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论文-杨莹莹,程相振,崔刚,高蒙蒙,刘蓓蓓

沉积学论文-杨莹莹,程相振,崔刚,高蒙蒙,刘蓓蓓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饶阳凹陷,尾砂岩,特殊岩性段,地震沉积学

沉积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莹,程相振,崔刚,高蒙蒙,刘蓓蓓[1](2019)在《基于地震沉积学精细分析饶阳凹陷西部沉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饶阳凹陷西部蠡县斜坡砂体纵、横向发育不稳定,厚度薄。为解决砂体分布难以预测的问题,结合地震沉积学,利用90°相位转换,调整岩性与地震反射振幅的对应情况,使之达到最好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应的地层切片,分析研究区重点含油层位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以下简称沙一下亚段)和沙河街组二段上亚段(以下简称沙二上亚段)浅水叁角洲沉积体系的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沙二上亚段尾砂岩段沉积时期,主体为浅水叁角洲沉积,发育"西南为主,北部为辅"两大物源体系,以叁角洲内前缘-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力储层,自下而上的砂组组成湖退体系域,发育湖泛沉积,叁角洲向湖岸线方向逐渐退缩;沙一下亚段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以深水滨浅湖和半深湖相沉积的滩坝为整体特征,发育坝砂和滩砂类主力储层,经历快速的湖泛作用,沿湖岸线分布多组滩坝沉积,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带。(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何金先[2](2019)在《《沉积学基础》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沉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围绕该课程的野外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提出以野外教学实践观察点现象典型、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对照与互补等为指导思想,优选了大北望寒武系剖面4个观察点的岩性标志和古生物标志等沉积相标志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在原有的单一室内教学环节增添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1期)

雪莲[3](2019)在《第八届国际沉积学家协会暑期学校》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IAS)每两年举办一届暑期学校,为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沉积学基础理论和野外实习考察的平台。第八届暑期学校将于2020年5月23日至30日在巴哈马举办,现在对全球的IAS博士生学生会员开放报名平台,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15日。报名网址为国际沉积学家协会官网(www.sedimentologists.org)中summer-school一栏。暑期学校每位学生缴费400欧元,学生会员可申请国际沉积学家协会的学生旅行资助(Travel Grant)。据统(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钰娇[4](2019)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多门基础性学科的研究中成长的起来的,根据现如今的进展,地震沉积学可以分为叁个阶段,而目前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从整体上来看,地震沉积学已经可以做到更加精细的划分层序,利用最新技术做到叁维地震反演,这对于今后目的层的开发以及油田的持续开发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9期)

张平,李积永[5](2019)在《地震沉积学在滨浅湖滩坝砂体预测中的改进与应用——以柴达木盆地扎11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沉积学以沉积背景为指导,充分发挥叁维地震资料空间分辨率优势,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时频分析等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分析沉积演化规律及预测砂体展布特征。柴达木盆地扎11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21)油藏有利储层为滨浅湖滩坝砂体,油藏存在砂体厚度小,横向变化快,砂体接触关系认识不清等地震预测难题,常规地震属性分析预测精度低。本文以保真保幅迭后叁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重点结合单井岩性资料及区域古地貌特征,通过多井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含油层段地震响应特征,进一步应用相对波阻抗反演、地层切片、S小波变换频谱分解等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分析了研究区滩坝砂体沉积演化特征,有效预测了有利砂体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张华锋[6](2019)在《东营凹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地震沉积学——以东辛油田盐斜229块砂砾岩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北坡陡坡带发育有众多沉积类型的砂砾岩油藏,目前对该类油藏储层的发育特征认识不清,描述技术尚未成熟,必须对砂砾岩扇体内部的期次及其分布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以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地震沉积学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的方法对砂砾岩油藏期次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3个期次。以岩心、测井、地震分析为基础,明确扇根、扇中、扇端叁个亚相特征,通过地震相分析及波阻抗反演技术明确各个亚相的空间展布范围,扇中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对于油田指导砂砾岩油藏勘探与开发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蒲晓强,姜在兴,黄鑫,曹瀚升,祁雅莉[7](2019)在《泥页岩储层测井沉积学分析——以泌阳凹陷泌页HF-1井核桃园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泌阳凹陷泌页HF-1井核桃园组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泥页岩地层测井的沉积学。【方法】通过改进的Δlog R方法,建立适合研究区泥页岩有机质含量的测井计算公式;根据计算的有机质含量,结合矿物组分含量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特征,分析沉积环境变化。【结果与结论】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泌阳凹陷泌页HF-1井核桃园组泥页岩地层中的TOC,取得较好的效果,计算公式可在本研究区其他未取岩心的井中推广应用。泌页HF-1井核桃园组2 390~2 465 m地层由底部到顶部其沉积环境变化: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基本一直处于还原环境,但是随着湖水深度逐渐变浅以及陆源物质输入的增加,地层中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其中2 432~2 461 m地层为深水还原环境,陆源物质输入较少,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是最有利的页岩油储层赋存潜力段。(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艳蕾,朱筱敏,王贵文,潘荣,左一苇[8](2019)在《地震沉积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际硕士班的地震沉积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探索教学过程中以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论应用能力、解决实际生产及科研问题的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从事石油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陈波,段冬平,刘英辉,丁芳,陈晨[9](2019)在《西湖凹陷中深层河流相砂体地震沉积学解释与沉积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渐新统花港组储层为河流相沉积,以厚层、块状砂岩为特点,部分发育薄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层,但受制于海上井资料匮乏、储层埋深较大、砂体非均质性强等因素,砂体预测难度大、可靠性较低。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中90°相位转换、等时地层切片等技术,综合测井相、地震相,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南部黄岩区花港组沉积体系及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研究认为:花港组可划分为上段、下段2个叁级层序,在花上段5个四级层序中可识别出3种河道类型,其中曲流河宽0.2~1.2 km,单砂体厚8~30 m,宽厚比25∶1~40∶1;辨状河道宽0.8~2.0 km,单砂体厚20~40 m,宽厚比40∶1~50∶1;分流河道宽0.5~3.5 km,单砂体厚15~30 m,宽厚比30∶1~100∶1;自下而上由H5层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逐渐向H4层叁角洲前缘、H3层辫状河、H2—H1曲流河沉积体系演化;辫状河心滩、叁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等复合砂体均钻遇较好油气显示,可作为优质的储层,是气田内部寻找剩余油气及周边挖潜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杨春生[10](2019)在《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精细调整挖潜的后期,剩余油挖潜对窄小型河道砂体的刻画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井网控制不足150m窄小型河道的井间规模、边界、走向成为薄差油层砂体刻画的一大难题。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区块为例,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基于地震沉积学的井震结合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充分发挥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及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形成了"以地震整体趋势为引导,井点测井微相为质控,振幅能量突变定河道边界"的砂中找泥刻画方法,从地震叁维体到切片二维面井震信息联动,剔除相邻层位干扰信息,平面上分析不同厚度级别砂体与振幅能量的关系,确定河道砂体边界线及展布趋势,在井点处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匹配,井震结合确定河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和走向。该刻画方法 "由体到面到线到点",弥补了只应用井资料预测河道砂体精度不高的缺陷,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精细挖潜中取得了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沉积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沉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围绕该课程的野外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提出以野外教学实践观察点现象典型、野外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对照与互补等为指导思想,优选了大北望寒武系剖面4个观察点的岩性标志和古生物标志等沉积相标志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在原有的单一室内教学环节增添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莹,程相振,崔刚,高蒙蒙,刘蓓蓓.基于地震沉积学精细分析饶阳凹陷西部沉积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何金先.《沉积学基础》课程野外实践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

[3].雪莲.第八届国际沉积学家协会暑期学校[J].沉积学报.2019

[4].王钰娇.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J].农家参谋.2019

[5].张平,李积永.地震沉积学在滨浅湖滩坝砂体预测中的改进与应用——以柴达木盆地扎11区为例[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张华锋.东营凹陷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地震沉积学——以东辛油田盐斜229块砂砾岩油藏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7].蒲晓强,姜在兴,黄鑫,曹瀚升,祁雅莉.泥页岩储层测井沉积学分析——以泌阳凹陷泌页HF-1井核桃园组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8].董艳蕾,朱筱敏,王贵文,潘荣,左一苇.地震沉积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9].陈波,段冬平,刘英辉,丁芳,陈晨.西湖凹陷中深层河流相砂体地震沉积学解释与沉积演化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

[10].杨春生.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沉积学论文-杨莹莹,程相振,崔刚,高蒙蒙,刘蓓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