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董事会领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变视角,董事会领导结构,两职分离,两职合一
董事会领导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郝洁[1](2017)在《权变视角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事会领导结构通常指的是CEO与董事长的两职配置关系,即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还是两职分离。很自然地,引起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首先是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或者两职分离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角,许多学者围绕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关的理论分析主要围绕着代理视角与统一指挥两种视角,代理观点支持CEO和董事长两职分离,统一指挥观点则支持两职合一。相关的实证研究也没有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这在相关研究中留下的问题是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到底有没有关系?相应地,这一问题在实践中引发的困惑就是,CEO与董事长到底是应该合一还是应该分离?引起本研究注意的是,如果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没有关系,实践中间为什么会发生许多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的实例?即,董事会领导结构由两职合一变革为两职分离,或者由两职分离变革为两职合一。我们相信,现实中发生的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应该是基于改善绩效的考虑,也就是说,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内在关联。因此,本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和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解析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我们的相关研究也没有得到相对一致性的结果,即,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认真研究这一结果,我们认识到,现实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应该是一种权变视角下的相机决策,可能与特定的情境因素内在关联。以此为突破点,在进一步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重点关注了当前经营业绩、企业性质、股权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情境因素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这几个方面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权变视角,本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治理情境,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于公司绩效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实际反映又是怎样的?(2)考虑当前经营业绩的情况下,董事会领导结构由两职合一向两职分离的变革会是怎样的结果?两职分离向两职合一的变革又会是怎样的结果?(3)考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不同性质,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的结果又会有什么特点?(4)考虑股权结构的不同类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的结果又会有什么特点?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沿循资料准备与文献挖掘、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实证检验相呼应的研究路径,深入探讨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合理配置和变革董事会领导结构提供指导和借鉴。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围绕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相关的理论分析、探索性案例研究,以及结合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或者两职分离与公司绩效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即CEO与董事长由两职合一变革为两职分离,或者由两职分离变为两职合一,其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2.考虑当前经营业绩的不同情境,本研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当前经营业绩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对于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公司,在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如果实施两职分离,会损害公司下一年的绩效;而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差时,如果实施两职分离,则会增进公司下一年的绩效。(2)对应不同的两职分离模式,对于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公司,在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离职分离模式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差时,实施离职分离模式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学徒分离模式与当前经营业绩的交互作用、以及降级分离模式与当前经营业绩的交互作用,均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着性关系,相较之下,离职分离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对于CEO与董事长两职分离的公司,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会对公司绩效会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差时实施两职合一则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所以,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两职合一向两职分离的变革更适合发生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差时,而两职分离向两职合一的变革更适合发生在当前经营业绩较好时。3.考虑企业性质和股权结构的不同情境,本研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性质和股权结构对于当前经营业绩在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在国有企业中,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绩效,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也会对公司未来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对公司未来绩效没有产生显着的影响,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对公司未来绩效也没有显着的影响。因此,相比较而言,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当前经营业绩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比较明显,在非国有企业不那么明显。在非国有企业中,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基于公司当前经营业绩调整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并不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的影响。(2)在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而在非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对公司未来绩效没有显着的影响,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对公司未来绩效也没有显着的影响。因此,相比较而言,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当前经营业绩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比较明显,在非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不那么明显。这可能反映出,在非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我们所期望的非控股大股东对于控股股东的制衡机制可能因为缺少动力或者能力而没有实际发挥作用,因而基于公司当前经营业绩调整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并不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着的影响。(3)第6章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国有企业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绩效,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也会对公司未来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以及在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公司中,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等现象,再次验证了第5章实证研究所发现的,当前经营业绩不佳时实施两职分离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绩效,当前经营业绩良好时实施两职合一也会对公司未来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这也反映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当前经营业绩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在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以及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而不是非单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公司)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较,本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基于权变视角研究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革问题。许多学者基于代理视角与统一指挥视角,围绕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关研究都没有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本研究注意到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着的事实,认识到现实中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应该是一种权变视角下的相机决策,可能与特定的情境因素内在关联。以此为突破点,本研究重点关注了当前经营业绩、企业性质、股权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情境因素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这几个方面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第二,构建了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多层次调节模型。虽然已有研究关注到当前经营业绩水平下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但同时考虑当前经营业绩水平、股权性质、股权结构等因素对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本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在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来解析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而基于权变的视角,首先考虑当前经营业绩影响下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然后进一步考虑在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股权结构的企业中,当前经营业绩水平对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第叁,基于权变视角,本研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治理情境,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重点关注了前期经营业绩、企业性质、股权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情境因素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实际影响和调节效应,所得到的许多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合理配置和变革董事会领导结构提供指导和借鉴。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董事会领导结构的特殊类型以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权结构变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06-01)
何安亿[2](2015)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1年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分批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我国迈入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代。从上市公司近叁年数据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有待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领导结构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此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对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机制而言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改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提高董事会监督效率。基于此,本文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我国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领导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区分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识别及披露动机的基础上,以动态视角探讨了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嗣后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影响的路径及效果,分别分析了其对于董事长及总经理人员变动和两职人员分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识别和披露;对于两职合一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为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激励,提高了公司次年总经理及董事长的变更率,但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两职人员分离的治理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最后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31)
周兰,何安亿,李志军[3](2014)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且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披露比例较低,其公司治理效应有待检验。以中国2011~2012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所产生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于两职合一的企业而言,内控缺陷披露为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激励,提高了公司次年的两职人员变更率,但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两职人员分离的治理效应。(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璐[4](2014)在《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事会领导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关键要素之一,对于公司治理效率和公司业绩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4年05期)
孙超[5](2013)在《第一大股东性质、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从第一大股东视角研究不同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安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控制能力较强时,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控制能力较弱时,两职合一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本文还根据第一大股东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当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非国有股股东时,由董事长分任总经理更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本文来源于《科学决策》期刊2013年07期)
邓星晨[6](2013)在《董事会领导结构变更的市场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2006-2011年间,发布董事会领导结构变更公告的沪深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董事会领导结构的变更在事件窗内是否会引发市场显着的异常收益。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研究董事会领导结构、变更原因和继任者政府关联分数,对累计异常收益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从总体上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会引发显着的负向异常收益。将样本拆分为两职合一(由两职分离变为两职合一)及两职分离(由两职合一变为两职分离)两个组别后发现,两职合一组会有显着的负向异常收益,而两职分离组会有非显着的正向异常收益。(2)从回归结果看,市场对两职分离组有更积极的反应;(3)市场对非常规变更有更积极的反应;(4)继任者政府关联分数与市场的反应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根据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选取适合公司自身特点的董事会领导结构,更加关注高管的经营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他的政府关联。(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3-06-30)
刘洋,赵伟[7](2013)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通过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以每股收益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时,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时,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并不存在相关关系。据此,建议在进一步完善公司股权结构与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应鼓励企业采用两职分离的领导结构,让公司的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新会计》期刊2013年06期)
Gary,Larkin[8](2011)在《美国经济咨询委员会 美式董事会领导结构遭疑》一文中研究指出《Korn/Ferry市值100:美国最有价值的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报告》(KFMC100)发现,高市值上市公司中只有9%由非执行主席领导,如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华特迪士尼和麦当劳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都(本文来源于《董事会》期刊2011年01期)
应争先[9](2011)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17年改革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经过17年的改革实践,医院在组织管理和医院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将对东阳市人民医院的新型组织结构和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以期达到推广经验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医院院长论坛》期刊2011年01期)
缪柏其,杨勇,黄曼丽[10](2008)在《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治理——基于上市公司CEO更换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业绩水平下董事会领导结构与CEO更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业绩很好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有利于避免不正常的CEO强制更换;在业绩一般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则为业绩较低的CEO提供了保护;在经营亏损的公司中,这一保护不再发生作用。基于不同业绩水平下CEO更换的实质,本文认为,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是相容的,从而为研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此外,本文的研究还为我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08年12期)
董事会领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11年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分批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我国迈入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代。从上市公司近叁年数据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有待提高。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领导结构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此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对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机制而言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改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提高董事会监督效率。基于此,本文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利用我国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领导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区分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识别及披露动机的基础上,以动态视角探讨了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嗣后对于董事会领导结构影响的路径及效果,分别分析了其对于董事长及总经理人员变动和两职人员分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有效识别和披露;对于两职合一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为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激励,提高了公司次年总经理及董事长的变更率,但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两职人员分离的治理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最后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董事会领导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郝洁.权变视角下董事会领导结构变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2].何安亿.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5
[3].周兰,何安亿,李志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董事会领导结构的经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
[4].王璐.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5].孙超.第一大股东性质、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J].科学决策.2013
[6].邓星晨.董事会领导结构变更的市场反应[D].暨南大学.2013
[7].刘洋,赵伟.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新会计.2013
[8].Gary,Larkin.美国经济咨询委员会美式董事会领导结构遭疑[J].董事会.2011
[9].应争先.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17年改革实践[J].医院院长论坛.2011
[10].缪柏其,杨勇,黄曼丽.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治理——基于上市公司CEO更换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