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裂缝扩展准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断裂力学,最大周向应变准则,定向射孔,扩展路径
裂缝扩展准则论文文献综述
董卓,唐世斌[1](2019)在《基于最大周向应变断裂准则定向射孔水力裂缝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最大周向应变断裂准则,基于裂纹扩展增量法模拟水力裂缝扩展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述裂缝扩展方法能有效模拟水力裂缝扩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定向射孔水力裂缝初始起裂水压、扩展路径和裂缝"偏转角"受射孔长度与倾角、地应力差、泊松比和注水压力的影响。通过预测裂缝初始起裂水压和扩展路径,可以优化选择合适的射孔参数。减小地应力差有助于降低裂缝起裂水压,同时可以使裂缝在扩展过程中沟通更大的有效储层。泊松比在临界荷载条件下对裂缝起裂特性产生显着影响,但是在高水压条件下对裂缝扩展路径无明显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射孔倾角是影响压裂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对上述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可以为定向射孔水力压裂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诗,何军,许潇[2](2018)在《水力裂缝的穿层扩展判别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裂缝缝高控制是实现油气藏增产稳产的基本保证,因此,水力裂缝在岩性界面处的扩展力学行为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原场应力作用下双层介质裂缝缝尖及岩层界面应力场,基于裂缝抗张及剪切破坏准则,建立考虑岩层抗张强度及界面摩擦性质时的穿透判别准则。(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唐旭超[3](2017)在《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结构形状的不对称性和受力状态的复杂性等因素,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多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其中又以Ⅰ-Ⅱ复合型最为常见。目前,许多学者对普通混凝土 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但是针对高强混凝土的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的研究尚未有学者涉及。基于此,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 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全过程,并对试验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四点剪切试验测得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20、C40、C60,初始应力强度因子之比KⅠ/KⅡ分别为0、1.61、3.49、5.32的四点剪切梁试件的荷载-裂缝口剪切位移(P-CMSD)曲线、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以及裂缝扩展轨迹。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应力强度因子之比KⅠ/KⅡ一定时,试件的峰值荷载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加,临界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与临界裂缝口剪切位移CMSDc则与混凝土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而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一定时,随着Ⅱ型断裂分量所占比重的提高,试件的峰值荷载和CMSDc有所增加,CMODc反之减小,两者的比值CMSDc/CMOD 则呈现上升趋势;(2)本文分别采用K(Ⅰ,Ⅱ)P-K(Ⅰ,Ⅱ)σ=K(Ⅰ,Ⅱ)ini准则、KⅠP-KⅠσ=KⅠcini准则、K(Ⅰ,Ⅱ)P-K(Ⅰ,Ⅱ)σ=0准则以及KⅠP-KⅠσ=0准则模拟了(1)中各工况下的四点剪切梁试件裂缝扩展全过程,获得了 P-CMSD曲线、P-CMOD曲线以及裂缝扩展轨迹。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KⅠP-KⅠσ=KⅠcini准则计算得到的P-CMSD曲线、P-CMOD曲线以及峰值荷载与试验结果吻合较为良好,而K(Ⅰ,Ⅱ)P-K(Ⅰ,Ⅱ)σ=0准则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且误差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但两种准则计算得到的裂缝扩展轨迹非常接近且都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对于四点剪切梁,Ⅱ型断裂分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甚微,主要对前几步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KⅠP-KⅠσ=KⅠcini准则计算所得的起裂荷载误差偏大。本文的研究表明,K(Ⅰ,Ⅱ)P-K(Ⅰ,Ⅱ)σ=K(Ⅰ,Ⅱ)ini准则相比于其它叁种准则更适用于不同强度等级、不同Ⅱ型断裂分量占比的混凝土 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分析。(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6)
张井财,薛启超,何建[4](2016)在《钢纤维混凝土裂缝扩展的双K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纤维混凝土的裂缝扩展过程仍然可以划分为裂缝不扩展、稳定扩展以及失稳扩展叁个阶段,因此基于素混凝土提出的双K断裂准则仍然适用;按照线性渐进迭加假定推导了钢纤维混凝土的裂缝尖端净强度因子和桥连韧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针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临界裂缝的解析解算法和便于实际应用的近似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双K参数的计算方法。分析讨论了钢纤维混凝土裂缝扩展抗力的来源,该抗力理论是基于混凝土黏聚力和钢纤维桥连应力共同作用得到的,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与之符合较好。开展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叁点弯曲试验,结果显示其起裂韧度总体增长但不成线性关系,而失稳韧度与纤维的体积掺量成近似线性增长关系,符合本研究理论。(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9期)
王璀瑾[5](2016)在《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凝土断裂分析中,一个描述准确且适用广泛的裂缝扩展准则对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裂缝扩展全过程至关重要。裂缝扩展准则可以反映裂缝扩展过程中裂缝尖端应力场和混凝土材料自身抗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裂缝扩展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本文采用试验、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混凝土I型裂缝扩展准则的适用性问题,主要针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缝高比的混凝土叁点弯曲梁试件的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尺寸为480mm×120mm×60mm的混凝土叁点弯曲梁试件,利用试验测得的起裂荷载Pini、峰值荷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等参数,得到了最高强度为115.8MPa的超高强混凝土的起裂断裂韧度KICini、失稳断裂韧度KICun和断裂能Gf并与其他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土的KICini、KICum与初始缝高比无关;当初始缝高比相同时,KICini、KICum及Gf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分别采用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裂缝扩展准则以及最大拉应力准则,数值模拟了强度等级为C20、C40、C60、C80和C100的混凝土叁点弯曲梁裂缝扩展全过程及试件的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叁种准则中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得到的峰值荷载及P-CMOD全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最大拉应力准则以及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的P-CMOD曲线与试验结果相比相差较大,而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更为吻合。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更适用于不同强度混凝土材料的断裂分析;(3)分别采用基于粘聚力和裂缝扩展准则的两种KR阻力曲线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初始缝高比的混凝土叁点弯曲梁的KR阻力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对于强度等级在C40以下的混凝土,基于粘聚力和裂缝扩展准则的两种KR阻力曲线计算方法计算得出的KR阻力曲线差别较小,而对于强度等级在C60以上的高强或超高强混凝土则差别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两种方法确定的起裂韧度KICini和断裂过程区(FPZ)长度有所差别而导致的。基于裂缝扩展准则的KR阻力曲线由于所需参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计算时间并提高了计算效率,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6)
王璀瑾,董伟,王强,吴智敏,曲秀华[6](2016)在《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I型裂缝扩展问题,分别采用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以及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裂缝扩展准则,数值模拟了强度等级C20、C40、C60、C80和C100的混凝土叁点弯曲梁裂缝扩展全过程,获取了试件的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P-CMOD)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叁种准则中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得到的峰值荷载及P-CMOD全曲线与试验结果差别最小。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最大拉应力准则以及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出的P-CMOD曲线与试验结果相比均有较为明显的偏离,但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更为吻合。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更适用于不同强度混凝土材料的断裂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05期)
董立恒,吴智敏[7](2016)在《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大周向应力准则与最大拉应变准则是混凝土断裂分析中常用的两种破坏准则。本文以上述两种准则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判断混凝土断裂过程的裂缝扩展准则,即当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p与粘聚力引起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σ之差大于混凝土的起裂韧度K_(ini)时,裂缝开始扩展。为了比较扩展准则的适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高度分别为60mm、90mm、120mm、150mm的混凝土四点剪切梁的裂缝扩展路径及荷载-裂缝口剪切位移曲线(P-CMSD)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准则计算的荷载-裂缝口剪切位移曲线(P-CMSD)相差很小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的裂缝扩展轨迹与试验结果吻合更好。(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15)
谢军,朱哲明,胡荣[8](2015)在《砂岩储层裂缝在水力压裂作用下扩展准则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储层裂缝方向以及井网布置下的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含共线裂缝岩体储层裂缝的扩展模型及注水压力计算模型。结合头台油田扶余储层参数探讨了储层裂缝方位、注采井方位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注采井方位下,当裂缝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时,注水压力最小,随着裂缝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的增大,注水压力也逐渐增大,当裂缝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时压力最大;注水压力随注采井方位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为避免油井出现暴性水淹及提高油田采收率,针对扶余储层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注水压力范围值。研究结果与实际工程测井数据较吻合,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卿龙邦,郝冰娟,赵欣[9](2015)在《扩展准则对混凝土裂缝黏聚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限大平板中心拉伸裂缝模型为例,分别基于强度准则和韧度准则,利用级数展开法获得了断裂过程区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裂缝扩展准则对黏聚区长度、裂缝张开位移及黏聚力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相比强度准则,采用韧度准则的临界黏聚区长度有所减小。临界黏聚区长度及裂缝张开位移均随韧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黏聚力随韧度增大而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5年01期)
王强[10](2014)在《全级配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及Ⅰ型裂缝扩展准则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混凝土的断裂问题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1)全级配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2)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准则的对比研究。关于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问题,前人已经进行了不少试验和理论研究,但是对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全级配混凝土断裂参数的研究由于试验设备及经费等原因资料更是相当匮乏。在不多的研究中,对于断裂能GF、双K断裂参数等断裂参数是否存在尺寸效应仍存在争议。在前人的研究中,所用大坝混凝土多为实验室配制,无法准确反映真实大坝混凝土的断裂性能。为准确评定大坝的安全性,有必要对现场浇筑的全级配大坝混凝土进行大尺寸的断裂试验,以确定真实的与尺寸无关的断裂参数。为此本文采用中国西南某座处于施工期的大坝所用混凝土,在施工现场浇筑了最大尺寸为2250mm×2250mm×450mm的楔入劈拉试件(初始逢高比为0.4),研究了双K断裂参数、断裂能GF、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等的尺寸效应。结果发现,双K断裂参数、GF、CTODc均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但当试件尺寸达1500mm即韧带高度与最大骨料粒径之比为6后,双K断裂参数、断裂能GF尺寸效应消失,而CTODc达到最大高度后仍有增长趋势。前人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断裂机理提出了不同的裂缝扩展准则,而且各裂缝扩展准则均取得了不错的计算结果。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多是以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此时混凝土的脆性并不明显,那么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脆性越来越大,各裂缝扩展准则的计算结果如何?哪个准则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更高的计算精度?这些是值得研究的。为此,本文分别采用以混凝土起裂韧度、抗拉强度为参数以及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为零的裂缝扩展准则,计算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叁点弯曲梁试件的P-CMOD全曲线。将叁种准则的计算结果对比后,发现后两种准则计算的P-CMOD曲线基本一致,且与第一种准则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表现不明显,但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差异越来越大。通过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后,本文认为以起裂韧度为参数的裂缝扩展准则更适用于各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断裂计算。(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9)
裂缝扩展准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力裂缝缝高控制是实现油气藏增产稳产的基本保证,因此,水力裂缝在岩性界面处的扩展力学行为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分析原场应力作用下双层介质裂缝缝尖及岩层界面应力场,基于裂缝抗张及剪切破坏准则,建立考虑岩层抗张强度及界面摩擦性质时的穿透判别准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缝扩展准则论文参考文献
[1].董卓,唐世斌.基于最大周向应变断裂准则定向射孔水力裂缝扩展研究[J].岩土力学.2019
[2].赵诗,何军,许潇.水力裂缝的穿层扩展判别准则[J].石化技术.2018
[3].唐旭超.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4].张井财,薛启超,何建.钢纤维混凝土裂缝扩展的双K准则研究[J].混凝土.2016
[5].王璀瑾.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王璀瑾,董伟,王强,吴智敏,曲秀华.混凝土Ⅰ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16
[7].董立恒,吴智敏.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比较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8].谢军,朱哲明,胡荣.砂岩储层裂缝在水力压裂作用下扩展准则及其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
[9].卿龙邦,郝冰娟,赵欣.扩展准则对混凝土裂缝黏聚区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5
[10].王强.全级配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尺寸效应及Ⅰ型裂缝扩展准则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