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与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文专题教学,语文教学改革,专题教学问题与对策,专题教学评价
批判与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肖峰旭[1](2019)在《语文专题教学的批判性思考和策略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下语文教学界遍布语文话语情境并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湮没其他合理教学方式的语文专题教学的现状,应分析其自身属性特质,厘清个体和宏观、单篇与整体的关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语文专题教学的最终依归。本文从语文教师的思维转换和创造性教学实践,对语文专题教学的立体式定性评价和有效而务实的学理研究等层面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期刊2019年22期)
赵清文[2](2019)在《王船山对汉儒经权观的批判与理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船山反对汉儒将"权"与"经"对立的观点,认为不能以"反经"定义"权"。同时,针对"反经合道为权"的经权观在道德实践中可能导致权术、变诈的流弊,他提出行权应"不易于正"的主张,明确反对"机权"行为。船山将"经""权"关系理解为一种体用关系,认为二者是统一的。王船山的经权观,在承认道德准则的普遍约束力的基础上,对主体在具体情境中意志自由的发挥给予了充分尊重,既深化和推进了儒家的经权理论,也有着显着的启蒙色彩。(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薛永龙[3](2019)在《批判与建构:《共产党宣言》的法律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党宣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法律思想。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历史和价值两个维度,在高度肯定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对其法律的物质制约性、阶级局限性、形式统一性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从争得民主、发展生产和保障人权方面,建构无产阶级法律观提供了总体设想。新时代,深刻领会《共产党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对于我们制定真正能够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律体系,以及参与符合公平正义的国际立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董培海,李伟[4](2019)在《建构与批判:国内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视角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哲学研究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就研究内容及其深度而言,国内研究并不逊色于国外。然而,在研究范式的选择上,国内外却存在较大差别。国内研究奉行"建构"的旅游知识生产方式,关注"旅游哲学"学科体系的宏大构建,但哲学本身所具有的反思和批判意识淡薄。相较而言,国外对旅游现象的哲学阐释肇始于对旅游本体的认知和对旅游知识生产的反思,学科特征淡化,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思辨和批判的意蕴浓厚,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通过对旅游研究中引入哲学视角的基础进行剖析,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相关成果,并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对国内旅游哲学研究的成果予以反思,以期为国内外研究者建立一个旅游研究中哲学议题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引发更多国内研究者对"旅游哲学"理论批判特质的深入思考。(本文来源于《旅游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于沛[5](2019)在《批判与建构:新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历史学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历史学迈出的第一步,是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开始的。中国历史学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时广泛汲取中国传统史学和外国史学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推动新中国历史学持续发展。新中国史学理论研究表现出的(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国强,袁晓薇[6](2019)在《场景、规制与表征建构:文化批判视野下短视频的传播逻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短视频日益成为当下年轻人进行个性表达与价值诠释的新方式,无数个体的"创作"和接力传播演绎出了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辉映的流动空间,呈现出了无奇不有、鱼龙混杂的短视频生态图景,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化形式,具有非常强的价值不明,良莠不齐,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价值属性的模糊性以及碎片化、场景化、奇观化的外在表征,本文将从视觉场景消费、技术规制与表达形态叁个方面探究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内在机理,同时结合文化批判理论对其传播逻辑进行解析,以此形成对于短视频行业的多角度审视和学理化批判。(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良丛[7](2019)在《批判与治理——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两条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历史中,批判理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推动了理论体系的有序演进,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标志性话语系统。随着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后,被长期忽视的治理话语系统开始慢慢进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者的视野。作为文化治理体系核心部分的审美治理,亦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另一个生长点,展现出值得深入开掘的空间。从整体上看,审美批判和审美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两条基本路径,二者不是矛盾冲突的,而是并行不悖、相互依赖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系必须同时包含二者,在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建设性理论的话语系统。(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4期)
项贤明[8](2019)在《作为建构之前提和基础的批判——20世纪中叶美国“学校消亡论”的当代思想价值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国兴起了一股"学校消亡论"的思潮。尽管其废除学校的主张在当时确实相当激进,但他们出于人道关怀而对学校教育制度所进行的激进而深刻的批判,包括对学校教育制度合法性的质疑、对学校垄断教育权力和教育资源的批判、对学校制度框架下教育异化的剖析等,是我们面向未来建构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当代世界教育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们的学校教育改革中,也应当注意到"学校消亡论"的当代思想价值,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陈琅[9](2019)在《规范与道德之争——基于《拯救正义与平等》谈柯亨对罗尔斯建构主义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和方法,被罗尔斯在其《政治自由主义》中称之为"政治建构主义",用作解释他的正义理论。而柯亨则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集中批判了这种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试图在原初状态下建构出正义原则,柯亨认为无论是建构的方法还是关于正义原则的解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柯亨对罗尔斯为代表的社会正义的建构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正义的特殊性、首要性以及受环境的影响等几个层面展开。这种批判实际上也是规范与道德之间的权衡和论战。(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7期)
汪明[10](2019)在《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范式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领域对深度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在内涵、特征与内在联系上存在差异,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范式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性人才。(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批判与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船山反对汉儒将"权"与"经"对立的观点,认为不能以"反经"定义"权"。同时,针对"反经合道为权"的经权观在道德实践中可能导致权术、变诈的流弊,他提出行权应"不易于正"的主张,明确反对"机权"行为。船山将"经""权"关系理解为一种体用关系,认为二者是统一的。王船山的经权观,在承认道德准则的普遍约束力的基础上,对主体在具体情境中意志自由的发挥给予了充分尊重,既深化和推进了儒家的经权理论,也有着显着的启蒙色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与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肖峰旭.语文专题教学的批判性思考和策略性建构[J].基础教育课程.2019
[2].赵清文.王船山对汉儒经权观的批判与理论建构[J].伦理学研究.2019
[3].薛永龙.批判与建构:《共产党宣言》的法律思想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董培海,李伟.建构与批判:国内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视角反思[J].旅游科学.2019
[5].于沛.批判与建构:新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19
[6].刘国强,袁晓薇.场景、规制与表征建构:文化批判视野下短视频的传播逻辑解读[J].皖西学院学报.2019
[7].张良丛.批判与治理——马克思主义美学建构的两条路径[J].思想战线.2019
[8].项贤明.作为建构之前提和基础的批判——20世纪中叶美国“学校消亡论”的当代思想价值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19
[9].陈琅.规范与道德之争——基于《拯救正义与平等》谈柯亨对罗尔斯建构主义的批判[J].学理论.2019
[10].汪明.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范式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