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二中学四川雁江641300)
摘要:通过对“初三科代表与同学之间因为紧张复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同伴交往矛盾之后,老师耐心倾听并给予学生同伴交往的策略”的教育案例的剖析,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人“育心立志”的初心和信念。同时,在对学生孩子育心立志的陪伴中,成长着教育人自己。
关键词:因材施教;育心立志;心灵相伴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36-01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因材施教”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智慧和力量,育心立志,为了高效陪伴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为了遇到更好的我们自己!
初三1班,学习基础和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相对于其他班孩子来说,都是较好的班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外出培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的我又代理班主任了。
我很乐意享受这个过程,很珍惜身边的每一次感动: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宣誓、锻炼,在一旁静静欣赏他们的喜怒哀乐,慢慢见证他们的成长……
上午第二节,化学课。按照老师事先安排,由化学思维独特但不是化学科代表的陈同学给全班同学辅导讲评试卷③第五题的一题六解方法策略。前一天,陈同学把“请在明天上午第二节化学课前做完试卷③”的通知写在了黑板上。但是,化学科代表王同学却按照“惯例”:其他科作业太多,就自行调整作业量。于是,王同学没有与陈同学商量,就将通知改成了“明天上午第二节化学课继续做试卷③”。
当陈同学讲评时,许多同学却还在继续做试卷③,陈同学“恼怒”地扔下粉笔,“啪”的一声“摔门”离开了教室。教室里一片嘘声。我立刻与王同学商议后,把班级交给了他。
我默默地、远远地跟随陈同学来到了运动场。陈同学猛一回头,发现是我,旋即,1米7个头的他伏在我肩头上嚎啕大哭起来,愤怒地咆哮到:“谁叫他们做题那么慢,谁让他们不会高效刷题,一群弱智……”
从中考在即的特定时间来看,十五、六岁的初三学生,期盼老师、同伴和家长对他们成长进步的认可,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渴望被尊重、被认同。但是,现实生活中,或由于升学压力或压抑失望等困扰,初三学生能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都似乎成为了“奢侈品”,不可能尽情地宣泄情绪,更难得到自身存在感和成就感的满足了。
我抚摸着陈同学的头,心疼地说“哭吧,哭吧,男孩哭吧,不是错”!
要知道,平时表现出孤傲、自负、自尊心特强的陈同学,这样的“失态”、“怒吼”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不是确实让他感受“憋屈”到了极点,他决不会这样!
过了好一会儿,我承接了陈同学的情绪,和缓地说:“就是,你好心好意帮助大家,不仅得不到‘感谢’二字,而且,他们全然不顾你的付出,只顾自己做卷子。但话又说回来,昨天作业的确是多了些。”
看见陈同学渐渐平静了下来,我顺势问道“你现在最想说啥?”陈同学激动地说道:“尼采说过,‘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好了,我要做聪明人,擦干眼泪,继续奋斗!”过了一会儿,我试探性地说:“同学们不能高效刷题的问题,咋办呢?要不,下午自习时间的‘每日一议’,我们讨论‘高效刷题’,请你给大家支支招,行不?你考虑好以后再告诉我”。
跑操时间,王同学跑到我身边,边跑边说:“今上午的事,我也有责任,我不该直接修改通知,即使来不及商量,我也应该修改了之后,主动与陈同学沟通”。我肯定了王同学剖析自我的积极做法,接着说“那,你能不能在‘每日一议’时间里,也讲出这番话呢?”王同学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接着,陈同学也表示愿意分享“高效刷题”的感受。
后面的情节,就很简单了。两个大男孩主动承担给对方和班集体带来了不愉快的责任,并以大男孩特有“拍肩”的方式和好了。全班同学在转动脖子用头书写“我们开心”的热身运动后开始了下午的自习……
其实,对十五、六岁的初三学生而言,陪伴、理解、支持是他们最需要的:陪伴他们适度宣泄压抑、焦虑等各种情绪;理解并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提升他们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力、共情表达力,引导他们学会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正性和负性情绪;支持他们有责任、有思想、有个性的成长体验。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育心立志,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