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实施疫苗许可证前25年的水痘死亡率(论文文献综述)
Graul A I,Pina P,Tracy M,Sorbera L[1](2020)在《2019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Ⅲ)》文中认为通过对全球药品市场新获批和新上市的药物进行年度综述,重点内容包括:截至目前,在囊性纤维化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Trikafta的获批和上市;首款常规(非应急)接种用的埃博拉疫苗的获批;全球首款疟疾疫苗在3个非洲国家的试点推广;一种新型多药耐药细菌感染治疗药物的获批;首款阿尔茨海默病原研药在中国的获批上市,结束全球10余年来相关领域无新药上市的历史。随着多款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恶性肿瘤适应证相继获批,证实了生物制药行业对恶性肿瘤免疫疗法的投入热情持续上涨。2019年最引人瞩目的趋势是美国FDA授予了创纪录数量的加速审批,其中多项审评的批准早于预期批准日期多达数月。
陈礼豪[2](2020)在《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文中研究指明跨国贸易和人口流动等全球化要素的出现,既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随着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全球卫生形势也正变得日益复杂。因应这种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卫生治理之路。泰国是中低收入国家中开拓卫生治理道路最成功的代表。国内发展和国际推动,被认为是泰国卫生治理获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国际推动的本质,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泰国卫生治理,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国际推动因素影响泰国卫生的具体途径有三种,分别是卫生资讯全球化、卫生援助国际化和卫生规则跨国化。首先,卫生资讯的全球化,既使泰国借助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现场流行病学合作和传染病研究合作,获得先进的疾病认识和医疗知识;又使泰国通过与全球和区域疾病监测网络的互动,获得各种突发卫生事件的情报。其次,卫生援助的国际化,丰富了泰国卫生援助的国际供应,为泰国干预突发卫生事件和建设长期卫生项目,提供了更充足和优质资金、人力、药品和设备等帮助。最后,卫生规则的跨国化,则为泰国的卫生治理提供建议,并对其特定的卫生行为进行规定,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不同层次制定统一标准、规划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限定政策选择、充当法理依据和行动框架。
颜毛毛[3](2020)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研究(1871-191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从一个以农村和农业为主的社会逐渐转变为一个以城市和工业为主的社会。在此期间,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迅猛发展,公共卫生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日益凸显。作为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显然对德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德国帝国政府、市政当局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决定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文章主体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德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后果。德意志帝国时期,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德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地区,导致城市人口数量激增,这给城市原有的住房、公共设施带来了巨大挑战,由此出现了住房拥挤、城市卫生环境差、卫生设施以及医疗设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并最终在德国城市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此次危机直接后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人口死亡率高,尤其是婴儿死亡率高;另一方面是城市各种传染病的广泛流行,例如肺结核、霍乱、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和白喉等。第二部分主要从住房建设与管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国家卫生管理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帝国政府、市政当局以及一些社会力量针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在住房方面,市政当局、建房互助协会和公司都积极地参与城市的住房建设,为部分官员以及广大的工人阶级修建廉价、小型的住房,以缓解城市居民住房拥挤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住房卫生状况。与此同时,各邦以及市政当局还制定了住房检查制度以及相关的建筑法规,并设立了市政住房登记处,加强了对城市住房建设的管理力度;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市政当局着重开展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的建设,并积极改善城市街道环境卫生,对街道和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在国家卫生管理方面,帝国政府率先成立帝国卫生局和帝国卫生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还相继制定了《帝国疫苗法》、《疾病保险法》、《食品法》和《传染病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来管理国家公共卫生事务。除帝国政府的努力外,市政当局、社会团体和医生群体也都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共卫生问题,并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用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如大力开展疾病防治运动、为婴儿与学生提供保健服务等。第三部分论述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效果。帝国政府、市政当局以及一些社会力量采取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德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改善了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大大降低了城市人口死亡率,城市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认识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其卫生意识也逐渐提高。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研究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从中可以吸取其经验教训,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赵传峰[4](2018)在《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难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难民的出现和流散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不仅与当事国的内部政治运作有关,更对难民流散对象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从而构成国与国关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难民治理主要依赖联合国难民署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以非盟、伊加特等区域或次区域组织主导的人道主义保障体系,而难民输出国、接收国也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近年来,非洲大陆的发展趋势总体稳定,但是各种形式的冲突、内乱、战争以及自然或人为的灾难远未停歇,由此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时有发生。在非洲之角,南苏丹和索马里的战乱和安全局势仍然严峻,加上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国内流民及国际难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埃塞俄比亚作为该地区较为稳定的国家,成了许多邻国难民的目的地或中转地。埃塞俄比亚以东的索马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输出国家之一,目前索马里难民数量已经接近90万,其难民数量至今仍呈总体上升趋势。邻国的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第六大难民接收国,目前境内难民数量已经高达79万。本文从索马里难民形成历史出发,分析了索马里难民产生的原因并着重阐述了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难民的现状、难民政策、存在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国际治理存在的挑战。
曾晓琳[5](2016)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以美国公共卫生法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卫生在20世纪后期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无数政客、学者和专业医学界人士注意到了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事关全体公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立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具有巨大的助力。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拥有社会管理职能,理应在公共卫生领域有所作为。在政府行使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法的规范和引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法作为行政法的一部分,在明确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监督政府权力运行上起着巨大的作用。美国公共卫生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代更是成为世界公共卫生法发展的领导羊。美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公共卫生法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政府公共卫生机构不断出现,职能分工不断细化而来的,当代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依照美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划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每级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侧重不同,机构设置有所差异,但相互合作协调。同时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立法也相当完备,与时俱进,美国立国以来,特别是罗斯福新政之后,公共卫生的立法工作发展迅速,公共卫生法体系建设完善,无论是宪法、法律、行政法法规还是判例法中都有关于公共卫生的规定,美国同时还设立了司法警察制度,来确保相关的公共卫生政策都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这些闪光的经验都值得我国在进行公共卫生事业改革时关注和借鉴。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卫生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带有深刻的时代痕迹。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在卫生部的统一领导之下,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和农村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明显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在2003年SARS爆发之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存在着重视个人卫生,轻视公共卫生的趋势。2003年SARS疫情蔓延全国,引发了对医改方向的反思,开始突出以政府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我国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工来行使职能,保障我国在卫生防疫、职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顺利进行。尽管如此,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还是存在许多不足,政府在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时,依然存在监管不力,机构分工不明等问题,急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用来引导和规范政府职能。为此,我们需要完善现有的行政法规,建立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来引导和规范政府行使职能,同时要呼吁尽快制定公共卫生基本法,对各项公共卫生事务统一规范。政府必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职能,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保障我国公民拥有一个体制健全、规范的公共卫生环境。同时,政府在处理公共卫生事务时所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需要接受来自权力机关、媒体和公众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总之,政府既要积极履行公共卫生领域的职能,又要自觉接受监督,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保障人民的健康。
孙宁宁[6](2014)在《国产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和证据质量初步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水痘呈全球分布,是一种高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一直以来疫苗都是最成功的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上市的水痘减毒活疫苗疫苗(Varicella Zoster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VZVA)均是以VZV的Oka株为基础。早期各国对来自该毒株的不同的减毒活疫苗进行了广泛研究,并首先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上市使用。目前国内应用的水痘疫苗主要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制品公司和长春祈健生物制品公司四个厂家提供,均采用Oka株。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对国内上市水痘疫苗进行了评价,但是这些研究的地区和人群不同,研究设计和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评价和整合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依据研究证据对水痘疫苗的使用做出政策推荐,对国内上市水痘疫苗的推广、甚至将其纳入计划免疫都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探索我国疫苗使用推荐的循证方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收集和评价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相关文献,并利用Meta分析整合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并用GRADE方法对整合证据的质量进行评级,致力于做出水痘疫苗接种的政策推荐。方法:原始研究系统评价部分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纳入评价中国国内上市的国产水痘疫苗对1-13岁儿童保护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准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Medline、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1915~)、万方数据库(1988~)。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题目摘要初筛、全文筛选的步骤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也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偏倚评价使用Cochrane的偏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序列生成;分配序列隐藏;盲法;不完整的结果数据:选择性报告(也就是报告偏倚);其他偏倚。数据整合使用Meta分析,Meta分析采用Rev Man软件进行。使用GRADE方法对整合的研究证据进行评级,并试图做出水痘疫苗保护效果方面的政策推荐。GRADE方法中随机对照试验整合证据的基础质量是最高的,首先根据证据质量降级标准进行降级,包括: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以及发表偏倚。然后对证据进行升级,主要取决于三个标准:关联强度;剂量-反应梯度;反对残余混杂或偏倚的合理性。因任一原因(偏倚风险、不精确性、不一致性、间接性或发表偏倚)而被降级的观察性研究不应按照升级标准予以升级。已被降级的RCTs通常不应被升级,除非以下特定情况下。GRADE方法的最后一步是根据整合证据的总体质量、卫生经济分析、价值观和偏好、利弊平衡、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投票,对水痘疫苗的使用做出政策推荐。结果:本研究的系统评价部分共发现6篇原始研究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评价国内上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6篇研究无异质性,其干预措施为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对照措施为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干预对象多为3-6岁儿童,研究地点分别为山东、湖南和湖北省。Meta分析发现接种这种水痘疫苗可明显降低水痘发病的概率(RR=0.11,95%CI[0.07-0.16])。支持本研究结论的6篇研究,在研究设计和执行中偏移控制很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研究中对设计和执行过程都没有介绍,因此我们无法给出“低偏移风险”的评价,最终导致该系统评价的整合证据需要因为“偏倚风险”而遭到降级。另外,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比较单一,仅为两个厂家所生产的水痘疫苗,并不能代表所有国内上市的水痘疫苗,因此这个整合证据存在间接性问题。同样地,由于评价的均为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水痘疫苗,研究结果均为显性的有效结果,可能存在发表偏移的问题,这也会导致该系统评价整合证据的降级。因此该系统评价整合的证据质量级别为“非常低”,即基于现有研究结果和质量,国内上市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与此估计值相差较大。建议:首先,该领域原始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干预措施和研究对象均比较有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能否推广到其它厂家的水痘疫苗和所有儿童仍有待讨论。基于GRADE分析该系统评价整合证据的质量评级不高,因此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水痘疫苗的实际效果与该保护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并不代表会否认此种水痘疫苗的有效性。用GRADE方法做政策推荐时,我们无法根据价值观和偏好、利弊分析做出判断,虽然关于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证据质量低,但是基于文献分析发现水痘疫苗是非常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因此,完整的GRADE方法不排除得出水痘疫苗强推荐的政策建议。
邵金远[7](2014)在《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医学传教活动,目前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众多,但针对中国内陆闭塞落后地区的区域性案例研究还极为匮乏,同时关于加拿大传教使团在中国医学传教的研究更为罕见,所以,本论文选取加拿大长老会在近代豫北的医学传教进行研究便具有以上两方面填补一定空白的意义。另外,相较欧美各国,加拿大传教使团登场较晚甚至是最晚,又因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从而较少带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功利目的,而更多地是基于传播上帝“福音”的纯宗教活动。同时,加拿大传教使团医学传教的目的地——近代豫北又是一块封闭、落后的尚待“开垦”的处女地。这就使得本选题又具有了作为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一个纯粹、典型案例的学术研究价值。明确了选题的价值,本论文便从问题出发,根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资料、加拿大传教士后人提供的资料这“四位一体”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循着历史的线索,在近代中国的大背景下,发掘、梳理和尽可能地还原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60年(1888-1947年)的医学传教活动,分析其分期、走向、特色、规律、影响以及与近代豫北社会的互动关系,厘清了社会福音运动在从以“疗灵”为主向以“疗身”为主转变中的作用、河南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在西医本土化进程中的地位以及加拿大传教使团“四进四出”豫北对其医学传教活动的影响等等问题。为此,本论文选取从加拿大长老会传教使团进入豫北进行医学传教的1888年为开端,到1947年加拿大长老会传教使团永久地撤离豫北,这60年的时间跨度作为研究对象,将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划分为五大时期:即1888-1903年间的创业期(巡诊、诊所)、1903-1927年间的发展期(医院)、1927-1937年间的鼎盛期、1937-1945年间的动荡期以及1945-1947年间的恢复-撤退期。不过,在具体分门别类的论述中,又不完全拘泥于以上的五大分期时间,而是遵循着西学东渐从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三个层面的大的走向,即遵循西方医学在豫北的体制化进程。本论文由绪论、八章正文和结语共十部分组成。绪论介绍选题的意义,相关的研究进展,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是全文的一个总纲;第一章介绍豫北医学传教的背景,即加拿大长老会何以会选择豫北;第二章介绍西方医学在豫北的植入,为生存而战的艰辛历程,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开始的;第三章介绍近代豫北医院的雏形,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发展的;第四章介绍正规化医院(以托管制、住院医疗为标志)的建立,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深入的;第五章介绍近代豫北的医学教育,即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支撑的;第六章介绍公共卫生事业和农村医疗网建设,即发掘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是怎样拓展的;第七章介绍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的衰落与医院的新生,即教会医学的终结与新中国医学的诞生;第八章则是关于近代豫北医学体制化、本土化的特征及其历史影响,即豫北医学传教留给今天的有形和无形的遗产;最后是结语,对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60年一个甲子的医学传教历程、特点、规律、影响和当今的启示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西方医学在豫北体制化、本土化的历程,也大致遵循着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三个层次的发展大主轴。所以,本论文的撰写思路既是历史的脉络,也是西方医学在豫北体制化、本土化的脉络,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第一,本研究在材料的搜集上是一个创新,根据档案资料、口述史料、实物资料、加拿大传教士后人提供的资料,以“四位一体”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拿材料的方式新,取得的材料新。不仅如此,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对加拿大长老会在华即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的医学传教活动,无论是外在的器物,还是内在的制度和精神,给今天豫北、河南乃至中国的医院经营、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管理等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本文对这笔遗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发掘、整理和展示,特别是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实践力量。第二,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和出发点,提出了诸如加拿大长老会为什么会选择豫北作为传教基地、何以会长期独霸豫北、其成功的秘诀何在(医院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公共卫生、医学教育等)、社会福音运动与河南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在其中有怎样的影响以及豫北医学传教的分期、进程、特点、规律和影响是什么等问题,然后通过实证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尽可能地解答了这些问题,这种解答的过程与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第三,本研究以实证材料阐明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加拿大长老会在豫北的医学传教是西方医学体制化(医院、管理、制度、护理、护校、公共卫生理念、护理分会等)与本土化(男护士、男女合校、中文教材、汉语讲授、不办医学高等教育、寄宿制人才培养模式、农村医疗网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西间的妥协、折中和融合,双方都有改变,既不是完全的体制化(因规模和目的的局限,不可能是全面的体制化,如缺乏豫北的医学“共同体”及其制度和章程,也没有专门固定的出版物等),也不是完全的本土化(尽管中方教职人员多方争斗,也未做到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运作;特别是,这种本土化始终是在西方医学体制化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其结果就是豫北特色的西医体制化。中西两种文化在西医东渐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冲突与磨合,不断寻找一种平衡点,遵循矛盾-冲突-妥协-融合-平衡出出的不断循环演进的过程和规律。第四,本研究不仅是西方医学在中国体制化、本土化的一个典型和纯粹的研究标本,填补了西医东渐个案研究以及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实证的案例揭示和证明了西学东渐中的一个现象和规律,即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其他门类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各类应用技术和实用工程等,医学是兼科技与人道于一身的“仁术”,所以,西方医学的传播相对较少受到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水平的制约,而能在相对封闭、落后的乡村地区如近代的豫北迅速、深入并全面的展开和深入。究其原因,是传教士传教的需要与中国底层百姓求医祛病最现实、最迫切的诉求能够最直接对接的结果。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西方医学在豫北的体制化、本土化的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中西学关系等互动的系统相关性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王英[8](2014)在《临淄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状评估调查》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逐步增强。如何控制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加强孕产妇管理,掌握健康知识、提高防病意识,预防性健康体检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居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自2009年开始,我国惠及全社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启动,包括9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项目经费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每人平均15元。2011年项目数量增加到11个,项目经费也由每人15元提高到每人25元,2012年项目数量及经费均同2011年。2013年项目数量继续增加到12个,项目经费提高到每人3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逐年增多,项目经费的逐年提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决心。项目的具体实施是由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具体执行,而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结构、工资待遇、办公条件等因素将直接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数量和质量。基于此,本调查是对几年来临淄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现状进行的现况研究,以此评估临淄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效果以及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能力,保障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推动临淄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水平再上新台阶。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临淄区所辖的8处镇中心卫生院和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单位基本情况(服务范围、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情况、项目工作考核情况、群众满意度调查、及目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对各镇街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了67处,从人员配备、设备配置、年龄学历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对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管领导、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采用了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查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通过对临淄区镇中心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充分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工作质量逐年提高,更加规范。71.42%的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公共卫生科,选派扎实能干的专业人员承担工作。按照项目工作需要配置设备,8处卫生院配置齐全率为89.83%,6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71.71%。人员培训率100%。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扎实开展11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项目经费严格考核后发放并监督专款专用,健康档案管理逐步完善,建档率为92.06%;健康教育服务普及率越来越高,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0-6岁儿童、孕产妇管理逐渐规范;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率为81.16%;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这3种慢性病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为58.8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更加科学,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步入正轨,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86.78%,满意度为81.61%。但是,仍然存在工作人员不足,镇卫生院人员到位率为72.83%;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占在岗技术人员和编制的比例为9.06%和5.71%;年龄老化,村医60岁以上占11.48%;人员素质偏低,村医中专及无学历人员占86.07%;待遇较差,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人员中级职称聘任率为54.36%。设备不全,经费不能满足需要,重点人群管理随访率低,群众满意度尚不高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研究结论各级基层医疗机构都已经转变工作理念,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抓紧抓好。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随着国力的强大,每年都有新项目,新挑战。就如何干好项目工作,各级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缺乏项目需要的专业人员,人员学历偏低,部分镇乡医年龄老化现象严重;2.保障机制不健全,项目经费相对不足。现有基本经费保障机制不到位,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差额事业单位,需要自己挣一部分工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欠缺统一整体规划,设置不合理,还有房租支出。以上基本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3.基本设施配置不足,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的科室设置、医疗器械、宣传设备等配置不到位,影响了项目工作开展效果;4.人员工资低,待遇差。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技术人员职称名额少,不能及时聘任,影响工资水平。乡村医生工资没有保障,没有养老保险,积极性差;5.项目工作开展不平衡。人员、设施配置较好的项目工作开展好,人员不足,设备不全、经费缺口大的项目工作开展差。重点人群规范管理率低;6.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有待提高。宣传力度不够,入户随访率低,导致群众知晓率不高,满意度不尽人意。政策建议1.加快招考速度,增加人员数量。建立健全人才招考制度,人事部门招考和单位自主招收相结合,根据工作需要招考专业对口、学历高的年轻人员,形成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队伍,解决人员数量和素质问题;2.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政府根据人口及经济发展速度,按照适当比例拨付专款用于卫生院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按照城市人口和地域分布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切实发挥中心、站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作用。适当加大经济条件差,地域偏远的的卫生院经费投入;3.提高人员待遇,解决乡医养老问题。将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统一按照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保障工资收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高、中级职称比例,缓解中级职称不能聘任的压力。为乡村医生和社区服务站人员入上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4.强化管理和督导,推进整个项目工作全面规范和提高。加强薄弱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指导,在现有人力、财力的情况下,力争工作再提高一步;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通过政府口径,借助各种媒体手段,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意义及具体做法,切实让群众认识到项目工作与自己健康息息相关,自觉接受服务;6.增加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民营医院、结防机构、皮防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伐,补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设施能方面的不足,与现有的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竞争,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宋青青[9](2012)在《二战期间的美国日裔拘留营研究》文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美国国内超过十一万的日裔美国人被美国政府以“战时安全需要”为由,关进了拘留营中。本文就试图通过探讨二战期间美国日裔被拘禁的历史,考察日裔拘留营的设置和拘留营内日裔的生活状况,并进一步对日裔拘留营做出恰当评价。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日裔拘留营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对该研究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正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要概述日裔被拘禁的背景和对日拘禁政策的实施,通过珍珠港事件前日裔的移民经历,分析他们在美国受到歧视的原因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各界人士的反应,进一步探究对日拘禁政策的出台。其次,考察拘留营的设置,包括对日裔的大规模撤离、拘留营的选址和分类以及拘留营的建造和内部设施。第三,探究日裔拘留营内的生活状况,内容包括拘留营内日裔的基本生活条件、其受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日裔的日常生活、营内安全管理以及最终离开重置中心。最后,论述美国日裔拘留营的影响,包括对日裔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日裔群体造成的种种影响及其对二战时期美日关系造成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日裔拘留营的深入研究,让我们对日裔在二战的经历有更多的了解,也从而能够正确看待日裔在战后的同化。拘留营内的经历,带给日裔很大的心理创伤,作为唯一被大规模拘禁过的族群,他们受到了美国政府的不公正对待。但对于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我们也应当两方面看待。拘留营内他们原有的日式的生活习惯被打破为他们融入美国社会奠定了基础,从长远来看,这对日裔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也正是这种经历,促使他们在战后的美国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功。
王蓬文[10](2011)在《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特征性病理变化表现为胆碱能神经元功能障碍、神经元和突触丢失、细胞外β-淀粉样肽(Amyloid beta, 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s)和细胞内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AD主要的神经分子病理改变是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和加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揭示脑内这些蛋白质合成、运输和聚集机制提供了所需工具。本研究旨在通过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内Aβ42/Aβ40的比例及ADDLs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ADDLs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探讨姜黄素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客观评价其疗效,为开发AD的中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采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及同月龄同背景的正常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每组12-15只。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于3月龄对小鼠实施姜黄素灌胃治疗,罗格列酮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2.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评价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治疗前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A1区Shank1和PSD95的变化,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突触的改变,评价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4.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治疗前后IDE、PS2、Aβ42、Aβ40和ADDLs的变化,判断姜黄素对Aβ级联反应的影响。5.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观察APP/PS1双转基因小鼠InR、IRS-1等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判断姜黄素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1.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分别明显延长和延长(P<0.01和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姜黄素大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尽管如此,姜黄素大剂量组和姜黄素小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相比逃避潜伏期长(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姜黄素中剂量和姜黄素大剂量组的小鼠游泳距离缩短(P<0.01和P<0.05)。2.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以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超微结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和神经毡内结构均正常。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程度不等的退行性变。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内染色质浓集;胞浆内脂褐素、脂滴增多,高尔基体囊泡扩张,粗面内质网离散,多聚核糖体解聚,部分线粒体变性。神经毡内可见髓鞘变性,突触数量减少、结构异常,突触小泡聚集增多。姜黄素可使突触增加,并使上述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PSD-95和Shank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SD-9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组蛋白表达增多(P<0.05)。3.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生成酶PS2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罗格列酮组,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PS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降解酶IDE和NEP阳性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中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IDE阳性细胞增加(P<0.05);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NEP阳性细胞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Aβ40和Aβ42阳性细胞计数模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小鼠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其中Aβ42阳性细胞计数增加更加明显;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治疗各组小鼠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低。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40、Aβ42、ADDL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小剂量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同模型组相比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各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化相符。4.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InR、IRS-1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5和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InR、IRS-1阳性细胞计数增加得到改善(P<0.05和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p-IRS-1、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p-IRS-1、PI3K、p-PI3K、AKT和p-AKT蛋白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各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化相符。RT-P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InR mRNA和IRS-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罗格列酮组和姜黄素大、中、小剂量组可使其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姜黄素保护神经元的机制是通过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减少Aβ42和ADDLs生成并增加其降解,影响Ap级联反应起作用的。
二、美国实施疫苗许可证前25年的水痘死亡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实施疫苗许可证前25年的水痘死亡率(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Ⅲ)(论文提纲范文)
9 内分泌系统药物 |
1 0 皮肤科用药 |
1 1 抗感染药物 |
1 2 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治疗药物 |
1 3 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治疗药物 |
1 4 癌症治疗药物 |
1 5 眼科用药 |
(2)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假设 |
第一章 卫生资讯全球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泰国的国际医学教育合作 |
第二节 美国疾控中心与泰国卫生部的国际医学研究合作 |
第三节 全球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
第四节 区域性疾病监测平台与泰国的联系 |
小结 |
第二章 卫生援助国际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泰国“抗艾”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二节 泰国“抗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三节 泰国“控糖”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第四节 泰国“控烟”获得的国际卫生援助 |
小结 |
第三章 卫生规则跨国化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一节 世卫组织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二节 世贸组织与卫生相关的规定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三节 东盟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
第四节 双边卫生文件与泰国卫生治理 |
小结 |
结论 |
一、全文回顾 |
二、不足与反思 |
三、延伸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研究(1871-191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名词界定 |
(二)时间界定 |
第一章 近代德国城市的发展与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 |
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
(一)国家总人口的增加 |
(二)城市化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 |
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主要挑战 |
(一)城市住房问题 |
(二)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 |
(三)医生以及医疗设施的缺乏 |
三、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及带来的后果 |
(一)城市人口死亡率高 |
(二)疾病的流行 |
第二章 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的管理 |
一、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
(一)城市廉价、小型住房的建造 |
(二)城市居民住房的管理与立法 |
二、城市公共卫生设施的发展与建设 |
(一)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 |
(二)城市污水设施的建设 |
(三)城市街道与生活垃圾的清理 |
三、国家卫生管理与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 |
(一)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建立 |
(二)《疾病保险法》的颁布 |
(三)医生群体的不断壮大与城市医疗设施的建设 |
(四)疾病防治运动的开展 |
(五)婴儿保健与学生保健 |
第三章 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效果 |
一、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
二、城市居民卫生意识的逐渐提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难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 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综述 |
(四) 研究路径和方法 |
(五) 难民的概念界定 |
一、索马里难民问题的形成 |
(一) 当代索马里难民的形成 |
1. 第一阶段: 初始(1988-1991年) |
2. 第二阶段: 回归(1991-2006年) |
3. 第三阶段: 恶化(2006-2012年) |
4. 第四阶段: 转机(2012年至今) |
(二) 当代索马里难民问题形成原因及特点 |
1. 索马里难民问题形成原因 |
2. 特点 |
二、索马里难民的分布情况 |
(一) 当代索马里难民在各国分布情况 |
(二) 埃塞与索马里的历史关系概况 |
(三) 索马里难民在埃塞俄比亚的分布情况 |
1. 难民营中的难民 |
2. “城市难民” |
三、埃塞俄比亚的难民政策 |
(一) 难民的保护原则 |
1. 不推回原则 |
2. 国际团结合作原则 |
(二) 难民登记及安置政策 |
(三) 难民就业政策 |
(四) 难民教育政策 |
四、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难民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
(一) 难民身份甄别 |
(二) 埃塞俄比亚沉重的经济负担 |
(三) 难民人权保障问题 |
1. 难民人权保障的立法 |
2. 难民保护的国内法律保障体系及其主管部门 |
(四) 民众的态度 |
五、在埃索马里难民问题的若干思考 |
(一) 难民问题的三种解决方式及各自的挑战 |
1. 第三国安置 |
2. 融入本地 |
3. 遣返 |
(二) 难民问题国际解决机制的协调问题 |
1. 国际组织 |
2. 地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
3 周边国家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译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以美国公共卫生法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公共卫生领域中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 |
(一)公共卫生与公共卫生法 |
1.公共卫生 |
2.现代公共卫生法的内涵 |
(二)公共卫生领域的政府职能 |
(三)公共卫生领域的政府职能源于公共卫生法的规定 |
二、美国公共卫生领域中政府的职能 |
(一)美国公共卫生领域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的历史沿革 |
1.产生和发展时期 |
2.曲折前进时期 |
3.觉醒复苏时期 |
(二)美国政府职能源于公共卫生法的规定 |
1.美国公共卫生法体系 |
2.美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行使职能以及机构设置来自于公共卫生法的规定 |
(三)当代美国公共卫生领域中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 |
1.联邦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 |
2.州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 |
3.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 |
(四)美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中职能的限制 |
1.受制于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中对公共卫生的规定 |
2.国会立法对行政立法权的限制 |
3.《联邦行政程序法》对政府职能的限制 |
(五) 美国政府发挥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职能的价值 |
1、美国公共卫生法的评价 |
2、中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借鉴美国做法的可行性分析 |
三、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 |
(一)公共卫生领域中我国政府职能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1.初创时期 |
2.恢复和改革阶段 |
3.完善阶段和发展现状 |
(二)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及其不足 |
1.政府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不合理 |
2.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
3.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之间不协调 |
4.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存在死角盲区 |
四、公共卫生领域中美国政府职能对我国该领域政府职能完善的启示 |
(一) 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行政规范 |
(二)制定公共卫生基本法,统一规范政府职能 |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 |
(四)政府应依法明确公共卫生职能部门分工与权限 |
(五)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时要自觉接受监督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国产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和证据质量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1 水痘及其危害 |
1.2 水痘疫情状况 |
1.3 水痘的预防措施及其保护效果 |
1.4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1.5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2.1 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
2.2 本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案 |
2.3 GRADE方法 |
2.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策略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的意义 |
2 文献资料与先行研究 |
2.1 建国前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相关资料与研究 |
2.2 建国后国内学者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
2.3 港台和海外学者关于在华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
2.4 国内外关于河南和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研究 |
3 研究思路 |
4 研究方法 |
5 创新与不足 |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的背景 |
1.1 时代与文化背景 |
1.1.1 医疗服务与宗教福音事业 |
1.1.2 中国沿海初期的医学传教 |
1.1.3 豫北医学传教的特殊之处 |
1.2 豫北:何以成为加拿大人的必然选择 |
1.2.1 基督教深入河南腹地传教 |
1.2.2 近代豫北的医疗卫生实况 |
1.2.3 医疗需求与加拿大的选择 |
本章小结 |
附:勇敢的乡村冒险者——古约翰、史密斯 |
第二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肇始 |
2.1 古约翰:开径辟路初入豫北 |
2.2 初显身手,用医学敲开家门 |
2.2.1 初到豫北,屡遭冷遇 |
2.2.2 仁术仁心,融化坚冰 |
2.2.3 入乡随俗,扎根豫北 |
2.3 屡挫屡奋,为生存立教而战 |
2.3.1 在与疾病抗争中前进 |
2.3.2 用知识诚意战胜暴力 |
2.3.3 为传教豫北不懈奋斗 |
本章小结 |
附:为了信仰而坚守——第一代医疗女传教士马多士、科玉贞 |
第三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开展 |
3.1 豫北三处教会医院的初建 |
3.1.1 使团兴办医院的原因 |
3.1.2 安阳广生医院的初建 |
3.1.3 卫辉博济医院的初建 |
3.1.4 怀庆教会医院的初建 |
3.2 豫北教会医院的初步效果 |
3.2.1 提供有序的医疗服务 |
3.2.2 形成了医疗诊治群体 |
3.2.3 改善医务人员的生活 |
3.2.4 拓展维系各界的关系 |
3.2.5 促进卫生系统的形成 |
3.3 向正规化近代医院的转型 |
3.3.1 二三十年代医院扩建 |
3.3.2 集体正规化转型启动 |
3.3.3 传教与传医重心转换 |
本章小结 |
附:为了信仰而前仆后继——孟恩赐医生夫妇和他们的后代 |
第四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深入 |
4.1 豫北正规化医院集体转型 |
4.1.1 医患比例及护理水平 |
4.1.2 医疗卫生设施与服务 |
4.1.3 分科意识建辅助部门 |
4.1.4 主要病例和治疗成果 |
4.1.5 正规化医院的主指标 |
4.2 豫北医院医教关系的变迁 |
4.2.1 早期投入与医教纷争 |
4.2.2 宗教狭隘与医院紧身 |
4.2.3 去宗教化与医院发展 |
4.3 医院管理权限的易主冲突 |
4.3.1 医院管理权两次易主 |
4.3.2 传教医务人员的情感 |
4.3.3 管理权限争夺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麦克卢尔父子的中国情结 |
第五章 近代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的教育支撑 |
5.1 本土医学人才培养三阶段 |
5.1.1 识字扫盲阶段的培训 |
5.1.2 教会中小学校的教育 |
5.1.3 教会正规的医学教育 |
5.2 豫北正规医学教育的开展 |
5.2.1 东西医学体系的差异 |
5.2.2 惠民护士学校的特色 |
5.2.3 豫北护理体系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附:近代豫北护理事业的创建者——饶秀贞、布莱登 |
第六章 近代豫北公共卫生事业的发端 |
6.1 豫北公共卫生理念的传播 |
6.1.1 传教与公共卫生事业 |
6.1.2 公共卫生运动在豫北 |
6.1.3 易俗中的女传教护士 |
6.2 怀庆“农村医疗网”建设 |
6.2.1 乡村建设与卫生宣传 |
6.2.2 传教士对农村的影响 |
6.2.3 农村医疗网:新构想 |
6.2.4 罗光普的“人生公式” |
本章小结 |
附:近代豫北公共卫生意识的传播者——盖麻姑、彭纯修 |
第七章 加拿大传教使团的撤离与医院重生 |
7.1 加拿大传教使团的“四进四出” |
7.1.1 义和团运动中的撤出 |
7.1.2 北伐战争中的大撤离 |
7.1.3 反英运动中的大撤离 |
7.1.4 因内战而永久的撤离 |
7.2 内忧外患中缓而痛的解体 |
7.2.1 反复撤离中遭受重创 |
7.2.2 外部的支持不断削弱 |
7.2.3 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 |
7.3 豫北三所教会医院的重生 |
7.3.1 安阳广生医院的沿革 |
7.3.2 卫辉惠民医院的新生 |
7.3.3 平原省立医院的筹建 |
本章小结 |
附:近代豫北本土的医护领军人物——段美卿、李素英 |
第八章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及其影响 |
8.1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表现 |
8.1.1 器物层面本土化表现 |
8.1.2 制度层面本土化表现 |
8.2 豫北医学体制本土化影响 |
8.2.1 中西文化磨合与创新 |
8.2.2 有形遗产的历史影响 |
8.2.3 无形遗产的挖掘利用 |
本章小结 |
附:中西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季理斐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查询目录 |
附录2 近代豫北地区传教活动大事记 |
附录3 本研究所涉及的近代在豫北的加拿大传教士名单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临淄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状评估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对策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二战期间的美国日裔拘留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美国政府对日裔拘禁政策的确立 |
1.1 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日裔 |
1.2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与对日拘禁政策的实施 |
2 拘留营的设置 |
2.1 对日裔的大规模撤离 |
2.2 拘留营的选址和分类 |
2.3 拘留营的建造和内部设施 |
3 拘留营内日裔的生活状况 |
3.1 基本生活条件 |
3.2 受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 |
3.3 日常生活 |
3.4 安全管理 |
3.5 离开重置中心 |
4 美国日裔拘留营的影响及评价 |
4.1 对日裔经济和劳动力的影响 |
4.2 对日裔群体造成的影响 |
4.3 对美日关系的影响及其后续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Ⅰ |
参考文献 |
综述Ⅱ |
参考文献 |
引言 |
实验一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和学习记忆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以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Aβ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页 |
电镜图片 |
水迷宫彩图 |
免疫组织化学彩图 |
解链曲线彩图 |
四、美国实施疫苗许可证前25年的水痘死亡率(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全球新药研发报告(Ⅲ)[J]. Graul A I,Pina P,Tracy M,Sorbera L. 药学进展, 2020(08)
- [2]资讯、援助和规则 ——国际因素影响泰国卫生治理的三种途径[D]. 陈礼豪. 暨南大学, 2020(04)
- [3]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研究(1871-1914)[D]. 颜毛毛.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4]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难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赵传峰.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5]公共卫生领域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以美国公共卫生法为视角[D]. 曾晓琳.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1)
- [6]国产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和证据质量初步分析[D]. 孙宁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4)
- [7]近代加拿大传教使团在豫北医学传教活动研究[D]. 邵金远. 山西大学, 2014(01)
- [8]临淄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状评估调查[D]. 王英. 山东大学, 2014(12)
- [9]二战期间的美国日裔拘留营研究[D]. 宋青青. 郑州大学, 2012(09)
- [10]姜黄素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D]. 王蓬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标签:公共卫生论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医学研究论文; 疫苗事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