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赵长铭,徐璐璐

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赵长铭,徐璐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研究进展

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赵长铭,徐璐璐[1](2019)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2](2019)在《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掩饰性治疗安氏Ⅲ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报道。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改变。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初诊年龄平均(16.5±2.6)岁,均为汉族。所有受试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配合Ⅲ类牵引及摇椅弓治疗,于治疗前后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生长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及髁突长轴比治疗前增大,髁突上部高度减小,髁突位置更靠后,且以上变化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髁突短轴及轴面倾斜角的前后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但髁突短轴有增大的趋势,髁突轴面倾斜角有减小的趋势;(3)结果说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治疗前后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吴佩蓉,张志彬[3](2019)在《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叁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叁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叁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着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黎黎,宁姗姗[4](2018)在《DAMON自锁托槽与传动直丝弓托槽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疗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amon自锁托槽与传动直丝弓托槽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疗效的比较。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徐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4例,A组正畸治疗过程全部采用Damon自锁托槽,B组采用传动直丝弓托槽。在治疗前及6个月、12个月复诊时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值观察其疗效。结果 Damon组和直丝弓组在治疗6个月后X线片上各个测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发生显着变化(P<0.05),传动直丝弓组错牙合畸形得到矫正变化明显优于Damon组(P<0.05),12个月后两组正畸方式疗效进一步提高,但Damon组与传动直丝弓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传统直丝弓托槽的短期疗效优于Damon自锁托槽组,但长期效果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传统直丝弓在临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程度较轻患者的治疗中仍然可作为常用的托槽选择,在长期的矫正过程中则更倾向于Damon自锁托槽。(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张庭瑄[5](2018)在《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开(牙合)伴牙列拥挤、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及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伴前突畸形的3例病例的矫治方案设计、矫治效果以及总结治疗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畸科。病例一,ZJX,女,20岁,主诉为前牙咬合不佳及不齐。临床表现为侧貌突面型,面部不对称,颏部左偏,颏唇浅,安氏Ⅱ类骨性I类,高角,上中线偏1 mm,下中线正常,前牙开(牙合),上牙弓拥挤量7.5 mm,下牙弓拥挤量6.5 mm,spee曲线左侧3 mm,右侧2.5 mm。颞下颌关节张口有弹响、无疼痛、无压痛、无张口受限,下颌运动基本正常,开口型及开口度正常。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颌内支抗内收前牙,下前牙舌倾,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的关系。应用口外弓J钩来解决露龈笑,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MBT托槽治疗。病例二,LSY,女,18岁,主诉为龅牙。临床表现为侧貌凸面型,均角,上下中线正,唇部较厚,有露龈笑,安氏I类骨性I类,上牙弓拥挤量2 mm,下牙弓拥挤量1 mm,spee曲线左侧3 mm,右侧3 mm。颞下颌关节张口无弹响、无疼痛、无压痛、无张口受限,下颌运动基本正常,开口型及开口度正常。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利用拔牙间隙整平排齐牙列,改善侧貌,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的关系。病例叁,LYX,女,19岁,主诉为暴牙。临床表现为侧貌突面型,面部不对称,颏部右偏,面中、下1/3高度正常,安氏I类骨性I类,均角,上下中线正,开唇露齿,12、22为开(牙合),上牙弓拥挤量2 mm,下牙弓拥挤量2 mm,spee曲线左侧2.5 mm,右侧1 mm。颞下颌关节张口有弹响、无疼痛、无压痛、无张口受限,下颌运动基本正常,开口型及开口度正常。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内收前牙,减小前牙突度,改善侧貌,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的关系。结果经矫治后,3位患者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列排列整齐,有良好的咬合关系,软组织侧貌外形良好。结论正畸医生对于不同骨性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需要有正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方案设计,同时需要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才能有最佳矫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于彦君[6](2018)在《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治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是指在生长发育期对已出现畸形的患儿或者具有出现畸形趋势的患儿以及对可能产生畸形的病因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避免畸形的继续发展,引导颌面部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和下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采用面具式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和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器矫治。Ricketts分析法是Ricketts提出的,主要表明牙齿、颌骨和软组织侧貌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可预测面部生长发育方向和发育量,也可用于矫治计划的制定和疗效预测。而Steiner分析法中的SNA、SNB角可分别用于表示上、下颌骨相对颅底的矢状向位置关系,此外,ANB角可用于表示上下颌骨的矢状向相对位置关系。本研究分别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和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上述分析法,分别比较矫治前后的测量结果,矫治后测量结果和生长发育预测结果,以判断矫治前后上下颌骨、牙齿、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从而评价早期矫治的疗效,为临床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2016年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安氏Ⅱ类(30例)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5例)共75例。所有患者矫治前后常规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Ricketts分析法测量每个患者矫治前后测量指标(31项),同时测量SNA、SNB和ANB角。矫治前后测量值分别标记为A0和A2,根据矫治前侧位片预测早期矫治结束时的生长发育预测值,标记为A1,其中,矫治前后测量值差值标记为d1,矫治后测量值与预测值差值标记为d2,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A2、A0和A2、A1。结果:安氏Ⅱ类患者1.矫治前后骨性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SNB增加2.58°(P<0.05),Xi-PM增加2.50 mm(P<0.05),ANB减少2.71°(P<0.001)。2.矫治前后牙性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磨牙关系距,前牙覆盖分别减少2.81mm(P<0.001),3.68 mm(P<0.001),L1-OP、U1-APog(°)分别减少1.89 mm(P<0.01)、7.35°(P<0.01),L1-APog(mm)明显增加1.84 mm(P<0.01);矫治后测量值与生长发育预测值比较:矫治后磨牙关系距、前牙覆盖和U1-APog(°)分别减少2.77 mm(P<0.001)、3.80 mm(P<0.001)、7.64°(P<0.001),L1-OP减小1.64 mm(P<0.01),L1-APog(mm)增加1.84 mm(P<0.01);U1-APog(mm)减小1.82 mm(P<0.05)。3.矫治前后软组织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Ls-TVL、Sm-TVL、Pos-TVL分别增加1.85 mm(P<0.05)、2.12 mm(P<0.05)、2.89 mm(P<0.05)。安氏Ⅲ类患者1.矫治前后骨性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SNA增加1.72°(P<0.05),SNB减少2°(P<0.05),ANS-Xi-Pm增加2.01°(P<0.05),PP-FH增加1.99°(P<0.05),FH-CFXi减少2.06°(P<0.05),NBa-Pt Gn减少2.78°(P<0.01),FH-NA增加2.17°(P<0.01),ANB增加3.71°(P<0.001),A-NPog增加3.20 mm(P<0.001);矫治后测量值与生长发育预测值比较:矫治后NBa-Pt Gn减少2.77°(P<0.05),PP-FH增加1.78°(P<0.05),A-NPog增加3.20 mm(P<0.001)。2.矫治前后牙性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磨牙关系距、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分别增加3.23 mm(P<0.001)、6.38 mm(P<0.001)、4.75 mm(P<0.001),PTV-U1增加3.38 mm(P<0.001),U1-APog(°)、U1-APog(mm)分别增加11.13°(P<0.001)、4.31 mm(P<0.001),L1-APog(°)、L1-APog(mm)分别减少4.80°(P<0.001)、2.02 mm(P<0.001),U1-L1减小6.21°(P<0.01);矫治后测量值与生长发育预测值比较:矫治后磨牙关系距、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分别增加3.40 mm(P<0.001)、6.29 mm(P<0.001)、4.53 mm(P<0.001),U1-APog(°)、U1-APog(mm)分别增加10.77°(P<0.001)、4.19 mm(P<0.001),L1-APog(°)、L1-APog(mm)分别减少4.59°(P<0.001)、2.08 mm(P<0.001),PTV-U1增加2.05 mm(P<0.05),U1-L1减小6.21°(P<0.05)。3.矫治前后软组织测量指标相比:矫治后ANS-Em增加1.73 mm(P<0.01),Em-OP减小1.47 mm(P<0.05),Ls-TVL、Sm-TVL、Pos-TVL分别减小了2.1 mm(P<0.001)、3.22 mm(P<0.001)、4.72 mm(P<0.001)。结论:1.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充分激发患者生长发育潜力,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及前牙深覆盖,内收上前牙,改善上前牙轴倾度,改善软组织侧貌,简化之后的二期固定矫正,且患者体验舒适,依从性高,可大力推广使用。2.早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充分激发患者生长发育潜力,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抑制下颌骨过度向前生长发育,改善磨牙近中关系,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改善软组织侧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吴剑豪[7](2018)在《自锁托槽矫正技术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正技术对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口腔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周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观察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牙列排齐时间、和拔牙间隙关闭时间、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血清和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列排齐时间和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D、BI、CAL及血清、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自锁托槽矫正治疗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周炎患者能加快正畸速度,降低炎症水平,维护牙周组织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06期)

谢晓婷[8](2018)在《恒牙列安氏Ⅱ~1类与安氏Ⅱ~2类错(牙合)畸形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安氏Ⅱ类错畸形因其成因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一直是正畸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难点。临床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问题,这要求医师不能只关注牙齿的整齐排列,更应思考如何调整牙列从而引导颌位处于一个有利于关节健康的位置,以追求在改善咬合关系的同时达到口颌系统的功能协调。本研究通过拍摄锥形束CT观察安氏Ⅰ类及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利用Mimics软件对相关结构进行叁维重建,选取代表性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统计对比,以期寻找错畸形类型与颞下颌关节结构功能间的相关性,从而指导正畸临床方案设计和治疗。方法:选取安氏Ⅰ类、Ⅱ类错畸形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按错畸形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安氏Ⅰ类组,安氏Ⅱ类1分类组,安氏Ⅱ类2分类组;每组20人,男女各10人。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拍摄锥形束CT,使用Mimics软件重建叁维形态,选取13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测量。最后数据归类整理,应用SPSS 17.0进行分析,对比3种错畸形类型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果:安氏Ⅰ类组,安氏Ⅱ类1分类组,安氏Ⅱ类2分类组组内患者左右侧数据对比,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组,安氏Ⅱ类1分类组,安氏Ⅱ类2分类组组内患者男性女性数据对比,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组,安氏Ⅱ类1分类组,安氏Ⅱ类2分类组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组与安氏Ⅱ类组髁状突头部前倾角度和关节窝前斜面倾角斜度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左右关节骨性结构基本呈对称状态,也无性别差异。2.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内位置不同。3.从安氏Ⅰ类与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状突头部前倾角度和关节窝前斜面倾角斜度的变化来看,颌位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颞下颌关节形态。(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期刊2018-03-01)

陆兴岭,刘博,赵丹,赵春钢[9](2018)在《成人安氏Ⅰ、安氏Ⅱ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CBCT对无主观关节症状的成人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髁突位置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5例进行CBCT扫描,应用CBCT专用软件Invivo 5.0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的距离,并运用SPSS 21.0软件包对叁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叁组数据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均具有组间差异,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关节前间隙安氏Ⅰ类组与安氏Ⅱ类组、安氏Ⅱ组与安氏Ⅲ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安氏Ⅰ类组与安氏Ⅲ类组、安氏Ⅱ组与安氏Ⅲ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安氏Ⅰ类组主要表现居中位,占57%;安氏Ⅱ类组主要表现为髁突后移位,占70%;安氏Ⅲ类组主要表现为髁突前移位,占63%。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关节前间隙大于安氏Ⅰ类和Ⅲ类;安氏Ⅲ类患者关节后间隙大于安氏Ⅰ类和Ⅱ类;安氏Ⅲ类患者关节上间隙小于安氏Ⅰ类和Ⅱ类。安氏Ⅰ类患者髁突居中位;安氏Ⅱ类患者髁突后移位;安氏Ⅲ类患者髁突前移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8年02期)

李泽[10](2018)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观察组、修复治疗的参照组。对比两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分(参考OIDP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修复治疗,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错牙合畸形效果突出,术后生活质量良好,具有实施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掩饰性治疗安氏Ⅲ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特点尚无较多研究报道。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结构改变。方法: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初诊年龄平均(16.5±2.6)岁,均为汉族。所有受试者及监护人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配合Ⅲ类牵引及摇椅弓治疗,于治疗前后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生长量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及髁突长轴比治疗前增大,髁突上部高度减小,髁突位置更靠后,且以上变化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髁突短轴及轴面倾斜角的前后变化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但髁突短轴有增大的趋势,髁突轴面倾斜角有减小的趋势;(3)结果说明,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治疗前后的形态结构有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赵长铭,徐璐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2].王超然,李志勤,史培良,冯春月,殷野.锥形束CT测量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吴佩蓉,张志彬.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

[4].周黎黎,宁姗姗.DAMON自锁托槽与传动直丝弓托槽在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疗效的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5].张庭瑄.安氏Ⅰ、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8

[6].于彦君.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早期矫治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8

[7].吴剑豪.自锁托槽矫正技术在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合并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8

[8].谢晓婷.恒牙列安氏Ⅱ~1类与安氏Ⅱ~2类错(牙合)畸形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的锥形束CT对比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8

[9].陆兴岭,刘博,赵丹,赵春钢.成人安氏Ⅰ、安氏Ⅱ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CBCT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8

[10].李泽.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标签:;  ;  ;  ;  

安氏叁类错牙合畸形论文-赵长铭,徐璐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