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效应论文-王振波,梁龙武,褚昕阳,李嘉欣

协调效应论文-王振波,梁龙武,褚昕阳,李嘉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

协调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波,梁龙武,褚昕阳,李嘉欣[1](2019)在《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效应测度及交互胁迫关系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神奇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其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倾心向往的世外桃源,亟需进一步探究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本文创建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15个地市州2000-2017年面板数据探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效应及交互胁迫关系。结果显示:①2000-2017年青藏高原仅有拉萨和西宁旅游经济指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州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整体较高,仅有西宁和海东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余地市州变化平缓;②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时序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青海呈现以西宁为核心,逐层向外递减的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西藏呈现以拉萨为中心,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③青藏高原复合系统协同效应子类型主要是旅游经济滞后型,西宁和拉萨呈现"旅游经济滞后-系统均衡发展-生态环境滞后"的变化趋势;④基于双指数模型证实了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关系。(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凌永辉,查婷俊[2](2019)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制度联动改革及其协调效应——以长叁角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提升城市的市民幸福、公共服务等内涵层面,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基于这种认知,本文对长叁角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长叁角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户籍人口城镇化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容易沦为房地产化叁个方面的问题。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推进户籍、土地和财税制度的联动改革,实现人口、土地和资金之间的要素协调。长叁角城市群具有功能协同和组织重构的巨大优势,有利于在以市场自组织机制协调为主的"扁平化"多中心网络结构中,实现产业集群带动人口集聚,并在要素集聚中同步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5期)

马爱平[3](2019)在《共同市场支配之协调效应——《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草案)》完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协调效应是反垄断法之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2017年9月8日商务部发布《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但没有对协调效应及其认定作出规定。经营者集中不批准的情形包括共同市场支配地位或协调效应的市场形态。认定构成共同市场支配的要素包括反复的相互作用,达到协调的参考点(价格、产出、市场份额),折现因子,可信的惩罚机制,监督背离协调行为的市场透明度,协调的结果不会被外部竞争者打败,并购和协调效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确定共同参与经营者集中或协调效应的步骤:确定调查的协调理论,评估是否协调效应在并购前市场重复发生,以企业属性标准和市场标准确定寡头数量,适用协调效应测试。达成协调的考察标准包括企业属性标准和市场标准,应完善考察标准的考虑要素。(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廖凯诚,戴胜利,段新[4](2019)在《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协调效应评价及动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4-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的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结果显示:2004-2016年全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的协调水平偏低,并且由东向西的区域阶梯递减特征显着,多数省市科技创新滞后于绿色治理发展,协调等级处于濒临失调水平以下;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影响不显着,长期看呈现为负向冲击效应,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呈现出显着正向、持续影响;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冲击效应不显着,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呈现出显着正向、持续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不存在因果关系,绿色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冲击作用具有相似性,但科技创新对绿色治理的冲击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16期)

徐海霞,吕守军[5](2019)在《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市场摩擦与BaselⅡ的银行资本监管会加剧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动性,这促进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引入。本文运用一个带有抵押品约束的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对经济周期、福利改善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的模拟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宏观审慎监管中的LTV规则可以降低福利损失,此工具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是有效的;(2)两种政策如何协调应根据具体经济情况而定,研究表明,经济体在面临需求冲击时两种政策可以相互促进,而面临供给冲击时可能会产生冲突;(3)最优政策组合的福利分析表明,LTV规则对房价应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修正泰勒模型中加入宏观审慎监管后的政策效率比标准泰勒模型更好,说明两种政策的互动能显着地增强经济体系的稳定性。鉴于此,我国政策当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当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共同实现经济与金融稳定。(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廖凯诚,刘晔,李星辰[6](2019)在《张家界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效应评价及动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张家界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在旅游产业成长的生成期,张家界旅游产业成长是追逐金融资本的发展,此时,金融发展是推动旅游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旅游产业成长的发展期,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成长表现出同步发展状态,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张家界金融发展是引起旅游产业成长的重要原因,但旅游产业的成长并不是引起金融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张家界金融发展对旅游产业成长的贡献表现为滞后、持续、正向效应,贡献率最终稳定在62%左右。但旅游产业成长对张家界金融发展的作用则呈现出持续时间短、贡献力小等特点,贡献率稳定在13%左右。(本文来源于《旅游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张竣喃[7](2018)在《我国省域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时空协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然而,时至今日,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与内部矛盾开始集中显现。多年来以促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始终无法摆脱产业结构失衡、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急需全面调整。在此背景下,构建产业、技术与金融叁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态势,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文章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脉络和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从两两之间关系以及叁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其次,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叁系统耦合模型,运用2001~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叁者的协调发展态势及区域差异特征做出了实证分析。随后,文章基于ESDA分析方法,运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以及“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叁类双变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呈快速上升的良好状态,而产业结构发展态势较为稳定。各省区叁系统耦合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并不高。综合看,我国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相对滞后,二者并未呈现出明确的协同发展态势。同时,区域间技术创新及金融发展的耦合水平存在显着差异,但二者空间匹配度的逐步上升将成为耦合持续演进的重要推力。与此不同的是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二者较高的空间匹配度能够支撑耦合的持续演进,且二者耦合度提升是叁系统耦合关系改善的关键因素。此外,全域自相关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双变量具有显着的负空间相关性,而“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以及“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两类双变量则具有显着的正空间相关性。此外,局域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叁类双变量的异质性特征。(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赵玮,赵敏娟[8](2018)在《异质性预期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的建模思想,构建了基于Agent的DSGE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发现:基于Agent的DSGE模型中,产出与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传统新凯恩斯DSGE模型"平缓,并且持续时间更长;本文模型更加符合现实经济,样本内外预测能力较传统新凯恩斯DSGE模型与VAR模型好;当经济面临违约风险冲击及生产力冲击时,中央银行运用包含逆风策略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相配合对经济波动影响最小,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以及减少福利损失。(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8年04期)

孙亚楠[9](2018)在《解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而如何正常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又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平衡为代价,这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推动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8年07期)

王文波,逯进[10](2017)在《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评价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系统耦合模型,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指数上,2001~2014年中国金融发展综合指数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波动性较为明显,但总体亦表现为增长态势。在二系统耦合度上,当前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区域间差异依然明显,具体表现为由东向西,耦合发展速度逐渐减慢。(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协调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提升城市的市民幸福、公共服务等内涵层面,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基于这种认知,本文对长叁角地区的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长叁角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仍然存在户籍人口城镇化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容易沦为房地产化叁个方面的问题。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格局,推进户籍、土地和财税制度的联动改革,实现人口、土地和资金之间的要素协调。长叁角城市群具有功能协同和组织重构的巨大优势,有利于在以市场自组织机制协调为主的"扁平化"多中心网络结构中,实现产业集群带动人口集聚,并在要素集聚中同步优化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波,梁龙武,褚昕阳,李嘉欣.青藏高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效应测度及交互胁迫关系验证[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2].凌永辉,查婷俊.新型城镇化中的制度联动改革及其协调效应——以长叁角地区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9

[3].马爱平.共同市场支配之协调效应——《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草案)》完善建议[J].理论与现代化.2019

[4].廖凯诚,戴胜利,段新.科技创新与绿色治理协调效应评价及动态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5].徐海霞,吕守军.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9

[6].廖凯诚,刘晔,李星辰.张家界金融发展与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效应评价及动态关系研究[J].旅游论坛.2019

[7].张竣喃.我国省域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时空协调效应研究[D].青岛大学.2018

[8].赵玮,赵敏娟.异质性预期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效应[J].财贸经济.2018

[9].孙亚楠.解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效应[J].中外企业家.2018

[10].王文波,逯进.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评价比较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协调效应论文-王振波,梁龙武,褚昕阳,李嘉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