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刘阿平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刘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指导政策,城镇发展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阿平[1](2018)在《新时期城镇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政策演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与经济建设一体化作为当前城镇区域的新型发展指向,侧重寻求城镇性质与文化产业集群、历史与现实的交互点,注重借助景观文化、品牌文化来切实提升城镇区域的生命力、竞争力与文化经济效益。重新审视当前部分城镇领域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实效性低、落实力度不强与经济效益联结度差等现实问题,指出应借助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对接互促关系,着力推进城镇文化产业体系与指导政策的优质发展。(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8年29期)

李颖一[2](2017)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政策思考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的"大跃进"步入了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新常态下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拟从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并就未来文化产业政策的规划完善,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方面做一些思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46期)

闻媛[3](2017)在《文化政策的价值取向——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到文化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工党政府在20世纪末提出的"创意产业"概念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文化产业"概念,并成为许多国家的政策术语,随之而来的政策取向也由传统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转为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这种从国家话语向市场思维的政策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掩盖甚至隐瞒了经济中的文化意义,阻碍了对文化本身的考察与关注。文化问题不是经济和市场所能全部解释的,文化价值也是难以被化解为经济价值的。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实践远远超前于学术理论的建构。文章提出系统整体观的"文化经济"概念,开辟了一种渗透、融合、开放、共识的交往契机,以价值取向取代权力导向和利益导向,呈现出文化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昭示了文化价值的回归。(本文来源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雪婷,李勇泉[4](2017)在《文化产业政策力度对文化产业经济的影响——以我国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3省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文化产业政策力度赋值标准,量化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在2010—2014年期间各年正实施的文化产业政策力度,对其与3省份在2011—2015年期间各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观察5年期间3省份文化产业政策力度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关联。作出文化产业政策力度与文化产业增加值具有正相关性等结论,提出地方最高党政机关及时做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等建议。(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凤荣,夏红玉,李雪[5](2016)在《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及其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转型经济中的政府竞争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也是转型经济中各级政府竞争的产业载体之一。自1978年至今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变迁路径,本质上导源于中国式分权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博弈。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政策解构角度实证考量文化产业政策有效性。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工具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不同层级文化产业政策具有时效性差异,并呈现总体意义上的时滞特征;文化产业政策空间分布凸现东中西区域性差异并显示出差异有效性。这些发现对于匡正政府部门的竞争行为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具有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梁婉婷[6](2016)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政策功能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逐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功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应加以不同程度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因此,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具体内涵,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政策功能的转型的策略。(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6年07期)

王丹[7](2015)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是伴随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茁壮成长的文化新领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政策的保障,但在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亟待完善与改进。(本文来源于《吉林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元发[8](2014)在《农村文化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发展基层农村文化产业来促进地方经济,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新任务。本文在分析农村文化产业特点的基础上,厘清了支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最后提出选准支持对象、选择合适的支持方式等一系列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财政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4年13期)

王强[9](2013)在《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0月21日讯(王强)今天,省长巴音朝鲁主持召开省政府2013年第10次常务会议,分析当前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研究下步工作及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贯彻落实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对口支援新疆、做好2013年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3-10-22)

徐科[10](2013)在《政策红利激发内生动力 文化产业将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化产业政策红利频出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汇集了众多文化传媒企业的传媒教育板块屡屡受到追捧,成为上半年市场整体弱势中最大的亮点。截至7月16日,两市有16家文化传媒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14家公司均预计不同程度增长,华谊兄弟、当代东方、光线传媒同比涨(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07-22)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的"大跃进"步入了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新常态下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拟从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并就未来文化产业政策的规划完善,尤其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方面做一些思考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阿平.新时期城镇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政策演变探讨[J].智库时代.2018

[2].李颖一.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政策思考与建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3].闻媛.文化政策的价值取向——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到文化经济[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

[4].张雪婷,李勇泉.文化产业政策力度对文化产业经济的影响——以我国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3省份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7

[5].王凤荣,夏红玉,李雪.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及其有效性实证研究——基于转型经济中的政府竞争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梁婉婷.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政策功能的转型[J].财经界(学术版).2016

[7].王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

[8].刘元发.农村文化产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商贸.2014

[9].王强.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N].吉林日报.2013

[10].徐科.政策红利激发内生动力文化产业将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N].证券日报.2013

标签:;  ;  ;  ;  

文化产业经济政策论文-刘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