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何铨

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何铨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群体决策,多层编码分析系统MGPC,过程分析,功能理论

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文献综述

何铨[1](2010)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分析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互动分析技术和功能理论,深度分析28个叁人小组在计算机模拟情境任务中的问题解决互动过程,开发了群体互动过程多层编码分析系统(MGPC)。系统包括五个主类别(目标清晰化、问题分析、策略计划、问题解决和过程反思与控制)和十个次类别。检验结果表明该编码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有效的互动过程分析工具。(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0年02期)

何铨[2](2008)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作复杂程度的增加,组织越来越依赖群体来完成任务。群体有效性是衡量群体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表明群体有效性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特征、组织背景、任务特点和群体过程等。其中群体过程则被认为在各个影响因素和有效性之间起着中介或缓冲作用,而群体过程本质上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但是,关于群体互动行为与群体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过程行为衡量指标。因此,研究需要通过开发可信的过程分析系统来明确复杂问题情境中群体过程是如何影响群体有效性的。而群体决策的功能性理论被认为能从任务过程解释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以复杂问题解决为群体任务,根据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采用多特征的方法深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第一部分对复杂问题解决相关理论、群体过程、群体有效性和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的研究进行深入回顾,认为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影响群体有效性,复杂问题解决具有动态性、复杂性、模糊性以及时间滞后性,群体过程包括任务相关互动和人际相关互动。因此,在总结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计算机模拟为研究方法,根据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深入考察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第二部分基于模拟情境的系统数据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采用计算机模拟情境研究方法和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的传统分析方法一个体差异比较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有效性的群体在系统变量控制、信息收集与处理、过程控制、决策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初步证明了任务过程对群体有效性具有影响。第叁部分利用群体过程观察系统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构建影响有效性过程变量模型。本部分由叁个子研究组成。子研究一主要是开发和检验复杂问题解决情境中群体互动观察分析系统。结果得出具有五个主类别和十个次类别的多层次群体互动观察分析系统,并且系统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子研究二利用观察分析系统来研究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过程特征。结果显示有效性高的群体与有效性低的群体对功能步骤过程控制存在差异:有效性低的群体关注问题解决,而有效性高的群体能有效地管理各个功能步骤。子研究叁主要是利用互动观察系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有效性的过程变量模型。有效性模型中的互动过程包括任务相关互动和人际相关互动。任务相关互动中问题识别和确定与群体自反性对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观点多样化和任务执行策略对有效性消极作用。而人际相关互动中争论性讨论与社会支持对有效性有正面影响,冲突管理则产生负面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第四部分研究则是探究群体主观报告的对群体有效性有影响的过程变量。研究通过群体访谈和内容分析技术得出群体成员“认知”的促进和障碍因素。结果支持了第叁部分过程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补充了主观体验的过程变量;研究还发现有效性高的群体和有效性低的群体对过程影响的认识存在差别。第五部分中,由于群体过程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研究对群体进行针对性诊断反思的干预来验证群体认识过程变量的作用机制后对任务过程和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证明经过针对性诊断反思后的群体在后续的任务中优化了群体过程,进而提高群体有效性。该部分研究也为实践中群体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参考。第六部分对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叁方面的理论进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比较和整合了过程观察和群体成员对过程变量的理解;以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群体过程变量对有效性的影响,构建了群体有效性的过程角度模型。最后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4-01)

Hora,Tjitra,何铨[3](2007)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动态过程对群体有效性影响的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小群体的研究者都认为群体互动过程对有效的群体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的研究很难清楚地描述群体互动的确切性质和作用。因为以往很多研究关注群体互动过程中某些特定变量与群体绩效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将群体有效性定义为群体绩效和群体满意感。本研究从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整体(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刘满霞[4](2006)在《基于过程分析的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团队合作对一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几十年来,小群体研究一直在关注哪些因素影响群体内的有效合作和问题解决的。但先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对群体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给出明确的主张,所以,对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研究成了目前迫切的需要。本研究试图通过高群体有效性组被试和低群体有效性被试的差异,探讨影响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商务情境模拟(Svntex),在浙江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有17组(每组3人)中国学生参与,每组进行两个环节,一次练习一次正式实验,共计六个小时左右,整个过程进行了录像。通过对两组被试的问题解决行为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在问题解决上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高群体有效性组的被试比低群体有效性组的被试收集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入;其次:高群体有效性组被试在考虑问题上比低群体有效性组的被试更深入、更具有逻辑性;再者,高群体有效性组被试的决策是建立在认知分析的基础上,而低群体有效性组被试的决策则是与认知分析相脱离的;最后,高群体有效性组被试具有更多的群体互动,他们的决策是“协商决定”,并且成员之间“容易达成一致”,而低群体有效性组被试则更多的是“独自决定”。通过半结构的深度访谈的内容分析,我们探讨了不同群体有效性被试对其问题解决行为的评价以及所得到的影响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群体有效性的被试对其本身的问题解决行为作出了更多的肯定,但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更不满意,即高群体有效性被试在这两方面的评价的维度更多,频次更高:(2)低群体有效性被试得到的关键因素比高群体有效性的被试多,但是在相同维度的频次上低于高群体有效性的被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2-01)

何铨,Hora,W.Tjitra,马剑虹[5](2005)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中策略使用和信息获取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问题解决的情境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多个目标等特征。自Dorner等人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解决者的认知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这种研究范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复杂问题解决研究。Dorner的研究团队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为控制理论并分析了人们在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而解决者在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策略采用和信息获取方式是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模拟情境(syntex),研究群体在复杂、动态情境中的策略和信息获取和利用的特征。51名浙江大学学生随机地分为17组(每组3人)管理虚拟的服装厂18个月。根据实验结果将被试分为控制绩效好的和差的两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工作复杂程度的增加,组织越来越依赖群体来完成任务。群体有效性是衡量群体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表明群体有效性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特征、组织背景、任务特点和群体过程等。其中群体过程则被认为在各个影响因素和有效性之间起着中介或缓冲作用,而群体过程本质上就是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但是,关于群体互动行为与群体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过程行为衡量指标。因此,研究需要通过开发可信的过程分析系统来明确复杂问题情境中群体过程是如何影响群体有效性的。而群体决策的功能性理论被认为能从任务过程解释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以复杂问题解决为群体任务,根据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采用多特征的方法深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第一部分对复杂问题解决相关理论、群体过程、群体有效性和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的研究进行深入回顾,认为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影响群体有效性,复杂问题解决具有动态性、复杂性、模糊性以及时间滞后性,群体过程包括任务相关互动和人际相关互动。因此,在总结以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计算机模拟为研究方法,根据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深入考察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第二部分基于模拟情境的系统数据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及其对有效性的影响。研究采用计算机模拟情境研究方法和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的传统分析方法一个体差异比较来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有效性的群体在系统变量控制、信息收集与处理、过程控制、决策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初步证明了任务过程对群体有效性具有影响。第叁部分利用群体过程观察系统分析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构建影响有效性过程变量模型。本部分由叁个子研究组成。子研究一主要是开发和检验复杂问题解决情境中群体互动观察分析系统。结果得出具有五个主类别和十个次类别的多层次群体互动观察分析系统,并且系统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子研究二利用观察分析系统来研究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的过程特征。结果显示有效性高的群体与有效性低的群体对功能步骤过程控制存在差异:有效性低的群体关注问题解决,而有效性高的群体能有效地管理各个功能步骤。子研究叁主要是利用互动观察系统分析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影响有效性的过程变量模型。有效性模型中的互动过程包括任务相关互动和人际相关互动。任务相关互动中问题识别和确定与群体自反性对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观点多样化和任务执行策略对有效性消极作用。而人际相关互动中争论性讨论与社会支持对有效性有正面影响,冲突管理则产生负面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第四部分研究则是探究群体主观报告的对群体有效性有影响的过程变量。研究通过群体访谈和内容分析技术得出群体成员“认知”的促进和障碍因素。结果支持了第叁部分过程研究的结果,同时,还补充了主观体验的过程变量;研究还发现有效性高的群体和有效性低的群体对过程影响的认识存在差别。第五部分中,由于群体过程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研究对群体进行针对性诊断反思的干预来验证群体认识过程变量的作用机制后对任务过程和有效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证明经过针对性诊断反思后的群体在后续的任务中优化了群体过程,进而提高群体有效性。该部分研究也为实践中群体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参考。第六部分对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叁方面的理论进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特征;比较和整合了过程观察和群体成员对过程变量的理解;以群体决策功能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群体过程变量对有效性的影响,构建了群体有效性的过程角度模型。最后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参考文献

[1].何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过程分析系统构建[J].人类工效学.2010

[2].何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有效性[D].浙江大学.2008

[3].Hora,Tjitra,何铨.群体复杂问题解决动态过程对群体有效性影响的定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4].刘满霞.基于过程分析的群体复杂问题解决研究[D].浙江大学.2006

[5].何铨,Hora,W.Tjitra,马剑虹.群体复杂问题解决中策略使用和信息获取的模拟研究[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标签:;  ;  ;  ;  

群体复杂问题解决论文-何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