法。实验结果发现,除了黄芪外,中草药中的铬含量明显高于土壤中铬的含量,表明5种中草药对土壤中Cr元素都有生物迁移作用,其迁移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柴胡、甘草、当归、板蓝根和黄芪。原子吸收光谱对这5种中草药及其土壤中的铬的检测结果的相对平均标准偏差分别是0.06%、0.50%,对所有样品的回收率都在94%—105%之间。(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9年02期)
张向锋,任立红,丁永生[7](2007)在《基于生物迁移的网络动态负载平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系统中的关键机理和重要原理可用于设计一种新颖的生物网络结构及其仿真平台,以满足未来Internet网络的关键需求。本文在此框架下讨论了生物实体的不同迁移方式,并探讨了将其用于网络动态负载平衡问题,给出了一种负载平衡算法。通过对网络中不同任务量在采用和不采用负载平衡策略两种情况下的仿真试验,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响应时间,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7年07期)
[8](2007)在《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家可以通过海水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海洋生物幼体在海水中的迁移距离,以此来达到对海洋鱼类、贝类和其他生物进行检测、保护和管理的目的。这听起来很玄乎,海水温度的高低、升降与海洋生物的生存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本文来源于《海洋世界》期刊2007年01期)
李生彬,蒲艳玲,苗金廷,董爱臣[9](2005)在《土壤中铅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测定了甘肃定西地区的几种中草药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及这几种中草药根系部分土壤中Pb元素的含量,通过两者的含量对比,考察了Pb元素从土壤到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相关性.比较了微波消解和高温灰化两种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了微波消解法.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测定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板蓝根、甘草、黄芪、柴胡、当归等药材药用部分的Pb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中的含量,说明了中草药对土壤中的Pb元素有微弱生物迁移作用,富集系数≤0.2.(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徐炳川[10](1995)在《生物迁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迁移命题是由达尔文(1859)提出来的。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认为,一个物种只能有一个起源中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它会从这个中心迁移到力所能及的地区。然而,当布克曼(1922)的“迁移炮弹”理论问世之后,迁移研究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差不多50年。李四光是在“迁移炮弹”阴影下,依然坚持迁移观点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达尔文迁移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屡见不鲜的化石“穿时”现象和时代差异,大量的生物地理新资料,使人们从不可知论的桎梏中逐渐解脱出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地壳运动理论研究的新需求,以及大陆漂移和海水进退规程研究的新进展,掀起了重新认识迁移的高潮。作者依据自己的积累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迁移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最低层位的地理追索方法、演化程序的地理追索方法和相应环境的追索方法。迁移如同演化,在达尔文力的全弥漫作用(Allper-vadinsaction)下时刻在进行着。迁移与其说是生物自身的一种能力,倒不如说是环境给予的一种机会。迁移造就并维系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系统。迁移研究必将发展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迁移学(Palaeobiomigratology)。生物迁移思想是与地质力学?(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生物迁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煤矸石充填型重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迁移及分布特征,以淮北芦岭矿细矸、粗矸和洗矸3种煤矸石及其复垦地玉米(Zea mays 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Pb、Zn、Sn、Hg、Cd、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在煤矸石和玉米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复垦所用煤矸石重金属含量整体呈洗矸>细矸>粗矸;复垦地玉米不同器官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果实富集能力弱于其他器官,叶对Cu、Pb、Zn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此外,各器官重金属含量与煤矸石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迁移论文参考文献
[1].田甜,谢作明,陈洁,李菲.有机物对沉积物中砷生物迁移的影响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7
[2].宫传刚,严家平,刘杰,喻怀君.煤矸石充填型重构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迁移及分布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6
[3].刘攀攀,陈正,孙国新,李宏.稀土矿区及其周边水稻田中稀土元素的生物迁移积累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6
[4].常丽君.法开发出一种新型数学模型[N].科技日报.2011
[5].毛淑娟,赵新淮.重金属铅在奶产业链中的分布和生物迁移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6].鲁勇齐,李生彬,郭效军,王强.土壤中铬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J].光谱实验室.2009
[7].张向锋,任立红,丁永生.基于生物迁移的网络动态负载平衡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
[8]..海水温度影响生物迁移[J].海洋世界.2007
[9].李生彬,蒲艳玲,苗金廷,董爱臣.土壤中铅元素在中草药中的生物迁移[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
[10].徐炳川.生物迁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J].地质力学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