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吸附剂论文-刘剑聪

矿物吸附剂论文-刘剑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矿物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水厂铁泥,磁性吸附剂,磁赤铁矿,相变

矿物吸附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剑聪[1](2018)在《地下水厂铁泥制备吸附剂:矿物相变、磁性特征和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厂铁泥来源于水厂日常排放的含有高浓度铁和含铁颗粒的反冲洗废水。反冲洗废水沉淀后,产生的铁泥颗粒细小,容易透过压滤机的滤带或滤布,所以在脱水前需要添加絮凝剂来提高脱水效果。脱水的含铁污泥直接外运填埋,未能合理利用。本文以地下水厂含铁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铁污泥的物相组成,并分别研究了原位浸提-还原-共沉淀法、原位还原水热法和无还原剂碱性辅助水热法制备磁性吸附剂的方法,获得了3种磁性吸附剂和1种磁性球形方钠石颗粒,主要结论如下:(1)以铁泥为原料,采用原位浸提-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含磁铁矿型吸附剂。结果显示,铁泥经酸浸提后,溶液中的铁主要以Fe~(3+)离子形式存在。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缺氧条件下,通过类芬顿反应将溶液中Fe~(3+)还原为Fe~(2+),反应过程如下:Fe~(3+)与抗坏血酸发生类芬顿反应,被还原为Fe~(2+),而抗坏血酸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溶液中存在残留的溶解氧,将Fe~(2+)氧化成Fe~(3+);在缺氧条件下,空气中没有足够的氧气向溶液中补充,当溶液中氧被消耗尽,溶液中只存在Fe~(3+)的还原。抗坏血酸量与溶液中Fe~(3+)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抗坏血酸与铁泥中铁的摩尔比最佳值为0.02,此时溶液中的溶解氧耗尽后,剩余的Fe(II)参与共沉淀,生成含反尖晶石结构的磁性Fe_3O_4颗粒,其中铁含量提高到38.5 wt.%。在此基础上,使用酸性有机废水取代前述实验中的酸,应用于浸提铁泥,进一步利用原位还原-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磁响应,对水中亚甲基蓝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6.7 mg/g,是颗粒活性炭的2.5倍,尽管其比表面积为颗粒活性炭的1/3。(2)进一步简化实验步骤,以铁泥为原料,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片装磁性吸附剂。铁泥经水热法处理后,生成厚度为10-20nm的圆片状颗粒并团聚,含铁量由16.6 wt.%增大到41.8%,硅和铝的含量分别降低到6.6 wt.%和1.1 wt.%。在水热反应中,铁泥中的铁氧化物发生相转化,生成含有γ-Fe_2O_3的磁性吸附剂,其转化过程如下:抗坏血酸与铁泥表面的Fe~(3+)发生非均相芬顿反应,生成Fe~(2+),并与溶液中过量的CO_3~(2-)结合,生成菱铁矿;菱铁矿进一步被溶液中的氧或抗坏血酸与氧反应生成的H_2O_2,氧化生成磁赤铁矿。抗坏血酸与铁泥中铁的摩尔比为1时,制备的材料具有最强的磁响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6.29 emu/g。当添加量不足时,反应生成的FeCO_3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或过氧化氢完全氧化为磁赤铁矿,在高氧化条件下发生溶解再结晶生成赤铁矿。过量添加抗坏血酸,促使赤铁矿、磁赤铁矿和水铁矿被还原,生成菱铁矿,使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降低。电位滴定实验和格氏图解法结果显示,抗坏血酸添加摩尔比为0.1时,制备的磁性吸附剂具有最高的表面位总浓度,饱和磁化强度为3.23emu/g,可以通过外加磁场从水中分离。利用摩尔比为0.1时制备的磁性吸附剂处理冶炼废水时,添加量为12.5g/L即可有效去除冶炼废水中的铜、锌、铅和镉,出水达到行业排放标准。(3)对比研究了在无还原剂条件下,碱性辅助水热法处理磐石地下水厂铁泥和库伦旗水厂铁泥的产物。结果显示磐石地下水厂铁泥经过碱性水热处理后,生成了含有正六面体方沸石晶相的颗粒。碱性条件下铁泥中Si/Al矿物的原位溶解再结晶,是方沸石晶体生成的主要原因。但这种颗粒的磁性较弱,无法在外加磁场下从水中分离。与其相比,库伦旗水厂铁泥制备的样品呈无定型态,与原始铁泥的形貌特征一致,但样品具有产生良好的磁响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12emu/g。进一步提高NaOH浓度,在水热条件下以库伦旗水厂铁泥为原料制备了系列磁性材料。结果显示,随着NaOH浓度增大,制备产物的磁性逐渐增强,但样品的形貌与铁泥一致,仍呈无定型态。在NaOH为1mol/L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具有最大的表面位总浓度,其对水中亚甲基蓝和Cu~(2+)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7.5 mg/g和46.2 mg/g。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外加无水AlCl_3调节铁泥中Si/Al摩尔比,制备出球形的方钠石颗粒。最佳Si/Al摩尔比为0.3,制备的球形方钠石颗粒尺寸为5-15μm,且具有良好的磁响应。(4)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铁泥为原料,采用NaOH修饰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磁性吸附剂。通过加入NaOH提高溶剂热法的初始pH,制备的磁性吸附剂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1.22 emu/g,是未调节pH样品的1.5倍。加入NaOH促使铁泥中石英、高岭石和钠长石等杂质的溶解再结晶,生成尺寸为2-5μm的磁性颗粒,增大了对亚甲基蓝的最大饱和吸附量。通过上述实验,本研究获得了3种以地下水厂铁泥为原料制备磁性吸附剂的方法,制备的磁性吸附剂在染料废水和冶炼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11-01)

杨亮,陈东[2](2018)在《耐Pb~(2+)、Cu~(2+)沸石-细菌复合矿物材料吸附剂的筛选及其对水中Pb~(2+)、Cu~(2+)吸附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楚河河岸边的淤泥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到耐受和吸附铅、铜的细菌,并将细菌与沸石粉一起培养成沸石-细菌复合矿物材料吸附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Pb~(2+)和Cu~(2+)的吸附量在7-10mg/g,吸附效率最高可达90%,可为净水技术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姚俊[3](2017)在《去除水中铅离子的改性矿物材料吸附剂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蛭石(Vermiculite)与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具有可变的层状结构的材料,由于其具有表面吸附作用、环境友好、吸附容量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合成并表征了磁性纳米蛭石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钠插层水滑石以及焙烧羧甲基纤维素钠插层水滑石,并进行了去除水中重金属Pb(II)的批次平衡实验,通过研究其在叁种吸附材料上的吸附性能,探索Pb(II)吸附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与共沉淀法以及焙烧法分别制备了磁性蛭石(MVER)、羧甲基纤维素钠插层水滑石(CMC-LDH)、焙烧改性水滑石(R/CMC-LDH),利用XRD、FTIR、SERS、SEM、TEM、VSM、BET等手段对MVER进行了表征;利用XRD、FTIR、BET、XPS等表征手段对CMC-LDH以及R/CMC-LDH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叁种材料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叁种材料的物化性能良好。(2)通过批次平衡实验,利用磁性蛭石与蛭石原土吸附水中的Pb(II),结果表明:0.05 g MVER与0.12 g VER吸附20 m L 100 mg/L的Pb(II)溶液,吸附时间为20 min,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7.0 mg/g与70.4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两种材料重复利用五次,对Pb(II)的吸附率均保持在85%以上,证明材料重复利用效果较好。此外,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蛭石吸附Pb(II)后可以实现固液的快速分离。(3)利用CMC-LDH与R/CMC-LDH对水中Pb(II)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批量平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0.07 g CMC-LDH与0.03 g R/CMC-LDH吸附20 mL 500 mg/L的Pb(II)溶液,吸附时间均为60 min,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96 mg/g与333 mg/g,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蒋广震,张永静,张定东,李向飞,刘文斌[4](2016)在《硅酸盐矿物体外吸附剂对饲料铅的吸附效果及其对福瑞鲤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内(外)试验,探究硅酸盐吸附剂对饲料铅吸附效果及对福瑞鲤生长、组织铅沉积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分别以吸附时间(20、40、60、80、100和120 min)、溶液p H值(2、3、4、5、6、7)和Pb~(2+)起始质量浓度(20、50、100、200 mg·L~(-1))为变量,以叁水合乙酸铅为铅源,考察3种吸附剂(蒙脱石、沸石、凹凸棒土)对其吸附效果。体内试验配制5组试验饲料,分别为:负对照组(基础饲料不含铅)、正对照组(基础饲料添加100 mg·kg~(-1)铅)、蒙脱石组(100 mg·kg-1铅+5 g·kg~(-1)蒙脱石)、沸石组(100 mg·kg-1铅+30 g·kg-1沸石)、棒土组(100 mg·kg-1铅+30 g·kg-1凹凸棒土)。养殖试验选取345尾福瑞鲤,初始体质量约(22.95±0.15)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56 d。[结果]体外试验表明:3种吸附剂的吸附率随吸附时间、溶液p H值的增加均呈升高趋势,随Pb~(2+)起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吸附时间为40~120 min、pH值为2.0~7.0及Pb~(2+)起始质量浓度为50~200 mg·L~(-1)条件下,蒙脱石的吸附率均高于沸石及凹凸棒土。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吸附剂对福瑞鲤的生长性能及组织铅残留均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吸附剂后,各组织中铅含量均比正对照组低(P>0.05),肝脏组织中铅含量与负对照组相比增加但不显着;蒙脱石组肝脏、鳃中铅含量与负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硅酸盐对饲料铅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蒙脱石的吸附效果优于沸石和凹凸棒土。(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唐金伟,李烨峰,刘永洛,王娟,冯丽苹[5](2015)在《微孔硅铝吸附剂用于矿物变压器油再生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制备的微孔硅铝吸附剂与传统的硅藻土和硅胶作为吸附剂,对退出运行的矿物变压器油进行再生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微孔硅铝吸附剂能使再生变压器油颜色变浅,无油泥析出,其介质损耗因数、酸值、体积电阻率、界面张力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设备投入运行前变压器油的质量标准,且优于传统的硅藻土和硅胶吸附剂处理结果,实现了退出运行的矿物变压器油的循环再利用。(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5年10期)

熊冬[6](2015)在《MnCl_2改性矿物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汞脱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能源供给严重依赖于煤炭,目前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一半,由燃煤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近年来,由燃煤排放的汞污染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而中国已成为汞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对燃煤汞排放的控制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燃煤电厂烟气脱汞的主流技术是利用脱汞吸附剂或催化剂配合现有的污染物控制设备完成对汞的脱除,本文从廉价高效的角度出发,制备了负载锰氧化物的矿物吸附剂,对其脱汞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以矿物质A、矿物质B和矿物质C为载体,负载MnOx制备复合型吸附剂。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XRD、SEM、TPR等表征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锰盐前驱体对脱汞性能的影响很大,MnCl2改性吸附剂的脱汞性能优于Mn(NO3)2改性吸附剂,活性物质在吸附剂表面负载形态不同是两者吸附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吸附剂最佳的制备条件为10%的MnCl2负载量,400℃的焙烧温度。吸附剂在200-500℃的温度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脱汞性能,其中300-400℃效果最佳,脱汞效率达到90%。对Hg0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是经过高温焙烧形成的MnOx和活性氯。烟气气氛中4%的O2能有效的补充MnOx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晶格氧,是维持高脱汞性能的关键因素。另外烟气中微量的SO2和HCl对脱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O对汞的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无氧气氛下,微量的H2S对脱汞也有促进作用。对吸附剂进行掺杂Fe改性,改性后的样品的抗硫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其原因可能为:SO2优先与Fe203反应,避免脱汞活性物质MnOx与S02结合,从而维持高的脱汞效率。(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9)

刘珩[7](2014)在《纳米矿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饮用水水源的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国家控制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表明,31.1%的江河流域,38.7%的湖泊饮用水源水质低于Ⅲ类水质标准,属于微污染水源。微污染水源含有的污染物种类比较多,可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微污染物质中的重金属、砷、氟等物质具有毒性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特性,而且其浓度低,难以用常规水处理方法去除,给人们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研究水体中微污染物质的去除方法和技术是饮用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合水体中无机微污染物质去除的方法主要有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和生物修复等技术。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处理量大、去除效率高,是微污染饮用水深度处理的首选。实际应用中,多数吸附剂是针对高浓度的工业污染废水而言,不适合对低浓度微污染物质的去除,同时,传统吸附剂普遍存在对无机微污染离子选择性差的缺点。因而,开发研制成本价廉、去除效率高、易于分离回收、对环境友好的吸附材料是吸附法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开发更为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剂,但对各类吸附剂的吸附机理研究得还不透彻,所以,深入研究吸附材料结构、形貌特征以及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将将会成为未来的吸附剂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同时,吸附剂的使用周期、处理效率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等问题一直以来也制约着吸附法在水处理中应用和发展。天然纳米矿物材料是一类类似于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的天然吸附剂,而且,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吸附性能好、无二次污染。这些独特的结构和优良的特性为其在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天然纳米矿物与人工合成的纳米材料相比,其活性点位较少,而且吸附完成后易于形成悬浮液体系,难以实现吸附剂的分离、再生。许多研究表明,以天然纳米矿物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将磁性微粒附载于矿物颗粒中可合成磁改性吸附剂,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吸附剂从悬浮液中的有效分离。总体而言,对具有纳米孔道和孔隙结构的天然纳米矿物进行开发和改性,开发制备新型纳米矿物吸附剂,是当前和未来吸附剂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综合考虑纳米矿物材料的优势和应用上的问题,针对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高效去除,研究天然纳米矿物材料的改性及其对水体中微污染物质的吸附性能,可以为新型纳米矿物吸附剂的开发和宏量制备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高效低成本饮用水净化纳米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CB933704)(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基础研究),其研究主线是针对饮用水中无机微污染物去除的天然纳米矿物材料的改性制备技术。论文以去除饮用水中影响范围广泛、毒性危害大的铬、砷和氟叁种无机微污染物质为目标,以埃洛石、海泡石两种具有大比表面积、丰富孔隙结构的天然纳米矿物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设计和化学处理,将高吸附特性的磁性材料和高富集容量的天然纳米矿物材料有机结合,发展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易于磁性回收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其形貌、物相组成和孔隙结构等特性,研究了纳米矿物吸附剂的结构参数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改性后纳米矿物吸附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叁部分:一、碱改性埃洛石吸附剂特性及其去除氟离子的性能研究为充分利用埃洛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特性和表面羟基的吸附能力,本部分采用不同浓度NaOH在不同温度下处理纯化埃洛石,分别制备了管状、花状、片状碱改性埃洛石产物。重点研究了花状多级结构沸石的形貌、物相等特性,设计了溶液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等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沸石吸附剂去除氟离子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通过XRD、透射电镜、核磁共振等表征方法,确定经过碱水热处理后的纯化埃洛石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新的沸石结构。纯化埃洛石和2wt%NaOH溶液经100℃水热反应后的产物为一维管状沸石,经120℃水热反应后的产物花状多级结构沸石。两者形貌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反应温度不同,各方向晶面的生长速度不同。纯化埃洛石和5wt%NaOH、10wt%NaOH溶液分别经100℃、120℃和150℃水热反应后的产物是片状结构沸石。(2)在沸石吸附氟离子的试验中,花状多级结构沸石吸附容量最高,可达到161.78 mg/g,片状结构吸附容量其次,可达122.02 mg/g,管状结构吸附容量最小,为95.97 mg/g。单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花状多级结构沸石在强酸环境下表现出对氟离子最大的去除性能,去除能力随待测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上升而增强,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左右。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氟离子在沸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同时伴随了类毛细管凝结凝结的现象,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为化学吸附。二、磁改性埃洛石吸附剂特性及其去除铬的性能研究为高效率去除饮用水中的铬污染离子,同时实现对吸附剂从溶液中的回收分离,我们尝试了对埃洛石的低成本磁化改性。本章用埃洛石、葡萄糖为原料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负载碳的埃洛石纳米管(HNT @C),然后将HNT @C和FeCl3水热合成Fe3O4/HNT@C磁性埃洛石吸附剂。实验中,我们重点分析了磁改性埃洛石吸附剂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活性基团等性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磁改性埃洛石吸附Cr(Ⅵ)的影响,利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吸附分离过程的等温线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经过葡萄糖与HNT水热合成反应,无定形碳较均匀的覆盖在埃洛石纳米管的表面,形成了HNT@C中间产物,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COOH、C=O、C-OH和C=C等;经FeCl3与HNT@C的水热合成反应,Fe3O4积聚成300nm左右的微球,在HNT@C的端位生长,磁改性埃洛石吸附剂表面仍然存在大量的含氧基团。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r)为24.5emu/g,说明合成的磁性埃洛石吸附剂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快速地分离和回收。(2)从HNT@C、Fe3O4/HNT@C吸附剂均对Cr(Ⅵ)表现出优异去除率和良好选择性。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吸附模型,理论吸附容量分别为136.98 mg/g、32.82mg/g。HNT@C复合材料吸附Cr(Ⅵ)是以表面络合、氧化还原和离子交换的协同作用机制。Fe3O4/HNT@C对Cr(Ⅵ)的吸附则是以还原作用、表面络合作用为主,同定在吸附材料表面铬的形态主要为Cr(Ⅲ)。叁、磁改性海泡石吸附剂的特性及其去除砷的性能研究本部分我们研究了磁改性海泡石的制各及其对As(Ⅲ)离子的去除性能。实验用海泡石、葡萄糖为原料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负载碳的海泡石纳米纤维(SEP@C),然后将SEP@C和乙酰丙酮水热合成负载碳的四氧化叁铁/海泡石复合中问产物(Fe2O3/SEP@C), Fe2O3/SEP@C在250℃、500℃条件下煅烧分别制得y-Fe2O3/SEP@C、Fe2O3/SEP两种磁改性海泡石吸附剂。实验中,我们系统分析了磁改性海泡石吸附剂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孔径结构等性质,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磁改性海泡石吸附分离水体中As(Ⅲ)影响因素,探讨了吸附分离过程的等温线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中问产物Fe2O3/SEP@C在250℃煅烧产物为y-Fe2O3/SEP@C吸附剂,负载在海泡石表面无定形碳大部分被去除,Fe3O4颗粒转化成y-Fe2O3颗粒;Fe2O3/SEP@C在500℃煅烧产物为Fe2O3/SEP吸附剂,负载在海泡石表面无定形碳被去除,其铁氧化物是γ-Fe2O3和α-Fe2O3内混合物;磁改性海泡石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其孔径较原海泡石明显增大,铁氧化物的存在导致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减小;磁性能分析表明,Fe2O3/SEP、 y-Fe2O3/SEP@C吸附剂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9.53 emu/g、31.95 emu/g,说明制备合成的磁性海泡石吸附剂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快速地分离和回收。(2)在磁改性海泡石对As(Ⅲ)的吸附实验中,我们发现Fe2O3/SEP、γ-Fe2O3/SEP@C吸附剂能快速吸附分离溶液中的低浓度As(Ⅲ)离子,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8.62 mg/g、30.88 mg/g; Fe2O3/SEP适合中性微污染饮用水中As(Ⅲ)离子的吸附,且其吸附能力受共存阴离子的影响较大。碱性环境对γ-Fe2O3/SEP@C吸附As(Ⅲ)离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当溶液中存在氟离子和磷酸根等阴离子时也会明显影响吸附剂对As(Ⅲ)的分离。(3)两种磁改性海泡石对As(Ⅲ)离子的吸附分离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吸附剂对As(Ⅲ)离子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实现的。一方面,附着在海泡石纳米纤维表面的γ-Fe2O3、Fe2O3颗粒改变了吸附剂的表面电性,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活性点位,促进了吸附剂对As(Ⅲ)的吸附。另一方面,铁氧化物与亚砷酸根阴离子发生配位络合反应形成了对As(Ⅲ)的选择性吸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4-09-01)

刘芳芳[8](2013)在《改性矿物吸附剂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汞作为一种高挥发性、巨毒性、生物累积的污染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中国是世界高汞排放的主要国家之一,电厂的汞排放是人为汞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燃煤电厂汞的排放是当务之急。现有电厂污染物控制可以基本控制二价汞和颗粒汞,而单质汞的控制主要靠吸附剂的喷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活性炭吸附剂,而其在实际利用中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天然矿物吸附剂由于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凹凸棒石、膨润土两种天然矿物吸材料,以CuCl2、CuBr2、NaBr、单质S及金属氧化物MnO2、Co3O4等六种改性剂对矿物吸附材料进行浸渍改性,制备出十二种改性吸附剂,浸渍改性后的吸附剂用于固定床反应器脱汞效率的评价,结果表明,CuBr2、CuCl2可使吸附剂脱汞效率提高至90%左右;而NaBr可使脱汞效率提高至80%左右;单质S的改性使两种吸附剂的脱汞效率提高至80%左右;金属氧化物改性使脱汞率提高至88%左右。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上分析了不同浓度的O2、HCl、SO2、NO等烟气成分对各种吸附剂的脱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2对各种吸附剂具有促进作用,其对金属氧化物改性吸附剂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4%的O2可以使脱汞效率提高5%左右;HCl对卤族盐类改性吸附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NO对各种吸附剂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O2强烈抑制金属氧化物的改性吸附剂,400ppm的SO2可使脱汞效率降低20%左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林鑫,李晓明,胡筱敏[9](2013)在《复合矿物吸附剂处理模拟含油废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合法制备复合矿物吸附剂,通过矿物粉末对模拟含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及复合矿物吸附剂质量散失率确定其组分的最佳配比。考察了吸附时间、振荡速率、废水pH、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模拟含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矿物吸附剂最佳焙烧温度为600℃,最佳焙烧时间3 h,对模拟含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崔夏,马丽萍,张杭,毛宇,谢龙贵[10](2012)在《温度对改性矿物吸附剂脱除气态汞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蛭石、丝光沸石、膨润土及经改性后各物质为吸附剂,N2气氛下,在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了对烟气中单质汞脱除的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的改变对改性矿物吸附剂脱除气态汞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膨润土、蛭石对汞的吸附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未改性的吸附剂对汞的吸附能力均比较差;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改性吸附剂对单质汞的脱除,说明改性后的吸附剂的脱汞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真正起作用的活性组分CeO2占据了丝光沸石的大部分表面积和空隙;丝光沸石经CuO改性前后吸附能力几乎未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矿物吸附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徐州市铜山区楚河河岸边的淤泥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到耐受和吸附铅、铜的细菌,并将细菌与沸石粉一起培养成沸石-细菌复合矿物材料吸附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Pb~(2+)和Cu~(2+)的吸附量在7-10mg/g,吸附效率最高可达90%,可为净水技术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矿物吸附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剑聪.地下水厂铁泥制备吸附剂:矿物相变、磁性特征和吸附性能[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杨亮,陈东.耐Pb~(2+)、Cu~(2+)沸石-细菌复合矿物材料吸附剂的筛选及其对水中Pb~(2+)、Cu~(2+)吸附能力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

[3].姚俊.去除水中铅离子的改性矿物材料吸附剂研发[D].济南大学.2017

[4].蒋广震,张永静,张定东,李向飞,刘文斌.硅酸盐矿物体外吸附剂对饲料铅的吸附效果及其对福瑞鲤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

[5].唐金伟,李烨峰,刘永洛,王娟,冯丽苹.微孔硅铝吸附剂用于矿物变压器油再生处理[J].热力发电.2015

[6].熊冬.MnCl_2改性矿物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汞脱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刘珩.纳米矿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质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8].刘芳芳.改性矿物吸附剂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9].林鑫,李晓明,胡筱敏.复合矿物吸附剂处理模拟含油废水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2013

[10].崔夏,马丽萍,张杭,毛宇,谢龙贵.温度对改性矿物吸附剂脱除气态汞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2

标签:;  ;  ;  ;  

矿物吸附剂论文-刘剑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